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國內的V90 CC只有T5這一套動力系統(tǒng),,變速箱還是那臺愛信的8AT。我之前開過限量進口的那一批S90 T6,,同樣都是2.0T發(fā)動機,,只不過那臺是雙增壓的(其中一個為機械增壓),T5則是單渦輪增壓的,,最大功率254馬力(187千瓦)/5500rpm,,最大扭矩350牛·米/1500-4800rpm,。
雖然這臺沃爾沃Drive-E發(fā)動機無論T5還是T6都獲得了沃德十佳發(fā)動機的稱號,,但汽車畢竟是個整體,所以裝車之后,,這兩臺發(fā)動機給我的第一印象都不夠好,。還記得我曾經(jīng)在寫S90的時候說過的發(fā)動機噪音的問題嗎,機械增壓是噪音的一大來源,,所以沃爾沃不向國內引進T6發(fā)動機很大部分原因或許也是如此。然而這臺T5發(fā)動機即便采用了單增壓模式,,低速的噪音卻仍難以讓人滿意,,僅僅是比T6好了一丁點兒,而已,。
運轉平順性上,,這臺T5發(fā)動機也沒有達到很高的水準,或者說,,在和競爭對手的對抗中差距明顯,。日常駕駛的時候,尤其是低速起步,,或是中段大油門加速的時候,,發(fā)動機的振動和噪音還是顯得過于明顯,即便是和以聲音嘈雜著稱的奔馳M274發(fā)動機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更別說去和奧迪那臺3.0T六缸發(fā)動機相比了,。
愛信的8速變速箱也是老朋友了,只可惜對于這臺變速箱的評價總是負面多過正面,,或許是愛信當年的4速和6速產(chǎn)品實在過于完美,,以至于在8速變速箱問世后我們對它的要求都太高了吧。這臺變速箱的表現(xiàn),,確實也和我之前在S90 T6上試的時候一樣,,日常駕駛的時候升擋迅速,積極,,除了極偶發(fā)的頓挫之外,,幾乎很難讓人感覺到它的存在,,似乎一切都被處理的緊緊有條。
可只要駕駛者突然轉變駕駛風格,,開始頻繁的急加速,、急減速,或是做減速后突然加速這樣的操作,,這臺變速箱就開始變得遲鈍,、手忙腳亂,或是跟不上駕駛者的節(jié)奏,。作為對比,,寶馬5系上那臺ZF的8速變速箱可真是出色太多了。
不過除了以上這些問題之外,,這臺V90 CC上就再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了,,T5發(fā)動機本身的動力輸出很線性,哪怕沒有了機械增壓特有的全速段下持續(xù)加速能力和特有的呼嚕聲,,起步的時候也毫不拖沓,。油門踏板是典型的歐洲車調校,踩起來不會一竄一竄的,,初段的響應不緊不慢,,但大體上可以控制的很細膩。
中高轉速下動力來的很快,,基本能做到踩多少給多少,,整個提速的過程優(yōu)雅而不暴力,超車的時候心態(tài)很輕松,。輪胎和發(fā)動機帶來的噪音都比當時試的S90 T6小很多,,適當?shù)目刂埔幌履_頭就可以換來不錯的靜謐性。
方向盤的轉向比有些大,,從左至右打滿要接近3圈,,所以容易給人留下指向不夠迅速精準的感覺。實際上方向盤的轉向曠量確實有一些大,,通過系統(tǒng)中的選項可以對轉向力度做調整,,雖然改變不了轉向齒比的物理設定,也算是可以彌補一些心理上的遺憾,。另一方面,,V90 CC的轉彎直徑只有11.6米,比A6 allroad還小了0.3米,,習慣了之后自然不用擔心這個接近5米長的家伙在城市里會不夠靈活,。
底盤懸架也值得哪來說一下,這臺V90 CC T5 AWD的前橋采用的是雙叉臂式懸架,上下控制臂均為鋁合金材料,,后橋使用了和國產(chǎn)S90 T4一樣的橫置復合材料葉片彈簧,,而非空氣彈簧或傳統(tǒng)的螺旋彈簧,這套懸架之前我的同事也已經(jīng)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最大的優(yōu)點是輕,,可以有效降低簧下質量,而且耐久性也很出色,,曾經(jīng)使用這種復合材料的葉片彈簧最著名的就是克爾維特C5,。
說實話,這套懸架實在不像S90上那么神經(jīng)質般的緊繃,,毫無舒適性可言,,相反,對于這個級別的車而言(即便是跨界的定位,,但不得不承認V90 CC仍屬于行政級轎車范疇),,放棄一些路感來換取舒適性是十分可取的做法,尤其對中國市場而言,。所以國產(chǎn)后的S90這么做了,,當然V90 CC沒有妥協(xié)的那么徹底,而是介于S90和S90長軸版之間的狀態(tài),。
懸架對路面的細碎振動的處理很講究,,作為駕駛者可以從方向盤上感覺到輪胎碾過了碎石,而乘坐者卻幾乎沒有什么不適感,。
在顛簸起伏較大的糟糕路面上,,V90 CC的表現(xiàn)也十分自信,,伴隨著幾聲咚咚咚咚的悶響,就很從容的通過了,,這種體驗尤其會給車內的乘員帶來一種安心感,,非常好。得益于全時四驅系統(tǒng)和210mm的最小離地間隙,,開著V90 CC去一些泥濘的非鋪裝道路上也同樣得心應手,,此刻唯一需要做的,或許就是給它換上一套靠譜的輪胎了,。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