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yè)] 在車市下行漸成定局的這一年里,車企紛紛進入二級市場以謀求更多資金支持也在情理之中,汽車行業(yè)里,,同樣不容忽視的網(wǎng)約車公司也紛紛加入到首次公開招股(英文: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寫:IPO)的大軍之中,有三家市值超過百億美金的網(wǎng)約車公司,,Uber、Lyft以及國內的滴滴,,都在不斷試探資本市場的深淺,。2018年4月,,滴滴傳出了將在下半年于美國上市的消息,,12月5日,,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稱,Uber與Lyft在同一天秘密提交了IPO上市文件,,“美國第一家上市的網(wǎng)約車公司”這一頭銜的吸引力可見一斑,,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解析一下三家網(wǎng)約車公司IPO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成功幾率,。
1分鐘讀懂全文:
1、三家企業(yè)市值對比,,Uber以估值1200億美元的價格無懸念勝出,,一旦IPO成功,或將成為2019年全球最大IPO案例,。
2、滴滴和Uber均融資超過200億美元,,相較之下Lyft的融資金額較低,,但三家公司同樣面臨著燒錢大戰(zhàn)之后能否迅速盈利以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問題。
3,、網(wǎng)約車的安全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在IPO之前清理負面新聞,,是所有公司面臨的共性問題,。
三家網(wǎng)約車市值及融資情況一覽 | |||
企業(yè)名稱 | 成立時間 | 市場估值(億美元) | 融資總額(億美元) |
Lyft | 2007年 | 300 | 51 |
Uber | 2009年 | 1200 | 269 |
滴滴 | 2012年 | 560 | 240 |
制表:汽車之家行業(yè)團隊 數(shù)據(jù)來源:彭博社 |
● Uber,、Lyft,、滴滴三足鼎立 市值水漲船高
2009年,為了解決人們打車難的困擾,,美國兩位年輕人在經過幾個月的商業(yè)模式調研后成立了Uber公司,一家主營打車應用的開發(fā)商,。這家網(wǎng)約車公司開啟了嶄新的交通出行模式,,一方面客戶可以通過手機叫車出行,避免了線下排隊叫車的繁瑣,;另一方面,,運營者也不再是專職司機,,用私家車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接單賺錢,一舉兩得,。在各家企業(yè)風起云涌的投入之下,,Uber秘密提交IPO信息也是甚囂塵上,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兩家華爾街投行對Uber公司估值目前已突破1200億美元,,或將成為明年全球最大IPO。
作為Uber的競爭對手,,雖然Lyft這家網(wǎng)約車公司成立時間更早,,但起步卻是專注于長途旅行的科技公司,,直到2013年才正式轉變過渡為網(wǎng)約車應用程序開發(fā)商。發(fā)展至今,,盡管Lyft的市場估值遠遠低于Uber,但資本市場似乎更看好這家公司,,有知情人士透露,摩根大通,、瑞士信貸和Jefferies金融集團都與Lyft展開合作,,最快將在2019年3、4月份IPO,,而這些銀行對Lyft的估值大約在180-300億美元之間。對于Lyft來講,,公開市場合理估值與其最近估值之間的差距較小,,這也更加有利于Lyft完成上市。
不同于兩家爭相傳出赴美上市的消息,,中國本土企業(yè)滴滴就略顯低調了一些,,今年年初,,滴滴同樣也傳出了赴美上市的消息,,目標估值區(qū)間在700-800億美元,,一度超過當時估值720億美元的Uber,。然而好景不長,滴滴很快被一眾負面消息所淹沒,,多起順風車意外事故的發(fā)生,,令滴滴IPO進程也一緩再緩,對于外界關于其IPO的猜測,,滴滴也始終持有否定的態(tài)度。而在最近關于滴滴市場估值的猜測區(qū)間500-560億美元來看,,與Uber已經突破千億美元的身價已經相去甚遠,,同時,,滴滴市場口碑也由于意外事故的頻頻上演而一路下跌,其他出行公司的虎視眈眈更不容小覷,,滴滴的未來前途艱險萬分,。
● 融資路上的苦辣酸甜
Uber成立至今將近10年的時間里,,共收到融資合計269億美元,,包括硅谷的風險投資機構Benchmark在A輪融資中入股1100萬美元,,以及微軟1億美元和百度10億美元的較為知名的企業(yè)融資,還有沙特主權基金35億美金的巨額融資,,也成為Uber迄今為止單筆融資額最大資金投入,。得益于瞄準商機并果斷出手,,Uber的融資歷程始終非常順利,,然而對于投資者希望的“投資-燒錢-壟斷-盈利”之路,Uber似乎只做到了第二步,,公司在不斷燒錢補貼乘客和獎勵司機的路上越走越遠,由于全球化擴張的道路走得太快,,Uber并沒有做到一家獨大,,美國國內市場被Lyft擠占,,國外市場則逐漸由獨立經營轉變?yōu)閰⒐僧數(shù)亟洜I商的模式,。
2016年,,Uber退出中國市場,以和滴滴合并的形式將中國業(yè)務出售給滴滴,;2017年,,Uber同樣退出俄羅斯市場,其業(yè)務與俄羅斯網(wǎng)約車公司Yandex合并,。而這樣的業(yè)務收縮也給Uber釋放了一個信號:加快盈利步伐才能以更好的姿態(tài)在美國進行IPO。相較2016年巨額虧損28億美元的情況,,得益于變賣業(yè)務取得的短暫收益,Uber資產負債表也在2018年第一季度首次實現(xiàn)了盈利25億美元,。但是隨著Uber全球業(yè)務的再次擴張,,以及為了維持自己市場領先地位而不斷燒錢作戰(zhàn),到今年第三季度,,Uber再次出現(xiàn)了虧損情況,額度達11億美元,,這對于剛剛傳出IPO消息的公司來講不啻于一道難關。
從融資情況來看,,Lyft也收到了美國富達投資集團領投的6億美元資金,還有包括通用汽車,、阿里巴巴,、滴滴等投資者籌集的數(shù)十億美元,作為私營企業(yè),,Lyft同樣沒有公布詳細的財務報表,,但據(jù)媒體報道,Lyft在2016年虧損6億美元,,而寄希望于2018年能夠借助10億美元的資金儲備實現(xiàn)盈利也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公司三季度虧損已由去年的1.95億美元擴大至2.54億美元,盈利狀況不容樂觀,。
縱觀滴滴的融資歷程,成立6年以來已經經歷了18輪融資,,包括韓國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未來資產投資2.65億美元完成了公司這筆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跨境規(guī)模交易,,另外還有眾多擁有“國家隊”背景的公司包括中信產業(yè)基金,、中信資本、交通銀行,、中國人壽以及中國郵政等,,均參與了滴滴此前的數(shù)輪融資。相較于全球化擴張的Uber,,專注國內市場的滴滴則得益于本土化企業(yè)優(yōu)勢,,成功在燒錢大戰(zhàn)中取得了勝利,擠占掉Uber的中國市場份額,,并成功收購優(yōu)步中國,。隨后,滴滴也相繼投資了印度,、新加坡以及Uber競爭對手Lyft等多家共享出行企業(yè),,采取了和Uber相類似的全球擴張業(yè)務。
然而根據(jù)滴滴出行創(chuàng)始人兼CEO程維的內部信可知,,滴滴2018年上半年虧損高達40億元,此前為滴滴帶來盈利的順風車業(yè)務也由于意外事故而無限期下線,,在不斷返錢給乘客和司機的過程中,,中國網(wǎng)約車的利潤始終遠遠達不到美國網(wǎng)約車市場的36%,,Uber在推出10年后的今天依然面臨著巨額虧損的難關,滴滴想要盈利更是難上加難,。
● 安全問題是檢驗網(wǎng)約車成功與否的試金石
幾輪較量下來,可以看出三家披著科技范的網(wǎng)約車公司各有勝負,,與此同時,,公眾對于網(wǎng)約車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也在與日俱增,,IPO途中遭遇安全事故的“黑天鵝”,滴滴出行不是頭一家,,也不會是最后一家,此前的順風車殺人案無疑給滴滴上市的路途添上了一道門檻,。而遠在大洋彼岸的Uber的日子同樣不大好過,,今年6月,,Uber擺脫了“禁止在倫敦開展業(yè)務”的束縛,9月,,Uber斥資1.43億美元和解起訴公司沒有向司機通報個人信息遭到黑客竊取的訴訟,;11月,,Uber再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與超過400名女性和少數(shù)民族工程師達成和解,問題在于Uber被指責薪酬歧視和性騷擾,。相關專家表示,,和解的訴訟越多,,才能夠進一步提振投資者的信心,,可以看做是Uber上市前的大掃除工作,。
相較于以上兩家負面新聞纏身的公司,Lyft顯然幸運了一些,,由于市場份額較Uber差距較大,,且只專注于美國國內市場,,Lyft的安全問題在基數(shù)上就明顯低于Uber,加上市值上的較大差距,,人們對于這家同樣傳出IPO消息的網(wǎng)約車公司關注度明顯小于站在風口浪尖上的Uber,。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預估市值方面,,Uber以1200億美元的估值遙遙領先于滴滴和Lyft,;同時,,在自動駕駛方面,,Uber和Lyft均已取得了不小的進展,相比之下滴滴在自動駕駛上的布局則稍遜一籌,。
綜合來看,,Uber在網(wǎng)約車出行和自動駕駛兩方面都占據(jù)著有利地位,,人們對于網(wǎng)約車出行的最后預期應該就在于這兩者相結合的局面出現(xiàn),而一旦實現(xiàn)自動駕駛網(wǎng)約車,,對于瘋狂燒錢補貼司機的各家網(wǎng)約車公司來講,,也將是一件有利于早日實現(xiàn)盈利的重大突破,。但在自動駕駛還尚不完善的今天,我們也保守地估計,,如果Uber能夠拆分業(yè)務,,將自動駕駛剝離開來先行上市網(wǎng)約車服務,對于市場估值和實際上市的差距能夠進一步縮小,,面對其他家企業(yè)競爭IPO的實力,或許更具競爭力,。未來誰會成為IPO最大贏家,,Uber在市值和輿論期望上明顯更勝一籌。
編輯有話說
IPO顯然不是企業(yè)發(fā)展的終結,,而是資本市場上新的開端,回顧過往,,眾多科技范企業(yè)在赴美IPO的路上紛紛折戟,,財報虧損、負面新聞等等問題都將影響投資者的信心,,這些也將直接反應到股價上,眾多曾經的“獨角獸”企業(yè)因此跌破發(fā)行價,、巨額估值一夜之間灰飛煙滅,,想要依靠二級市場融資力挽狂瀾,,也要有和公司估值同等價值的盈利能力相匹配,。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送給每一家IPO前行路上的公司,。(文/汽車之家 閻明煒)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