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yè)] 網約車市場戰(zhàn)局未定,,滴滴之后,,誰會成為第二大玩家,?成立8年,,先后合并快的,、收購優(yōu)步中國,滴滴出行長期處于網約車市場絕對壟斷地位,,市場占有率達90%,。
按照交通部最新數據,網約車平臺注冊數達210余家,,這意味著,,除滴滴外的200余家網約車平臺,僅占有10%市場份額,。
滴滴通過先發(fā)優(yōu)勢和用戶壁壘,,以及一招屢試不爽的殺手锏——價格戰(zhàn),將競爭對手狠狠壓制,,毫無還手之力,。
在網約車市場,滴滴已然成為“全民公敵”,就是傳說中的那種“看不慣,,又打不倒”的對手,。但即便如此強悍,滴滴頭頂仍有兩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這可能將是網約車市場再造一個巨頭的機會,。
◆ 滴滴頭頂的劍
懸在滴滴頭頂的兩把劍,一把是網約車合規(guī)監(jiān)管,,另一把則是互聯網反壟斷浪潮,。
網約車合規(guī)監(jiān)管,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一直長期存在,、進展緩慢。
2021年1月,,交通部發(fā)布數據顯示,,在訂單量超過100萬單的網約車平臺中,“雙合規(guī)”完成訂單率從高到低分別是:享道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約車、T3出行,、如祺出行,、滴滴出行、美團打車,、萬順叫車,、花小豬。
其中,,花小豬合規(guī)率最低僅為16.1%,,萬順叫車、美團打車為倒數第二和第三,,合規(guī)率分別為21.5%,、25.2%。即便是排在第一位的享道出行,,合規(guī)率也僅為79.2%,,
所謂“雙合規(guī)”指的車輛和司機均獲得許可,“雙合規(guī)”完成的訂單率,,可直觀地反映網約車平臺依法合規(guī)經營情況,,這一指標越高,說明網約車平臺的經營越規(guī)范,。
交通部雖未公布完整數據,,但業(yè)內人士介紹,,我國網約車市場整體合規(guī)率僅為22%。目前,,網約車市場依舊充斥著大量的不合格車輛和司機,。
監(jiān)管部門沒有一刀斬斷不合規(guī)網約車,無非是考慮公共出行和就業(yè)問題,,但從整體趨勢來看,,各地對網約車的監(jiān)管正在逐漸收緊,,力求逐步走向完全合規(guī)化,。
毫無疑問,網約車合規(guī)化沖擊最大的,,肯定是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滴滴,。目前,滴滴正在飽受慢性失血的煎熬,。
在面臨合規(guī)困境的同時,,滴滴也長期處于反壟斷的漩渦之中。
早在2016年,,滴滴收購優(yōu)步中國時,,兩家企業(yè)合并后的網約車市場份額就超過90%。當時,,商務部表態(tài)稱,,正在根據《反壟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這一案件進行調查,。
2020年底有關滴滴反壟斷的呼聲又高漲起來,。2020年11月,,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發(fā)布了《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
2020年12月17日,中國出租汽車產業(yè)聯盟致函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和交通運輸部,,呼吁繼續(xù)進行對滴滴優(yōu)步合并案的反壟斷調查,,并查處平臺存在的其他壟斷行為。
2020年12月24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表示,2021年交通運輸行業(yè)還將進一步深化交通運輸改革,,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強化交通運輸領域的反壟斷。
今年1月,,交通運輸部新聞發(fā)言人吳春耕再次指出,,交通運輸新業(yè)態(tài)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叢林世界”。頭部平臺企業(yè)要加強自律,,督促公平競爭,,不能以為“大而不能倒、大了管不了”,。
可以看出,,相比2016年,滴滴此番面臨的反壟斷調查危機或許更為強烈,。一位專家表示,,目前,互聯網反壟斷浪潮正在向前涌動,,可能會涉及多個領域,、多個行業(yè)、幾乎全部的大型公司,,或許沒有任何企業(yè)能夠獨善其身,。
滴滴對市場把持力量的削弱,無疑將給中小平臺帶來進擊的機會,。但是,,滴滴身后的200余個玩家已經做好準備了嗎?
◆ 無解的模式困境
按照交通部數據,,除了滴滴和花小豬外,,網約車第二賽道的玩家包括:享道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約車,、T3出行、如祺出行,、美團打車,、萬順叫車等。
可以看出,,這些企業(yè)多數以主機廠為背景,。業(yè)內人士預測,網約車市場第二名巨頭玩家,,很可能會是一家車企背景的出行企業(yè),。
主機廠正面臨業(yè)務轉型需求,布局出行業(yè)務,,一方面,,有利于給汽車銷售和后市場服務帶來活力,另一方面,,則有利于自動駕駛研發(fā)積累數據資源,、提供場景測試,。
從業(yè)務邏輯上看,車企有投入的動力,,但卻沒有明顯的市場化競爭優(yōu)勢,。
首先,在服務體驗上不占優(yōu)勢,。對于消費者來講,,用車便利性是第一痛點。換句話說,,就是能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叫到車,是用戶感知力最強的體驗,。叫車效率與車輛布局密度呈正相關,,中小平臺在車輛規(guī)模和密度上均無法與滴滴匹敵,,因此在用戶體驗上很難超越滴滴。
其次,,價格上也往往不具備吸引力,。車企背景的網約車平臺,多數以B2C模式入局,,即通過自有車輛和司機服務消費者,。相比于滴滴私家車加盟的C2C模式,B2C模式在運營和管理上成本更高,。除此之外,這些企業(yè)的資金儲備規(guī)模,,也往往難以承受與滴滴展開價格戰(zhàn),。因此,,從用戶感知上看,,這些平臺用車也并不便宜。
如何解決用戶叫車便利性的痛點,?聚合平臺模式正產生于這樣的背景下,即通過多個中小網約車平臺車輛的聚合,,來保障一定的車源基數,進而保障消費者用車效率,。
目前來看,,高德地圖,、美團打車、攜程打車等平臺都推出了網約車聚合模式,,一面解決消費者用車效率,,一面為中小平臺流量賦能。
而這看似多方共贏的商業(yè)模式,,卻讓小平臺積貧積弱,,對于中小網約車平臺來講,其本身的利潤空間并不高,,聚合平臺往往需要抽取5%比例的提成,,就等于將大部分利潤都讓給了聚合平臺。
聚合模式本質上是流量生意,,并未給整個產業(yè)鏈創(chuàng)造價值。一些平臺已經意識到聚合模式的弊端,,業(yè)內人士認為,,一些平臺較大比重依賴聚合平臺導流,這些企業(yè)看起來活著,,其實已經死了,。中小平臺還是要建立自己的用戶流量池,與用戶建立粘性,,才可能有發(fā)展的前景,。
或許是出于車源困境的無奈,曹操出行,、首汽約車,、T3出行等平臺也開始效仿滴滴吸納社會車源。但如上文所交待,,合規(guī)運力稀缺一直是網約車市場的難題,。滴滴難以化解的困境,這些新入局的玩家們同樣難以解決,。這些中小平臺引入的不合規(guī)運力,,長期來看,也一樣將面臨清洗,。
采用C2C模式,,引入社會車輛,和滴滴互博或許并不是好的解題思路,。相反,,還很可能會讓這些平臺丟掉其標榜的“高品質,、高安全”的重要標簽。
整體來看,,這些新入局的玩家,,打價格戰(zhàn)沒有資金實力,加入聚合平臺無異于飲鴆止渴,,吸納社會車輛則又走上了滴滴的老路,。
網約車市場還有創(chuàng)新空間嗎?新入局玩家們的出路在哪,?
◆ 出租車網約化潛力
通過出租車網約化來彌補合規(guī)運力的不足,,或許是未來的一大趨勢。
近兩年來看,,網約車市場在用戶規(guī)模和使用率上都呈現出乏力的表現,。新入局玩家往往也都是瞄準一二線網約車成熟市場,下沉市場網約車開拓有限,。也就是說,,多數玩家都是在存量市場內競爭,而非開拓增量市場,。
調研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一份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四輪出行市場包括傳統(tǒng)出租車,、網約出租車、網約車,,訂單總數分別約為194億,、7億、98億,。
通過這組數據可以看出,,比較網約車與出租車的市場份額來看,網約車僅占整個出行市場的1/3,。在出租車市場中,,傳統(tǒng)揚招出租車仍占主導,,市場份額為96.3%,,網約出租車僅占3.07%。
出租車市場的網約車改造還存在巨大市場空間,。
出租車網約車化,,一方面將解決網約車市場存在的合規(guī)運力缺口,,另一方面,則有利于提高出租車運營效率和服務品質,。
低效,、繞路、拒載,,一直是出租車為人詬病的痛點,,與此同時,交易流程不透明,,司機評價系統(tǒng)不完善,訂單無法進行有效跟蹤和考核,,也使得出租車乘客服務滿意度普遍較低,。出租車的網約化改造,或許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消費者打車痛點,。
從各個平臺近期動作來看,,出租車資源的爭奪,已經成為重要方向,。高德地圖,、滴滴出行、首汽約車,、嘀嗒出行,、聚的出租、曹操出行,、T3出行等平臺,,都已經開始瞄準出租車改造市場。
嘀嗒出行從2019年就開始為出租車提供數字化賦能服務,,從其招股說明書來看,,出租車業(yè)務已經能為其貢獻利潤。
滴滴出行和高德打車也加快出租車領域布局,,2020年9月,,滴滴出行將旗下出租車業(yè)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并投入1億元專項補貼,。
同月,,高德打車在北京上線“北汽出租”,并表示已經與新月聯合,、北方北創(chuàng)等北京多家大型出租車企業(yè)達成了巡游車網約化合作,。
2020年12月,T3出行在南京落地“超級出租車”巡網一體化解決方案。
目前,,多數網約車平臺的策略是與出租車公司合作,,免費為其提供引流服務,同時補充自己的運力,,培育用戶出行習慣,。但趨勢來看,網約車平臺已經開始嘗試向出租車收費,,嘀嗒在2019年8月就開始在一些城市試水,,其他平臺也在醞釀中。
◆ 車聯網數據壁壘
中小網約車平臺有彎道超車的機會嗎,?
如果說搶占市場份額,,是T3出行、曹操出行等車企背景網約車平臺的短期生存邏輯,,布局自動駕駛才是其業(yè)務布局的深層邏輯,。
以T3出行為例,他的終極目標是成為自動駕駛時代的核心運營商,。
業(yè)內把網約車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網約車1.0階段:以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出行線上化階段,;網約車2.0階段:以車輛代替手機成為連接乘客和平臺的終端,實現出行場景下人,、車,、路三大元素數據打通;網約車3.0階段:萬物互聯,、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
目前來看,網約車發(fā)展正在逐步從1.0階段進入2.0階段,。車企背景的網約車平臺們,,希望在1.0階段爭奪一定市場份額,以此為基礎,,在2.0階段彎道超越滴滴,并在3.0階段占據核心主導位置,。
按照T3出行等平臺表述,,車企背景的網約車平臺,更有利于實現平臺車聯網架構與車輛的深度融合,,能夠真正實現人,、車、路數據的打通,。
在C2C模式下,,車輛數據與用戶數據往往分屬于車企和網約車平臺。他們認為,這正是車企做車聯網真正有價值和競爭力的地方,,也是滴滴等平臺不具備的能力,。
車企背景的網約車平臺,可以通過大規(guī)模前裝智能網聯應用,,建立包括司機數據,、車輛數據、視覺和語音數據等在內的數據生態(tài),,建立技術和數據的輸出能力,。短期來看,這將有助于提升車企在研發(fā),、生產,、銷售、后市場服務環(huán)節(jié)的整體能力,;長期來看,,則有助于推動自動駕駛、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落地,。
寫在最后
長遠來看,網約車市場還將迎來兩大關鍵變革機遇期,,第一個機遇期將是網約車合規(guī)化及出租車網約化帶來的資源和利益的重新分配,,網約車和出租車將呈現出融合發(fā)展趨勢;第二個機遇期,,則將是自動駕駛時代到來,,由技術引爆的商業(yè)生態(tài)根本性變革。
面對即將到來的兩場變局,,不論是滴滴,、出租車公司,還是新入局的網約車玩家,,都要以終為始來思考,,才能夠把握住機會。(文/汽車之家 肖瑩)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