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遇到的,,只是路上幾件司空見慣的事,,當他從一個騎車人變成司機,,換個角度,就能發(fā)現(xiàn)共享單車和汽車之間,需要更多的理解,,以及合理的解決辦法,,光斗氣沒用。
● 毫無疑問,,共享單車的貢獻值得肯定
共享單車的優(yōu)點,,往大了說,有助于節(jié)能減排,,實現(xiàn)低碳出行,,而且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交通壓力;往小了說,,花很少的錢就能讓我們的出行變得更方便,。
拿我自己舉例,從地鐵站到我家步行需要20分鐘,,買輛自行車吧覺得不值當,,現(xiàn)在有共享單車了,騎車回家只需要7分鐘,,節(jié)省了一大半時間,,大大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而且蹬車可比走路舒服多了,,趕上紅包車還能賺個一塊多錢,,簡直不要太美好哦~
● 同時,共享單車也帶來了負面問題
- “爆倉”的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到底有多火爆,,相信大家一出門就能感受到,,堵在樓門口的小藍車,圍住地鐵口的小黃車,,橫穿馬路的小橙車,,占領盲道的小綠車……這些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又讓咱們這個“自行車大國”變得名副其實了。
共享單車數(shù)量一多,,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占用了更多的空間,,準確點說,是占用了更多的公共空間資源,,因為它和私家自行車不一樣,,不能搬回家、不能停進小區(qū)里,,只能停在外面的公共空間,,而這種“占用”一旦超過負荷,必然會影響其他交通工具和其使用者,。
- “不安分守己”的共享單車
據(jù)交通部統(tǒng)計,,2013年自行車數(shù)量比20年前減少了一半,,隨著自行車減少,機動車越來越多,,可是現(xiàn)在,,重新被共享單車撐起來的“自行車大軍”又殺回來了,機動車車主們自然是很難消化的,,路權之爭變得更加白熱化了,。
那些血淋淋的事故,咱們就不一一舉例了,,大家心里都明白,,但有時候總是想搶那么一兩分鐘,覺得“出事兒的是少數(shù)”,、“非機動車路權優(yōu)先,,汽車不敢撞我”。是,,這些錯誤的騎車行為也許不會丟了性命,,但卻百分之百丟了規(guī)矩,丟了素質,。
- 需要監(jiān)管的共享單車
App建立信用體系
信用體系能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使用者的行為,,比如很多共享單車App都有規(guī)定:共享單車應停放在“路邊白線或停車架”,如果您的目的地附近100米內都找不到白線,,請將單車停放在其他單車聚集的地方,,切勿放在影響交通的地方。
規(guī)定是規(guī)定,,用什么樣的辦法約束使用者執(zhí)行,,那就要見仁見智了,引入信用體系就是個不錯的辦法,。打個比方,,用共享單車交押金的時候綁定支付寶,一旦車輛被舉報,,就扣除相應的芝麻信用,,當信用低于某個值,,就會影響支付寶的使用,。誰也不會樂意因為違規(guī)停車而不能愉快的買買買吧?
出臺相關規(guī)定
今年5月,,交通運輸部對外發(fā)布《關于鼓勵和規(guī)范互聯(lián)網(wǎng)租賃自行車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進行為期兩周的公開征求意見。要求各城市制定規(guī)劃,,引導共享單車有序投放和停放,,推廣運用電子圍欄等技術;同時要求共享單車企業(yè)實行用戶實名制,禁止為12歲以下兒童提供服務,;鼓勵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賃服務,,為用戶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和第三者責任險,保障用戶和其他人員的人身安全,。
不過立法需要過程,,遇到新鮮事物更多的是摸索,不光是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也是如此,,這個咱急不得。
- 需要自覺的我們
既然這共享單車方便了每個使用它的人,,那么我們也應該擔起一份社會責任,,包括:對這一交通工具的正確使用和愛護、對他人生命安全的考慮,、對道路中所有角色(行人,、其他騎行者、司機)的包容理解等等,。如果每個人都憋著氣,,那這路上的爭吵可就沒完沒了了。
● 同樣地,,機動車司機們也需要自覺
相對于非機動車,,機動車有著比較完善的監(jiān)管機制,通過號牌能夠直接對應到個人,;而且各位司機都是需要學習,、考試才能擁有駕駛資格的。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機制,,機動車的行為會規(guī)范很多,。
前幾天,某共享單車運營商倒閉,,很多司機朋友竊喜:“你看吧,,共享單車搞不長�,!钡缆肥谴蠹业�,,當它出現(xiàn)了問題生了病,責任也應該所有人共同承擔,。畢竟共享單車對社會做出了推動性的貢獻,,當它引發(fā)了一些問題的時候,難道錯真的都在共享單車一方身上嗎,?
這也是老杜和張哥互換角色之后,,感觸最深的一點:換位思考,,理解萬歲,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規(guī)范行車——任何車,,甭管是開汽車的還是騎共享單車的。(圖/文 汽車之家 沈丹)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