[汽車之家 自主品牌歷史] 提到如今的國產(chǎn)馬自達,,大多數(shù)人首先會想到一汽馬自達和長安馬自達兩家合資車企,然而海南馬自達卻是國內(nèi)第一家合資生產(chǎn)馬自達汽車的廠商,。由于被日本馬自達“踢出局”,,原先的海南馬自達只能被迫轉變?yōu)樽灾髌放啤?a class="ShuKeyWordLink" target="_blank">海馬”的身份繼續(xù)在殘酷的國內(nèi)汽車市場中拼殺。品牌認知度過低及海馬與馬自達過于混淆的設計風格令其發(fā)展舉步維艱,,海馬汽車就是在這種不斷受挫的情況下逐漸成長,。今天就讓我們簡要了解下海馬汽車的發(fā)展歷程。
與馬自達合資后坎坷前行
海馬汽車的歷史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剛剛成立不久的海南省政府希望在這個新興的熱土上發(fā)展自己的汽車工業(yè),,政府將希望寄托在有著汽車零部件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海南汽車沖壓件廠上。1988年,,獲得政府支持的海南汽車沖壓件廠從當時動蕩的菲律賓低價購入美國褔特汽車與菲律賓前總統(tǒng)馬科斯個人合資的汽車工廠,。這家工廠以復原建設的方式被整體遷址到海口金盤工業(yè)區(qū),,海南汽車沖壓件廠也由此更名為海南汽車制造廠,。1989年10月,建成后的工廠完成了沖壓車間四條生產(chǎn)線的設備安裝調(diào)試,,但沒有產(chǎn)品可生產(chǎn)的海南汽車制造廠先后開發(fā)過煤氣灶和農(nóng)用車車廂等產(chǎn)品,。一年之后,,焊裝、油漆和總裝流水線的設備安裝調(diào)試工作也順利完成,。
上世紀90年代初,,經(jīng)濟泡沫的破裂致使日本經(jīng)濟出現(xiàn)大幅度衰退,由于當時的馬自達汽車公司長期追求產(chǎn)量,、產(chǎn)品技術革新和全球市場的擴張,,在持續(xù)的巨額投資后,馬自達汽車急于尋找和開拓新的利潤空間,,而海南汽車制造廠雖成功買下工廠,,但因得不到美國福特技術支持,以至于沒有產(chǎn)品可以生產(chǎn),。正因如此,,海南汽車制造廠與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接洽后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在海南合資生產(chǎn)馬自達汽車,。1990年,,海南汽車制造廠第一輛馬自達929旅行車試制成功。
1991年,,海南汽車制造廠開始以KD散件組裝的形式小批量試生產(chǎn)馬自達929旅行車(即HMC6470),,該車是日本馬自達在1980年推出的929 Station Wagon,車身尺寸為長4650mm,,寬1715mm,,高1445mm,軸距2610mm,,車重1205kg,。馬自達929旅行車采用前置后驅布局,,搭載代號MA的2.0升直列四缸汽油發(fā)動機及一臺2.2升直列四缸柴油發(fā)動機,其中2.0升直列四缸汽油發(fā)動機最大功率90馬力(66kW)/4800rpm,,最大扭矩154N·m/2500rpm,,與發(fā)動機匹配的是4速,、5速手動變速箱及3速自動變速箱,最高時速160km/h,。1988年,馬自達929旅行車在海外正式停產(chǎn),。
海南汽車制造廠組裝生產(chǎn)的馬自達929旅行車配備手動變速箱,,車頭進氣格柵上有“HIPOCA”的字樣,但由于缺乏馬自達的技術支持和相關生產(chǎn)經(jīng)驗,,海南汽車制造廠組裝生產(chǎn)的馬自達929旅行車裝配工藝與海外車型相差甚遠,。同年8月,海南汽車沖壓件廠與日本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和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三方草簽合同,,日方共占25%股份,,其中馬自達汽車提供929 station wagon車型的全套模具,。
1992年2月,海南汽車制造廠與日本馬自達汽車公司合資成立了海南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與此同時,,以馬自達929旅行車為原型的HMC6470旅行車正式投放市場。海南汽車制造廠在與馬自達合資之初,,提出了“國產(chǎn)化”的概念,,即采用日方車身總成,底盤及動力則完全采用國產(chǎn),,并未進行科學嚴謹?shù)膰a(chǎn)化工作,,使得當時國產(chǎn)化率高達70%以上的HMC6470旅行車投放市場后就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此外,,海南汽車制造廠曾在1991至1992年為上海大眾配套生產(chǎn)206萬個沖壓件,,實現(xiàn)盈利1200萬元,緩解了當時的生存危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時的中央政府希望海南汽車制造廠與廣東三星集團共同成立一家以中方為主體的商用車合資企業(yè),起初外資方選定為美國克萊斯勒公司,,之后政府又將外資合作對象改為德國奔馳汽車公司,,奔馳提出的條件是海南汽車制造廠不能與日本馬自達合資生產(chǎn)汽車。此后,,項目談判持續(xù)了長達三年之久,,最終奔馳決定放棄該合資項目,海南汽車制造廠與日本馬自達的合資項目也在這期間被中斷,。
雖然合資公司沒有發(fā)展起來,,但海南汽車制造廠與日本馬自達的合作并沒有因此而中斷。1993年,,海南汽車制造廠采用CKD的形式組裝生產(chǎn)以馬自達E2000面包車(又名Bongo)為原型的HMC6440的面包車,,該車搭載一臺代號FE的2.0升直列四缸化油器發(fā)動機,最大功率86馬力(63kW)/4500rpm,,最大扭矩152N·m/2500rpm,。進口版馬自達E2000面包車曾在當時的國內(nèi)風靡一時,海南馬自達HMC6440與進口馬自達E2000的區(qū)別在于左側車窗下方的標識,,進口版為E2000,,而國產(chǎn)版則是HMC6440。
除了以E2000為原型的HMC6440面包車之外,,海南汽車制造廠在1993年同樣以CKD的形式組裝生產(chǎn)了第一代馬自達MPV(日本本土名為Efini MPV),,該車是馬自達專為北美市場打造的一款家用MPV車型,1990年1月在日本正式投放。海外市場的馬自達MPV分為四門和五門兩種車型,,其中四門版馬自達MPV的駕駛員一側并未配備后門,。動力方面,海外市場上的馬自達MPV搭載2.6升直列四缸和3.0升V6兩款自然吸氣發(fā)動機,,與發(fā)動機相匹配的是5速手動變速箱和4速自動變速箱,,除標準的后驅車型外,用戶還可以選裝四驅系統(tǒng),。馬自達MPV在1995年經(jīng)過改款之后,,1999年正式退出市場。
汽車制造廠生產(chǎn)的第一代MPV名為海南馬自達HMC6450,,該車搭載3.0升V6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57馬力(115kW)/5000rpm,最大扭矩230N·m/4000rpm,。值得一提的是,,海南汽車制造廠組裝生產(chǎn)的這款MPV也是其生產(chǎn)的首款配備自動變速箱的車型,采用懷擋設計的海南馬自達HMC6450讓當時接觸過這款車的人們印象極為深刻,,配備4速自動變速箱的海南馬自達MPV最高時速177km/h,,綜合油耗12.1L/100km。海南汽車制造廠組裝生產(chǎn)馬自達MPV的同時,,這款車也以進口的方式在國內(nèi)進行銷售,。
馬自達于1991年推出的旗艦車型第五代馬自達929曾在國內(nèi)風靡一時,該車以進口的方式被引入國內(nèi),,其無框車門和修長的整體造型令人過目不忘,。然而不為人知的是,海南汽車制造廠曾小批量進口馬自達929的散件進行組裝生產(chǎn),,與馬自達929采用同樣方式組裝生產(chǎn)的還有同時期的馬自達626轎車,,但海南馬自達626和929的產(chǎn)量極低,加之車身并未貼有海南馬自達的標識,,使得兩車曾以不同渠道被充當進口車進行銷售,。
1994年,海南汽車制造廠推出以第六代馬自達323為原型的海南馬自達323(HMC6430),,其車身尺寸為長4215mm,寬1675mm,,高1375mm,,軸距2500mm,整車重量1020kg,。搭載1.3升直列四缸化油器發(fā)動機,,最大功率73馬力(54kW)/6000rpm,最大扭矩101N·m/3700rpm,。海南馬自達323橫貫式尾燈令人印象頗為深刻,,相比此前的HMC6470旅行車來說,,海南馬自達323的裝配工藝得到大幅提升,由于最初該車進氣格柵還懸掛著馬自達的“太陽”標識,,如果不仔細觀察車尾的HMC6430字樣,,不少人都會認為這是一輛進口馬自達小車。
雖然與馬自達的合作讓海南汽車制造廠在短短幾年生產(chǎn)了多款車型,,但是由于海南汽車制造廠當時并未取得國家頒發(fā)的汽車生產(chǎn)許可證,,其生產(chǎn)的汽車只能在海南省內(nèi)通行,即便當時全國各地仍能見到不少海南汽車制造廠生產(chǎn)的多款車型通過各種渠道合法上路行駛,,但這對于海南汽車制造廠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1995年9月,國家開始整頓進口組裝車市場,,同時宏觀調(diào)控奏效,,當時的桑塔納售價從21萬元降至13萬元左右,其他競爭車型均大幅降價,,受生產(chǎn)許可限制的海南汽車制造廠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國內(nèi)日益興盛的汽車市場卻無法進行銷售,,產(chǎn)量始終得不到提高導致產(chǎn)品成本高居不下。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