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底盤解析] 在我印象里,母親的口頭禪之一就是“你看看隔壁的孩子,,人家那學習從來沒讓父母操過心”,隨著歲數的增長,標桿并沒消失,,只是代表它們的人名一直更迭。汽車也分不同的級別,,其中也有標桿,,對于級別中其他的車型而言,標桿也是要超越的目標,今天我們就找來了這么一對兒——一汽-大眾奧迪Q5L(下文簡稱Q5L)與東風英菲尼迪QX50(下文簡稱QX50),。
■ 德日之爭
雖然新聞中滿是消費降級的提示,,但不可否認的是汽車市場中卻仍舊呈現消費升級的趨勢,豪華品牌中型SUV車型銷量猛增就是最好的佐證,。引領了加長風的奧迪在其中布局了Q5L,,日系豪華品牌英菲尼迪也是帶著QX50卷土重來。
就像是我們求職時拿出含金量頗高的簡歷,、證書更容易成功一樣,,出身豪門、根正苗紅的車型面對消費者也占有一定先機,。從深層次角度看,,Q5L與QX50都是當代車壇主流的模塊化平臺開發(fā)產物,因此在它們身上多少能看到品牌系列特征,,從底盤結構中不難看出這些DNA深入品牌各級別車型的細節(jié),。
如果說Q5L更像是棵根正苗紅生長的SUV,那么QX50的發(fā)展路線就顯得有些曲折,,雖然推出時間也到達了10年,,但第一代車型的定位更像是Crossover。在我個人看來,,曾經的它那個大排量自然吸氣發(fā)動機以及縱置后驅的布局特點頗有些同年代代號E84的寶馬X1的味道,。
今天,很多人提到將概念車“直接”量產的車型總會先想到路虎攬勝極光,,實際上英菲尼迪還要更早,。2007年概念車亮相后,同年量產車就掛著英菲尼迪EX35的名字推向了市場,,這比英國人早了至少1年,。
曾經的英菲尼迪EX與G37為同平臺車型,換言之它是基于縱置后驅平臺打造的一款城市SUV,。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對于SUV的需求更偏向實用性,尤其是中國消費者,。我們對于操控性的重視程度顯然不如對空間的訴求,,因此在車型換代時,QX50更換了平臺,。
■ 模塊化平臺間的對比
尺寸以及外觀上的變化屬于大家容易發(fā)現的改變,,平臺的特點在前后懸架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也是我們觀察底盤的初衷,。另一方面今天兩位主角的發(fā)動機布置,、驅動形式都有鮮明的特點,這也直接影響了懸架布置形式,所以咱們從前向后看起,。
對比起上一代MLB平臺的Q5,,新一代Q5前懸架取消了固定兩個上連桿鑄鋁襯套基座,連桿直接與車體進行連接,。此外,,除了轉向連桿之外的四根連桿以及車輪架均由鍛造鋁材質制成(A4均為鑄鋁材質),以應對更大的懸架負荷,。
如果將奧迪Q5L的改變看作是平臺升級帶來的蝴蝶效應,,那么英菲尼迪QX50前懸架的變化就是徹底的脫胎換骨。此前的FM后驅車平臺更加偏重操控性,,前雙叉臂式獨立懸架有著21世紀初車型特有的偏執(zhí),。
前代車型的不佳銷量讓開發(fā)團隊意識到了消費者核心需求,因此全新一代QX50審時度勢的變?yōu)榱藱M置平臺,。相比縱置發(fā)動機布局形式,,橫置發(fā)動機可以在車身尺寸不大幅增加的前提下,為乘員艙“騰出”更多空間,,這也就是為何全新一代QX50即使車身長度有所減少,,但駕乘空間變大的重要原因。
汽車底盤的開發(fā)可以用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形容,,發(fā)動機布局形式的改變也會影響轉向機,,甚至是護板的布置方式。
從前懸架中不難看出,,當今流行的模塊化開發(fā)理念對于新車底盤結構的影響,。從縱置平臺變?yōu)闄M置平臺后,QX50發(fā)動機艙橫向空間更為寶貴,,加之車型定位的改變,使得它改變了懸架結構,。Q5L從MLB變?yōu)镸LB Evo后,,結構雖未調整,但材料與細節(jié)上進行了優(yōu)化,。
■ 多連桿間的對決
在豪華品牌中型SUV這個級別,無論是成本還是尺寸空間,,均能夠承受復雜的多連桿結構,,另外得益于模塊化平臺,我們能看到其中優(yōu)秀的擴展性,。
這一代的Q5在后懸架方面根據空氣懸架與普通懸架的差異采用了不同材質的連桿,。此前我們在海外測試的車型由于搭載了空氣懸架,故兩根后懸架上控制臂是鍛造鋁材質,國產加長的Q5L為普通螺旋彈簧與減振器的組合,,上控制臂仍為鋼制,。
前面我們提到了日產擁有豐富的橫置發(fā)動機平臺開發(fā)理念,那么定位更高的英菲尼迪QX50采用哪個搖籃自然要經過一番挑選,,答案就藏在了后懸架中,。
■ 城市SUV四驅對決
這代的Q5是奧迪第一個是全系(除SQ5)都只配備quattro ultra四驅系統(tǒng)的車型,換句話說之前奧迪招牌的托森式中央限滑差速器已消失不見,。從結構上看,,現在的這套系統(tǒng)可以看做是橫置平臺上那瀚德四驅系統(tǒng)的縱置版。在此基礎上,,奧迪還進一步增加了一部分有助于節(jié)油的技術,。
QX50搭載了一套適時四驅系統(tǒng),中央的多片離合器式限滑差速器會在系統(tǒng)判定后軸車輪需要動力時,,通過壓緊離合器片輸送動力,。
由于采用了橫置發(fā)動機布局,因此決定了這套系統(tǒng)大多數情況下,,主要動力輸出都是在前輪,,日常鋪裝路面正常行駛時,它的動態(tài)表現更偏向前驅車,。兩臺車的四驅結構上看,,職責都屬于提升操穩(wěn)為主,兼顧燃油經濟性表現,。
■ 豪華品牌的意義——細節(jié)
除了前后懸架以及四驅系統(tǒng)外,,底盤中的不少細節(jié)也反映著兩臺車不同的性格特點,但大面積的護板,、軟質材料的應用都體現出了豪華品牌應有的調性,。
奧迪Q5L采用了和上代車型一樣的非全尺寸備胎,英菲尼迪QX50由于平時配備了四條缺氣保用輪胎,,因此并沒有配備備胎,。
全文總結:
豪華品牌中型SUV,一個戰(zhàn)況接近焦灼的區(qū)間,。除了品牌溢價因素外,,開發(fā)理念的差別通過底盤結構可以看得更清晰。奧迪Q5L作為區(qū)間標桿之一,,通過MLB EVO平臺使用了更多高級別車型的新技術,,Ultra quattro的引入讓它的燃油經濟性表現更優(yōu)秀,另一方面英菲尼迪調轉發(fā)動機布局后,,讓QX50的駕乘空間有了明顯改進,,換來了更豐富的配置,。那么,屏幕前的您購車時是會偏向標桿,,還是選擇新貴呢,?(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