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lián)網(wǎng)+自動駕駛=,?
革命尚未成功,,盡管2015年對未來的很多期望仍然在路上,,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站在2017年法蘭克福的秋天,聊聊經(jīng)過兩年的技術發(fā)展,,工程師們對未來汽車形態(tài)更完整的暢想,。物聯(lián)網(wǎng)+自動駕駛+純電動車=?所有展館走一遍下來,,我想答案是:座艙,。
而針對其中幾款比較有特色的概念車,我們也可以窺見到各家對于未來座艙的不同理解,。
本田這回發(fā)布的Urban EV的造型頗有點神似高爾夫MK2,,發(fā)布的同時,本田也表示量產(chǎn)版預計會于2019年在歐洲推出,。
不過,,從前后排的連體式的大沙發(fā)、四方造型的方向盤以及中控屏幕阻擋了大面積的視野等細節(jié)上看,,主動駕駛才是這輛車未來的主要行駛狀態(tài),,駕駛員駕駛汽車只是本田留給我們的一個緊急備選項而已。
● Smart Vision EQ fortwo
相比前者“重新定義了高爾夫”,,Smart發(fā)布了一款很“Smart”的概念車——Smart Vision EQ fortwo,。它代表了Smart對未來出行的全新理念,官方也表示:它將加入到Car2go共享汽車的行列里,,不過時間上要去到2030年了,。
Smart概念車采用30kWh鋰離子電池,預計行駛里程大于300公里,。在車展上,,我看到了Smart概念車進行小范圍行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明能源和動力在目前已不是主要問題,,自動駕駛技術以及相關配套政策和設施的完善才是2030年以前迫切需要重點發(fā)展的地方,。
我看好未來“座艙時代”共享汽車的發(fā)展,因為當自動駕駛完全普及之后,,人們只是需要到達某個位置而已,,行駛的過程則逐漸失去意義。也正因為此,,人們擁有一輛“汽車”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小,,除了執(zhí)著熱愛駕駛的“少數(shù)派”以外,更多人需要的只是一個運輸工具,,一個空間,,一個臨時的座艙而已。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