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發(fā)動機技術] 提到德系車,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嚴謹,,可事實上德系車也不那么太平,比如上一代奔馳C級(W205)的1.5T+48V(BSG)輕混的動力組合用起來就不是那么省心,,如今電氣化的C級卷土重來,,全新的動力組合亮點不少,,本期內容咱們不聊動力,不說感受,就單純給您科普下全新奔馳C級這套動力總成,,是好是壞您看完心里自然就有數了,。
首先您要知道的是,,奔馳的發(fā)動機更新換代的速度令人咋舌,在奧迪還在用第三代EA888,,寶馬的B48也服役了6年多的潮流下,,奔馳已經從M274進化到M254了,還在使用同款M274發(fā)動機的英菲尼迪留下了羨慕的淚水,。
數據顯示,全新奔馳C級上市后的銷量始終沒有達到預期,,甚至在今年年初還被直接競爭對手甩開,,除了1.5T帶來的影響外,消費者更多的擔憂估計就是這套48V輕混系統了,,那么您的擔憂到底有沒有必要呢?請繼續(xù)往下看。
★ 48V輕混系統全面革新
M254發(fā)動機與老款發(fā)動機最大的區(qū)別在于輕混電機的位置由P0換到了P1,,與發(fā)動機輸出端的飛輪集成在一起,估計光說您沒什么概念,,咱們還是先來講講電機的布置方式,。
P0:位于發(fā)動機前端的皮帶上(不可單獨驅動車輛);P1:位于發(fā)動機的曲軸上(不可單獨驅動車輛),;P2:位于發(fā)動機與變速箱中間靠變速箱一側,,與發(fā)動機間有離合器(可單獨驅動車輛);P3:位于變速箱后,;P4:位于另一軸上(如果發(fā)動機驅動前軸,,則電機在后軸),。
不過我們知道皮帶能夠傳輸的力是有限的,,并且還可能出現打滑的情況,因此配備BSG電機的發(fā)動機附件端皮帶是要緊于普通車型的,,皮帶張緊器的張緊能力也要更強,,這樣也會讓節(jié)油效果打一些折扣,。
如果說上一代M264發(fā)動機是奔馳在電氣化領域的嘗鮮之作,,那么這一代的M254就算正式開啟了奔馳輕混領域的大門。
在發(fā)電模式(能量回收)下,0.88kWh的48V鋰電池可以儲存電能,并通過一個3kW的DC/DC變換器將電能在48V和12V之間進行轉換,,在啟停狀態(tài)下可以暫時驅動車輛的低壓電氣系統,。
★ 發(fā)動機前端附件采用無皮帶設計
在這里我有個大膽的猜測,,隨著車齡的增加,48V電機系統的電池容量也會逐漸衰減,,直至無法維持低壓系統和電機的供電,,這就會讓48V系統顯得有些雞肋,同時車輛的起步平順性,、動力性和NVH均會同步衰減,。
★ 梅賽德斯NANOSLIDE氣缸涂層和CONICSHAPE氣缸珩磨工藝
據悉,,相比起傳統缸套,,奔馳這項專利技術可以使氣缸摩擦損失降低約50%,熱量可以更加快速傳導至冷卻系統當中,,壓縮比也可以設定更高,,同時還可以使用更低粘度的機油。
同時表面小孔也無法正常儲存機油,,機油被活塞帶入燃燒室后會使積碳現象愈演愈烈,,日后維修的價格也是遠高于使用缸套的發(fā)動機。
★ CAMTRONIC可變氣門升程和壓電式噴油器
其中進氣門可以在上止點前4°至上止點后36°曲軸轉角范圍內打開,,排氣門可以在上止點前25°至上止點后15°曲軸轉角范圍內關閉,,這樣的調整方式可以使氣門重疊角在一個較寬的范圍內變化,從而得到更加經濟的點火正時,。
氣門升程可調是一方面,,結合多次燃油噴射和火花塞的多次點火(一般為5次)可以保證最佳的燃燒效果,并且還能彌補燃燒室中減少的可燃混合氣體湍流,。
但多次點火會大大縮短火花塞壽命,,也就是說在目前這代奔馳C級上,火花塞的壽命大約為普通單次點火發(fā)動機的五分之一,。
★ 全新渦輪技術
在全新的發(fā)動機中,,2.0T版本將會在廢氣渦輪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電動渦輪增壓器,也就是雙渦輪的配置,,據悉C300車型將會配備這臺發(fā)動機,。
電動渦輪配備了無刷直流電機,具備在0.3秒內將轉速提升至7000轉的能力,,渦輪遲滯現象幾乎可以避免,,但據外媒爆料,這臺電動渦輪增壓器的能耗還是比較大的,。
電動廢氣渦輪與發(fā)動機冷卻回路連接在一起,,最高轉速可達170000轉,可以實現非常高的氣流流速,,并且還能將增壓壓力保持一段時間,,即使駕駛員已經開始制動,當需要動力時也能迅速響應,。
★ 全文總結
經過全面優(yōu)化的M254 1.5T+48V輕混的發(fā)動機,,通過以上多項先進技術的加持,與上一代機型相比可謂是脫胎換骨的改變,,總算和寶馬,、奧迪的2.0T回到了同一起跑線,,而且電氣化和節(jié)能減排的策略對企業(yè)來說同樣意義非凡。不過以消費者的角度來看,,M264的噩夢還未遠去,,全新的M254勢必會讓消費者多留個心眼,恰逢此前全新C級又曾曝出中控屏花屏,、駕駛輔助系統故障,、被動安全系統故障等問題,不免讓人感嘆東西是好東西,,但要想讓消費者接受還是任重而道遠的,。(圖片來自網絡 文/汽車之家 鄭晨)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