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yè)] MPV,,在曾經的中國乘用車市場中處于相對冷清的細分市場,,火爆程度遠不及轎車和SUV,。然而近兩年的情況大家看到了——市場迅猛發(fā)展,,新品層出不窮,,銷量增速喜人。背后的原因無外乎二孩/三孩等政策的變化,、消費觀念改變等等,。
然而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近兩年MPV的“火”大都停留于中型或中大型MPV——從奧德賽到賽那,、別克GL8,,耳熟能詳?shù)木鶎龠@個級別。而緊湊型MPV則是另一番景象,。海外品牌圏,,曾經銷量不錯的途安、別克GL6,,當下的月銷量只能在三位數(shù)徘徊,;逸致等產品,更是許多人已想不起來它們是何方神圣,。中國品牌圈,,曾經盛極一時、月銷破萬的宋MAX,,當下已逐步歸于沉寂,,嘉際上市后的表現(xiàn)也是不溫不火,。
正當大家覺得“緊湊型MPV沒法玩”的時候,另一些中國品牌的產品卻開始異軍突起,。典型代表如五菱凱捷(參數(shù)|詢價)——2021年銷量超過了6萬輛,。雖然這個絕對值不算太高,但在當下的大環(huán)境下卻實屬難得,。還有像傳祺M6,,2021年也斬獲4.8萬輛的銷量,將一眾合資同級車遠遠甩在后面,。
這些中國品牌的緊湊型MPV是如何打破這個“魔咒”的,?或許,從代表車型五菱凱捷上市后所獲得的反饋,,以及不久前上市的五菱凱捷280T車型身上,,我們能找到這些新生代中國品牌緊湊型MPV實現(xiàn)市場突破背后的產品邏輯。
直擊痛點:不是簡單加大尺寸,、加個腿托這么簡單
緊湊型MPV與中大型MPV為什么會有截然不同的境遇,?這其實與產品溯源有關。緊湊型MPV在北美市場是沒有的,,它更像是典型的“歐洲市場特色產品”,。相反,國內熱銷的中大型MPV,,則大多源自美式Minivan,。
不同發(fā)源地帶來的本質區(qū)別在哪,?前者,,往往在控制尺寸上過于斤斤計較,而后者則將重心放在后排乘坐的“全功能體驗”上,。
『中大型MPV的代表車型——別克GL8』
然后再看國內消費者為什么要買MPV,。肯定不是為了顏值,。那么理由只有一個:空間,,亦或者說后排的全功能。這方面,,中大型MPV的表現(xiàn)是其他品類的車型所無法替代的——哪怕是價格更貴,、尺寸更大的全尺寸SUV。(以往的)緊湊型MPV則不同——它們在后排體驗方面,,甚至還不如一些7座SUV,。
所以要想破這個局,就必須充分利用MPV的優(yōu)勢(車頭短,、底盤低,、利于空間拓展),,盡可能做到SUV無法實現(xiàn)的后排全功能——哪怕是緊湊型也不例外。
說到這里,,許多人應該有共鳴了——五菱凱捷基本上就是這么做的,。五菱凱捷剛上市的時候,讓許多人感觸最深的就是“后排不輸合資中型MPV”,。再對應到它“不到合資中型MPV一半的價格”,,這樣的產品屬性,市場上很少能找到替代者,。
『五菱凱捷』
這種感觸,,直觀看大多源于兩點。第一當然是空間,。五菱凱捷在尺寸上打破常規(guī),,將長度擴展到4.875米,寬度也達到1.88米,。作為參考,,途安L的長度是4.527米,寬度是1.829米,,而奧德賽的長度是4.861米,,寬度是1.82米。你沒看錯,,凱捷雖然屬于緊湊型MPV,,但它的尺寸確實比奧德賽這個中型MPV還大。
第二則是腿托,�,;谶^去海外品牌的一些做法,尤其是曾經的保姆車專屬,,讓人感覺腿托極其“高大上”,。五菱凱捷這個價位的車型也提供了,當然就備受關注,。這兩點確實很重要,,但凱捷為了實現(xiàn)“后排全功能”,設計者努力和創(chuàng)新的點卻并不僅限于此,。
舉三個例子,。第一同樣是同級車少有的第二排左右調節(jié)——這對于帶孩子、尤其是二孩家庭出行時極為重要(設想一下四個大人兩個學齡前小孩出行的場景),。第二則更多源于五菱在商用車領域積攢的經驗和靈感,,讓凱捷的第二排可以超大幅度地前后調整(560mm)。調整到最后的情況下,第二排的空間感儼然可以媲美那些四座版的保姆車,。
『五菱凱捷』
這還只是優(yōu)勢之一,。第二排超大幅調整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在不折疊第二排的情況下,,可以提供超大的載物空間——臨時充當“客貨兩用車”,,這個場景對于小業(yè)主來說是非常常見的。
第三則是座椅放倒幅度,,第一排第二排都可以放至近乎全平,。第二排放倒后配合腿托,乘客在旅途中就可以實現(xiàn)“躺平”,。前后排全部放倒后,,還可以前后連成一體成為一個“大平面”。這一系列的“平”怎么利用,,年輕人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尺寸大、功能多,,再加上性價比,,這樣的車肯定受歡迎,這個邏輯很簡單,,但為何又是五菱呢,?老調重彈的話就是,五菱的造車思路(五菱的產品研發(fā)模式與產品策略(爆款模式,,即通過大的銷量規(guī)劃來攤薄研發(fā)成本,,上市即采用超越市場預期的高配低價產品策略)等等。
至此問題來了:既然凱捷的成功邏輯是超強的后排,,那為何此次卻推出了280T車型,?要知道,280T的所有變化幾乎都在迎合駕駛者,。這與前面所說的邏輯難道不沖突嗎,?
應對差異:做足“基本盤”的同時滿足多層次需求
前述五菱凱捷的創(chuàng)新與亮點,,可以算是其產品力的“基本盤”,。但有了足夠強的基本盤,并不代表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如前所述,,五菱凱捷論尺寸已經與部分海外品牌中型MPV相當,那么它之前配備的動力總成是否合適呢,?只能說對于部分群體是合適的,。
『五菱凱捷』
147馬力的功率和250牛·米的扭矩確實不夠亮眼,但只要匹配調校到位,,日常使用毫無問題,。這對于大部分時間只在城區(qū)用車的人來說非常合適——略微犧牲了高速性能,卻可以擁有超預期的實惠價格,。
然而很顯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只在城區(qū)用車。事實上以凱捷強大的后排功能,,它甚至更適合長途駕駛,。選擇它作為城際間通勤、經常應對旅行的目標群體,,并不在少數(shù),。而此時,之前的動力總成就有點捉襟見肘了——尤其是滿載出行,,又經常要面對山區(qū),、省道等路況時,發(fā)動機“后勁不足”會讓很多買車人糾結,。
這就是五菱凱捷推出280T的主要邏輯,。雖然依舊是1.5T的排量,但發(fā)動機在結構,、技術應用和調教方面都完全不同,。功率提升30馬力達到177馬力,扭矩則提升50�,!っ走_到290�,!っ住�
動力提升好理解,,那么凱捷280T相比之前的另一個大的變化——標配Ling OS靈犀系統(tǒng)卻是為何呢,?從行業(yè)慣例來看,MPV似乎都不太注重此項,。例如傳祺M6,,要到15.98萬元的頂配尊貴版才能提供支持語音控制、車聯(lián)網(wǎng),、OTA等功能的智能車機系統(tǒng),。
『五菱凱捷』
然而首先,“行業(yè)慣例”并不一定就是對的,。同行這么做,,更多是出于合理“資源分配”的結果——要將重心放在后排,又要保證價格可控的情況下,,只能適當犧牲前排,、尤其是針對駕駛者的功能項,。這在把MPV當商用車、工具車的年代,,是合理的,,但如果面對的是純粹的家庭用戶、尤其是年輕的家庭用戶,,就有點違和了,。
其次就是前面提到過的五菱在產品策略上的“爆款模式”——通過“量”來攤低成本,從而實現(xiàn)一些慣例的“被打破”,。例如智能車機,,它的成本更多體現(xiàn)在研發(fā)費用分攤,而非屏幕,、系統(tǒng)的采購和裝配成本,。那么通過高性價比的策略,實現(xiàn)更大的裝車量,,就可以實現(xiàn)超預期的成本控制,。如此反過來促使廠商有能力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性價比,并進入良性循環(huán),。因此可以說,,凱捷280T標配Ling OS靈犀系統(tǒng)的做法,也可以視為在MPV領域,、尤其是緊湊MPV領域的一個小突破,。或許過不了多久,,“MPV不注重智能車機”這種觀念,,也將成為過去時了。
還有一個現(xiàn)象值得注意,,此次五菱凱捷280T的推出并非產品更新,,即它并沒有取代老款,而是與老款一起,,來滿足不同層級的市場需求,。
對此,你可以這么理解,。凱捷會是一個產品系列,,之前147馬力的版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次280T版本仍只是它的另一部分,。未來,,凱捷還會有更多的,、面向不同市場需求的產品推出,,例如已經在申報目錄里出現(xiàn)的混動版。
結論:
當大家覺得微型車在中國市場沒前途的時候,五菱推出了宏光MINIEV,;當大家覺得SUV“硬派路線=冷門”的時候,,長城推出了坦克300;當大家覺得“緊湊型MPV沒法玩兒”的時候,,五菱推出了凱捷……從這些案例背后,,大家應該可以感受到中國品牌在產品研發(fā)層面的創(chuàng)造力確實已是今非昔比。
具體到五菱凱捷,,如文中所述,,表面看來它的成功邏輯只是因為擁有更大的尺寸、破天荒地提供了后排腿托等等,,但仔細分析背后,,卻隱含的是產品研發(fā)的創(chuàng)新、用戶需求的把控以及精準的產品策略,。而這三條其實也不僅僅只適用于凱捷——看看宏光MINIEV,、坦克300,以及其他未列舉的成功創(chuàng)新產品,,背后的核心不也都是如此嗎,?(文/汽車之家行業(yè)評論員 加鎖)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