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解析] 汽車之家曾經出過有關防撞梁調查的系列文章,文章中我們拆解了市面上不同級別主流車型的前后保險杠,,然后通過簡單的測量來向大家展現(xiàn)不同的車在防撞梁設計上的差別。由于我們對防撞梁在車身被動安全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防撞梁好壞的判斷上,,我們很大程度取決于自己的感性認識,所以文章中我們只向大家進行直觀的展示,,并沒有做出一些有力,、客觀的評價。
我覺得既然向大家進行了展示,,那么就有必要給出一個標準,,而且朋友們對防撞梁也存在很多疑問,比如防撞梁的設計為什么千差萬別,、防撞梁究竟可以起到什么作用,、為什么很多車型到了中國市場取消了后防撞梁...其實這些問題也始終縈繞在編輯們的心頭,我們自身也是亟需獲取該方面的知識,。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主動聯(lián)系了長城汽車有限公司,,希望通過技術專家的講解來幫助我們深入的了解汽車防撞梁的設計理念和標準。
長城公司的技術專家通過哈弗H5的底盤來向我們講解有關防撞梁的知識,,同時文章也主要以問答的形式來解答廣大朋友對于防撞梁方面的問題,。
● 防撞梁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大家都知道三角形是最穩(wěn)定的一個結構,,而車身骨架其實就是由許多不規(guī)則的三角形所組成,,用以抵御來自四面八方的沖擊,但是需要說明的是,,汽車的骨架并不是所有地方的承受力都一樣,,因為這關系到力的傳導、潰縮等等,。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顏色代表著材料的屈服強度不同,紅色為超高強度鋼,,黃色材質的屈服強度則稍弱一些,,而粉色部位的屈服強度最低,它主要起到潰縮吸能的作用。
前后防撞梁的意義就是車輛第一次承受撞擊力的裝置,,在車身被動安全方面有一個重要理念就是一點受力全身受力,。說白了就是汽車車體的某一個位置受到了撞擊,如果僅僅讓這一部位去承受力的話,,那么達到的保護效果會很差,。如果在某一點受到力的時候,讓整個骨架結構去承受力,,則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一個點所受到的力的強度,,特別是前后防撞鋼梁在這里就起到很明顯的作用。
在這個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到,,防撞梁兩端連接的是屈服強度很低的低速吸能盒,,然后通過螺栓的形式連接在車體縱梁上。低速吸能盒可以在車輛發(fā)生低速碰撞時有效吸收碰撞能量,,盡可能減小撞擊力對車身縱梁的損害,,這樣可以降低維修成本,而螺栓連接的方式可以更方便的對防撞梁進行更換,。
在高速偏置碰撞中,,防撞梁可以有效的將撞擊力從車身左側(或右側)傳遞到右側(或左側),盡可能讓整個車體去吸收碰撞能量,。在發(fā)生低速碰撞時(一般為15km/h以下),,防撞梁可以避免撞擊力對車身前后縱梁的損害,降低維修成本,。
● 防撞梁的樣式,、薄厚是否對車輛安全有影響?
其實車身被動安全涉及到車身的整體結構,,防撞梁的樣式與薄厚以及材質會關系到它最終的強度,。而防撞梁的強度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和整車相配,,只有配合完美的車身結構才是最安全的。所以很難單純的從防撞梁的樣式,、薄厚去判斷整車的安全性,。
● 防撞梁的安裝高度應是多少?
防撞梁的安裝位置需要根據(jù)車身高度,,輪轂直徑的大小來綜合評定,,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同時還要考慮到相容性原理,,即兩車發(fā)生正面相撞時,,不合適的防撞梁高度既保護不到自身,,還會對對方車輛造成巨大傷害,。一般車型的安裝高度在40-50cm左右,,但如果超過52cm,則會對C-NCAP等相關碰撞試驗的成績造成影響,。
● 標準的防撞梁結構應該是什么樣的,?
上圖是一個比較標準的防撞梁結構,低速吸能盒通過潰縮有效吸收低速撞擊時的能量,,防撞梁通過螺栓連接到車身,,方便拆卸和更換。現(xiàn)在很多車型的防撞梁上都加裝有一層泡沫緩沖區(qū),,它的主要作用還是在4km/h以下的碰撞時,,對外部塑料保險杠起到一個支撐,緩解碰撞力的作用,,減小碰撞對塑料保險杠的損傷,,降低維修成本。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