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精彩汽車生活] 作為一位車迷和影迷,想必不會錯過任何一部與車有關(guān)的電影,,我自認為自己屬于這類人,,然而當聽到《瘋狂的麥克斯》時,我突然意識模糊了,,這是什么電影,?好吧,我并不算是資深車迷+影迷,。在查閱資料后發(fā)現(xiàn),,這部動作類影片充斥著各種重口味改裝車,其車輛改裝的重口味程度絕對勝過《死亡飛車》系列,,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片中出現(xiàn)的那些奇葩車型,。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平臺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平臺
Interceptor(主角麥克斯座駕)
1973年款福特Falcon GT
主角麥克斯駕駛的這輛Interceptor在之前的影片中就已出現(xiàn)過,,片頭他依然駕駛這輛Interceptor穿梭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不過他始終不會孤單,,被不死老喬的手下追擊并翻車后,,麥克斯淪為奴隸,他的座駕也因此被“充公”,。
麥克斯這輛Interceptor最初采用全黑涂裝,,在第四部影片中為了配合末日世界荒蕪,、凄涼的感覺,已經(jīng)變得破舊不堪,。從該車的外觀看,,前臉略帶第三代福特野馬的感覺,而側(cè)面造型和車尾卻帶有濃郁的美國70年代跑車特征,。外露的發(fā)動機和側(cè)出排氣也具有典型的美式肌肉車改裝風(fēng)格,。
麥克斯座駕的真實身份是1973年款福特Falcon GT,所以說我們能看到福特野馬的影子很正常,。不過Falcon并非是為北美市場研發(fā)的車型,,而是福特針對澳大利亞市場推出的專屬車型,所以Falcon的車身尺寸并不像我們常見的美國車那么彪悍,。那為什么選擇澳洲版福特作為該片男主角的座駕呢,?因為1979年上映的《瘋狂的麥克斯》是由澳大利亞制片公司拍攝的,所以這款經(jīng)典車型就被延續(xù)了下來,,這樣就很好理解了吧,。
作為第三代福特Falcon,其生產(chǎn)周期僅有1973年至1976年這短短三年時間,,包括雙門Hardtop,、雙門Coupe、四門轎車,、旅行版以及商用雙門廂式貨車共計五種車型,,福特為不同車型配備了3.3升和5.0升V6發(fā)動機以及5.0升和5.8升V8發(fā)動機,而片中出現(xiàn)的則是雙門Hardtop中的頂級型號——Falcon GT,。
Falcon GT整車尺寸為長4808mm,,寬1969mm,高1318mm,,軸距2819mm,,車重1600kg。該車采用前置后驅(qū)布局,,搭載一臺5.8升V8自然吸氣化油器發(fā)動機,,最大功率304馬力/5400rpm,最大扭矩515N·m/3400rpm,,與發(fā)動機相匹配的是4速手動變速箱或3速自動變速箱,,0-100km/h加速時間7秒,最高時速209km/h,。Falcon GT當時在澳洲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參演《瘋狂的麥克斯》更是讓這款車在隨后的日子里成為車迷心中的珍寶,,不少人將其改裝為電影中的樣式,。
War Rig(費羅莎指揮官座駕)
原型車Peterbilt 358,、太脫拉T815
相比Max的Interceptor只是在片頭露了一面,此后又被納克斯的同伙Slit短暫駕駛的話,,費羅莎從始至終駕駛的那輛名為War Rig的油罐車可以說是該片最耀眼的明星了,。在無數(shù)次追車大戰(zhàn)中,這輛War Rig戰(zhàn)無不勝,,此后的幾次機械故障也被有經(jīng)驗的車手納克斯全部修復(fù),,可謂是一輛禁得起折騰、性能卓越的末日座駕,。
作為大反派不死老喬陣營中指揮官費羅莎的專屬座駕,,這輛War Rig可以說是不死老喬的命脈,片頭費羅莎的叛變也引發(fā)了這場追逐大戰(zhàn)的展開,。雖然整部影片中的車型都是這么重口味的改裝,,但你會不禁發(fā)出贊嘆:“這么亂搞也能如此霸氣!”
確實,,單看這輛War Rig你就會有這種感覺,,車頭巨大的前鏟給人感覺它極具力量感,這前鏟也并非是樣子貨,,車頭被引燃后,,前鏟下降鏟起巨大的沙浪,用于撲滅車頭的火焰,。修長的發(fā)動機蓋上清晰可見兩臺外露的V8發(fā)動機,,費羅莎在片中特意強調(diào)這輛War Rig擁有2000馬力的動力。
不死老喬之所以要奪回這輛War Rig,,是因為這輛車集儲油,、儲水、儲奶于一體,,你沒看錯,,確實是儲存母乳……最重要的是,這輛車還攜帶了不死老喬的母體,,也就是他的后宮佳麗們,。司機和尊貴的乘客們必然要區(qū)分開來,所以我們見到的是一輛東拼西湊的重型拖掛式卡車,。車頭不難看出源自一輛Peterbilt 358系列,,不過乘客席位卻是一輛經(jīng)過切割的道奇老爺車,油罐車尾部的炮臺則是切割后的大眾甲殼蟲后半段,。
根據(jù)此前外媒發(fā)布的消息稱,,這款車雖然外觀看似是輛Peterbilt,但底盤卻源自太脫拉T815-7 6x6,,目的當然是便于在片中松軟的沙地上行駛,。下面,,就讓我們簡單介紹下這輛War Rig外觀和底盤的原型車情況。Peterbilt是一家1939年成立的重型卡車制造商,,其生產(chǎn)的重型卡車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影視作品中,,片中這輛War Rig的拖頭即是1965年至1976年生產(chǎn)的Peterbilt 358。
來自捷克的太脫拉成立于1898年,,最初以生產(chǎn)貨車和奔馳汽車配件起家,,從1935年起,太脫拉開始在重型卡車領(lǐng)域脫穎而出,,1942年開發(fā)的第一款風(fēng)冷發(fā)動機更是讓太脫拉迅速崛起,。正是出于太脫拉風(fēng)冷發(fā)動機能夠適應(yīng)極端的氣候條件,以及其強悍的越野能力,,制片方才考慮采用太脫拉T815-7的底盤打造這輛怪物級重型卡車,。至于片中提到的War Rig采用雙V8發(fā)動機一事是否屬實,我們尚不得而知,。
Gigahorse(反派不死老喬座駕)
原型車凱迪拉克Eldorado Seville
主角們的座駕如此給力,身為大反派的不死老喬同樣擁有奪人眼球的炫酷座駕,。不得不感嘆導(dǎo)演和道具團隊的創(chuàng)造力,,不死老喬的這輛大腳車確實有點與眾不同,前小后大的車輪組合營造出整輛車俯沖的視覺效果,,后輪還采用雙胎布局,,這得需要多大的動力才能驅(qū)動這輛大腳怪獸。
動力性自然不用擔心,,因為該車同樣采用雙V8發(fā)動機,,不過和War Rig縱置排列的雙V8發(fā)動機不同的是,不死老喬的這輛Gigahorse采用橫向雙V8發(fā)動機布局,,為了讓兩臺V8發(fā)動機正常運轉(zhuǎn),,車頭布滿了各種進氣和散熱器管路,原來的發(fā)動機艙已經(jīng)塞不下這套復(fù)雜的動力系統(tǒng),,不得已只能延長發(fā)動機艙長度,。其實這輛車已經(jīng)沒有所謂的發(fā)動機艙了,因為整套動力系統(tǒng)完全暴露在外,,車頭也僅僅是起到裝飾作用掛在前面而已,。
別說,攻擊性極強的前鏟和復(fù)古的車頭搭配起來還挺和諧,。作為車迷,,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認識這個車頭的主人——1959年款凱迪拉克Eldorado�,;蛟S是導(dǎo)演對它的火箭車尾太過著迷,,以至于在本就已經(jīng)進行舉升處理的后軸上,,道具團隊為這輛車打造了雙層火箭車尾。是不是突然覺得自己視力有問題,,看東西重影了?霸氣側(cè)露的巨大雙出排氣管直接從車頭側(cè)面伸出,,讓人不得不去為不死老喬可慮下如何從容的上,、下車。好吧,,不用在意這些細節(jié)……
讓我們來看看Gigahorse的原型車,,1959年款凱迪拉克Eldorado可以說是車系中最為經(jīng)典的一款車型。原因是航空時代的大背景下,,夸張的尾鰭設(shè)計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在當時的美國豪華車上,,而1959年款凱迪拉克Eldorado的火箭尾鰭造型更是經(jīng)典之作。為什么非得是1959年款呢,?因為當時的美國車幾乎每隔幾年甚至每年都會推出改款車型,,1960年款Eldorado就不再采用大燈和霧燈幾乎同等大小的設(shè)計了。
1959年款Eldorado分為雙門和四門Hardtop以及雙門敞篷車共三款車型,,三種不同結(jié)構(gòu)的Eldorado分別名為Eldorado Seville,、Eldorado Brougham和Eldorado Biarritz。片中采用的是兩輛雙門Hardtop車型所打造出的大腳怪,,要知道Seville當年僅生產(chǎn)了975輛,,即便車尾采用1960年款車型,當年該車產(chǎn)量也僅有1075輛,。
Eldorado Seville整車尺寸為長5715mm,,寬2037mm,高1379mm,,軸距3302mm,,車重2202kg,可謂名副其實的大家伙,。該車采用前置后驅(qū)布局,,搭載一臺排量為6.4升的V8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最大功率350馬力/4800rpm,,最大扭矩590N·m/3400rpm,,配備4速自動變速箱,0-100km/h加速時間10.8秒,,最高時速201km/h,。
Nux Car(戰(zhàn)爭男孩納克斯座駕)
原型車1934年款雪佛蘭Standard
作為片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角色,戰(zhàn)爭男孩納克斯從最初對不死老喬的無限崇拜,,到棄暗投明為真正的榮譽而戰(zhàn),。他的座駕則是靠自己的信仰爭取來的,,為不死老喬戰(zhàn)死沙場對他來說仿佛可以獲得重生。
了解美國汽車文化的人看到納克斯這輛車應(yīng)該不會覺得陌生,,這款車很好的沿襲了美國Hot Rod文化的特色,。老舊的車型搭配現(xiàn)代化的大排量V8發(fā)動機,為直線加速賽而生的另類車型,。遍布車身類似旗桿一樣的裝飾仿佛迷失的部落般充滿神秘感,。不過車頭的并非只是裝飾而已,那可是納克斯的隨車“血包”,,也就是男主角麥克斯,。
讓我們來看看這輛Hot Rod風(fēng)格的改裝車源自哪款車型,說到Hot Rod文化,,其車型基本就定格在上世紀30到40年代的美國車,,無非就是美國底特律那幾家人們耳熟能詳?shù)钠嚻放啤F惺褂玫膭t是1934年款雪佛蘭Standard,,一款Hot Rod改裝領(lǐng)域極為常見的車型,。該車生產(chǎn)周期為1934年至1936年,分為雙門Coupe,、四門Coach和Phaeton等多種車型,,搭載3.0升和3.4升直列六缸發(fā)動機,配備3速手動變速箱,。
隨著上世紀20年代美國頒布禁酒令后,,人們的業(yè)余生活少了一種消遣方式,然而卻給非法酒商們大量斂財?shù)臋C會,。隨著警方對這些酒商打擊力度日益加強,,為了逃避警方的追擊,烈酒販子們開始升級他們的座駕,,想盡一切辦法提升發(fā)動機的性能,,并拆掉如保險杠、擋泥板甚至發(fā)動機蓋等多余的車身部件以減輕車重,。到了上世紀30年代后期,,南加利福尼亞地區(qū)干涸的河床開始流行民間直線加速賽,Hot Rod正是從那時開始發(fā)揚光大的,。
Doof Wagon(神秘的吉他手)
原型車MAN KAT I
不死老喬的車隊中,有輛車絕對是打醬油的,,這么說可能有些不太客觀,,好吧,它的存在是為了鼓舞團隊氣勢。這輛名為Doof Wagon的大家伙造型可謂相當怪異,,高聳的車身讓它看起來很輕易就能側(cè)翻,,高速行駛時也是在和巨大的風(fēng)阻相抗爭,不過好在它也跑不了多快,。
說實話,,初見這輛Doof Wagon時,相信大多數(shù)人會略感不適,,因為它身上遍布大大小小的圓形物體會讓患有密集恐懼癥的人發(fā)狂,,而這些圓形物體則是一個個功率不等的揚聲器,揚聲器前被切割的車頭上,,站著一位身著紅衣的蒙面吉他手。不管戰(zhàn)斗多么激烈,,這位神經(jīng)質(zhì)一樣的吉他手始終全程自嗨,,堪稱影片一大亮點。
這位紅衣吉他手在片中名為迷幻節(jié)奏戰(zhàn)士(Coma-Doof Warrior),,雖然沒有一句臺詞,,卻成功吸引了眾多影迷的目光,。時而展現(xiàn)妖嬈的彈奏身段,時而吉他噴出巨大的火舌,,這家伙不費吹灰之力就搶盡了風(fēng)頭,。飾演此角演員并非只是擺擺樣子而已,,他是澳大利亞音樂人Sean Hape,,影片上映后,,紅衣吉他手迅速成為影迷搜索的焦點,。
和車隊其他車輛不同的是,這輛Doof Wagon沒有任何攻擊力,,完全是在為車隊造勢,。如果該片在國內(nèi)上映時將這輛Doof Wagon帶來為影片造勢,一定會讓廣場的大媽們興奮不已,。聊歪了,,咱們繼續(xù)說車,如果你是一位軍事迷,,那這輛車應(yīng)該很好辨認,,其四四方方的車頭擁有極高的辨識度,,那就是來自德國的MAN SX 8x8。
這款車最初是德國MAN公司在1962年為德國國防軍所打造的軍用車,,軍方需要一款有效載荷在4噸到10噸之間的兩棲全輪驅(qū)動運輸車,。1976年底,,名為MAN KAT I的軍用運輸車交付使用,該車擁有三軸和四軸多款車型,,其可以衍生為各種作戰(zhàn)武器平臺,。此后,,KAT I演變?yōu)镸AN SX系列,之前的軍用KAT I退役后逐漸流入二手市場,。
影片所采用的正是基于KAT I打造的道具車,該原型車整車尺寸為長10270mm,,寬2900mm,高2500mm,軸距分別為1930mm、3670mm和1400mm米,,車重12.8噸,。KAT I最小離地間隙415mm,涉水深度1200mm,,轉(zhuǎn)彎半徑26.4米,。該車采用全輪驅(qū)動,搭載一臺最大功率320馬力的12.7升V8直噴柴油發(fā)動機,,最高時速90km/h,。或許你會覺得它的性能并不強悍,,但別忘了它是為征服極端路況而生的,。
Big Foot
原型車道奇Job-Rated皮卡
不死老喬的車隊中,一輛皮卡大腳車同樣引人注目,,這輛車的主人是不死老喬的兒子,,當其他部落炸毀巖石阻擋住車隊的去路后,氣急敗壞的不死老喬則駕駛這輛大腳車繼續(xù)追擊麥克斯和費羅莎等人駕駛的War Rig,。
這輛大腳車在片中與War Rig有過很長時間的追逐戲,,其中飛越坡道的場面令人大呼過癮。和片中其他車型相比,,這輛大腳車的改裝并沒給人很重口的感覺,,畢竟大腳車文化在美國已經(jīng)盛行多年。車輛后部的貨廂內(nèi)兩挺機槍可以算是為數(shù)不多的改動了,,然而這輛車的強悍之處就在于沒有它去不了的地方,。
相信不少人也或多或少了解美國的大腳車賽事,在封閉的場地內(nèi),,兩輛大腳車在相同的障礙前進行折返計時賽,,障礙通常是一排報廢的汽車,大腳車碾壓汽車的場面令場內(nèi)觀眾為之歡呼雀躍,。當然還少不了大腳車全速沖坡后長距離飛越的動作,,然而落地稍有不慎就會讓大腳車四腳朝天。
不管你看到的大腳車采用哪款量產(chǎn)車的車殼,,它們的機械結(jié)構(gòu)都與那款車毫無關(guān)聯(lián),。片中的大腳車車身來自一輛1941年款道奇Job-Rated皮卡,二戰(zhàn)期間,,道奇開始研發(fā)一款代號WC的輕型軍用四驅(qū)卡車,,該系列車型代號為WC,。
名為Job-Rated的皮卡除了作為軍用運輸車、救護車和通訊車輛外,,還推出了民用版本,,其生產(chǎn)周期為1941年至1946年。民用版Job-Rated皮卡搭載3.3升直列六缸發(fā)動機,,最大功率80馬力,,最大扭矩208N·m,該車被視為如今道奇Ram系列皮卡的鼻祖,。
Peace Maker
原型車克萊斯勒Valiant Charger
在荒蕪的末日世界中,除了不死老喬的勢力外,,還有汽油鎮(zhèn)和子彈鎮(zhèn)這兩波勢力,,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搶占所剩無幾的資源,。和不死老喬一樣,,其余兩大勢力領(lǐng)袖的座駕也是頗為搶眼,其中名為Peace Maker的竟然是一輛履帶車,。
或許是為了此后的劇情需要,,在夜晚伸手不見五指的濕地內(nèi),這輛履帶車上僅有的裝備探照燈就發(fā)揮了強大的作用,。當然了,,還有它強悍的越野能力,在其他四輪車輛陷入泥濘的濕地?zé)o法動彈時,,它卻能飛快地行駛,。在此不得不驚嘆導(dǎo)演和道具團隊豐富的想象力,像開車一樣去開坦克,。
第一眼看這輛Peace Maker,,你可能會認為它是著名的道奇Charger,其實不然,,它的車殼原型為1971年款克萊斯勒Valiant Charger,。不過這款車在北美市場幾乎見不到,,因為它是專門為澳大利亞市場所打造的車型,。該車整車尺寸為長4564mm,寬1885mm,,高1384mm,,軸距2667mm,車重1352kg,。
和主角麥克斯那輛福特Falcon GT一樣,,Valiant Charger尺寸略小于同時期的美國跑車,生產(chǎn)這款車型源于當時的澳洲消費者對美式跑車極為熱衷,,同時這種車型的售價也相當?shù)土�,,投放市場的八款車型售價2795美元至4850美元,分別搭載排量為3.5升,、4.0升,、4.3升、5.2升,、5.6升和5.9升多款V6和V8發(fā)動機,。
以頂配車型搭載的5.9升V8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為例,其最大功率258馬力/4400rpm,,最大扭矩488N·m/2400rpm,,配備3速自動變速箱,0-100km/h加速時間7.9秒,,最高時速194km/h,。不過那輛Peace Maker除了采用Valiant Charger的車殼外,其機械結(jié)構(gòu)和這輛車毫無關(guān)聯(lián),。道具團隊在一輛輕型坦克車的基礎(chǔ)上打造了這輛怪物,,雖然擁有1000馬力的最大功率,但最高時速僅有70km/h,。
奔馳E級“卡車”(V123)
《瘋狂的麥克斯4》中出現(xiàn)的奇葩車型實在太多,,有的僅僅是一閃而過的鏡頭,所以我們無法一一為您解讀,,但我們不會錯過任何一款奪人眼球的車型,。比如接下來要介紹的奔馳E級“卡車”,沒看過電影的你可能要納悶了,,奔馳E級和卡車怎么會聯(lián)系到一起,?如果不是看過電影的話,我也無法解答這個問題,。
和不死老喬的War Rig一樣,,影片后期的盟友也有一輛大家伙,只不過這輛比War Rig還要長的卡車卻頂著一個奔馳E級的外殼,,這種毫無違和感的拼接實在令人腦洞大開,。奔馳E級的車殼下同樣是一套太脫拉T815的底盤,和劇中不死老喬一派崇尚V8不同的是,,這輛奔馳E級卡車并沒有夸張的外露V8發(fā)動機,,因為它怪異的結(jié)合體已經(jīng)足夠夸張了。
既然制片方采用奔馳E級(V123)作為這款卡車的車頭,,那咱們就簡單聊下這款經(jīng)典的E級轎車,。經(jīng)歷了W120,、W110和W115等車型的演變之后,奔馳在1976年推出了W123,,這也是奔馳首次采用E-Class的名稱,。初代奔馳E級擁有四門轎車(W123)、轎跑車(C123)和旅行車(S123)等多款車型,,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代號V123的長軸距版本,,也就是片中出現(xiàn)的那輛車。和標準版車型2795mm的軸距相比,,長軸版車型軸距達到了3425mm,,該車受到當時各國政界及企業(yè)人士的青睞。
1959年款捷豹Mark IX
下面再讓我們看看片中還出現(xiàn)過哪些車型,,既然是一部追車動作大戲,,飆車場面自然少不了。車輛碰撞和爆炸的場面也比比皆是,,很多造型怪異的車型自然就成了犧牲品,。不死老喬車隊和汽油鎮(zhèn)勢力對抗時,一輛老式敞篷車就被滿是尖刺的太脫拉卡車頂個人仰馬翻,。不要被這輛敞篷車的外表所蒙蔽,,它的真實身份是一輛1959年款捷豹Mark IX,是輛名副其實的四門轎車,。
為了營造殘破不堪的末日世界,,劇組索性將它的車頂切開,打造出了這輛身世不詳?shù)乃拈T敞篷車,。Mark IX是捷豹在1959年至1961年生產(chǎn)的一款大型豪華轎車,,成為當時不少歐洲政要的座駕。該車搭載3.8升直列六缸發(fā)動機,,最大功率223馬力,,最大扭矩325BN·m,配備4速手動變速箱和3速自動變速箱,,0-100km/h加速時間9.3秒,,最高時速187km/h。
1960年款霍頓Special Wagon
影片后期,,為了牽制住麥克斯等人駕駛的War Rig,不死老喬車隊中的多輛車射出長矛將War Rig的油罐牢牢勾住,,然后放下車尾的爬犁,,以降低War Rig的車速,。其中一輛名為Ploughboy的老式旅行車讓人印象深刻,。前小后大的車輪組合營造出俯沖的車身姿態(tài),,車頭高聳的V8發(fā)動機進氣令它看起來頗具力量感。
最初在查找這輛車原型車的線索時,,我把范圍鎖定在雪佛蘭,、別克和福特這幾大美國品牌在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所生產(chǎn)的旅行版車型。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查找了一天都沒有任何結(jié)果,,同時期幾家美國汽車廠商的旅行車都沒有這么獨特的C柱造型。當我準備放棄時,,想到片中多款車型均為澳洲特產(chǎn),,霍頓這么有名的澳洲汽車品牌竟然被我遺漏掉了!
片中Ploughboy的原型車是一輛1960年款霍頓Special,,這是通用在1953年專為澳洲市場推出的一款中型家用車,,擁有多種衍生車型,其中旅行版的C柱造型極為特別,,側(cè)后窗內(nèi)側(cè)的百葉窗也相當實用,。與同時期原汁原味的美國車不同的是,霍頓Special的尺寸明顯要小一號,。動力系統(tǒng)也并不具備當時美國車的特點,,僅搭載一臺2.3升直列四缸發(fā)動機,最大功率76馬力,,最大扭矩163N·m,,配備3速手動和3速自動變速箱,最高時速僅130km/h,。盡管如此,,霍頓Special仍然深受消費者喜愛,其產(chǎn)量高達150214輛,。
1938年款普利茅斯Road King
末日世界的不同勢力,,在各自座駕的外觀打造上有著不同的風(fēng)格特點,其中當屬汽油鎮(zhèn)的車造型最讓人不寒而栗,,而一輛低矮且渾身是刺的怪車尤為搶眼,。從它的車輪搭配方式和外露的前減振器不難看出,這是基于一輛沙漠越野車打造而來,,只不過車殼經(jīng)過一番打扮,,成了現(xiàn)在這副模樣,但進氣格柵和車頂結(jié)構(gòu)還是暴露了車殼來自于哪款車,。
似乎導(dǎo)演非常偏愛于老式美國車,,又或許是為了控制成本,片中很多車型都采用報廢的老式美國車。這輛讓人看了不太舒服的刺車采用1938年款普利茅斯Road King的車殼打造而來,,這款車當年搭載一臺3.3升直列六缸發(fā)動機,,最大功率86馬力。不過片中這輛道具車必然不會采用如此老舊的動力系統(tǒng),,其低矮的造型也塞不進去體積龐大的直列六缸發(fā)動機,。
1947年款別克Special
不死老喬車隊有個特點,那就是大多數(shù)車都擁有很高的底盤離地間隙,,同時采用后輪雙輪形式,。不過不是所有車看起來都像不死老喬那輛凱迪拉克Eldorado一樣威武霸氣。片中一輛后輪外露的老別克似乎是道具團隊糊弄事的作品,,車頂除了配備一挺機槍外,,沒有過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改動。
好吧,,外露的雙胎后輪已經(jīng)足夠吸睛了,。與片中大多數(shù)車型相比,這款車還是比較好辨別其原型車的,。該車基于1947年款別克Special打造而來,,這款車是別克當年的入門級全尺寸車型,分為雙門Coupe,、雙門和四門轎車,、雙門和四門敞篷車以及旅行車等多款車型。Special搭載一臺4.1升直列八缸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12馬力,,最大扭矩279N·m,配備3速手動變速箱,,最高時速119km/h,。
1978年P(guān)erentti Coupe
第一部《瘋狂的麥克斯》由澳大利亞制片公司在1979年推出,而第三部影片則在1985年上映,,時隔30年,,澳大利亞導(dǎo)演喬治·米勒再次將這部影片呈現(xiàn)到觀眾面前�,?吹竭@里,,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片中出現(xiàn)的很多車型都是澳大利亞特產(chǎn)的美國品牌,導(dǎo)演對澳洲美國車還是很有情懷的,,比如這輛科爾維特C3,。
此時肯定有人會說:“小編你是不是傻,!科爾維特是美國特產(chǎn)的跑車好不好,?”怪我沒說清楚,是山寨科爾維特C3,!澳洲消費者很喜歡美國跑車,然而澳洲是右舵駕駛,,進口左舵美國車相當麻煩,,所以名為Perentti的公司就耍起了小聰明決定山寨科爾維特C3跑車。
當時這家公司的廣告標語是“一點點美式影響力加上大量澳洲創(chuàng)造力”,,由于原版的C3車身采用玻璃纖維打造,所以Perentti的任務(wù)很簡單,,找個合適的底盤然后打造與C3外觀相同的車殼即可,,最后他們選擇了霍頓1-Tonner。很顯然這款車的軸距要比原版C3長很多,,那就把車殼也加長吧,!于是就有了帶后側(cè)窗的C3。別說,,當時這款車的銷量還挺好……
總結(jié):
怪不得我對《瘋狂的麥克斯》這部電影沒有任何記憶,因為《瘋狂的麥克斯3》在北美上映時我還沒出生呢……時隔30年后,,當我見到這個系列電影的最新力作時,,不得不佩服導(dǎo)演過人的想象力,這得是生活經(jīng)歷多豐富的人才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重口味的公路追車動作大戲,。把一輛車弄的很丑其實不難,,難就難在丑都丑的這么有型!起初看這部影片時,,覺得除了亂七八糟的追車場面外,,沒什么深度,但堅持看完后發(fā)現(xiàn)還是值得回味的,,不禁讓我想去翻看前三部影片,。(圖/文:汽車之家 李昊鵬)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高清圖賞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