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二戰(zhàn)前,它是世界最重要的軍火生產商之一,,它曾向清政府出售大批軍火,,增強了當時中國的海防武器裝備和軍事科技水平,同時它也為希特勒政權大量制造坦克,、大炮,、裝甲和彈藥等。戰(zhàn)后,,它為歐洲鋼鐵工業(yè)和機器制造業(yè)作出了杰出貢獻,,可謂是德國重工業(yè)的縮影。如今其產品涉及鋼鐵,、汽車技術,,機器制造、工程設計以及貿易等眾多領域,,它就是有著德意志榮耀的工業(yè)巨頭——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ThyssenKrupp AG),。
選題立意:當一輛車在鎂光燈的聚焦下,絢爛,、耀眼,、奪目之時,你或許根本不會去想,,它的體內究竟由多少個零部件所組成,,而各個零部件被巧妙地、有序地編織組合在一起并協同工作,,才得以構成這個凝結著人類智慧的復雜產物,。正是基于這樣的關系,也使得每一個零部件的品質與性能都切實影響著車輛最終的整體表現,,而零部件生產企業(yè)則可謂隱匿在光環(huán)下的背后的巨人,。從今天起,我們將通過一系列的文章帶您去了解車企背后巨大的產業(yè)鏈中的零部件企業(yè),,它們往往有著比主機廠還深厚的背景以及強大的研發(fā)創(chuàng)新和制造能力,,而有些企業(yè)則將觸角伸向了諸多領域,構成了一個帝國式的企業(yè),。
作為一家全球性的專業(yè)材料和技術集團,,蒂森克虜伯不僅為工業(yè)企業(yè)提供材料和設備,同時也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和創(chuàng)新服務。作為世界500強企業(yè),,其產業(yè)遍布了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擁有超過18萬名員工。在2010財年,,蒂森克虜伯的銷售額達到了420億歐元。
『企業(yè)logo』
蒂森克虜伯的汽車技術集團在2004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排名中位列第10,,其在全球共有131個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其主要客戶有福特、奔馳,、寶馬,、大眾、通用,、雷諾,、日產、標致,、雪鐵龍,、保時捷等。
蒂森克虜伯汽車技術集團生產的汽車零部件75%銷往德國以外的地區(qū),,其主要產品有車身,、底盤和動力傳動三大領域。車身包括車身骨架,、車頂,、車門側板、發(fā)動機罩,、行李廂蓋,、座椅沖壓件等;底盤包括副車架,、穩(wěn)定桿,、前后軸、控制臂,、盤式制動盤,、轉向系統(tǒng)以及空氣懸架等;動力傳動系統(tǒng)包括氣缸蓋,、氣缸蓋罩,、凸輪軸、連桿,、曲軸等,。
車身的生產主要就是對鋼材進行加工處理,在中國,蒂森克虜伯與鞍鋼新軋公司在大連合資成立了鍍鋅鋼板公司,,年產能40萬噸,,該工廠80%的產品用于汽車生產,曾經我們在參觀寶馬鐵西工廠時,,就發(fā)現其使用的鍍鋅鋼板就來自此合資公司,。
在動力系統(tǒng)方面,蒂森克虜伯汽車技術集團開發(fā)了可更好地適應歐洲排放法規(guī)的可變氣門升程系統(tǒng),,它可以根據發(fā)動機負荷來調整氣門的升程和開啟角度,,從而降低泵氣損失以及油耗。這套系統(tǒng)可獨立的安裝在氣缸蓋上,,只要對機體稍加改動,,即可很好的適配。
蒂森克虜伯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規(guī)模生產凸輪軸,,其年產量約為1200萬根,。2005年,蒂森克虜伯在大連建造了蒂森克虜伯普里斯坦(大連)有限公司,,主要用于生產凸輪軸,,它的客戶包括有上海大眾、一汽-大眾,、長安福特,、上海匯眾汽車、一汽解放,、一汽轎車和奇瑞汽車等,。
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蒂森克虜伯就成為全球著名的轉向系統(tǒng)的零部件供應商,,其每年生產約1400萬個轉向柱,。蒂森克虜伯分別于2000年和2003年在上海和長春成立合資公司,主要用于生產車輛的轉向系統(tǒng),。
在底盤系統(tǒng)方面,,成立于1873年的世界著名的減振器生產商BILSTEIN也是蒂森克虜伯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其氣體壓力減振器的設計曾經共獲得16個世界專利,。1996和1999年,,BILSTEIN分別開發(fā)出主動式電子懸架以及供奔馳S級使用的阻尼可變式的空氣彈簧減振器。
基本了解了蒂森克虜伯在汽車技術方面的產品后,,我們回過頭再看看這個龐大的企業(yè)是如何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正如很多車企一樣,蒂森克虜伯也是由不同的公司組合而成,,它們分別是蒂森和克虜伯,,二者于1999年合并,。這兩家歷史悠久的公司都有著聲名顯赫的背景,同時都是鋼鐵產業(yè)中的時代佼佼者,,它們的發(fā)展史更可謂是一個時代的掠影,,而追根溯源去了解它們的歷史是我們首先要做的。
● 蒂森(Thyssen)
蒂森財團是20世紀西德最大的財團之一,,其總公司蒂森股份公司下屬有眾多的股份公司及有限公司等,,其中鋼鐵工業(yè)是最重要的產業(yè)之一。
蒂森集團從事鋼鐵生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蒂森的創(chuàng)始人奧古斯特·蒂森于1871年4月1日建立蒂森聯合公司,,1890年在德國的杜伊斯堡建立了第一座自己的采煤與煉鋼-軋鋼聯合企業(y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該公司已經發(fā)展成為歐洲最大的采礦,、冶金聯合企業(yè)之一,,其擁有煤礦,、鐵礦、鋼鐵廠,、機器制造廠,、運輸公司,、軍火企業(yè)及商業(yè)企業(yè)等,,形成了所謂的“蒂森鋼鐵大王”。
奧古斯特·蒂森死后,,其子弗里茨·蒂森于1926年繼承父業(yè),,他將一些兼并進來的公司組成聯合鋼鐵公司,從而在德國冶金工業(yè)中取得了統(tǒng)治地位,,同時弗里茨·蒂森作為聯合公司的監(jiān)事會主席掌握了巨額股份,,他也切實成為了當時德國的壟斷資本家,被稱為“魯爾之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魏馬共和國統(tǒng)治時期,,蒂森企業(yè)的生產規(guī)模和資本積聚又有了新的發(fā)展,。到二戰(zhàn)前夕,,蒂森所控制的聯合鋼鐵股份公司已經占了德國煤產量的25%、焦炭產量的20%,、生鐵產量的38%和鋼產量的40%,。
需要說明的是,蒂森也是希特勒上臺的主要支持者之一,。1932年,,弗里茨·蒂森曾主持了希特勒同魯爾地區(qū)300名大資本家會面的儀式,這也成為歷史上德國壟斷資本與納粹勾結的一個重大事件,。弗里茨·蒂森也是納粹黨員和帝國議會議員,在魯爾地區(qū)的工業(yè)家中, 他第一個給納粹以財政支持,。二戰(zhàn)期間,蒂森控制的企業(yè)全力為希特勒的法西斯戰(zhàn)爭服務,。戰(zhàn)后,盟軍責令蒂森公司進行清算,,其資產一度被沒收,,不久又被返還。
1953年,,作為聯合鋼鐵股份公司的延續(xù),,蒂森冶金股份公司重新正式組建,同時它兼并收買了許多其它鋼鐵企業(yè),,可謂又獲巨大發(fā)展。蒂森公司的所有鋼鐵企業(yè)都集中在兩個獨立的股份公司,,即蒂森鋼鐵股份公司和蒂森特殊鋼股份公司,,在這兩個公司的名下還有數以百計的大大小小的子公司分布在國內外。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蒂森公司已經成為歐洲最大的粗鋼生產商,,在世界上則排名第五。
1983年,,蒂森鋼鐵公司從蒂森集團中剝離出來,,同時,該公司與克虜伯鋼鐵公司進行合并談判,,不過當時并沒有最終形成聯盟,,但是二者在馬口鐵,、不銹鋼等領域已經展開深入合作,。截止到二者合并前的1998年9月30日,蒂森鋼鐵集團的鋼鐵雇員達到了39000人,,年銷售額為155億馬克,。
● 克虜伯(Krupp)
克虜伯公司的名字就像蒂森公司一樣源于一個家族的姓氏,而克虜伯家族的歷史,,厚重到可以編纂成書,。早在公元16世紀,,當時阿爾登特·克虜伯就開始從事貿易經商,其于1624年去世后,,他的兒子安東·克虜伯接手了家族生意,,而在涉及到整個歐洲的三十年戰(zhàn)爭(1618-1648)中,克虜伯家族也第一次參與到槍械的制造業(yè)務中,。
作為阿爾登特·克虜伯的玄孫,,弗里德里希·克虜伯算得上一個精明的商人,,在19世紀初的時代里,,他認為煉鋼可以積聚財富,便于1811年創(chuàng)立了克虜伯鑄鋼廠,。其于1826年去世前,,將鑄造優(yōu)質鋼的秘密和一個生產幾乎陷入停頓的小工廠留給了他的兒子——阿爾弗雷德·克虜伯,而通過他的精心耕耘和運作,,最終得以締造一個克虜伯帝國,。
其實在阿爾弗雷德的早年生活中,充滿了讓人絕望的失敗,,而他所有的言論都在表達對世界的不滿,。不過他后來所獲得的巨大成功,,可能讓他自己也深感意外,。其幸運之處在于,他趕上了一個極好的時代,。在當時,,四處修建鐵路催生了對鋼鐵的巨大需求,而此時美國的鋼鐵巨人卡內基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鋼鐵王國,。另外,,克虜伯成功取得了火車輪轂的專利,使克虜伯在魯爾生產的輪轂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給美國和歐洲的鐵路公司,。
不過僅僅是民用鋼鐵的生產,,還不能滿足阿爾弗雷德的雄心壯志,在一個私營企業(yè)巨頭們還未崛起,、普通民眾的消費還沒有被充分喚醒的年代,,還有什么能夠比同國家做生意更加賺錢呢?可以說,,國家和帝王才是最大的客戶,,正在崛起的克虜伯發(fā)現了這一點。同時,,在與國家和帝王做生意時,,又有什么比賣給他們武器更具吸引力呢,?況且,從鋼鐵到大炮,,距離并不遙遠,。
從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出售給德皇威廉第一批武器開始,這個家族的命運就已被注定,。阿爾弗雷德想制造大炮,,威廉想購買大炮,這正可謂一場金錢婚姻,。在阿爾弗雷德寫給德皇威廉的一封信中,,他說到:我將自己的公司看成“一個國家的工廠”。也就是說,,克虜伯已經超越了公司,,并完全和國家的利益融為了一體。從那以后,,克虜伯就以其民族的國家主義抱負而著稱,。
一戰(zhàn)后,協約國拆掉了克虜伯公司的部分工廠,,而當時執(zhí)掌克虜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克虜伯也被宣布為戰(zhàn)犯,。正是這樣,一顆要血洗恥辱,,恢復克虜伯家族榮耀的種子深深埋在了當時還年幼的古斯塔夫的兒子阿爾弗雷德·克虜伯(老阿爾弗雷德·克虜伯曾孫女的兒子)的心里,,日后他帶領著公司成為了德意志軍國主義發(fā)展的基石。
1930年,,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加入了德國納粹黨,,第二年成為黨衛(wèi)軍成員。1936年10月,,29歲的克虜伯被任命負責重整軍備,。1939年,他接替父親(古斯塔夫)執(zhí)掌克虜伯帝國的大權,,阿爾弗雷德·克虜伯的時代開始了,。
在整個二戰(zhàn)期間,克虜伯為德軍生產了大量的火炮,、坦克,、裝甲、U型潛艇,、部分艦船以及用于制造其它武器的特殊鋼材等,。到1943年,克虜伯帝國直接或間接的雇傭人數已達20萬,,不過戰(zhàn)爭中,,克虜伯的工廠也遭受到嚴重的空襲,,而隨著二戰(zhàn)結束后,美蘇冷戰(zhàn)的開始,,美國和英國想重新武裝德國,,克虜伯帝國則得以逃脫了戰(zhàn)爭的審判,成為“現實政治”的受益者,。1951年,,阿爾弗雷德·克虜伯在獄中待了不足4年后被釋放,其回到埃森后就開始重整家業(yè),。
不出10年,,克虜伯帝國重新崛起。到60年代初,,他的雇員已多達11萬,,年營業(yè)額達到15億美元,躋身歐洲十大企業(yè)之列,,其經營范圍包括造船,、成套設備、橋梁建筑,、化工,、紡織、塑料,、水處理,、煉油和核反應堆等。
不過克虜伯帝國的復興也暗藏危機,,到60年代中期,,克虜伯集團共欠下約10億美元的債務,,想要幸存的唯一方法是將這個家族私有化的公司改組為一家股份公司,。這是歷代克虜伯的掌門人最為深惡痛絕的事情,也是其家族能夠延續(xù)數百年的原因之一,。1967年,,克虜伯被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和CEO也不再是克虜伯家族的人,。
到了20世紀80年代,,克虜伯公司分拆了其所有的經營活動,并重組為一家控股公司,。1993年,,克虜伯又成為一家上市公司。1997年,,克虜伯試圖收購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蒂森公司,,但迫于工人的抗議而暫時放棄,。然而,蒂森同意合并企業(yè)的一部分鋼鐵業(yè)務,。最終1999年,,克虜伯和蒂森宣布全面合并,形成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同時,,它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制造企業(yè)之一。由于有著同樣深厚的底蘊,,二者合并后可以繼續(xù)發(fā)揚公司傳承下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克虜伯家族依靠鋼鐵起家,由于不斷地積累與創(chuàng)新,,其所生產的鋼材可以用于制造性能出色的后膛炮,,同時克虜伯在機械制造方面也有著強大的技術實力,這也使得克虜伯可以迅速轉變?yōu)橐粋軍工企業(yè),。正如前面所介紹過的,,克虜伯家族將自身的命運和國家捆綁在一起,這也無可避免的在戰(zhàn)時,,其要為國家生產武器或者軍需物資,,克虜伯公司在普法戰(zhàn)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生產了現今看來都令人敬畏的武器。
● 克虜伯大炮
克虜伯大炮是19世紀克虜伯公司生產的一種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這種大炮曾使鐵血宰相俾斯麥帶領德國在19世紀中葉先后戰(zhàn)勝了奧地利和法國,。
克虜伯大炮的口徑為280毫米、炮管長11.2米,、重44噸,、仰角可達30度,有效射程接近20000米,,炮彈在3000米內可穿透65公分厚的鋼板,,每分鐘可發(fā)射1-2發(fā)炮彈。
克虜伯大炮與中國也有著很深的淵源,,曾幾何時,,克虜伯大炮幾乎就是中國海防的代名詞。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為了鞏固海防,,抵御外侵,便建議在沿海建造新式炮臺,,并購買大炮,。清政府官員先后考察了世界各地38家兵工廠,比較了各國工廠制造的大炮,最后決定購買克虜伯所生產的火炮,。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完整,、最大的克虜伯大炮就在福建省廈門市的胡里山炮臺。
● 古斯塔夫重炮
二戰(zhàn)期間,,德軍為了摧毀敵方的防御工事,、大型要塞以及巨型碉堡,因而決定設計和制造一種重型火炮,。當時陸軍兵工署提出,,這種重炮的射程應在32千米以上,炮彈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鋼板或2.5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墻,。
克虜伯的工程師艾利�,!つ吕詹┦繉Ξ敃r所有的野戰(zhàn)火炮、鐵道炮,、要塞炮進行研究和計算后認為,,現有武器無法達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徑的巨型火炮才可以,,因而決定試制口徑為800毫米的火炮,。最終,克虜伯公司制造了這個駭人聽聞的超級大炮——古斯塔夫重炮,。
由于火炮口徑高達800毫米,,所以其可以產生極大的破壞力,它的炮管長達32米,,火炮在戰(zhàn)斗狀態(tài)的全長達53米,,高12米,全重1488噸,,可將重達7噸的炮彈投射到37公里以外的目標,。
這樣的龐然大物在裝配和運輸時也遇到了極大的困難,為了把火炮運送到戰(zhàn)場,,特地為此設計了3輛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當古斯塔夫重炮到達陣地后,要先用2臺巨型起重設備吊裝底座,,然后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全部工作由1名少將指揮1400余人奮戰(zhàn)3個星期才可完成,,而高聳的巨炮十分雄偉壯觀。此外,,它的炮彈也令人敬畏,,每一枚穿甲彈重達7噸,一枚高爆彈重4.8噸,,推進燃料在1.8-2噸,。該重炮參與了對蘇軍在塞瓦斯托波爾戰(zhàn)略要地所筑起的堅固的防御工事的襲擊,,同時也加入了斯大林格勒會戰(zhàn)。
雖然,,這些大炮是服務于法西斯戰(zhàn)爭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戰(zhàn)爭可以極大地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克虜伯公司生產武器所積累的科技水平,,為其日后在民用領域大放光彩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輪斗式挖掘機
戰(zhàn)后,,在民用,、工程機械以及其它相關專業(yè)領域,克虜伯所生產的產品也同樣令人驚嘆,,而這一切,,依然少不了其在鋼材生產方面所積累的強大技術實力。
Bagger 288是1978年由克虜伯所制造的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機,,它高約95米,,長約240米,總重接近14000噸,。而早在1962年,,克虜伯就生產了超大型的挖掘機Bagger 260,只不過它的身形要稍小一些,。結合前面提到的大炮,,可見克虜伯確實喜歡而且有實力去制造一些超大型的機器。
Bagger 288多輪斗式挖掘機是一種效率和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大型挖掘機械,。其中斗輪上配有18個鏟斗,,每個容積為6.6-8.6立方米,驅動斗輪的4臺電機由上至下垂直排布,。如果裝配8.6立方米的大容積鏟斗進行煤礦挖掘作業(yè),,其理論生產能力為22000立方米/小時。
Bagger 288共有12條履帶,,并采用前8后4的布置型式,,其最大移動速度為10米/分鐘。雖然它是個彪悍的龐然大物,,但僅需5人就可以操作它,,而設計、制造和裝配它則需要耗費整整5年的時間,。在當時,,它的價值更是高達一億美元。
● 可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約11000米深)的潛艇
1960年1月23日,一艘搭載著兩名乘員的小型潛艇歷經4小時47分,,最終下潛到海洋最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而當時系統(tǒng)顯示的深度為11521米,此深度下的壓強約為1.25噸/平方厘米,,相當于1100倍的標準大氣壓,。
能夠下潛至如此深的海底,必然需要一個可以承受巨大壓力的設備,,而這艘名為的里雅斯特的潛艇配備了一個由克虜伯鋼鐵廠生產制造的壓力球體,,球體的厚度為12.7厘米,重量約為13噸,。
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德國興建了一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拋物面天線直徑為100米的射電望遠鏡,其坐落于距離波恩市區(qū)南部60公里處的森林中,,隸屬于馬克思·普朗克射電天文研究所,。
由于天線直徑很大,同時自身還要旋轉,,所以往往會由于自重以及刮風等原因導致其發(fā)生變形,,這就需要通過使用特殊的鋼材來克服此類問題,而這個巨大的拋物面天線就是由克虜伯所生產制造的,。
以上幾項都是在世界范圍內堪稱之最的專業(yè)領域內的產品,,同時蒂森克虜伯在其它領域也同樣可以制造出堪稱世界一流的產品,比如蒂森克虜伯的電梯業(yè)務,,其產品廣泛應用在世界各國的辦公樓,、賓館、購物中心以及公共交通等方面,,經典的案例比如460米高的上海國際環(huán)球金融中心內就安裝了蒂森克虜伯的電梯,,首都機場的T3航站樓也同樣應用了多臺蒂森克虜伯的電梯產品。
蒂森克虜伯集團與中國的初次商業(yè)接觸要追溯到140多年前,。迄今為止,,中國已經成為蒂森克虜伯在亞洲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1866年,,以李鴻章為首的實力派主張用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按照歐洲模式來改造軍隊,。在這種大背景下,李鴻章與阿爾弗里德·克虜伯進行了最初的接觸,。在李鴻章的積極運作下,,第一個中國代表團于1866年7月27日首次參觀了位于德國埃森的克虜伯鑄鋼廠。
首次接觸后,,雙方便開始了具體項目的實施,,克虜伯公司獲得了供應318門火炮的訂單,,同時要對一批中國派出的留學生進行火炮知識方面的培訓,。在以后的幾年中,,雙方持續(xù)地訂購軍火,而北洋水師選擇“定遠”,、“鎮(zhèn)遠”,、“濟遠”艦的建造合同也是源于該廠生產的軍艦的龍骨、護甲鋼板以及艦面的主炮,、輔炮,、彈藥、穿甲彈等均為克虜伯兵工廠生產,。
1886年,,克虜伯供應了1500噸鐵路鋼軌,用于修建由廣州經漢口至北京的鐵路,。自此之后,,直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克虜伯又陸續(xù)向中國提供了百余臺機車,。
1910年,,雙方關系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以及中國的政治變革而中斷。直到1934年,,二者的關系才得以繼續(xù)發(fā)展,。克虜伯集團也獲得了為同蒲鐵路供應10臺蒸汽機車的訂單,。1937年,,在上海開始建造中國銀行的時候,數百噸克虜伯所生產的鋼材派上了用場,。這些鋼材被用于制造保管箱和庫門,,其中圓形庫門重達10噸,厚85公分,,防火,、放水、防盜警報,,這在當時也是遠東第一,。
新中國成立后的1955年,克虜伯派遣了一個代表團前往北京,,成功地恢復了雙方之間的貿易關系,,同時克虜伯開始向中國供應鋼材。而蒂森集團也向中國出口一整套鋼鐵冶煉設備,,同時,,兩個集團都會參加每年春季和秋季在廣州舉辦的廣交會,。
中國改革開放之后,對于克虜伯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機遇,。整個80年代,,克虜伯都不斷地從中國接受訂單。1988年,,克虜伯集團與中國鞍山焦化耐火材料工程顧問公司成立了第一家合資公司,。90年代初,蒂森集團也成立了有中方參股的合資企業(yè),,即生產電梯和自動扶梯的山東蒂森電梯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合并后的蒂森克虜伯公司又投資建立了多家企業(yè)并實施了許多重大項目,。
由于蒂森克虜伯擁有多個業(yè)務子單元,,如鋼鐵技術(包括工廠技術、船舶系統(tǒng),、機械工程,、磁懸浮列車)、電梯(升降梯,、自動扶梯,、人行步道和登機橋)、服務(材料服務,、工業(yè)服務,、特殊產品加工服務等),且均在世界同業(yè)內占據領先地位,,所以面對著高速增長的中國市場,,其也將觸角伸向傳統(tǒng)鋼鐵行業(yè)外的其它產業(yè)。
2004年,,在上海建成的世界第一條商用磁懸浮列車則為德中兩國合作結出的碩果,。蒂森克虜伯公司在此項目中提供了大量的先進技術與產品。
應該說,,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所蘊藏的巨大市場潛力吸引了不少跨國公司和國際巨頭的目光,。2005年,在北京建立的蒂森克虜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也證明了蒂森克虜伯集團長期扎根于中國市場的決心,。
總結:
通過回顧歷史,,我們看到了蒂森克虜伯是如何成長并發(fā)展壯大的,而特殊的戰(zhàn)爭經歷,,也讓它一時成為魔鬼的化身,。然而,憑借著科技與制造方面的強大實力,,在和平年代,,蒂森克虜伯也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價值,,從而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同時蒂森克虜伯也會收獲人們對它上百年的歷史積淀與文化傳承的尊重,。(編譯/整理 汽車之家 馮景毅 部分圖片源于網絡)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