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在變革時代塑造行業(yè)的未來”的主題引領下,首屆全球汽車論壇在成都召開,。德國大陸集團亞洲區(qū)總裁及汽車集團董事會成員Jay Kunkel被問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公司時說道:我有三種方式管理我的公司。現(xiàn)在在中國一個供應商方面出現(xiàn)了一個重要的變化,,我們經常聽到他們說,,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廠商,,但是我們沒有聽到中國的市場是非常復雜的市場,,是世界上最復雜的市場,,沒有人能夠知道我們在中國有多少個汽車生產廠商,。
『德國大陸集團亞洲區(qū)總裁及汽車集團董事會成員Jay Kunkel』
Jay Kunkel說:我們在中國有超過70個客戶,所以中國的市場是非常復雜和分散的,,沒有形成一個非常集中的效應�,,F(xiàn)在中國政府的管制也是比較嚴格的,我們政治上嚴管是比較多的,。另外有其他的一些政策,,比如說在北京我們現(xiàn)在在監(jiān)管方面出現(xiàn)了一些好轉,但是完全出現(xiàn)好轉的話還是需要一段時間,。另外,,一個行業(yè)需要整合,需要兼并,,我覺得這些目前的公司他們的研發(fā)團隊,他們的銷售團隊還是獨立的,,要如何把他們進行更好的整合,并且管理他,。
另外一個就是說目前分散的市場,。在中國境內我們大概有70%的汽車平臺的產能都是比較小的,,50%以上的汽車平臺的規(guī)模也是相當小的,70%的汽車平臺每年生產的產能只有不到20萬臺,。而在西方,,比如說大眾汽車,通用汽車他們的產能就要大得多,,他們可能100萬或者是上千萬的,,他們的工廠可以生產一百萬甚至上千萬汽車一年,差別是比較大的,。中國的生產廠商和西方的差別是非常大的,。
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說,如果在中國我得到一些中國客戶,,我們希望做本地化的工作,。如果你在中國做本地化的工作你要花20%的成本來做,這是我們通常要面對的問題,。而且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中國市場是相對分散化的,所以我們要做足夠的投資來整合這個平臺,,而且整合之后可以把勞動力成本節(jié)省20%,,我覺得這不光是生產的問題還,有生產的技術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在中國,,我看來本地化還不夠。我在亞洲待了25年,,在日本我其實我沒有發(fā)現(xiàn)當?shù)仄囀袌鱿裰袊囀袌鲞@樣發(fā)展這么快,。本地生產技術及生產資源都應該向用戶靠攏,都應該盡量符合用戶的需求,,這才是我們所說的本地化,。還要購買組建原材料等等。還有生產技術,,生產工藝,。比如說有些技術我們在德國在美國都會一個工廠生產出上百萬的組建,中國由于受到生產平臺的限制,,達不到這個水平,。
最后是管理的水平。這又涉及到速度的問題,。這個市場里,,除非我們有一個很好的管理層在中國,這個管理層能夠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的話,,這個市場才可以更好的發(fā)展�,,F(xiàn)在這聽上去是一個簡單的建議,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這在價值上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議題,。我們在中國和一些組機廠商的合作這么成功,有一個原因是我們接受了這樣一個概念,,我們接受很好的本地化運作,。
而且我們可以把我們的產品進行標準化。我們在中國有四個技術中心,,包括技術工藝中心,,我們把一些硬件進行標準化,然后把軟件進行定制化,,而且根據(jù)一些客戶的需求,,把我們的軟件標準化,進行一些本土化和定制化,。另外一個我們希望我們能夠更加快的接受這樣一個理念,,就是說本地化,、標準化、定制化,,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減少成本,。
最后,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一個變化就是我們在西方的組建廠商在中國會發(fā)現(xiàn)賣的這個車成本,,價格會更低一些,。對于中國的主機廠商,購買他們的部件可能會更便宜一些,,但有一些質量上的問題,。西方的主機廠商他們的成本會高一些。
那么中國的主機廠商說,,你能不能給我們一些高規(guī)格高質量的部件,,他們需要這樣的東西。所以說我們今天在這個開幕環(huán)節(jié)當中也聽到大家討論這樣一個問題,,我覺得供應廠商正在面臨同樣的問題,。大家知道中國的供應環(huán)節(jié)變得更加的強大,而且我們的一些實例也證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