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組測試:左前輪氣壓降為1.0Bar,,其余三個輪胎氣壓不變,。剎車測試,。
接下來我們把左前輪胎壓降到1.0Bar,,上面圖片對比中可以看到此時輪胎外觀已經發(fā)生非常明顯的變化,,其余三個輪胎胎壓保持2.4Bar不變,,測試人員不變,,測試方法不變。
最后一組5個實測成績分別為41.32米,、40.28米,、41.56米、42.33米和41.77米,,平均成績41.45米,。相比第一組的標準成績,第三組平均成績增加了1.5米,。最大值(42.33米)和最小值(40.28米)之間的差值為2.05米,,相比第二組波動略有縮小。
試驗過程中,,我們用樁筒擺出一條直線車道,,寬度略大于車寬。第一組5次試驗,,在雙手輕放不主動干預方向的前提下,,車輛完全能夠剎出一條較為規(guī)整的直線,在后面的第二組,、第三組試驗當中,,車輛出現了明顯跑偏,車頭指向左側剎出一條斜線,。胎壓最低的第三組試驗,,跑偏現象最為嚴重,下面這段視頻就是第三組其中一次測試的情況,。
● 三組試驗,,三個要點:
三組試驗基本排除了其他因素干擾,,較客觀的體現了單個前輪缺氣對前驅車制動表現的影響,我們把成績匯總進一個表格,,可以更好的對比:
不同胎壓的三組剎車成績匯總(單位:米) | ||||||
1 | 2 | 3 | 4 | 5 | 平均 | |
第一組 四輪2.4Bar | 39.41 | 39.95 | 39.89 | 40.34 | 40.17 | 39.95 |
第二組 左前輪1.5Bar | 42.7 | 40.86 | 40.23 | 41.52 | 40.38 | 41.14 |
第三組 左前輪1.0Bar | 41.32 | 40.28 | 41.56 | 42.33 | 41.77 | 41.45 |
1. 四輪標準胎壓成績最好,,系統發(fā)揮最穩(wěn)定,安全系數最高,。
2. 對前驅車而言,,單個前輪胎壓不足時,胎壓越低,,平均制動距離越長,。
3. 對前驅車而言,單個前輪胎壓不足時,,制動系統發(fā)揮穩(wěn)定性受到影響,,不僅制動距離時長時短,強力制動下車輛還會嚴重跑偏,。
另外關于胎壓對于剎車性能的影響,,在過去我們也曾經進行過相關的試驗,大家可以通過下面的鏈接了解詳細的內容:
● 測試總結:
三組測試中,,平均剎車距離最短的是第一組39.95米,,最長的是第三組41.45米,別小看這1.5米的差值,,緊急情況下足以決定命運,。
同時需要關注剎車跑偏現象。單個輪胎胎壓降低,,橡膠與地面接觸面積增大,,兩側前輪抓地力差異較大,強力制動時容易發(fā)生跑偏現象,,如果駕駛者缺乏經驗,,還有可能造成更大幅度的失控。
長時間缺氣行駛也面臨著爆胎的風險,,尤其在高速公路上,,由于氣壓不足橡膠圓周形狀不規(guī)整,胎內空氣摩擦生熱情況要比正常胎壓下更劇烈,,加上輪胎與地面摩擦生熱,、胎內鋼絲與橡膠摩擦生熱,爆胎的風險大幅提高,。
所以按照廠家給出的推薦值來控制輪胎氣壓,,是合理,、安全的方法,這也是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
文中使用的測試車輛世嘉選裝了ESP,,而且無法徹底關閉,因此測試全程ESP都參與了車身姿態(tài)糾正,,但是當單車輪胎壓低到一定程度以后,,比如1.0Bar,只達到正常胎壓的42%,,此時前輪兩側抓地力差異過大,,ESP、EBD等電子系統也無法徹底杜絕跑偏現象,。今后我們會設計相關試驗,,驗證ESP的工作效果。
日常用車應該養(yǎng)成經常檢查輪胎氣壓的好習慣,,關于檢查胎壓的器材,、自行檢查的方法,之前已經有過文章詳細介紹,,大家可以點擊下面鏈接查看,。
單側前輪缺氣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今后我們會做進行多相關測試,,包括其他輪胎缺氣的情況,、后驅車的情況,另外緊急并線等等結合ESP等配置的測試也會進行,。(文/圖 汽車之家 胡正暘 團隊支持/汽車之家 王苦公 張郁達)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