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誰是居家典范——雪鐵龍C5 2.3 VS 天籟 2.5
東風雪鐵龍2011款C5 2.3L尊馭型
廠商指導價:20.49萬元
東風日產(chǎn)2011款天籟2.5L XL-NAVI智領版
廠商指導價:24.98萬元
中型車不僅在商務行政用車市場占據(jù)較大市場份額,,新注入的運動元素也對應一部分追求個性的人群,,而還有一部分車型主要是面向家庭用戶。散發(fā)法式浪漫氣息的雪鐵龍C5以其出色底盤的調(diào)教會讓日常出行變得輕松、舒適;天籟在設計之初就貫穿了現(xiàn)代家居內(nèi)飾風格理念,,是一款不折不扣的中型家用轎車。在對比家用轎車時我主要關注它們的安全性,、舒適性,、實用功能、車內(nèi)空間以及油耗,。
● 安全配置PK
『左圖為雪鐵龍C5,;右圖為天籟』
『上圖為雪鐵龍C5;下圖為天籟』
安全裝備 | 雪鐵龍C5 2011款 2.3L 尊馭型 | 天籟 2011款 2.5L XL-NAVI 智領版 |
前排安全氣囊: | ● | ● |
前排側氣囊: | ● | ● |
頭部側氣簾: | ● | ● |
ESP: | ● | ● |
雪鐵龍C5 2.3尊馭型與天籟2.5XL-NAVI智領版配備了相同數(shù)量的六安全氣囊以及包含牽引力控制,、剎車輔助在內(nèi)的ESP車身穩(wěn)定系統(tǒng),。兒童座椅接口雪鐵龍C5與天籟也完全相同,都配有四個ISOFIX及LATCH雙規(guī)格接口,。兩車在主動、被動安全以及對兒童的保護做得非常到位,。
● 內(nèi)飾,、功能PK
『上圖為雪鐵龍C5;下圖為天籟』
雪鐵龍C5的中央集控方向盤上面布滿了眾多功能按鍵,,起初復雜的按鍵位置可能會令駕駛者手忙腳亂,,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熟悉后,雙手可以不用離開方向盤就操作許多功能,,比較方便,。天籟的多功能方向盤則帶有常用的音響控制、藍牙電話以及定速巡航,。相比之下雪鐵龍C5功能控制更為豐富,;而天籟上手更為簡單。
功能配置 | 雪鐵龍C5 2011款 2.3L 尊馭型 | 天籟 2011款 2.5L XL-NAVI 智領版 |
GPS導航系統(tǒng): | - | ● |
轉向頭燈(輔助燈): | ● | - |
大燈清洗裝置: | - | ● |
后視鏡電動折疊: | - | ● |
感應雨刷: | ● | - |
花粉過濾: | ● | - |
從兩車配置的差別可以分析出雪鐵龍C5獨有的功能為安全考慮的更多,;而天籟更多是為了實用,。兩者各有千秋。
『左側為雪鐵龍C5,;右側為天籟』
從內(nèi)飾的手感來看兩車用料都比上乘,,柔軟的手感很出色。座椅均帶有腰托及電動調(diào)節(jié)功能,。雪鐵龍C5的座椅肩部兩側有明顯突起,;而天籟的側部支撐也從肋部延伸至肩部,,舒適性二者不分勝負。
● 車內(nèi)乘坐空間PK
『雪鐵龍C5的車內(nèi)空間』
作為一款家用轎車,,大多數(shù)時間是我們自己駕駛,,攜全家出行也常遇到,所以前,、后排空間都比較重要,。雪鐵龍C5的前排的頭部空間對身高1.75米的成年人來說沒有問題,但天窗位置較為靠后會對使用帶來不便,。雖然后排內(nèi)頂部采用了有助提升空間的凹陷設計,,但由于車頂外形后掠角度偏大,后排乘客頭部空間依然不夠理想,。兩拳有余的腿部空間完全依仗超越雅閣的2815mm軸距,。該車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平整的后排地板,這個令同級望塵莫及的設計讓三人乘坐再也不是難事,。
『天籟的駕乘空間』
相比雪鐵龍C5,,天籟的前排頭部空間更為出色,后排乘客的頭部空間同樣遇到了和雪鐵龍C5相同的窘境,。座椅柔軟的質(zhì)地堪稱同價位車型的典范,,乘坐非常舒適。兩車整體空間表現(xiàn)相差不大,,但實用性上雪鐵龍C5略勝一籌,。
● 后備箱空間PK
『左圖為雪鐵龍C5的后備箱;右圖為天籟的后備箱』
天籟的尾廂明顯長于雪鐵龍C5,,后備廂容積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兩車的開口幅度也都不小,取拿行李也不用彎腰低頭,。
C5繼承了雪鐵龍出色的底盤調(diào)教家族傳統(tǒng),,雖然出于成本考慮沒有引入主動液壓懸掛,但多連桿后懸掛依然非常柔軟,,能有效過濾掉路面不平的震動,。
● 結論:
雪鐵龍C5與天籟在安全配置上兩車實力相當�,?臻g上也沒有太大差別,。從舒適性角度來說雪鐵龍C5因其舒適的底盤懸掛調(diào)教以及平整的后排地板要優(yōu)于天籟;而座椅舒適程度上,,天籟沙發(fā)般的乘坐感受是雪鐵龍所不及的,,若能將這兩項結合到一起就太完美了。如果硬要選擇的話我會選天籟,因為座椅每天接觸頻率最高,,它會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切身乘坐感受,。
● 相關鏈接
● 全文總結
通過今天的對比我們從細節(jié)處不難看出在歐美系車型上總能找到一些新的元素和自身特點,而相對來說日系車大多是以一幅中庸的設計以不變應萬變,。在這種變化中兩方力量不停博弈,,互相也都吸取了對方的特點,以螺旋形式進行演變,。從微觀來看,,如今日系車在北美市場已經(jīng)取得了比以往都要好的成績,傳統(tǒng)的歐系車也反攻北美以及開拓亞洲市場,。不同市場之間的文化差異需要一些有針對性的車型,,但隨著市場全球化、平臺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個廠商更愿意推出全球戰(zhàn)略車型以降低開發(fā)和生產(chǎn)成本,,這就導致了到底是轉變觀念適應汽車還是汽車要入鄉(xiāng)隨俗適應人相互制約的問題,。這個問題只能留給時間去解答。(文 汽車之家 朱黎)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