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yè)] 幾個月前,,奧迪在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起訴蔚來旗下ES6,、ES8侵犯了奧迪S6和S8的商標權。在不少人理解中,,奧迪正是想通過此舉給蔚來進入德國市場制造麻煩,,然而蔚來還是來了。
十一長假剛一結(jié)束,,蔚來就舉辦了NIO Berlin 2022發(fā)布會,,會上該企業(yè)宣布產(chǎn)品、全體系服務和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在德國,、荷蘭,、瑞典和丹麥落地。但在產(chǎn)品層面,,那輛蔚來用戶無比熟悉的蔚來ES7被迫更名為EL7,。
其實對于中國車企來說,擠入歐洲市場一直是破除“中國汽車產(chǎn)業(yè)大而不強”論點的最佳證明,,不少企業(yè)也相繼做過類似嘗試,。只是在傳統(tǒng)燃油車時代,想在一個本土品牌占有率高達90%的市場內(nèi)完成突破并不容易,。而隨著市場格局的改變,,通過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繞開傳統(tǒng)技術壁壘的嘗試已在國內(nèi)實現(xiàn)初步勝利,,中國品牌也在嘗試把這套模式復制到歐洲,,通過另一條賽道實現(xiàn)突破。
蔚來正是這批野心家中的一員,,如果說在挪威市場的布局是小試牛刀,,那此次的NIO Berlin 2022發(fā)布會,可以視作這家企業(yè)正式殺入世界汽車工業(yè)腹地的第一戰(zhàn),。然而腹地真不是這么簡單就能殺進去的,。
訂閱若做好,賣車有何難,?
進入歐洲市場,,蔚來已經(jīng)策劃了很久。去年5月,,這家企業(yè)把出海的第一站設在了挪威,,一個對電動車極為友好,,新能源銷量在新車銷量占比接近80%,且汽車品牌界限較為模糊的國度,。此后的近一年半時間內(nèi),,蔚來在當?shù)叵嗬^落地了產(chǎn)品、服務,,但從市場層面看卻仍處于培育階段,。
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5個月,,蔚來在挪威實現(xiàn)新車銷量457輛,,作為對比,與蔚來ES8定位接近的奧迪e-tron則賣了1581輛,。蔚來在挪威銷量攀升慢的原因無非是三點:相比于BBA布局時間較晚,,尚需要時間強化品牌認知;在當?shù)夭⑽丛O立工廠,,而國內(nèi)工廠產(chǎn)能緊張,,無余力支援歐洲;服務體系,、智能化都需要進行本土化“適配”才能達到與國內(nèi)同樣的水平,。
蔚來在挪威遇到的問題,在德國,、丹麥,、荷蘭、瑞典同樣存在,。而且相比于挪威,,上述四國市場還面臨關稅、附加稅等稅費,,以及品牌界限更加明顯的消費習慣,。想在競爭更加激烈的“腹地”取得成功,不僅要先解決這些問題,,還得找準一條布局成本低,、競爭環(huán)境相對寬松的新賽道。蔚來的選擇是訂閱模式,。
按照蔚來汽車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CEO李斌的解釋,,德國,、丹麥、荷蘭、瑞典這四個國家有個共同的傳統(tǒng)——公司用車所占比重大,,相較于所有權,,高端車市場消費者更加注重使用權,這也是蔚來決定在這四個國家采用訂閱模式的決策基礎,。
但在實際運作下,,選擇訂閱模式的原因不僅僅是迎合當?shù)叵M需求,同時還有降低成本,、推廣品牌,、錘煉團隊等多方面考量,。
『蔚來EL7(蔚來ES7海外版)』
在國內(nèi),,蔚來賴以成名的關鍵就在于靈活。比如蔚來的NIO BaaS電池租用服務,,讓消費者買車時無需購買電池,,降低購車成本的同時提升電池升級的靈活性以及車輛保值率。但在這種靈活的背后,,則是蔚來花費大量資金搭建的充換電體系,。不過現(xiàn)階段蔚來在德國等國家換電站基礎設施建設/人才招募處于剛起步階段,不具備單獨復刻國內(nèi)NIO BaaS/服務體系的條件,。所以訂閱模式就是在起步階段實現(xiàn)靈活性的基本保障,。
據(jù)李斌透露,蔚來訂閱模式的價格內(nèi)不止涵蓋車輛使用權,、保養(yǎng),、維護、保險等一般訂閱模式的服務內(nèi)容,,同樣也包含國內(nèi)消費者能購買到的服務無憂套餐,。這樣的“捆綁銷售”之下,整體性價比有所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目前在歐洲基礎設施/服務體系的建設不足,。
至于賽道,在選擇了訂閱模式后,,蔚來似乎先天與BBA等傳統(tǒng)德國企業(yè)劃分了界限,,畢竟這些車企的官方訂閱服務要么沒在當?shù)卣归_,要么由于經(jīng)營不善已經(jīng)關閉,。而對于第三方租賃公司,,蔚來的競爭優(yōu)勢在于公開透明,沒有第三方,,圍繞用戶使用權做價值提升,,服務體驗和運營效率更好。
『短期訂閱模式』
『長期訂閱模式』
現(xiàn)階段,蔚來歐洲四國團隊還在迅速擴張中,。得益于訂閱模式,,該團隊并未背負銷量壓力,考核他們的指標是周轉(zhuǎn)率和滿租率,�,!拔祦須W洲剛剛搭團隊,我們希望每個地方的團隊專注一些,,不至于又搞訂閱又搞賣,,因為這兩個東西完全是不同的邏輯。訂閱是一個更難的事,,從訂轉(zhuǎn)賣,,就是增加一個賣的選項,如果真的有那么多用戶非要買,,我們要賣,,這有什么難的?”李斌表示,。
在歐洲破局,,需從零開始
相比于“殺入世界汽車工業(yè)腹地”,此番蔚來進軍歐洲四國市場更大的意義是正式開啟更廣袤的歐洲戰(zhàn)略布局,。但想真正地站穩(wěn)腳跟,,還得把在國內(nèi)市場成功的因素一條條復刻,并加以當?shù)鼗m配,,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在國內(nèi),蔚來身上最成功的標簽是用戶運營和智能化,。前者不僅需要資金,、時間成本,更要將整個運營體系轉(zhuǎn)化到與國內(nèi)消費者完全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中,,其難度不亞于從零開始,。而在智能化領域,德國消費者還處于“需要市場培育”的階段,。
事實上,,在這次發(fā)布會后,不少歐洲本土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中發(fā)表過對蔚來ET7等車型的評價,,其中不乏“屏幕太大了”“激光雷達和攝像頭會不會遮擋視野”等擔憂,,這與國內(nèi)消費環(huán)境有較大偏差。
此前,,汽車之家在與某德國車企高管交流時,,對方曾發(fā)表過對于蔚來旗下產(chǎn)品的智能化看法,。據(jù)他透露,該企業(yè)在國內(nèi),、挪威均購買過蔚來旗下產(chǎn)品做研究,,但其智能化體驗差距較大,國內(nèi)版本的智能化體驗要遠高于海外版,。
“根據(jù)我們的經(jīng)驗,,這應該是本土化適配問題。在歐洲,,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相關功能的法規(guī)要求、用戶使用習慣都與中國不同,。在完成本土化適配前,,這些產(chǎn)品還不足以和中國市場一樣,對傳統(tǒng)燃油車形成降維打擊,�,!边@名高管表示,。
『蔚來ET7』
而根據(jù)一位了解德國汽車市場的分析人士介紹,,“德國消費者更看重機械素質(zhì),蔚來雖然進步很大,,但相比于大眾,、寶馬、奔馳等企業(yè)來說仍有差距,。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蔚來要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用自己的劣勢與別人的優(yōu)勢去競爭。其實德國車企也面臨同樣問題,,中國消費者看重的智能化體驗同樣不是他們所擅長的,,為此大眾還在中國成立了CARIAD分公司,加強本土化研發(fā),,蔚來則是在德國努力,。還有個區(qū)別是,德國車企在中國的努力是為了適應當?shù)叵M趨勢,,而蔚來在完成適配后,,還將面臨市場培育,讓適配好的智能化獲得更多德國消費者接受,�,!�
對此,李斌也承認本土化適配“是一個長期的計劃”,。目前蔚來在德國已經(jīng)部署了一支規(guī)模不小的測試車隊,,但官方卻并未透露相關智能駕駛功能的上線日期,。“很多東西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全球?qū)τ谥悄芷嚤O(jiān)管有很多法規(guī),,我們跟他有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和溝通。很多技術底層差不多,,確實要做本地的適配,,這也是所有的自動駕駛、輔助駕駛都面臨的問題,�,!�
除了原本擅長的用戶運營、智能化暫時無法發(fā)揮全效,,蔚來的另一隱憂則是訂閱模式能否走通,,何時能走通。在相關機構眼中,,汽車訂閱模式大有可為,,甚至有可能取代售賣汽車成為主機廠主要盈利點。此前德國杜伊斯堡CAR汽車研究所發(fā)布的報告顯示,,預計2020至2030年的10年間,,汽車訂閱模式將呈160倍速增長,將在2030年占歐洲新車銷售總量的40%,,達到980萬,。但在實操層面卻并非如此,寶馬,、奔馳,、奧迪等品牌在過去2年間已經(jīng)相繼關停了旗下汽車訂閱服務,原因幾乎都是“盈利難”,。
『蔚來在德國首座換電站』
“其實歐洲原有的訂閱模式下,,還有很多的用戶痛點沒有解決好,這中間仍然有巨大的創(chuàng)新的空間,。蔚來做事情和一般的公司不太一樣,,我們很多事情想的比較長遠、體系一些,�,!崩畋蟊硎荆骸氨热缯f換電這件事情,我有換電這個想法是從2012年開始想,,花了好幾年,,我們研發(fā)又花了好幾年,真正把BaaS搞通,,差不多到2020年,,前后是8年時間,。即使到今天很多人對換電都還有誤解�,!�
按照蔚來的邏輯,,如果回歸底層,汽車的本質(zhì)是服務,。以前的服務模式下,,消費者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蔚來想做的就是簡化用戶服務,。此次在歐洲四國推行的訂閱模式,,就是在天時地利下,作出的正確嘗試,。
除了走通訂閱模式外,,蔚來在歐洲能否取勝的另一大關鍵點在于換電。本次NIO Berlin 2022發(fā)布會前,,李斌和秦力洪曾一同駕駛蔚來ET7進行歐洲十國長測,,切身感受該產(chǎn)品在歐洲道路上的實際體驗。
“歐洲高速公路體系超充體驗不錯,,但整個布局有待發(fā)展,,比如在城市環(huán)境里尋找充電樁很麻煩。有時候我們半夜到一個城市,,找了半個晚上才找到一根慢充樁,,結(jié)果到第二天吃完早飯還沒充滿,�,!崩畋笈e例道�,!暗覀兛吹搅诉@個趨勢,,也看到有些公司在非常認真的研發(fā)和投資方面做這個事,我個人的感受是歐洲補能基礎設施起飛在即,,從保有量的角度看剛剛進入到快車道的初期,,我們在這么一個時間來到歐洲,從車到服務一體化布局,,還是相對比較有機會的,,應該說時機還不錯�,!�
不過在中國,,蔚來憑借前期不計成本的投入和布局,也用了8年時間才把BaaS模式走通,。不知在歐洲,,控制資金投入,,更多引入第三方資金的蔚來否能趕上補能基礎設施起飛的航班?(文/汽車之家 陳燦)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