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大事記
第一代高爾夫 (1974-1983) 680萬輛
1974:第一代高爾夫上市
1976:推出高爾夫GTi
高爾夫配備柴油發(fā)動機
3月,,第30萬輛高爾夫下線
10月,,第100萬輛高爾夫下線
1978:6月,,第200萬輛高爾夫下線
7月,,發(fā)布美國版——Rabbit
1979:9月,,第300萬輛高爾夫下線
推出高爾夫敞篷版
推出高爾夫小型客貨車——開迪
第一代中期改款
1982:2月,,第500萬輛高爾夫下線
首次配備GTD渦輪增壓柴油機
1983:第一代高爾夫在西歐逐步停止生產,第一代產量達6,780,050輛
第二代高爾夫(1983-1991) 630萬輛
1983:第二代高爾夫上市
1984:高爾夫開始配備閉環(huán)控制催化轉化器
發(fā)布第二代高爾夫GTi
1985:3月,,第700萬輛高爾夫下線
1986:高爾夫配備四氣門汽油發(fā)動機
推出高爾夫Syncro(四驅)
8月,,高爾夫配備ABS防抱死制動系統(tǒng)
1987:高爾夫GT和GTi可選裝ABS防抱死制動系統(tǒng)
閉環(huán)控制催化轉化器配備小排量發(fā)動機
第二代中期改款
高爾夫GT標配ABS防抱死制動系統(tǒng)
1988:發(fā)布高爾夫G60拉力特別版
推出高爾夫G60限量版
6月,第1000萬輛高爾夫下線
1989:10月,,第1100萬輛高爾夫下線
發(fā)布高爾夫City Stromer和高爾夫混合動力版
1990:2月,,所有汽油發(fā)動機都可配備閉環(huán)控制催化轉化器
發(fā)布高爾夫Country
11月,第100萬輛高爾夫GTi下線
11月,,第1200萬輛高爾夫下線
1991:3月,德國Mosel摩澤爾工廠開始生產高爾夫
第二代高爾夫在西歐逐步停止生產,,第二代產量達6,301,000輛
第三代高爾夫 (1991-1997) 480萬輛
1991:第三代高爾夫上市
高爾夫柴油版配備氧化催化轉換器
高爾夫配備六缸發(fā)動機(VR6)
1992:2月,,1300萬輛高爾夫下線
8月,可選配駕駛員和副駕駛安全氣囊
1993:高爾夫配備TDI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柴油機
推出第二代高爾夫敞篷車
首款高爾夫旅行版上市
發(fā)布第二代高爾夫Syncro
3月,,1400萬輛高爾夫下線
1994:5月,,1500萬輛高爾夫下線
1995:高爾夫首次配備SDI缸內直噴自然吸氣柴油機
1996:高爾夫GTi 20周年紀念版
高爾夫GTi首次配備渦輪增壓柴油機
可選裝側氣囊
9月,高爾夫標配ABS防抱死控制系統(tǒng)
11月,,1700萬輛高爾夫下線
1997:第三代高爾夫在西歐逐步停止生產,第三代產量達4,805,900輛
第四代高爾夫(1997-2003) 430萬
1997:第四代高爾夫上市
首次配備五缸發(fā)動機(V5)
1998:發(fā)布新一代高爾夫敞篷車
發(fā)布高爾夫4-Motion
ESP車身穩(wěn)定控制系統(tǒng)被列為選裝配置
1999:第二代高爾夫旅行版上市
高爾夫配備帶有Pump-injector噴油嘴(噴油泵與噴油嘴合二為一)的TDI柴油機上市
高爾夫4-Motion配備V6發(fā)動機和六前速手動變速箱
高爾夫25周年紀念版
6月,第1900萬輛高爾夫下線
ESP車身穩(wěn)定控制系統(tǒng)在德國市場成為標準配置
2000:配備新款TDI柴油機,分別輸出100 bhp和150 bhp
V5發(fā)動機采用每缸四氣門,,峰值輸出170 bhp
第2000萬輛高爾夫下線
2001:配備新款1.9升TDI柴油發(fā)動機,,峰值輸出130 bhp
100 bhp輸出的1.9升TDI柴油發(fā)動機達到歐洲四號排放標準
推出高爾夫GTi 25周年紀念版
2002:高爾夫配備首款FSI缸內直噴汽油發(fā)動機
高爾夫GTi配備180 bhp發(fā)動機
除了正面和側面氣囊,,高爾夫還將頭部安全氣簾列為標準配置
高爾夫產量達到21,517,415輛,,超越甲殼蟲成為大眾旗下銷量最大的車型
發(fā)布高爾夫R32,,峰值馬力達到241 bhp
2003:高爾夫車系不斷豐富,,共提供七個版本,,14款發(fā)動機
高爾夫R32配備DSG雙離合器變速箱
第四代高爾夫在西歐逐步停止生產,,第四代產量達430萬輛以上
第五代高爾夫(2003-2009)
2003:8月,,第五代高爾夫上市
2004:三廂版高爾夫(速騰,、捷達、寶來)上市
2006:高爾夫旅行版上市
2007:3月,,第2500萬輛高爾夫下線
第六代高爾夫(2009-今)
2009:1月,第六代高爾夫上市
2010:9月,,2011款高爾夫國內上市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