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能源] 過去上百年的時間里,,使用雙手更好的去駕駛汽車,是汽車產(chǎn)品發(fā)展的方向,,也是汽車技術(shù)提升的方向,。但當(dāng)輔助駕駛功能全面進入到了汽車內(nèi)以后,一臺車“看”的能力,,開始變得要比“開”更加關(guān)鍵,。從我們熟知的倒車雷達,到現(xiàn)在的激光雷達,,汽車在“看”這件事上,,你知道究竟發(fā)生了哪些故事么?
●30秒快速了解全文:
1.從倒車雷達到激光雷達,,汽車的“視力”已經(jīng)進化到了什么程度?
2.時下熱門的激光雷達,,怎么區(qū)分性能好壞?
3.探測距離成績有“貓膩”,?反射率是個你必須了解的要點,!
4.未來汽車竟能實現(xiàn)“視野無限大”!這一天離我們還并不遙遠,?
●汽車的“視力”是如何進化的
雖然現(xiàn)在的汽車配備有內(nèi)外后視鏡,,來幫助駕駛者擴大視野范圍,但仍舊無法消滅周圍存在的盲區(qū),,尤其是常見的倒車場景中,,很難直接觀察到車尾到障礙物的距離。這時如果汽車這個“鐵疙瘩”能幫我們來“看一眼”該有多好,,于是倒車雷達(超聲波雷達)逐漸在汽車上實現(xiàn)了普及,,讓汽車擁有了對附近障礙物的“觀察能力”,。
這時的汽車在“看”東西時,仍舊處于一種“似是而非”的狀態(tài),,甚至能把墻上畫的人當(dāng)成真實存在的人,,對靜止障礙物的識別也不太靠譜。實現(xiàn)自適應(yīng)巡航,、自動泊車基本已經(jīng)達到了汽車“視力”的“天花板”,,甚至還出現(xiàn)過撞上靜止車輛、追尾前方白色貨車等重大事故,。對于想要追求更高級輔助駕駛功能的我們,,汽車的“視力”還需要變得更強一些。
顯然創(chuàng)造一個媲美人類大腦視覺功能的電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進行大量的訓(xùn)練,來教會機器人怎么從二維世界里挖掘到足夠多還足夠準確的信息,。所以更多的車企選擇了提升傳感器硬件能力的路線,,用一種更粗暴的方式解決“視力”問題。像小鵬,、蔚來,、理想等車企以及華為,紛紛將激光雷達這種更高級的傳感器安裝到了汽車上,。
激光雷達的工作原理類似于打手電筒走夜路,,先發(fā)射光束照亮我們面前的區(qū)域,被照射到的障礙物再將光束反射回來,,由激光雷達里的接收單元接收,,最后處理三維的空間信息。相比只會拍攝二維畫面的攝像頭,,維度上的碾壓能讓車輛的感知能力發(fā)生質(zhì)的飛躍,,甚至能分辨出近處飛來的物體只是一個薄薄的塑料袋,還幾乎不受光線條件的影響,。
●激光雷達的核心參數(shù)
作為車輛看世界的“眼睛”,,看得清、看得全,、看得遠是激光雷達最重要的指標,。想要看得清,被測量物體上就要有足夠多的激光點,,形成足夠密集的點云,,這一原理與屏幕的分辨率大小與清晰度的關(guān)系非常類似。而如果點云過疏,,物體外形就會變形到無法辨別,,甚至探測不到障礙物的存在,。在這方面,最直觀的指標就是角分辨率,,它以角度為作為單位,,數(shù)字越小代表的分辨率越高。
而如果角分辨率增大到0.2°,,在200m距離上2個激光光束之間的距離就擴大到了200m*tan0.2°≈0.7m,,這時行人、自行車,、摩托車在點云里基本就是只剩一個點了,,在這種情況下,真是人畜不分了,。
看得全這個要點,,主要是靠激光雷達的水平垂直視場角這個參數(shù)來進行評估,體現(xiàn)了激光雷達的可視范圍有多大,。根據(jù)目前披露的信息,,理想L9(參數(shù)|詢價)使用的激光雷達視場角是120°(橫向)×25.4°(縱向),蔚來ET7,、小鵬G9和華為激光雷達都是120°(橫向)×25°(縱向),,大家的差距不大,。
但車企在宣傳激光雷達的探測距離時,,經(jīng)常會有兩個成績。比如蔚來ET7使用的激光雷達,,就有500m和250m兩個數(shù)值,。而這兩個相差一倍的數(shù)字,并不是存在什么“貓膩”,,而主要跟反射率條件相關(guān),,它就像在聊電動車續(xù)航時,我們需要先明確NEDC/CLTC/等速這些工況作為前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