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個故事:進氣格柵上的數(shù)字
既然提到了賓利與勞斯萊斯的淵源,安睿軻先生十分樂意與我們分享一段賓利的歷史故事,。如果你是賓利的忠實擁躉,,那么想必對賓利與生俱來的賽道基因有一定了解。
1919年賓利公司成立,,首款量產(chǎn)車賓利3.0在1921年9月推向市場,,最大功率高達85馬力的3.0L發(fā)動機使其最高時速可以輕易突破80英里(約128km/h),成為當時速度最快的量產(chǎn)車,。這款車型讓賓利在創(chuàng)廠前10年內(nèi)打破了當時絕大多數(shù)的耐久與速度紀錄,,而且在1923年首度舉辦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得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績,并隨后于1924年首度于勒芒大賽中擊敗法國勁敵Bugatti(布加迪)奪下勝利的桂冠,。之后賓利還于1927,、1928、1929及1930年憑借4.5L車型,、Speed 6,、8.0L車型連續(xù)席卷勒芒耐力賽的冠軍,成為勒芒賽事史上的傳奇,。
對于這段歷史,,安睿軻先生講述時滿是自豪感。勒芒耐力賽發(fā)展至今已是一項成熟的競技賽車運動,,而在當年來看,,“有一群熱愛賓利、追逐澎湃性能的年輕人,,駕駛著賓利參加24小時耐力賽,,不管是對車本身還是車手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因為那個時候的造車技術(shù)畢竟不像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也不會像現(xiàn)在有這么多安全保障,。比如那時候的車是完全沒有氣囊的,擋風玻璃也很低矮,,所以在那種狀況下以很高車速駕駛,,如果發(fā)生碰撞對于駕駛者來說將是致命的打擊�,!币虼�,,Woolf Barnato等賽車手也被稱作“Bentley Boys(賓利小子)”,他們的勇氣值得后人敬佩,。
令人遺憾的是,,1930年全球爆發(fā)經(jīng)濟危機,賓利的經(jīng)營狀況出現(xiàn)問題,,1931年賓利公司的負債已超過10萬英鎊(在當時已屬相當大的數(shù)目),,在無法繼續(xù)營運的情況下只得任由昔日的競爭對手勞斯萊斯以12.5萬英鎊買下,而后正式成為勞斯萊斯(Rolls Royce)旗下子品牌。一直到67年后,,1998年,,在德國兄弟——大眾和寶馬兩大集團的爭奪之下,賓利與勞斯萊斯再度被拆分為獨立品牌,,踏上品牌復興之路,。與其他有過寄人籬下歷史的車企不同,賓利在委身于勞斯萊斯的幾十年中仍秉承著“創(chuàng)世之初”的理念,,武功和內(nèi)力尚在,。憑借大眾集團的馳援,賓利在2003年再度回歸勒芒賽道,,并贏得當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再續(xù)73年前的傳奇。
此外,,我們從產(chǎn)品序列上能夠直觀看出,,賓利的運動路線與其他超跑制造商不盡相同。安睿軻繼續(xù)援引賓利在GT賽場中的實例,,在2017年中國超級跑車錦標賽中有三輛歐陸GT3賽車參賽,,賓利也持續(xù)出戰(zhàn)寶珀GT亞洲系列賽,并在今年摘得寶珀GT耐力系列賽車隊總冠軍頭銜,�,!百e利更希望可以讓大家在賽道上看到平時在道路上就能見到的賓利車型,拉近與消費者生活的距離,�,!�
目前賓利車型上采用的矩陣式進氣格柵,已成為賓利汽車一個標志性的設(shè)計,,它的靈感來源于賓利曾征戰(zhàn)過的勒芒賽道,,起初是為了防止車速過快時有小石子崩進發(fā)動機艙,而現(xiàn)在這樣的設(shè)計正巧成為賓利品牌源于賽道的一個見證,,過去賓利參賽車型的進氣格柵上曾標記數(shù)字,,這一傳統(tǒng)在如今的賓利賽車上也得以延續(xù)�,!熬拖襁@樣小的零件或者部件,,經(jīng)過演化,一步一步的都有自己背后的故事,,這些故事多多少少會反映出車主自己身上某種特質(zhì)或者他所追求某種生活方式,也會讓他更加的喜歡自己的愛車及品牌,�,!�
■ 第四個故事:飛釣和鷹獵
談到生活方式,就不得不提賓利的Mulliner部門。超豪華品牌大多都有御用的改裝廠,,由他們來滿足世界各地名門貴族們苛刻的定制需求,。Mulliner在兩個世紀前的馬車時代,負責為皇室貴族打造精美奢華的馬車,,此后與賓利合作專為賓利車主打造獨一無二的豪華座駕,。例如以起源于蘇格蘭高地的飛釣活動為靈感推出的添越飛釣套件,源起中東地區(qū)狩獵活動的添越Bentayga鷹獵套件,,都是Mulliner針對不同地區(qū)用戶偏好推出的特殊定制裝備,。
在中國消費者看來,飛釣,?難道不就是釣魚的一種,?事實上通過安睿軻先生繪聲繪色的模仿,我們了解到“飛釣(Fly Fishing)是一項源于英國的戶外休閑運動,,在歐美間已流行五百多年,。其原理是使用特殊的飛釣線、飛釣桿和人工擬餌,,利用獨特的揮舞技術(shù)和線本身的重量,,將線和餌打出去,然后利用不同手法和水流狀況表現(xiàn)擬餌的活動,,吸引魚兒攻擊上鉤的一種釣魚方法,。”具有較高的技術(shù)難度,,并且它已逐漸融入歐洲人的生活當中,。當你留意英國人戴的傳統(tǒng)飛釣帽子,你會發(fā)現(xiàn)帽檐上有時候會別著羽毛或精致的蜻蜓裝飾等,,這些其實就是由飛釣活動中的擬餌演化而來,,甚至于可以說是一種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非簡單的垂釣所能比擬,。
談話進行到此時,安睿軻如數(shù)家珍的賓利小故事早已牢牢抓住我們的心,,同時親切平和的氛圍讓我們大膽的提出了一個問題:“安睿軻先生有沒有考慮過為中國消費者打造一款定制車型,?我們先拋磚引玉提一個,比如添越火鍋版,,客戶能在車內(nèi)享用中國人最熱愛的美食之一,。”當然這只是笑談,,然而安睿軻很嚴肅的思考之后回答:“賓利有一種品牌精神叫‘永不言最’,,客戶在購買賓利產(chǎn)品時,,我們希望能夠幫助其將個人愛好融入到賓利極致奢華與超凡性能的體驗中去,無論是飛釣或者鷹獵,,都可以幫他們實現(xiàn),。在中國我們肯定也可以找到適合中國客戶的一種選擇,但這樣的靈感對于賓利來說不是源于我們想要提供給客戶什么,,而是我們一直都在傾聽消費者的需求,,并從他們那里汲取靈感�,!�
■ 第五個故事:東方和西方
雖然安睿軻沒有正面回答上述問題,,但是在他的闡述中,我們能夠體會到他對中國的熱愛,。出生于英國的安睿軻沒有英國人天然的嚴肅與刻板,,反而展現(xiàn)出美國人的豪爽與熱情,來中國之前,,他曾在美國工作過很長一段時期,,并在美國的東海岸定居立業(yè)�,!皬牡乩砦恢蒙蟻碇v,,美國東海岸到中國有12小時的時差,中國完全處在我之前生活世界的另外一面,,我認為來到中國是一場意義非凡的探索,,也會是我人生中一段非常獨特的經(jīng)歷�,!边@樣的表述聽起來像是資深高管會給出的標準答案,,只有在面對他本人時,你才會認同這句話飽含的真心誠意,。
“我之前在英國居住,,然后搬到美國,再從美國搬到中國,,感覺自己的觀念被顛覆了兩次,。英國和美國在大家的想象當中好像很接近,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從美國搬到中國,,又是一次很大的震撼。所以我非常樂于向周圍的人分享這一段在中國的經(jīng)歷,,而且我在中國待得很開心,,短時間內(nèi)也不想離開�,!庇�,、美國,、中國三個國家擁有截然不同的風土人情,從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展角度來看,,三者之間有著從復古傳統(tǒng)到高度開放的巧妙過渡,對于任何一個人而言,,能有如此豐富的人生際遇也不枉度過此生,。而對于一家百年汽車品牌而言,從英國起家到征服東方的發(fā)展路徑同樣值得驕傲,。雖然中國受限于汽車文化積淀的時間,,暫時無法形成大批量高忠誠度的高端用戶,但先發(fā)制人的賓利,,或許能在未來率先積攢起屬于自己的高質(zhì)量車迷文化,。
■ 編輯寄語:
“在中國這樣一個文化歷史都非常悠久的國家,講故事是非常能打動人,,非常能引發(fā)共鳴的一種詮釋品牌的方法,。”賓利品牌之所以能在中國取得如今的佳績,,正是其品牌魅力的體現(xiàn),,綿長的歷史賦予賓利獨一無二的品牌定位,猶如一盞佳釀,,同時這些故事也能讓車主們體驗到自身與座駕之間的心靈相通,。從這個角度看,安睿軻執(zhí)掌下的賓利中國很懂得摸清中國人的脈搏,。而在產(chǎn)品層面,,賓利也展現(xiàn)出高屋建瓴的規(guī)劃思路,SUV,、新能源都已在它的預料當中,,一旦時機成熟便會適時推出,大放異彩,。
之前曾看到一個有意思的類比,,賓利、勞斯萊斯,、邁巴赫的品牌氣質(zhì)對應(yīng)著主流豪華品牌中的寶馬,、奔馳、奧迪,,雖然這個比喻不一定合適,,但能讓人直觀感受到賓利在奢華駕乘感受和非凡跑車性能上的雙重偏好。正如安睿軻所說:“在未來,,我們會繼續(xù)秉承‘永不言最’的品牌精神,,不斷探索超豪華出行的無限可能,,為客戶帶來非凡的產(chǎn)品與頂級的服務(wù)�,!保▓D文/汽車之家 張曉丹,;攝/汽車之家 耿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