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yè)] 作為車主,,你是否擔心過買到假機油。如同莆田假鞋,,假機油在中國,,已成為一項產(chǎn)業(yè)。隨著造假技術日益“精進”,,假機油越來越難被識破,。除非發(fā)動機自己能開口:“兄弟,今天這機油,,味道不太對”,,你幾乎沒有辦法,看穿那些高仿的“A貨”,。
電商網(wǎng)購發(fā)展,,也沒能讓假機油收斂。僅2020年上半年,就有十余起假機油案告破,。原本應隱藏于黑暗的假貨,,為何屢禁不止;甚至在正規(guī)渠道,,也堂而皇之銷售,?
◆ 小作坊里的“黑色生意”
暴利,是假機油的核心動力,。一個簡陋的作坊,,幾臺骯臟的機器,就能造出價值百萬,、甚至上億的產(chǎn)品,。假機油很賺錢,但到底有多賺,,似乎沒人能說清,。
機油產(chǎn)品包括三個部分:基礎油、添加劑,、包裝,。一罐假機油能賺多少,取決于這三塊成本能降到多低,。從生產(chǎn)過程看,,造機油不難,造好機油難,,這給了造假者很大空間,。
基礎油是機油的“底料”。通常我們說的礦物油,、全合成,、PAO,都是指基礎油類型,。一罐好機油,,首先要有好的基礎油。
機油企業(yè)眾多,,但多數(shù)不具備基礎油生產(chǎn)能力,。基礎油屬于石油工業(yè)衍生品,,一般從原油提煉,,或者從天然氣合成。除了美孚,、殼牌,、嘉實多,、長城、昆侖這些企業(yè),,本身就是石油巨頭,;多數(shù)企業(yè),只能依靠采購,。
中國是基礎油進口大國,,每年基礎油進口量,是出口量的10倍以上,。據(jù)海關統(tǒng)計,,2020年1-5月,中國基礎油進口總量96.98萬噸,;出口量僅0.85萬噸,。進口總額6.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63億元),平均每噸約4600元,。
從國內采購,,價格類似。中國潤滑油網(wǎng)顯示,,150N(Ⅱ)基礎油(一種二類基礎油)價格在每噸4000-7000元之間,。更高端的三類基礎油,、PAO全合成基礎油,,采購價格則在每噸1-3萬元左右。
部分造假者,,為進一步降低成本,,會選擇廢油回收、走私油等來路不明的渠道,。2019年,,廣州增城破獲的某假機油案嫌疑人交待,通過廢機油提煉,,一噸“底料”成本不到600元,。
添加劑是機油的“調料”。機油中,,添加劑含量通常在1%-25%之間,。基礎油決定了機油的粘度,、傾點(低溫流動性)等物理性能,;添加劑,則賦予機油清潔,、抗氧化等“特殊能力”,。添加劑,,是好機油的“秘方”。
一款機油中,,可能用到的添加劑,,包括分散劑、清凈劑,、抗氧劑,、黏度指數(shù)改進劑等十余種。多數(shù)企業(yè),,并不具備添加劑生產(chǎn)能力,。添加劑是機油的“芯片”,涉及分子層面物質合成,部分添加劑合成,,技術難度很高,。
目前,全球添加劑市場被路博潤(Lubrizol),、潤英聯(lián)(Infineum),、雪佛龍奧倫耐(Chevron Oronite)、雅富頓(Afton)四大巨頭把持,,合占全球市場份額約85%,。國內上海海潤、中石油蘭州,、錦州石化等企業(yè),,也具備添加劑生產(chǎn)能力,但多以單劑為主,,部分關鍵技術,,仍然沒有突破。據(jù)海關資料統(tǒng)計,,2018年,,中國機油添加劑市場規(guī)模約167億元,其中72%為進口,。
根據(jù)配方不同,,高端機油和低端機油,添加劑成本可能相差數(shù)十元,。添加劑采購價格一般在每噸5萬元左右,,為了省錢,假機油可能少添或者不添,。廣東肇慶一位假機油生產(chǎn)者表示,,不用算添加劑價格,美孚,、嘉實,、殼牌,,你要什么,他調什么,�,!癝N級別的5W-40我們都能做,廣州有幾個客戶都是從我這里拿貨,�,!�
對于假機油,包裝成本可能比油更高,。有假機油生產(chǎn)者表示,,由于“美嘉殼”更新了包裝,現(xiàn)在技術還沒跟上,;加上“查得嚴”,,廣州好幾家包裝廠暫時都不做了。
為了防止造假,,“美嘉殼”一直在升級防偽技術,。比如殼牌最新包裝,用了3D立體光變效果,、四維全息圖案,、雙層防偽二維碼等多重手段,使造假成本和難度持續(xù)升高,。一家廣州的包裝廠表示,,他們那里還有貨,但價格比較高:嘉實多金嘉護42元/件,;美孚速霸62元/件,。
一瓶4L裝機油,重量約3.6kg,,一噸原料可以灌裝287桶。由此估算,,假設做一款高仿美孚速霸1000,,5W-30機油,基礎油成本約13.6元,,添加劑成本約26元,,加上包裝62元,總成本約101.6元,。
美孚官方旗艦店,,該產(chǎn)品售價268元,毛利率接近164%,。真正的造假者,,成本只會更低,。低難度和高利潤,使機油造假趨之若鶩,。
◆ 正規(guī)渠道也被“污染”,?
流通環(huán)節(jié),假機油更加隱蔽,。真假難辨的線上渠道,,魚龍混雜的汽配商城,都是假機油滋生的土壤,。甚至有觀點認為,,正規(guī)渠道也在售假。
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美嘉殼’,,7成以上都是假貨。甚至一些官方授權經(jīng)銷商,,也真貨假貨混著賣”,。
這一類觀點認為,由于正品機油渠道利潤不高,,真假貨源摻著賣,,才是機油經(jīng)銷商的“財富密碼”。多位業(yè)內人士接受對話時表示,,正規(guī)渠道確實存在流入假貨的風險,,但規(guī)模和比例無法評估。
上汽車享家渠道經(jīng)理孫曉介紹,,“美嘉殼”經(jīng)銷商利潤,,一般在15%-30%。相比之下,,部分國產(chǎn)品牌利潤反倒較高,,基本在100%以上。
一位從業(yè)多年的汽車經(jīng)銷商,,給我們看了一份價格表,。他從代理商手里拿貨,4L裝美,、嘉,、殼,正品單件毛利在百元左右,。但他也表示,,加上店面和人工成本,正品機油利潤確實不高,。
“如果進假貨,,成本會比正品批發(fā)價低30%-50%”,。維保店用假機油,如果是高仿假貨,,一般消費者也看不出來,。高收益、低風險,,假機油成為部分經(jīng)營者的選擇,。
但總的來說,正規(guī)渠道,,仍然是避免假貨最有效的手段,。正規(guī)渠道,比如大型電商平臺,、線下連鎖商超,,重視的是品牌長期發(fā)展,售假機會成本,、法律風險很高,。這些企業(yè)不會主動售假。
途虎養(yǎng)車采銷高級經(jīng)理袁放介紹,,為了防止假貨,,途虎養(yǎng)車和殼牌、美孚等廠家建立了直接合作,,并推出“一物一碼”溯源系統(tǒng),,為防止假貨增加屏障。
官方渠道售假,,更大的可能,,是“官方渠道”本身是假的。一位深圳商家,,對我們自稱是美,、嘉、殼授權經(jīng)銷商,,可以從工廠直接發(fā)貨,。但殼牌官方表示,并不會向消費者直接發(fā)貨,。嘉實多授權經(jīng)銷商列表里,也查無此人,。這樣的渠道,,自然大概率會買到假貨。
近年來,,線上渠道占比越來越高,,但線上也不是防范假貨的靈丹妙藥,。有些時候,線上渠道反而讓假機油更容易流通,。
每個電商平臺,,你都能搜到大量同款,但價格遠低于官方旗艦店的機油,。以殼牌喜力HX7 5W-40,,4L裝為例,同一款產(chǎn)品,,在殼牌天貓旗艦店售價398元,;而在另一家店售價僅199元。這樣的機油是不是正品,,答案不言自明,。
理性的消費者,或許不會去買這些商品,。但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線上渠道,反而能更容易采購假貨,,轉手輕松賺取高額利潤,。
◆ 如何根治造假的“土壤”
作為商品,假機油堪稱“完美”:成本不高,、利潤不低,、難度不大、風險很小,,無論造假還是售假,,都是一筆“好生意”。
對消費者來說,,假機油最大的問題是,,你沒法知道他的下限有多低。正品機油1萬公里保養(yǎng)一次,,假機油可能只能跑3000公里,。如果是廢油提煉,對發(fā)動機會有更大傷害,。
現(xiàn)在的假機油,,冒牌“A貨”已成為主流,一兩萬公里,,或許車主都意識不到差別,。這就像一種慢性病,危害緩慢而深入。金色的機油在齒輪間奔涌,,黢黑的積碳一點點沉淀,;只有當發(fā)動機出現(xiàn)異響、磨損時,,你才會意識到,,“xx,原來買到了假機油”,。
越是慢性病,,越難以根治。假機油不僅侵害消費者利益,,更會扭曲機油產(chǎn)業(y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假機油問題,,也不可能靠一日之功。從根本上說,,國內假機油泛濫,,與國產(chǎn)機油技術偏弱有關。導致產(chǎn)品定價權被國外巨頭掌握,,使機油行業(yè)整體價格偏高,,給造假者巨大的利潤空間。
因此首先要解決的難題是,,打破機油技術壁壘,,把整體價格拉低。就像小米手機出現(xiàn)前,,國產(chǎn)手機山寨泛濫,。當山寨產(chǎn)品沒有了利潤,自然會逐漸退場,。
打破技術壁壘,,主要包括兩塊,一是添加劑,,二是技術標準,。潤滑油測試高級工程師金成良舉了個例子,某款添加劑國內實現(xiàn)自主生產(chǎn)后,,價格直接由每噸8萬元腰斬為4萬元,。添加劑在機油中占比不高,但成本不低,;國產(chǎn)沒有替代,,價格就居高不下。
機油技術標準,,目前由美國API(美國石油協(xié)會),、歐洲ACEA(歐洲汽車制造協(xié)會)主導。一些國內企業(yè),,在國外注冊商標,,拿到歐美認證后,反過來在國內賣高價,。這正是國內機油技術偏弱,,導致的市場亂象。
想打破技術壁壘,,短期并不容易,。添加劑方面,國外巨頭有上百年歷史,,短期內難以趕超,;機油標準與發(fā)動機息息相關,發(fā)動機技術不能突破,,就很難掌握機油標準的話語權,。
技術提升是一項長期事業(yè),短期來看,,治理假機油,,還是要依賴監(jiān)管。中國汽車后市場,,一直有“散,、亂、小”的特點,,造假及銷售環(huán)節(jié)隱蔽且分散,,客觀上增加了打擊難度。導致在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很難進行全面的治理,。
相較之下,加強流通環(huán)節(jié)管理,,可能更容易產(chǎn)生效果,。一方面,,正規(guī)渠道相對集中,,保證這些渠道沒有假貨,消費者能放心購買,,會壓縮假機油市場,;另一方面,,要發(fā)揮消費者監(jiān)督力量,建立清晰的投訴渠道和賠償機制,對售假行為形成震懾,。
◆ 結語
治理假機油,,確實不容易。如果不從“土壤”入手,,有害的“雜草”永遠也除不完,。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即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國,;但機油和后市場的混亂局面,與車市發(fā)展并不匹配,。如何讓車主用上放心油,,真的不是一件小事。(文/汽車之家 蔣平平)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