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經典名車] 兒時對跑車的印象幾乎全部出自名車大妞兒掛歷中,除了法拉利F40,、保時捷959,、蘭博基尼Countach之外,就是一些造型拉風但卻叫不出名字的跑車,,直到長大后才慢慢得知這些“不知名”的跑車全部出自東瀛,。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日本,各大汽車廠商紛紛推出自己的頂級跑車,,也正是那時,,日系性能跑車的發(fā)展達到了鼎盛時期。那個輝煌的年代里,,各大日系廠商的看家法寶被人們冠以“天王跑車”的美名,。今天就讓我們來一同回顧九十年代日本四大天王跑車的獨特魅力,。
★小貼士:當年的日產GT-R(R32)并不歸于“天王跑車”之列,GT-R為日產Skyline車系中的性能版,,車系中除最強的GT-R之外還包括四門轎車等車型,,所以GT-R并不算純種跑車,由于在賽場上無可匹敵的勢頭,,GT-R被人們冠以“東瀛戰(zhàn)神”的稱號,。
本田NSX(1990年-2005年)
全鋁車身,“東瀛法拉利”
1984年本田公司委托意大利汽車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為該公司設計HP-X概念車(Honda Pininfarina Xperimental),,它采用了中置后驅布局,,搭載代號為C20A的2.0升V6發(fā)動機。研發(fā)過程中,,本田公司管理層決定將HP-X打造成一輛可以與意大利和德國的超級跑車媲美的車型,,隨后它便成為了NS-X(New Sportscar eXperimental)的原型車。
本田公司將法拉利328視為NS-X的假想敵,,本田的目標是使NS-X的性能和法拉利328相當或更高,,并擁有更可靠的質量,且價格要比法拉利328更低,,項目接近完成時本田將目標又鎖定為法拉利348,。具有VTEC技術的3.0升V6發(fā)動機取代了HP-X上的那臺2.0升V6發(fā)動機,本田為NS-X注入了大量F1賽車上使用的技術,。
為了研發(fā)NS-X,,本田公司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人力和財力,。如邀請日本地位崇高的前F1賽車手中島悟在鈴鹿賽道為NS-X早期車型進行試駕。為改進車身調校,,中島悟在鈴鹿賽道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測試,。三屆F1總冠軍艾爾頓·塞納也曾受邀為NS-X進行試駕并對其提出了很多獨到的改進建議,本田公司還曾將兩輛NS-X測試車贈與塞納,。
NS-X的量產車更名為NSX,并于1989年芝加哥車展上首次亮相,,在1989年10月的東京車展上再次亮相后受到廣泛好評,。1990年NSX正式在日本發(fā)售,1991年NSX以本田高級品牌ACURA的旗艦產品身份進軍北美,、歐洲和香港市場,。當時每輛NSX售價為65000美元,這一售價也創(chuàng)造了當時日本汽車工業(yè)史上的最高價,。
將法拉利328視為對手的NSX,,在外觀設計上也有種獨特的歐洲跑車味道。大燈采用當時跑車流行的跳燈設計,,低矮的車身營造出一份濃郁的戰(zhàn)斗氣息,。作為一款中置后驅跑車,NSX車門后方的進氣口格外醒目,,車門把手被巧妙的“隱藏”起來,。車尾貫通的尾燈組和后擾流板流暢的整合在一起。
內飾方面,,NSX的中控臺采用T字形對稱式設計,,設計師奧山清行在內飾設計上充分研究了戰(zhàn)斗機的座艙風格,但NSX的內飾并沒有讓人覺得這是一輛超級跑車應有的氛圍,,井然有序的功能區(qū)域布局,,真皮中控臺邊緣精致的縫線,仿佛置身于一輛高級豪華車之中,。作為一款當時的性能跑車來講,,NSX的配置可以說相當“奢華”了。其配置了安全氣囊,、ABS防抱死制動系統(tǒng),、ESP電子穩(wěn)定控制系統(tǒng)、氙氣大燈,、自動空調,、定速巡航、真皮電動座椅,、座椅加熱,、BOSE音響系統(tǒng)等,后期又加入了無鑰匙進入等先進配置,。
NSX也是本田第一款使用全鋁車身的車型,,鋁合金的車架和懸掛采用了革命性的鍛造工藝,NSX采用前后雙叉臂的懸架結構,,中置后驅的布局為NSX帶來無以倫比的駕駛感受,。鍛造懸架控制臂、鍛造鋁合金輪轂和全鋁結構的車身為其輕量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NSX的車身尺寸為長4430mm,,寬1810mm,高1160mm,,車重1350kg,。
本田首次將其在賽車運動中使用的如鈦合金發(fā)動機曲軸、鍛造活塞等技術運用到NSX身上,,NSX搭載代號為C30A的3.0升V6發(fā)動機,,最大功率273馬力(201kW),,最大扭矩280N·m,與發(fā)動機匹配的是一臺5速手動變速箱和4速自動變速箱,。
盡管NSX已經是頂級跑車,,但其設計之初仍在日常駕駛和純粹的駕駛樂趣之間達到了平衡性,為滿足相當一部分用戶對純粹駕駛樂趣的追求,,本田于1992年開始對NSX進行改造,,即誕生了NSX Type R(簡稱NSX-R)。工程師對NSX原版車型進行了輕量化處理,,隔音,、消音系統(tǒng)、音響,、備胎,、空調以及包括牽引力控制系統(tǒng)在內的大量電子設備被拆除,真皮座椅改為RECARO公司為NSX專門設計的電動調節(jié)碳纖維賽車座椅,,方向盤為MOMO制造,,換裝了ENKEI鍛造鋁合金輪轂,擋把由真皮覆蓋改為鈦合金材質,,使得NSX-R最后成功減重了120kg,。1992年11月,本田在日本推出了限量生產483臺的NSX-R,。
1995年半開篷式NSX-T開始在日本以訂單生產的形式銷售,,北美市場NSX-T則取代了原版NSX成為唯一車型進行銷售,NSX-T的可拆卸頂篷降低了車身強度,,為彌補強度又增加了45公斤重量,。
1997年2月NSX首次進行了大幅度改款,主要差異在于大幅提升了動力系統(tǒng),,原先的C30A的3.0升V6發(fā)動機被C32B的3.2升V6發(fā)動機所取代,,氣缸套換上密度更高的強化合金,,發(fā)動機氣缸本體減重3kg,,進排氣也經過重新調校,使得發(fā)動機動力輸出的特性有了明顯改善,,最大扭力轉速降低了100rpm,。C32B發(fā)動機最大功率293馬力(216kW)/7300rpm,最大扭矩304N·m/5300rpm,,與此同時手動變速器升級為6速,,但自動擋車型仍舊裝備原先的C30A發(fā)動機。
2001年本田針對NSX的外觀進行了修改,,最大變化則是原本的跳燈改為固定式前大燈,,前保險杠和前行李廂蓋,,車門,側裙,,后保險杠及尾燈都經過重新設計,。NSX的懸架系統(tǒng)同樣針對操控性強化而重新調校,提高剎車與方向盤的路感回饋與控制反應,,鋁合金車身同步進行減重與提高剛性的措施,。輪轂升級為17英寸BBS鍛造超輕量合金輪轂,前后輪胎規(guī)格分別為215/40 R17和255/40 R17,。NSX的造型設計即便如今仍不過時,,作為一款誕生至今已有23年的跑車實屬不易。(點擊進入 日本賽道試駕本田NSX Type S)
7年之后,,NSX-R概念車于2001年東京車展中亮相,,第二年5月正式上市,新款與老款NSX-R有著極其相似的風格,。新款NSX-R的行李廂蓋與后擾流板均采用碳纖維材質,,使其在紐博格林賽道上輕易突破一般量產車難以實現(xiàn)的8分鐘關卡。
2005年,,本田迫于Super GT賽事規(guī)則(參賽車輛的原型車產量需為5輛以上)而推出了NSX-R GT街道版,,該車僅限量生產5臺,當時售價更是高達5000萬日元,。
本田對賽事的熱衷使得NSX成為日本Super GT系列賽中的�,?停琋SX和Supra當年在GT500組別中的纏斗也為車迷們所津津樂道,,NSX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也曾嶄露頭角,。
在5輛限量版NSX-R GT交付客戶之后,2005年10月,,本田宣布NSX正式停產,。本田NSX從1990年問世至今,共銷售了18000余臺,,其中北美市場為8739臺,,慘淡的銷量也許是NSX這15年中唯一遺憾的一件事。
小結:本田結合當年在F1賽場拼殺得來的經驗和技術,,在1990年打造出融合了本田當時最尖端技術的NSX,。NSX的誕生為日本汽車工業(yè)書寫了濃重的一筆,但由于其始終擺脫不了法拉利328的影子而飽受質疑,,此后法拉利后續(xù)車型F355更是迫于NSX的壓力而實施了動力提升的舉措,,而日本其他廠商旗下的跑車更是以NSX作為競爭對手展開研發(fā),NSX對于推動日系跑車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鞭策作用。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