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底盤解析] 不同級別的兩輛車成為競品,,這恐怕并不多見,,可在汽車之家的車型對比排行中,,便出現(xiàn)了這么一對跨級別的勁敵——長安CS75(后文簡稱“CS75”)與比亞迪S7(后文簡稱“S7”)。確實,,從車型級別上劃分,CS75屬于緊湊型SUV,,S7則屬于中型SUV,,兩輛車一大一小,并無競爭關系,,但從價格區(qū)間來說,,二者卻幾近于重疊,基本處在同一水平線上,,且豐富的功能配置,、出眾的性價比也同是被坊間所熱議的話題。既然如此,,作為一名汽車媒體工作者,,職業(yè)天性總是慫恿我將這對級別不對等的勁敵拿出來一較高下,看看誰能更勝一籌,,不知愛車的您是否也會深有同感呢,?如果有,那還等什么,?話不多說,,直接開拆!
● 拆解車型
此次參與對比的車型分別是長安CS75 2014款 1.8T自動精英型與比亞迪S7 2015款 2.0TID旗艦型,,在配置上不同車型間可能存在差異,,敬請見諒。
● 底盤總覽
● 前懸架結構
前懸架方面,,CS75與S7均采用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在制造工藝及用料上,二者也頗為相似,,均大量使用鋼材作為懸架的主要材質,。不過如仔細觀察,我們還是能在局部細節(jié)上找到些許差異,,其中CS75的前懸架中夾雜著鋁制部件的身影,。
通過前懸架結構的對比結果來看,,CS75與S7可謂是不相伯仲,難分高下,,而我心中的糾結亦未減半分,。確實,無論是懸架形式,、制造工藝還是基本材質,,二者始終都保持著極高的相似度,看來如果想要拉開差距,,只能進一步深入對比方能一見分曉,。
● 前部底盤細節(jié)
雖然在前懸架結構對比中,二者旗鼓相當,,但在前部底盤細節(jié)方面,,二者的差異開始逐步顯現(xiàn)。其中,,CS75的轉向系統(tǒng)為電動助力形式,,S7則為機械液壓助力轉向系統(tǒng);此外,,在動力總成支承的設計上,,兩車也存在明顯不同。
前輪制動方面,,CS75采用了雙活塞浮動卡鉗與通風盤式制動器的搭配,,這種在同級別車型中并不多見的組合方式對提升車輛的制動效能有著積極影響。其中,,雙活塞浮動卡鉗有利于彌補SUV車型自重偏大所引發(fā)的制動距離延長,;通風盤式制動器可有效利用空氣流動進行散熱,減緩自身出現(xiàn)熱衰退的速度,,不過這些優(yōu)點并不能作為衡量整車制動效能的唯一依據(jù),,整車制動距離還受到其它車輛指標的綜合影響。經測定CS75的100km/h-0km/h實際制動距離為42.93米,,處于同類車型一般水平,,稍差于與之同級別的比亞迪S6 42.23米的實測成績。
通過前面對兩車前懸架及前部底盤細節(jié)的對比,,我們雖然看到了二者在一些細節(jié)方面存在差異,,不過雙方在較量中互有勝負,如果以此就分個孰好孰壞恐怕理由尚不充分,,因此我們還需進一步加以剖析,,看看在其它方面是否能拉開彼此間的差距。
● 后懸架結構及細節(jié)
在后懸架結構及細節(jié)方面,,CS75與S7均采用了獨立懸架設計,,材質,、用料也均為鋼制,不過這并不代表兩車的對比結果再一次平分秋色,,尤其是在減振器設計方面,,二者出現(xiàn)了非常明顯的差異,至于具體情況如何,?我們帶著疑問繼續(xù)往下看,。
即便是不懂車的人,也能很容易地從上圖中發(fā)現(xiàn)兩車在后懸架結構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其中,,CS75采用的是標準的多連桿式后懸架,這種設計在同級別車型中十分常見,,其用料也中規(guī)中矩,,結合自身定位大量采用了鋼制部件,而同為獨立后懸架設計的S7則顯得有些不同,。相信比亞迪的鐵桿粉絲們一定不會對S7的后懸架結構感到陌生,,沒錯,,這種設計在比亞迪S6上曾經應用過,,廠家稱之為“麥弗遜配三連桿式獨立懸架”。
這個名字似乎聽起來有些拗口,,而且提到麥弗遜總會讓人們想起前懸架,,難道麥弗遜結構也能用到后懸架上?其實對于廠家的叫法我們不必糾結,,但或許這個名字真的十分貼切,,具體原因容我為您慢慢道來。
兩車底盤設計風格的不同在后懸架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CS75偏重于寬敞車內空間的營造,,S7則或出于平臺化的影響,采用了與比亞迪S6相同的后懸架設計,,犧牲了一定的后排乘坐寬度,,從此前的評測文章中我們也看到,在后排橫向寬度方面,,S7比CS75要窄90mm,,這也佐證了我們的判斷。
● 其它細節(jié)
除了前后懸架外,,兩車底盤的其它細節(jié)也存在一些差異,,如防傾桿、備胎配置等,。這些細節(jié)雖然不會對車輛品質產生決定性影響,,但細節(jié)上的精工細作或許可以免去我們日常用車中的不少麻煩,,因此我們來看看兩車在底盤其它細節(jié)上各自具有怎樣的特點。
防傾桿是獨立懸架結構中的功能組件之一,,兩車在前懸架設計上均加裝有這一構件,。從功能上來講,防傾桿可增強車輛的橫向穩(wěn)定性,,抑制車輛在轉向及過彎時產生側傾,。當兩側車輪出現(xiàn)相對運動時,防傾桿通過自身的扭轉限制單側懸架的壓縮和拉伸,,以此減小車身的側傾幅度,。例如當車輛高速行駛并向左打方向時,右側懸架被壓縮,,而左側懸架被拉伸,,此時,防傾桿在兩側懸架的作用下出現(xiàn)扭轉,,靠自身剛性向被拉伸的懸架施加向地面的力,,以此減小車身側傾并幫助車輪獲得一定的附著力,所以,,適當特性的防傾桿還有助于提高車輛的操控極限,,不過這并不代表防傾桿越粗越好,其還需與底盤的整體調校相匹配,。
在后懸架防傾桿設計上,,兩車卻呈現(xiàn)出了截然不同的結果。其中,,CS75的后懸架并未加裝這一構件,,也就是說其后懸架抑制車輛側傾的工作全部交由我們前文提到的傾斜幅度較大的減振器來完成。這種設計雖然在直線行駛中對車輛影響不大,,不過一旦車輛進行并線或是高速過彎,,防傾桿缺失所造成的短板便會顯現(xiàn),即便通過懸架調�,?稍谝欢ǔ潭壬暇徑膺@一問題,,但還是會對車輛的操控性產生制約。
在輪胎的選擇上,,CS75選用了鄧祿普的GRANDTREK ST30系列輪胎,,輪胎規(guī)格為225/65 R17 101H。該系列輪胎主打均衡性,,對無特殊需求的SUV車型來說較為適用,,目前此系列、規(guī)格輪胎的市場售價約為900元左右。S7則配備了米其林的LATITUDE Tour HP系列輪胎,,輪胎規(guī)格為235/55 R18,。這種輪胎更為注重濕滑路面行車及輪胎壽命兩項指標,因此如果是南方多雨地區(qū)的朋友可以優(yōu)先考慮,,目前其市場售價約為1300元以上,。
備胎方面CS75配備了全尺寸備胎,其生產廠商為優(yōu)科豪馬,;S7則選取了非全尺寸備胎,,輪胎生產廠商為米其林�,?赡苡行┤藭䥺�,,從上面展示的圖片看,兩個備胎的規(guī)格不是相同嗎,?為什么S7的是非全尺寸備胎呢,?答案很簡單,因為S7的原車輪胎尺寸較大,,所以即便其備胎與CS75規(guī)格相同,,但在類型劃分上亦只能歸于非全尺寸范疇。此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除備胎類型差異外,在存放方式上,,二者的設計也截然不同,。其中S7的備胎安裝于底盤下部,,這樣的設計雖然能節(jié)省大量后備廂空間,,但長期裸露在外遭受周邊環(huán)境侵襲,很可能導致備胎過早老化,,甚至出現(xiàn)損壞,。
編輯總結:
經過一番激烈比拼,我們遺憾地發(fā)現(xiàn),,在這場跨級別之戰(zhàn)結束之時,,我們依舊未能將二者分出個高下。盡管它們之間存在著那么多的不一致,,但這些差異并不能以高低論出勝負,,只能按需求區(qū)分不同。若僅從懸架結構方面講,,CS75的設計思路更側重于車內空間的營造,,而S7的底盤設計則延續(xù)了比亞迪S6的設計風格,呈現(xiàn)出一種平臺化的開發(fā)路線。不過這也單純是從底盤結構上所體現(xiàn)出的一些表征,,當您真正選車購車時,,還需從各種配置方面綜合加以考量。比如有些人喜歡全景攝像頭,,那您毫無疑問要選S7,,或者說有些人希望后排能有個空調出風口,那您應該對CS75多加關注,�,?傊瑹o論您最后作出怎樣地選擇,,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您覺得這款車更適合您,更能滿足您的實際使用需要,。(圖/文 汽車之家 賈剛)
相關閱讀:
推薦1.8T自動精英型 長安CS75購車手冊
//zphnet8.com/advice/201404/774904.html
看點很多 實拍比亞迪S7 2.0TID旗艦型
http://zphnet8.com/advice/201411/850056.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