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7月18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控股”)披露了三個收購事項(分別為大江東項目/貴州新能源項目/DMA項目),總價值約32億元人民幣,。通過披露的信息來看,此三個收購項目將進一步擴充吉利汽車的產(chǎn)能,。汽車之家初步預判,隨著三個收購項目的商業(yè)落地運營,,至今年年底,吉利汽車的總產(chǎn)能將增加最少69萬輛,,而這些產(chǎn)能將主要用于新型純電動汽車、運動型多功能汽車,、多用途汽車以及轎車車型的生產(chǎn),。
吉利汽車的總產(chǎn)能到底有多少,?吉利沒有過官方宣布,,但是通過吉利汽車每年的銷售總量可略作估算,。據(jù)悉,,2018年吉利汽車的銷量目標為158萬輛,。此外,早在2015年吉利就對外公布過內容為“2020年新能源車銷量占比90%,即200萬輛的銷量,對應18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藍色吉利行動,。而2015年吉利汽車全年的銷量還不到54萬輛,。從2015年到2020年,,五年時間銷量從50萬級別達到200萬輛級別,,可見增速之快,。與此同時,吉利的產(chǎn)能問題也箭在弦上,。也就是說,,吉利汽車在產(chǎn)能布局和擴張上一直有行動、有謀劃,,而且必須跟得上快速增長的總銷量,。最近吉利控股披露的三個收購事宜,,也恰恰驗證了此問題。接下來我們具體了解一下這三個項目,。
吉利汽車集團產(chǎn)能情況(不完全統(tǒng)計) | |||
集團 | 生產(chǎn)廠商 | 基地 | 產(chǎn)能 |
吉利集團 | 吉利汽車 | 臺州基地 | 20萬輛/年(規(guī)劃至30萬輛/年) |
杭州灣工廠 | 30萬輛/年 | ||
寶雞工廠 | 20萬輛/年(規(guī)劃至36萬輛/年) | ||
晉中工廠 | 10萬輛/年 | ||
貴陽工廠 | 20萬輛/年 | ||
成都工廠 | 30萬輛/年(在建) | ||
沃爾沃汽車 | 成都基地 | 12萬輛/年(規(guī)劃至15萬輛/年) | |
大慶基地 | 8萬輛/年(規(guī)劃至20萬輛/年) | ||
路橋基地 | 20萬輛/年 | ||
制表:汽車之家行業(yè)評論員 智電汽車專家團 |
披露的三個收購項目分別為:杭州部件大江東項目,、貴州新能源貴州項目、浙江吉利DMA項目,,收購方為浙江吉潤。光看項目有點不太明白,,其實如果把這其中的股權關系搞清楚后會恍然大悟,,原來只是吉利內部的一些關聯(lián)交易,。首先,買方為浙江吉潤,,賣方分別為杭州部件,、貴州新能源以及浙江吉利,,為什么浙江吉潤是買方而由吉利控股(股份代號:175)發(fā)布公告?因為浙江吉潤是吉利控股擁有99%權益的間接附屬公司。此上三個項目的收購價格分別為9.3元億人民幣,、10.74億元人民幣,、11.69億元人民幣。
其次,,三個賣家與吉利控股有何關系,?貴州新能源、杭州部件均分別由浙江吉利全資擁有,,而吉利控股持浙江吉利88.32%股權,。一言以蔽之,其實這次發(fā)布的三個收購項目,,是吉利汽車大集團旗下的各公司之間的一次關聯(lián)交易,。
第三,三個賣家分別是什么背景,?根據(jù)披露顯示:大江東目標公司主要在中國從事技術研發(fā),、技術咨詢服務、制造及銷售汽車部件及整車成套件以及提供售后服務,,當前正在建造一間規(guī)劃產(chǎn)能為每年18萬套整車成套件的生產(chǎn)設施,,預期工程將于2018年第四季度完成并開展商業(yè)投產(chǎn)。大江東目標公司將生產(chǎn)的汽車為一款新型純電動汽車車型及一款新型運動型多功能汽車車型,;
貴陽目標公司主要在中國從事研發(fā),、制造及推銷汽車部件及整車成套件以及提供售后服務,當前正在建造一間規(guī)劃產(chǎn)能為每年27萬套整車成套件的生產(chǎn)設施,,預期將于2018年第三季度完成并開展商業(yè)投產(chǎn),。貴陽目標公司將生產(chǎn)的汽車為兩款新型多用途汽車車型;
DMA目標公司在中國從事研發(fā),、制造,、加工及推銷汽車部件及整車成套件以及提供相關售后及技術服務,當前正在建造一間規(guī)劃產(chǎn)能為每年24萬套整車成套件的生產(chǎn)設施,。預期將于2018年第三季度完成并于2018年第四季度開展商業(yè)投產(chǎn),。DMA目標公司將生產(chǎn)的汽車為一款新型運動型多功能汽車車型及一款新型轎車車型。
最后,,對于吉利而言,,此次“左手到右手”的股權收購和轉讓其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或許是為了更加優(yōu)化資源,,不過,,我更愿意相信此次收購事項是集團擴充產(chǎn)能,,以迎合自身的產(chǎn)能需求、滿足當前中國日益增長的汽車需求以及提高集團生產(chǎn)中高端電動汽車,、轎車,、運動型多功能汽車及多用途汽車的技術。(文/汽車之家 張小莎)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