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解碼] 提及中國設計,,或許有些朋友的印象還是我們的設計師水平不高,或是認為我們的優(yōu)秀設計大多來自海外工作室或是重金挖來的外國設計師,。這些都是事實的一部分,,但絕非全部。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華人設計師就已經在大牌車企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只是不為人知罷了,。
提及國際上知名的設計師,,或許很多人會提到曾在奔馳任職的張帆,亦或者是首位在奔馳德國總部任職的女設計師烏琳高娃,、標致雪鐵龍法國設計中心任高級設計師龔馮友,,這些我們曾經多次介紹的“大咖”并不是今天文章的主角。這次要亮相的主人公論資歷,、作品,、職位或許遠高于前面幾位臉熟的設計師。
■ 為西方血統(tǒng)植入東方DNA——賴平(Pinky LAI)
與西藏和平解放,、朝鮮停戰(zhàn)談判首次會議,、第一屆亞運會這些國際性的大事件相比,1951年香港貧民街區(qū)中一個叫做賴平的男嬰呱呱墜地顯然微不足道,。在市井街頭的叫賣聲,、吵鬧聲中,男嬰長成了男孩兒,。小家伙也深知在這種環(huán)境下進入香港高等學府的機會微乎其微,,于是決定作出改變。表面上看這似乎又會是一個陳浩南或者另一個“山雞”人生故事的開始了,。
童年總是轉瞬即逝,,步入學生時代的賴平進入了普通的公立學校,看著學長們辛苦學習,、畢業(yè)隨后進入社會的軌跡,,賴平感到自己的未來與學長們似乎并無不同。與其畢業(yè)后進入社會,,不如跳過學習的時光直接進入大人們的世界,,因此他放棄了就讀高中的機會,。造船廠、紡織廠等等千差萬別的公司里都曾出現(xiàn)過他的身影,,而變人生軌跡的事情也在此時出現(xiàn),。在跳槽到一間丹麥人開設的北歐極簡風格家具店后,因為工作需要他接觸到了這些產品的說明書,。這些設計巧妙的家具引起了這個年輕人的好奇,,進而做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
今天看起來這樣的決定多少有些任性,,沒有考慮過語言問題,、沒有想過年邁的父母、沒有想過是否能夠留在當?shù)剡@些深層次的問題,。僅憑借著年輕人獨有的沖動,,20歲出頭的香港人賴平帶著3個月的生活費,踏上了飛往歐洲的航班,。
他從福特公司拿到的不僅是獎學金,,還有為期2年的工作合同,�,;蛟S是知恩圖報,也或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汽車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離開香港的第8年,,也就是1980年,他加入福特并擔任了Fiesta ,、Sierra,、Escort、Scorpio等產品的設計師,,邁出了作為汽車設計師的第一步,。
上世界80年代亞洲人在歐洲車企重要設計部門任職這一點在當時已經足夠成為傳奇,但對于賴平而言,,這僅僅是個開始,。亦或者說,這并不是當年那個在香港貧民街區(qū)中不斷翻看汽車畫刊的少年心中的終極目標,。于是在效力4年后,,他毅然離開福特加入寶馬。
按常理說,,能夠進入到德國豪華品牌寶馬,,并且擔任重要產品的設計師對于來自香港的賴平而言已經算得上工作生涯的巔峰,可他仍未止步,。5年后的1989年他再次選擇跳槽,,在那間德國公司中他整整工作了26年直至退休,。那間公司的名字叫做Porsche AG,香港人習慣稱其為波子或波爾舍,,我們則習慣叫它保時捷,。
與很多設計師取得成功后晉升成為公司管理層不同,在保時捷工作的26年里,,他仍舊堅持用畫筆繪制著心中的保時捷,。2012年他從保時捷首席設計師一職上退休,隨后擔任保時捷設計顧問的職務,。退休后他選擇了游歷世界,。如果您對這位傳奇設計師感興趣,可以在新浪微博上搜索“PinkyLAI賴平”找到他,。
■ 讓嘉年華成為嘉年華——劉家寶(Chelsia Lau)
如果說華人設計師在國際上展露頭角的機會本就鳳毛麟角,,那女性設計師登臺的機會則更算得上屈指可數(shù)了。除了烏琳高娃外,,其實還有一名華裔女設計師在世界知名車企中散發(fā)著東方女性特有的光芒,,并且她的作品我們國內的消費者可謂耳熟能詳。
彼時的她感到同天馬行空的藝術創(chuàng)作相比,,汽車設計能夠感染更多的普通人,,而與以前感興趣的其他產品設計相比,汽車設計更加“正規(guī)”,,但外形,、線條保留有天馬行空創(chuàng)造的機會。于是,,在第四學期福特在學校開設的設計邀請賽上出現(xiàn)了劉家寶的作品,。1992年,畢業(yè)后的她順理成章的加入了福特,。
同大多數(shù)成功的設計師類似,,劉此后劉家寶的工作重心也發(fā)生了轉移。2008年她晉升成為管理層,,負責福特亞太與非洲相關區(qū)域的管理工作,。出生地點以及成長背景決定了她更了解東方人的審美喜好以及用車需求,這些先天優(yōu)勢正在幫助她指引福特產品研發(fā),、銷售,。
■ 我有一顆中國心——羅偉基
兒時的我們都有各種天馬星空的夢想,科學家,、宇航員,、演員、警察等等,,但經過時間洗禮,,教育灌輸,,夢想同我們漸行漸遠,于是“科學家”變成了白領,、“宇航員”做起了銷售,、“警察”可能成為了游商小販。不過對于羅偉基來說,,兒時的夢想就是他現(xiàn)在的職業(yè),。
對于設計師而言,能夠幫助一個汽車品牌重新梳理設計語言的機遇是難得的,,因此羅偉基在路特斯工作數(shù)年后又進入了奧迪,、三菱等車企,不過從工作時間看這些大車企都沒留住他的心,。隨后,,他離開待遇優(yōu)厚的職位,加入薩博,。
雖然此后薩博最終走向了破產的境地,,不過羅偉基的設計卻吸引了獨具慧眼的伯樂。2010應雷諾集團總裁Carlos GHOSN及新晉設計副總裁Laurens Van Den Acker的聯(lián)合邀請,,他成為了雷諾汽車副總裁級外飾設計總監(jiān),。
盡管已經成為了雷諾品牌擔任設計部門的靈魂,并因此居家移居海外,,但是羅偉基仍舊盡量每年抽出時間返回香港居住,、停留幾天,,并且直至今日他仍沒有入籍其他國家,。
全文總結: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汽車產業(yè)在不同土地上扎根時間的不同,曾經一度令人感覺東西方汽車設計無法完美融合,。不過賴平,、劉家寶、羅偉基以此此后的烏琳高娃,、張帆以及邵景峰這些來自中國的設計師通過作品得到了企業(yè)以及消費者的認同,。這些我們熟悉或陌生的設計師走出去學習、工作或回國的經歷正是無數(shù)中國設計師生活,、學習,、工作的縮影。
借用賴平的一句話,,在他年輕學習時身邊更多的是日本留學生,,工作時更多的是韓國留學生,在他退休后則是中國留學生更多,。中國設計也在這個過程中與西方先進設計,、開發(fā)理念縮短距離,,僅僅用抄襲、借鑒描述中國設計顯然是片面的,。(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