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驅結構日產(進口)-日產GT-R
相關車型:日產GT-R 2009款 基本型
● ATTESA E-TS四驅系統+VDC-R車輛行駛穩(wěn)定系統
R35依然采用了那套ATTESA E-TS的四驅系統,不過經過歷代的發(fā)展,這套四驅系統已經更加爐火純青,。但是在結構的布置上,,它與GR6雙離合變速箱集成在一起,,并移至后橋處,以減輕重量過于集中車頭的問題。
R35在設計之初就秉承著世界上使輪胎獲得最大抓地力的理念,要想實現這一目標,,空氣動力學效應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除此之外,,懸掛系統的機械結構和設定往往更為重要,。在R35上,由德國GKN公司提供的四驅系統與VDC-R車輛行駛穩(wěn)定系統緊密配合,,高效,、迅捷的電子系統幫助R35的四個車輪獲得最大的抓地力,,使該車的操控性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我想也正是因為它們已經足夠出色,,使得應用于前幾代車型中的HICAS 4WS四輪轉向系統,,在R35上被打入了冷宮,。
這套VDC-R系統分為Normal,、R-Mode以及Off三種模式。其中Normal為日常行駛模式,,電子系統會智能掌控最佳的剎車點與發(fā)動機的動力輸出,,R-Mode是最高性能模式,系統通過轉向角,、車速等參數來精確分配前后輪的動力輸出,,實現最佳行駛性能;Off則是關閉全部的電子系統,,全部依賴原始的機械結構,。
節(jié)選自《復活的軍團Ⅱ 解讀日產第六代GT-R底盤》
四驅結構
● ATTESA E-TS四驅系統
處于上個世紀70年代的第一、二代GT-R采用了當時流行的FR傳動形式,,直到BNR32才首次搭載了日產開發(fā)的ATTESA E-TS四驅系統,,而BNR32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增加了100公斤左右的車身負重,換來的則是更高的操控極限以及過彎速度,。
為了盡可能保持FR車型的轉向特性,,這套四驅系統在四個車輪附著力良好的情況下,僅依靠后輪驅動,。當位于車輪的輪速傳感器檢測到后輪打滑時,,系統會將最多50%的動力分配給前橋,從而實現1:99至50:50的前后扭矩分配,,同時得益于處理速度更高的主控芯片,,這套四驅系統的反應速度只有0.01秒。 在駕駛室的儀表盤上可以實時的看到有多少動力被分配給前輪,,幫助車手更好的駕馭車輛,。這套四驅系統歷經R32、R33和R34三代車型的發(fā)展與變化,,最終應用在世界級超跑GT-R R35上,,其特別是在空間布局上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這也讓R35擁有更接近50:50的完美車身比例,。節(jié)選自《復活的軍團Ⅰ 全面解讀戰(zhàn)神BNR32底盤》
快速閱讀:日產GT-R的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