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2023年的中國乘用車市場,,規(guī)模表現可喜可賀,,終于走出了在2000萬輛水平持續(xù)3年的掙扎,,2156萬輛的銷量是近5年來的最高,;從動力類型看,,新能源車以近乎超脫的姿勢持續(xù)走高,全年銷量創(chuàng)下726萬輛的歷史新高,;中國品牌憑借在新能源市場幾乎一家獨大的優(yōu)勢拿下近一半的市場份額,,亦創(chuàng)歷史新高,而日系品牌整體跌幅僅次于韓系,。
另一個角度看,,燃油車市場正在萎縮是基本面,但是有些品牌的燃油產品依然強悍,,它們是誰,?日系車折戟,,哪些細分市場和產品是“罪魁禍首”,?新能源車高歌猛進,,又有誰正在掉隊甚至危機四伏,?……來著了您吶,本篇將為您一文呈現市場基本面,,年度品牌,、細分市場銷量榜以及一些焦點產品的年度表現。
2023年車市的兩大主題是燃油車降價保命和新能源車瘋狂內卷,,燃油車銷量雖持續(xù)下滑,但海外品牌在中高端市場的戰(zhàn)斗力依然強悍,,而高歌猛進的新能源車行業(yè),,也充斥著更深的競爭焦慮。
1. 銷量走出低迷 創(chuàng)下近五年新高
2023年國內乘用車新車實現銷量2156.37萬輛,,創(chuàng)2019年以來最高,同比增長6.07%,,其中燃油車全年銷量1429.49萬輛,同比減少5.19%,降幅比2022年收窄10.7個百分點,;新能源車銷量726.88萬輛,同比增長38.39%,增速回落,不到2022年的一半。
國內新車消費自2018年開始陷入低迷,,2023年受新能源汽車供需兩旺以及燃油車降價的雙重影響,實現了不錯的增長,但與2018年之前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與此同時,幾乎貫穿全年的價格戰(zhàn)以及最后一個月的沖量,,也給明年尤其是明年上半年的新車消費增長帶來不小壓力,。
從月度走勢看,,新車消費在2023年經歷了兩輪沖高,分別是6月和12月,。7月21日,,國家發(fā)改委等部門連續(xù)印發(fā)了《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然而下半年的車市總體卻沒有被刺激出興奮勁兒,,7-11月的銷量都不及6月,直到12月燃油車發(fā)力沖高,環(huán)比大漲36%,,漲勢領先于新能源車,,最終以全年最高月銷量收官,。
2. 燃油車:日系衰落 德系不倒
燃油車消費繼續(xù)下行,,2023年總銷量不足1500萬輛,創(chuàng)下歷史最低,,盡管今年燃油車幾乎采取了貫穿全年的降價促銷,,但依然受到新能源車消費的劇烈沖擊。反觀新能源車,,連續(xù)增長四年,,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了33.71%,。
然而,并不能因此說燃油車市場就充斥著悲觀,,大眾,、BBA和中國頭部品牌的燃油車在2023年甚至都實現了增長,真正受到劇烈沖擊銷量大幅滑坡的,,是那些競爭力本就很弱的末尾品牌和產品,。不過2023年日系車著實跌的比較慘……
『長安CS75 PLUS(參數|詢價) 2023年銷量最高中國品牌燃油車』
中國品牌目前整體主要在新能源市場發(fā)力,燃油車市場份額只有30%,,與德系相當。有意思的是,,2023年燃油車銷量靠前的中國品牌里,,除了哈弗和五菱的銷量下滑以外,都較2022年實現了增長,,尤其是奇瑞汽車,,把捷途也一并考慮進去之后,奇瑞旗下燃油車較上年大幅增長了45%,,瑞虎8,、艾瑞澤8、捷途大圣的年銷量分別增長了54%,、324%和155%,。
『奧迪A6L 中大型轎車年度銷量亞軍 比2022年增長50%』
德系四大品牌的燃油車雖然未能逃脫下滑的命運,但是與整體趨勢相比,,也算是跑贏了:大眾,、奔馳、寶馬的燃油車降幅都只有1%多一點,,奧迪的燃油車得力于毫不吝嗇的降價促銷,,還實現了6%的增長。必須承認的是,,BBA在中型轎車,、中大型轎車、大型轎車市場依然是驍勇善戰(zhàn)的,,比如中大型轎車市場近一半的市場在德系手中,。
日系則沒有那么樂觀了,不但在新能源市場繼續(xù)消極應對,,燃油車在2023年也出現了大幅下滑,,豐田下滑9%,本田下滑12%,,日產下滑16%,,本田和日產均收下近8年最低銷量,,日產已經徹底無緣“百萬輛俱樂部”。軒逸,、凱美瑞,、卡羅拉、雅閣這幾個優(yōu)勢車系,,2023年的銷量降幅依次是9.82%,、10.45%、31.03%和23.04%,,是不是有點觸目驚心,?
『雷克薩斯ES 2023年銷量增長11.48%』
不過呢,雷克薩斯相對依然堅挺,,3.16%的降幅也算是跑贏了整體燃油車市場,,可能雷克薩斯的信仰依然在吧。
燃油車在12月有一個極速沖量,,很多產品環(huán)比接近翻番,,比如本田CR-V、RAV4榮放,、逍客等,,環(huán)比漲幅在50%左右的更是比比皆是,比如速騰,、軒逸,、雅閣、帕薩特,、皓影等等,,對來年的消費透支不小,所以2024年的燃油車銷量增長可能依然不樂觀,。
3. 新能源車:插混走強 純電承壓
與燃油車的節(jié)節(jié)敗退相比,,新能源車簡直就是如日中天,全年銷量727萬輛,,2024年將沖關1000萬輛,,有望在規(guī)模上挑戰(zhàn)燃油車。新能源車的滲透率下半年曾沖擊40%,,最后一個月在燃油車沖量的情況下占比下降,,全年整體持續(xù)走高,明年突破40%不是問題,。
新能源車市在2023年最明顯的特征是插混(含增程式混合動力)增速強于純電,,全年純電動車銷量493.2萬輛,占比68%,,同比增速也只有24%,,而兩類混合動力的增速都極高,,尤其是增程式混合動力市場,在理想走通消費市場之后,,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上市,,AITO問界的產品更是對理想的形成了一定的威脅。
從各個細分市場的動力格局看,,插混市場目前是比亞迪一家獨大獨孤求敗,,不過吉利、長安,、長城等傳統(tǒng)車企正在通過新能源專屬品牌卷入競爭,,形成對比亞迪的群攻之勢,領克08新能源在年末銷量已經超過了唐新能源,,銀河L7/L6也正在分食宋PLUS新能源和秦PLUS的市場,。
『Model Y 2023年車市/新能源車市雙冠王 全年銷量45.69萬輛』
純電市場比亞迪的優(yōu)勢也非常明顯,想一想特斯拉僅以兩個產品就實現了60.78萬輛的銷量,,實力是不是也不容小覷,?而且特斯拉的產品售價在20萬-30萬元市場,,占位更高,,而比亞迪銷量最高的兩個純電產品是海鷗和元PLUS,二者合計銷量與Model Y和Model 3相當,,售價占位于10萬元左右市場,。
增程式混合動力市場理想的先發(fā)優(yōu)勢依然明顯,不過問界M7在11月超過理想L8,、在12月超過理想L8和L7,,理想2024年的壓力要更大一些了。
2023年純電動車在新能源市場的份額已跌至不足7成,,隨著插混產品在供應端和需求端的增長,,未來純電動車的增長壓力將進一步擴大,這可能也是為什么不少產品都將純電與插混全部配齊的原因,。
4. 年度榜單:品牌榜&重點市場車系榜
2023年銷量超過200萬輛的品牌有兩個,,比亞迪和大眾,超過100萬不足200萬輛的也有兩個,,豐田和本田,。長安和吉利年銷量都在90萬輛以上,BBA依然在榜,,且銷量全部實現增長,,日產從2022年第7名掉到第10,特斯拉以60.78萬輛的成績排在第11位,。
2023年車市最大的贏家是比亞迪,,全年終端銷量239.03萬輛,,較2022年大幅增長49.1%,首次超過大眾成為國內車市第一品牌,,旗下多個產品奪得所在細分市場的冠軍,。大眾則在2023年首次王冠不保,全年銷量219.58萬輛,,與2022年持平,。大眾是主流海外品牌中對新能源市場比較積極的,全年新能源車銷量18.66萬輛,,占品牌總量的8.5%,。
『軒逸 2023年燃油車銷量冠軍車系』
年度Top 10品牌榜中日系三大品牌的降幅最為扎眼,豐田和本田在排位上保住了名次,,但是降幅卻是近幾年最高,,日產銷量不足70萬輛,基本上靠軒逸獨撐,,盡管軒逸失去了單車銷量王的地位,,但依然以37.45萬輛的成績成為2023年第一燃油車。
新能源汽車方面,,比亞迪,、特斯拉、埃安,、五菱和理想為年度Top 5品牌,,蔚來和小鵬也排進前十。年度漲幅方面,,埃安,、理想、吉利汽車都超過了100%,,深藍汽車和騰勢漲幅更高,。
大眾和寶馬是唯二排進前15榜單的海外品牌,不過大眾的新能源車銷量比2022年僅上漲了7.56%,,寶馬旗下新能源車銷量則大幅增長了81%,,寶馬i3全年銷量5.38萬輛,寶馬iX3銷量3.96萬輛,。
與燃油車市場相比,,新能源車市場的品牌競爭尚不充分,前五個品牌的市場份額高達58.24%,,比亞迪獨占3成市場,。隨著新能源車競爭的進一步加劇,比亞迪的市場份額極有可能被稀釋,。
細分市場方面,,緊湊型車仍然是新車消費主力,,不過2023年緊湊型SUV銷量超過了緊湊型轎車,成為最熱門市場,,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細分市場,。從年度增速看,中大型SUV,、小型轎車,、中大型MPV的增幅都超過了50%,主要受新能源新產品投放熱度增加的影響,。
篇幅所限,,本文僅給出幾個重點市場的年度三甲車系,更詳細的Top 10榜單敬請期待我們下周的長圖展示,。從下面這個表格看,,多個市場的年度銷冠被新能源車摘得,比亞迪依靠強大的產品力和務實的價格,,在緊湊型SUV,、緊湊型轎車、中大型轎車,、小型轎車4個細分市場奪冠,。理想在中大型SUV和大型SUV市場則不僅僅是奪冠這么簡單,相關產品銷量都是碾壓局,。
5. 重點品牌年度點評
● 決戰(zhàn)新能源市場的比亞迪和“國二代”們
比亞迪自從走出最難的2019年以后,,就宛如開了掛一樣,,頗有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氣勢,,更是率先舉起了“油電同價”的大旗,是新能源汽車大規(guī)模平民消費的開局者,。
2023年比亞迪在緊湊型市場所向披靡,,秦PLUS領先軒逸2.2萬輛強勢奪冠,宋PLUS新能源,、元PLUS,、宋Pro新能源三個產品拿下緊湊型SUV市場15.65%的份額,海鷗和海豚合并拿下小型轎車55%的市場份額,。
不過,,比亞迪高端產品尤其是海洋網中的高級別產品銷量表現卻不盡如人意,護衛(wèi)艦07一直沒有扛起與唐新能源聯(lián)手橫掃的大旗,,下半年月銷量基本也就2千多輛,,驅逐艦05與兄弟秦PLUS差距太大,漢雖保住了中大型轎車銷冠,,但是下半年以來銷量下滑趨勢也比較明顯,,全年銷量同比下滑了7.44%,,期待明年換代、搭載第五代DM系統(tǒng)以后的全新一代漢能重新起飛,。
『宋L 中型SUV 比亞迪王朝系列換代首個上市產品 售價18.98-24.98萬元』
比亞迪2024年可能會繼續(xù)深耕大眾消費市場,,王朝系列即將迎來大換代,第一個宋L已經上市,,價格比預售低了2萬元,,海洋網還將推出10-15萬元的兩款緊湊型轎車,以此抵擋群起的攻勢,,守住先發(fā)而得的“江山”,。
如果說曾經造車新勢力將特斯拉作為標桿和對手,那么如今比亞迪已經成為傳統(tǒng)車企的標桿和對手,,傳統(tǒng)車企的打法是設立新能源專屬品牌出擊,。長安的深藍和啟源、吉利的極氪和銀河,、東風的嵐圖,、上汽的智己、奇瑞重啟風云系列等等,,“國二代”品牌2021年剛出道的時候推出的都是30萬元以上產品,,意圖高端市場,當時新能源汽車還有點高大上,,但是兩年過去了這些高端產品表現并不如預期,。
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國二代”們想明白了,,價格戰(zhàn)和真實消費實力所迫,,必須步入凡塵才能有大市場,極氪007后驅版 75kWh版本只要20.99萬元,,智己LS6下到20-30萬元市場,,銷量立即起來了,上市第二個月突破8000輛,,一雪智己L7“之恥”,。榮威也開始蘇醒,中型轎車D7定價12.58-17.68萬元,,相當有誠意了,。吉利銀河已上市的3個產品中,僅銀河E8的高配定到了20萬元以上,,L7/L6和E8的中低配售價全部在20萬元以下,,銀河12月的銷量首次超越了吉利汽車本體的新能源銷量。
2024年,聚光燈將轉向“國二代”,,在比亞迪已經寫好的“平價才有大市場”的劇本下,,傳統(tǒng)車企將卷的風生水起,尤其是插混市場必將烽煙彌漫,。
● 以BBA為代表的豪華品牌
近幾年部分造車新勢力一直“要把BBA拉下馬”,,對標BBA、與BBA搶用戶已經成為了營銷話術,。然而BBA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打的,,盡管從2021年開始它們頭上的光環(huán)有所暗淡,但是2023年BBA的銷量都實現了增長,,并且依然排在年度Top 10品牌榜,。
奔馳漲幅最小,主要受奔馳GLC的拖累,,換代以后GLC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得到市場認可,,上半年月銷量掙扎在5000輛左右,下半年開始有點起色,,8/9/10三個月沖到1萬輛的水平,,年末又掉到1萬輛以下。寶馬增長最多,,主要得益于新能源車,,2023年新能源汽車占寶馬年度銷量的13.79%,是BBA里,、也是海外傳統(tǒng)車企里最高的,。
從細分市場看,BBA在中大型轎車市場的競爭力不減,,盡管漢已經坐上這一市場的頭把交椅,,但從軸距看漢更像一部中型轎車,而且漢的定價更低,。2023年奔馳E級銷量增長了16.7%,,奧迪A6L增長了50.29%,,寶馬5系不行,,銷量減少了13.28%,但是寶馬X5在理想L7/L8的雙重夾擊下,,全年銷量實現了80.65%的大幅增長,,月均銷量保持在8000輛水平,與L7/L8上市前相當,。
『奔馳E級』
不過,,三個品牌還是有差別的,奧迪的增長主要靠A6L的價格優(yōu)惠,其他產品銷量基本都在下滑,。寶馬最重要的兩個產品3系和5系都在下滑,,尤其是5系,下降幅度多達13.28%,。而豪華濃度最高的奔馳,,旗下產品也最堅挺,主力產品除了新一代奔馳GLC之外都保持了增長,。
隨著新能源汽車價格的回落以及消費的普及,,燃油車豪華品牌的地位反倒可能會越發(fā)穩(wěn)固,也是最不易受到新能源車沖擊的,。另一個數據:2023年捷豹銷量增長了18.52%,,路虎增長了21.24%,那些品牌特色鮮明,、強調機械性能的豪華產品,,可能會變得愈發(fā)珍貴。
● 多個細分市場優(yōu)勢大幅削弱的豐田和本田
日系車的優(yōu)勢一直在家用市場,,然而目前多個細分市場的份額都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2023年豐田和本田最大的潰敗來自中型轎車,這也是其傳統(tǒng)優(yōu)勢市場之一,。
2023年,,日系車在中型轎車的市場份額下滑了近10個百分點,從33.18%銳減到24.91%,。其中凱美瑞銷量22.46萬輛,,減少了10.45%,雅閣銷量不到20萬輛僅17.17萬輛,,減少了23.04%,;天籟不足10萬輛以8.89萬輛收官,同比減少39.66%,,亞洲龍8.94萬輛,,降23.32%,英仕派5.71萬輛,,降25.41%,。這些降幅是不是相當驚悚?可以說主力產品全線下行,。
『雅閣 在中型轎車年度榜從亞軍掉到第4』
緊湊型轎車市場曾經也是日系車的掘金地,,然而2023年僅思域和型格銷量實現增長,軒逸銷量減少了9.82%,,卡羅拉銷量17.53萬輛,,減少31.03%,,雷凌銷量11.28萬輛,大降44.11%,。2023年日系車在緊湊型轎車市場份額是21.99%,,而2022年是25.23%,再之前這個比重是超過30%的,。
小型車和小型SUV市場尤甚,,日系車曾經是這兩個細分市場的拓荒者,然而2023年日系車在小型車市場份額從42.14%驟降至12.31%,,小型SUV市場從28.99%驟降至17.74%,。
唯一幸免的是緊湊型SUV市場,日系車在2023年仍然保有23.6%的細分市場份額,,比去年還增長了1.4個百分點,,本田CR-V、RAV4榮放,、逍客長期穩(wěn)居三甲的輝煌如今已成往事,,市場份額的穩(wěn)定主要來自新品投放,比如鋒蘭達,、威蘭達,、本田HR-V等。
日系車在干不干新能源車這件事上非常倔強,,對純電動車尤其抗拒,,這種決絕究竟是對是錯,只有交給時間去證明了,。
6. 價格戰(zhàn)持續(xù)全年,,并將成為長期戰(zhàn)事
2023年車市一個繞不過去的點是價格戰(zhàn),緣起于新能源車,,并席卷至燃油車,。
2023年,新能源汽車國補全身而退,,以往的歷次退補,,新能源汽車都會借此來一波漲價,面對2023年補貼的“就此別過”,,比亞迪,、長安、奇瑞,、上汽等車企一如既往地選擇了常規(guī)操作,,提前宣布漲價,當時宣布不漲價的小鵬簡直就是一股清流,。
萬萬沒想到的是,特斯拉不講武德,2023年1月6日竟然說降價,!一眾車企不得不調轉方向跟隨降價,,年中特斯拉再次降價,價格屠夫“人設”確立,?3月開始,,燃油車大軍也開啟降價,價格戰(zhàn)自此成為了2023年車市的悲鳴,。
降價使得新能源車的價格回落,,并與燃油車消費格局接軌。與2022年之前微型車和40萬元左右的高端產品是市場焦點不同的是,,2023年,,10-20萬元新能源產品的銷量占到市場的45%,如果以5萬元為檔再細分,,則15-20萬元區(qū)間占比34%,,是最大的售價市場�,?紤]到終端銷售的各種權益,、讓利,以及有些車系低配車型的更低售價,,實際比重可能還要高一些,。
10-20萬元是中國消費者購車的主力價位,無論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都必須與這個消費實力接軌才能賣出大市場,。比亞迪正是靠這一市場確立了目前的霸主地位,秦PLUS,、宋PLUS新能源,、海豚和元PLUS四個10-20萬元主力產品占到比亞迪年度總銷量的55.14%,再加上海鷗的話,,這個比重就是64.37%,,這5個產品也正是比亞迪2023年銷量排在前5位的產品。
30-35萬元市場,,特斯拉吃下近一半,,事實上Model Y和Model 3的售價橫跨25-35萬元大區(qū)間,在這個區(qū)間特斯拉也是一家獨大,,獨占近3成市場,。35-40萬、40-50萬元市場上目前理想最強,,AITO問界正加緊進場,,不過這個區(qū)間的市場份額本身也有限,。
『銀河E8 中大型轎車 指導售價17.58-22.88萬元』
新能源汽車降價這件事,不能怪特斯拉,,而是市場合理動向,。隨著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回落,以及更低售價的插混產品大規(guī)模上市,,尤其是消費者經濟實力的現實預期,,新能源汽車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如果想求銷量,定價必須要親民,,不管產品多高端,,賣出去才是王道。
燃油車亦如是,,由小品牌雪鐵龍打響的油車降價第一槍,,震動了整個市場,就連BBA的龍頭產品也以換代為契機,,順勢降價,,降10萬元也不足為奇,比如奔馳E級,、寶馬X3等,,奧迪比以往更加“大方”,一直傲嬌的日系車也不得不終結加價開始讓利,。越來越多車企意識到,,與其靠價格戰(zhàn)促銷,不如出手就帶足誠意——2024款朗逸的低配款售價定在了10萬元以下,,2024款軒逸低配款售10.86萬元,,同樣低于之前的定價。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2023年車市的銷量新高,是車企割肉的結果,,在未來經濟增長預期不樂觀的情況下,,如果要保汽車消費的穩(wěn)定增長,價格戰(zhàn)將作為一個長期戰(zhàn)事而存在,,至于是通過降價,、還是直接低定價,隨便,。
總結:
無論多好的年景,,都有人覺得日子難過,同樣無論多壞的年景也總有人吃喝不愁,,所謂的冰火兩重天其實就是絕對實力的差異,。于汽車而言,,燃油車作為穩(wěn)定輸出近百年的產品,依然有廣博而堅實的消費基礎,,不管新能源車如何“顛覆油車”,,我們依然會看到一些品牌和產品保持著增長,。
同樣,,即便如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的新能源車,也不是陽光普照,,2023年威馬已經倒下,,威馬絕對不會是最后一個倒下的新勢力,隨著傳統(tǒng)車企的下場,,尤其是在平民消費領域的發(fā)力,,那些還掙扎在財務安危線上的新勢力,壓力不會比創(chuàng)業(yè)初期更低,。
無論如何,,2024它來了,希望新的一年車企都能大賣,,也希望每個消費者都能買得起自己心儀的產品,,祝福所有!(圖/文 汽車之家特約撰稿 王靜波)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