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yè)]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滲透,國內汽車產業(yè)的“智能化”也在加速落地,。目前中國市場在全球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已經占到57%,滲透率高達26%,。
在這期間,,不管是整車企業(yè),還是自動駕駛公司均圍繞著高階自動駕駛展開了大規(guī)模探索和激烈競爭,,高速場景下的高階輔助駕駛也正逐步成為主流,。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將重心放在更加復雜的城市場景下,。畢竟消費者的用車場景更多是在城市內部,,而不是高速路況。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相比高速場景,,城市場景的研發(fā)困難也在呈指數級上升,市場上也出現了多種技術路線,,使得城市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不僅成為輔助駕駛的“天花板”,,同時也成為未來幾年智能汽車競爭的核心指標。
“做城市NOA,,目前出于安全考慮,,更加務實的做法是配一顆激光雷達,未來3-5年以后,,隨著技術的迭代,,我們認為純視覺應該也能做到同樣的效果�,!痹�2022中國汽車論壇期間,,輕舟智航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CTO侯聰向汽車之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一顆激光雷達解決城市NOA
針對自動駕駛方案的落地,,輕舟智航一直秉承的就是“不堆料”,,根據主機廠的量產需要配置多種方案,通過10%的成本實現99%的L4能力,。
對于城市NOA是否需要激光雷達,,業(yè)內也有一定爭論。不過就目前而言,,更多人傾向于使用激光雷達,。因為較于高速道路場景,城區(qū)的整體駕駛環(huán)境會面臨不少挑戰(zhàn),,它要識別和理解眾多交通參與者,,包括無保護的左轉、狹窄道路的通過,、行人的禮讓,、掉頭、泊車等等,。
但具體要使用幾顆激光雷達,?輕舟智航給出的答案是一顆。
而這一方案在輕舟智航的量產落地方案中也算是高配,。
這里有必要說一下,,輕舟智航三個不同配置的自動駕駛量產方案,分別是低配,、中配和高配,。低配的成本大概在5000元以下,用單目的方案解決高速場景的車道保持和自適應巡航,。
中配類似于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成本會高一些,將近1萬元的成本,,以多目視覺為主,,同時需要比較大的算力,解決高速上NOA的功能,;高配就需要至少一個激光雷達,,并加上更大算力的平臺,以解決城市NOA的場景,,成本會更高一些,。
在聊到城市NOA時,我們也把另一個問題拋給了侯聰,,如何看待市面上談論的“重感知,、輕地圖”、“重地圖,、輕感知”兩種不同路線,。對此他表示,,高精地圖方案在國內城市中其實是很困難的,會面臨一些包括政策法規(guī)以及采集成本之類的問題,。輕舟智航非常認可重感知,,通過感知對周圍環(huán)境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為了實現自動駕駛的廣泛落地,,輕舟智航在5月18日發(fā)布了第四代量產車規(guī)級自動駕駛方案DBQ V4,。這是一套融合了輕舟行業(yè)領先的全棧自研的自動駕駛軟硬件技術的超高性價比方案,只需10%的成本即可實現99%的L4能力,,量產成本低至1萬元人民幣,。
不過實際上,1萬元的成本到現在可以做到介于中配與高配之間的方案,,可以做帶激光雷達的方案,也可以做純視覺的方案,。
侯聰表示:“我們講99%的L4能力就是說當功能做的足夠好的時候,,像城市NOA做出來之后的效果等同于99%的L4能力,基本上可以實現點到點的自動駕駛,�,!�
安全為“紅線”
對于自動駕駛未來的發(fā)展,業(yè)內不少人士表示,,在2023年,,不管是主機廠,還是自動駕駛方案提供商在推廣自動駕駛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不要盲目往中低端車型上推廣,。
針對這一問題,侯聰承認自動駕駛的推廣確實需要一個長的過程,。
他也分享了輕舟智航對于自動駕駛的世界觀,,提出了汽車產業(yè)智能化發(fā)展進程中的“小四化”, 包括入門體驗標配化,、中端體驗標準化,、高端體驗大眾化、極致體驗革新化,。
其中入門體驗標配化,,是對一些入門級功能,像單目視覺的車道保持和自適應巡航功能,,做一個標配方案,,然后下放到大量的中低端車型上�,!拔覀冋J為這個方案目前還是比較穩(wěn)妥的,,因為已經經過了大量驗證,。”侯聰說道,。
中端體驗標準化,,是持續(xù)推動智能駕駛各種常用功能和應用效果的標準化定義,如場景定義,、體感舒適度等,,給用戶帶來更明確的預期和統(tǒng)一的體驗。例如城市或高速NOA的功能怎么定義更加明確,,讓車主,、用戶有更加一致的體驗和預期。
高端體驗大眾化,,則是不斷將最先進的功能從高價位車型下沉到普通車型上,,在售價不變甚至更低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城市NOA的裝配率,。
“這確實需要一段時間,,而且我們做這個方案肯定是以安全為紅線逐步去推進的�,!焙盥斞a充說道,。
至于極致體驗革新化,主要是通過技術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不斷解鎖智能駕駛技術應用的新場景和人機共駕的新體驗,,帶來出行方式的革新。
就在本月初舉辦的首屆技術工坊活動上,,輕舟智航發(fā)布了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品牌“乘風”,,整合了從感知、預測,、決策,、規(guī)劃和控制等前沿的自動駕駛全棧軟硬件技術,展示著作為一家L4自動駕駛公司打造城市NOA的優(yōu)勢,。
不過輕舟智航也很清楚,,城市NOA功能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后續(xù)還要持續(xù)不斷地打磨場景的整個體驗感以及安全性,�,!笆紫冉桓兜氖且恍┗究捎玫墓δ埽诳捎玫幕A之上再去做到讓用戶好用,�,!焙盥斦f道。
L4什么時候實現,?
當然,,對于輕舟智航來說,,實現無人駕駛才是最終目標,因為其愿景就是“將無人駕駛帶進現實”,。城市NOA只是實現無人駕駛的入門必經之路,。
在此之前,汽車之家也與業(yè)內不少專家聊過“L4級及以上的自動駕駛到底何時能真正實現”的話題,,有人說,,“五年之內,想都不要想”,,也有人說“五年之內就能實現”,,總之是眾說紛紜。
另外,,行業(yè)內近期發(fā)生的兩件大事也讓業(yè)內更加議論紛紛,。一個是上個月自動駕駛汽車初創(chuàng)公司Argo AI在一份聲明中稱,公司“將不再繼續(xù)履行使命”,,這意味著這家來自福特和大眾投資的自動駕駛公司即將關閉并解散,。
另一件則是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部門Mobileye盡管敲響了納斯達克的鐘聲,但市值卻大幅縮水,。開盤前的估值定格在167億美元,,僅為2021年目標估值的1/3,。這讓很多人對L4的前景產生了消極情緒,。
“大市場確實不太好,整個股市的下跌,,能部分解釋為什么像Mobileye上市之后市值會比較低,。這主要是大家對L4預期可能沒那么高”,就目前行業(yè)現狀,,侯聰坦然說道,,“L4確實是一條比較長的路,尤其在國內需要5-10年,,在國外有好幾家公司在同時做,,我們認為能跑出來的公司可能只有一兩家。因為這需要大量的資本長期投入,,可能不是每一家創(chuàng)新公司能持續(xù)這么做,,這條路可能是一條比較難的路�,!�
但在侯聰看來,,無人駕駛一定是可以實現的,關鍵是這條路徑到底是從哪里通到終點,。
百度李彥宏此前說,,在L2級自動駕駛輔助技術之后,,率先進入商用的很可能是L4級自動駕駛技術,而不是L3級自動駕駛輔助技術,。
“這是一條比較激進的路線,,在國外我們認為可能比在國內更現實一些,主要是以美國為主的人工成本,、場景復雜度比國內要更加適合先場景化,。”侯聰認為,,“在國內直接從L2到L4,,要面臨大量的場景問題,是需要長期投入才能解決的,�,!�
另一方面,他也覺得新能源車在國內發(fā)展的非常好,,也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先通過量產的車型實現L2甚至L3,再通過技術積累和技術打磨去通向L4,,這對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是更加務實的做法,。
在與侯聰的交流中,“務實”一詞出現多次,。不管是“小四化”,,還是靈活配置方案,都是推動技術方案的快速落地,。盡管成立三年,,年輕的輕舟智航卻略顯“老道”,定位清晰,、規(guī)劃有序,。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把無人駕駛快速帶進現實。(文/汽車之家 楊益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