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原創(chuàng)試駕] 第一代寶馬1系發(fā)布時我是百分百的粉絲,,后驅,、手動擋、最便宜的寶馬這些屬性讓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把它據(jù)為己有,。第二代寶馬1系取消了性能一般的2.0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改用小排量增壓發(fā)動機代替,雖然動力輸出少了些線性,,但馬力大了總歸是好事,。不過因為車牌指標的問題,最終我也沒有成為寶馬1系的車主,,當然這是題外話,。
說了上面這么多,我只是想表明我曾經很喜歡寶馬1系,,所以當華晨寶馬1系運動轎車(下文簡稱1系)有試駕的機會后,,自然毛遂自薦。不過現(xiàn)在擺在面前的1系已經跟之前兩代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由華晨寶馬生產,,發(fā)動機方向旋轉了90度,連接發(fā)動機和后軸的驅動軸不見了,它不再是以前那個1系,,它會因此讓很多人腦袋里打上幾個問號,,所以我今天的重點就是去感受這全新1系是否還那么有吸引力。
我的同事洪冰清之前已經在賽道上試駕了125i車型,,描述非常詳細(點擊鏈接查看),,所以這次我選擇了118i車型,重點體驗城市路況的駕駛感受,。
● 3缸發(fā)動機面對城市路況
新一代1系全系采用B系列發(fā)動機,,118i為代號B38的1.5T三缸發(fā)動機,搭配愛信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最大功率136馬力(100千瓦)以及峰值扭矩220牛·米的數(shù)據(jù)表現(xiàn)不錯,,與競爭對手相比,,賬面數(shù)據(jù)介于奔馳CLA的兩款1.6T發(fā)動機之間,遜于奧迪A3的1.4T發(fā)動機,。其實并不需要對寶馬車型的性能太過擔心,,即使是4缸的7系以及X5,這家公司依然有方法讓它有讓人滿意的動力表現(xiàn),。反倒是因為3缸設計而可能發(fā)生的潛在抖動,,是很多人更在意的。
發(fā)動機數(shù)據(jù)對比 | ||||
寶馬118i | 奧迪A3 35TFSI | 奔馳CLA 180 | 奔馳CLA 200 | |
發(fā)動機 | 1.5T L3 | 1.4T L4 | 1.6T L4 | 1.6T L4 |
最大馬力(Ps) | 136 | 150 | 122 | 156 |
最大功率(kW) | 100 | 110 | 90 | 115 |
最大功率轉速(rpm) | 4400 | 5000-6000 | 5000 | 5300 |
最大扭矩(N·m) | 220 | 250 | 200 | 250 |
最大扭矩轉速(rpm) | 1250 | 1750-3000 | 1250-4000 | 1250-4000 |
實際表現(xiàn)如何,?當坐進駕駛時,,右腳輕輕搭在剎車踏板上的那一刻,你會感覺到怠速時的抖動,,這種可以感知,,但算不上劇烈。掛入D擋,,當右腳從剎車踏板上離開,,輕踩下油門,車輛平緩前進之后,,剛才那些抖動立刻都消失了,,如果不提前告知,此時你很難體會到它到底是幾缸,。
動力的輸出并不孱弱,,隨著油門的踩下,便會有足夠的扭矩輸出,,只有當將油門踩到底全力加速時,,你會發(fā)現(xiàn)動力好像有點不夠用。不過平時在市區(qū)駕駛這種情況并不算多,今天一天的試駕也只出現(xiàn)了三次,,一次還是故意的,,所以這臺1.5T發(fā)動機應付市區(qū)代步是完全可以勝任的。
6擋自動變速箱負責將動力傳輸?shù)角拜S,,這是1系第一次用前輪來驅動車輛,。變速箱表現(xiàn)可謂稱職,而今天的試駕路線,,選了我認為上海最堵的兩處路段,,全天的交通路況都像是早晚高峰。當在車流中蠕動時,,變速箱表現(xiàn)的很淡定,,不會用頓挫來提醒你這條路下次別走了。反倒是在緩慢蠕動時,,發(fā)動機的抖動會通過兩個踏板感知到,。
我和我的同事在開過1系之后都覺得方向盤沒有以前那么敏感了,方向盤手感很舒服,,造型骨感且皮質干爽,。轉向力度不算輕但也沒沉重的跟當年130i一般,開時間長了并不會感到疲勞,,略微有點重量的轉向也是滿足一部分人的偏好,。變柔和的轉向開起來很輕松,很容易適應,,對此“中年人”的我表示可以接受,,家用車么,簡單也很好,,反正將來買1系的消費者并不會把道路當成賽車場,,小巧的車身和緊致的車架,在城市中駕駛也足夠靈活了,。而年輕的同事覺得可能少了點當年的激情,。依然保持跟當年差不多的應該是硬朗的懸架,減振器對于路面上的顛簸都會傳遞給乘客,,即使最后一下沖擊不那么生硬,,但你仍然會感覺到這輛車的硬朗。
上午的去程我體驗了1系的后排,,空間夠用,,我同事在上一篇文章中也進行了真人展示,的確比以前大太多了,。后排座椅為了中國市場而特意加厚,,這個改進我覺得要給個好評,,靠背和座墊中間部分都增厚了20mm,并且這部分材質很柔軟,,這樣你坐上去的時候,,柔軟的部分會更貼合你的身體,使整個座椅更貼合身材,�,;爻痰臅r候我坐在主駕駛,我覺得橫向空間有點窄,,正常身材的我穿著羽絨服會感覺到座椅兩側包裹很強,,也許激烈駕駛時有用,但多數(shù)時間他都會讓你覺得太緊,,有些壓迫感,。另外為了能夠放下iDrive系統(tǒng),前排中央的通道挺寬的,,無形中也占用了一部分乘客空間,。
對于日常駕駛部分,,從家用角度來說我還是要給予這款新1系以肯定,動力夠用平時開也很平順,,空間更大實用性也更高,。底盤可能是惟一不那么像“日常代步車”的一面,也可能是寶馬為了吸引偏好運動消費者而依然保留的一個特色,。而結束了道路試駕之后,,我們還會在上海賽車場進行體驗,后續(xù)的更新會及時帶來這部分內容,。
● 118i的外形
由于之前已經有了非常詳細的體驗和設計解讀,,所以在這里對外觀和內飾就不再重復,只是根據(jù)這款118i和之前的125i在外觀和內飾上的差異進行介紹,,然后再補充一些我同事沒有提到的細節(jié)。
● 賽道駕駛感受補充
昨天的城市路段之后,,今天我們進行了賽道試駕,巧合的是賽道用車為125i車型,,跟我同事之前在北京金港駕駛的車型一致,,外加只有一次機會允許拍攝,所以在駕駛感受上,,與同事相同的感受就不在重復了,,大家可以點擊鏈接查看。這里我只對今天一些特別感受做精煉總結,。
首先整車調校很平衡,,并不會因為前置前驅就會讓車頭變得沉重,堅實的懸架在賽道上對于車身的支撐是非常到位的,。在極限將要來到之時,你會感覺到車尾有輕微的滑動,,這在多數(shù)前驅車上是體會不到的,,其實也增加了一些樂趣,畢竟這種尾巴往外甩的感覺很奇妙,,會讓人興奮,,要不也不會有那么多人熱衷于漂移運動。而如果你真要想把車尾甩出去,,其實也并不是件容易事,,今天的體驗因為考慮到安全問題,并沒有刻意去嘗試,。我的感受是在車尾輕微滑動的時候,,車身的動態(tài)控制很輕松,它并不難開,,也沒有壞脾氣,。
● 編輯點評:
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我不會再有機會成為1系的車主,,但對于一個當年的粉絲來說,,我對于新一代1系并不感到失望。的確來自于UKL平臺的新車型沒有了后驅的噱頭,,但這個平臺同樣出品了MINI系列,,而且掛著寶馬的招牌,在駕駛感受上能夠給出保證,。新車型變得更適應日常使用,,無論從轉向、空間來說都是如此,。新的動力系統(tǒng)表現(xiàn)總體良好,,有遺憾但并不影響給出高分。懸架略硬,,保留了一份運動感覺,,不過如果能夠舒適一些,,也說不定會有更大的市場需求。(文,、圖/汽車之家 祁子鑫)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