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2018年底,,我們發(fā)布了《2018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競爭格局洞察報告》(可點擊文字鏈接回顧),,通過競爭格局圖,來分析2018年中國車市的風云變幻,。2019年的一半已經過去,,我們再來看乘用車市場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字太多懶得看,?5句話帶您快速瀏覽全文:
1. 乘用車市場的重心向高端偏移,;
2. 轎車市場的銷量開始向頭部集中,;
3. SUV市場不斷細分并重構競爭關系;
4. MPV市場開始形成獨立的勢力范圍,;
5. 中國品牌與外國品牌之間關系疏遠。
■ 傳統(tǒng)能源汽車市場整體競爭格局
乘用車市場(傳統(tǒng)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格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分析背后的原因,,可以對市場的趨勢進行判斷,。2019年乘用車市場的競爭格局呈現(xiàn)出幾個重要的特征趨勢:
A.乘用車市場的重心向高端偏移
乘用車市場競爭格局中車型的分布呈現(xiàn)出左低右高的趨勢,越靠近右側,,車型級別和價格定位就越高,。經過幾年的發(fā)展變化,左側低級別的微型轎車,、小型轎車,、小型SUV市場逐漸衰退,甚至即將消失,;右側中大型轎車,、大型轎車、中大型SUV市場則不斷擴張,、產品投放積極,、活力十足。呈現(xiàn)出來的趨勢,,就是整個乘用車市場的重心越來越向高端市場偏移,。
B.轎車市場的銷量開始向頭部集中
雖然轎車市場并沒有呈現(xiàn)出SUV市場一般百花齊放的局面、新產品投放不多,,但重要的核心車型都完成了更新?lián)Q代,,競爭力更強。轎車市場的集中度越來越高,,用戶的需求都向各競爭圈的頭部標桿車型集中,。
C.SUV市場不斷細分并重構競爭關系
SUV市場車型投放越來越多,競爭異常激烈,。為了尋求差異化競爭力,,很多車型開始尋求跨級別的市場定位,在級別市場之間填補空檔,,甚至開拓新的市場空間,。加長車身擺脫競爭對手也好,放低價格定位降級競爭也罷,,甚至通過跨界的產品功能形態(tài)謀求開拓藍海市場……未來一段時間的SUV市場競爭格局將會面臨不斷的重構,。
D.MPV市場開始形成獨立的勢力范圍
MPV在經歷了多年的發(fā)展,終于從商務,、商用領域開始逐漸進入家用市場,,被普通用戶所接受。體現(xiàn)在競爭格局上,,則是開始擺脫此前分散在SUV市場中的境遇,,構建出獨立的MPV勢力范圍,。
E.中國品牌與外國品牌之間關系疏遠
中國汽車品牌在前幾年中快速成長,但2017年之后的市場整體衰退使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中國品牌一度追趕的勢頭有所回落,,在競爭格局各級別市場中的位置都與外國品牌拉開距離,甚至出現(xiàn)斷層,。在未來的幾年中,,中國品牌將會不斷洗牌,最終只有若干家能夠生存下來,、迎接汽車市場下一輪的發(fā)展,。
事實上,不僅是中國品牌,,主流外國品牌甚至豪華品牌也面臨著洗牌,,將會有更多的品牌出局。在不景氣的時期,,生存下來是第一要務,,但也需要保護好品牌形象與定位、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 小型轎車:日漸萎縮
中國乘用車各細分市場中,低級別市場普遍規(guī)模萎縮,,不僅傳統(tǒng)意義上的微型轎車幾乎消失殆盡,,小型轎車市場也在不斷的縮小規(guī)模。
低級別市場逐漸衰退的另外一個表現(xiàn)就是新產品投放的乏力:最近幾年很少有汽車品牌投放全新的小型轎車產品,,多數(shù)只是產品的更新?lián)Q代,,在售車型逐漸減少。小型轎車市場的集中度也越來越高,,到2019年,,近90%的細分市場銷量都集中在Top 10的車型中。小型轎車曾經是中國品牌賴以生存的主要細分市場,,如今,,中國品牌在這一細分市場的銷量占比已經降低到10.5%,等同于失去了這個市場,。
從具體車型的銷量表現(xiàn)上看,,銷量主要集中在大眾、本田,、豐田等頭部品牌上,,不僅現(xiàn)代、起亞,、雪佛蘭等外國品牌讓出了榜首的位置,,中國品牌碩果僅存的寶駿310也跌落到前十名的邊緣,。
從競爭格局來看,小型轎車整體處于乘用車市場的邊緣地帶,,大眾,、本田、豐田等頭部品牌的車型相對而言更靠近市場較為核心的位置,,韓系品牌已經脫離主流市場,,中國品牌的小型轎車甚至無法在核心區(qū)域出現(xiàn)了。此外,,小型轎車還受到緊湊型轎車價格下探的威脅,,中端小型轎車競爭圈與普通緊湊型轎車競爭圈越來越靠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合,。
『Polo Plus』
當前,,小型轎車已經呈現(xiàn)出明顯的高端化、品質化的產品趨勢,。豐田的YARiS L 致炫與威馳FS相當于雅力士(海外YARiS)的加長換代版,,本田飛度也在GK這一代提升了尺寸和空間表現(xiàn),而新上市的第六代大眾Polo以“Polo Plus”命名也說明了一切,。與德系,、日系品牌不同,韓系品牌選擇了降價策略,,雖然曾經短暫的提升了市場表現(xiàn),,但這種做法降低了品牌形象與定位,也極大的傷害了早期的用戶,,以后也難以挽回失地了,。中國品牌幾乎等同于全面退出傳統(tǒng)小型轎車市場,將競爭的核心轉向電動汽車,。
雖然低級別市場的用戶對價格十分敏感,,但我們同樣應該看到的是,用戶的購買力在持續(xù)提升,,因此更強的產品力才能在逐步減少的潛在客戶群體中贏得青睞,,才有實力直面緊湊型轎車的交叉競爭。
■ 緊湊型轎車:銷量基石
轎車,,在汽車分類的術語中被稱為“基本型乘用車”,,而緊湊型轎車,是最大的轎車細分市場,,可謂“基本型中的基本型”,。雖然近些年來SUV發(fā)展的如火如荼,但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對于非豪華品牌而言,,緊湊型轎車才是一個品牌立足乘用車市場的基石,。從市場表現(xiàn)好的品牌看,其緊湊型轎車的銷量均可圈可點,,豐田,、本田、日產……更不用提一直以緊湊型轎車為基本盤,、直到最近兩年才發(fā)力SUV市場的大眾了,。
從競爭格局圖中看,中國品牌與外國品牌在緊湊型轎車領域漸行漸遠——經濟緊湊型轎車與中端緊湊型轎車的關聯(lián)逐漸變弱,,而之前的入門緊湊型轎車已經完全邊緣化,,消失在競爭格局的視野之外。
『捷達VA3』
主流外國品牌中價格定位較低的車型構成了普通緊湊型轎車競爭圈,,如大眾桑塔納,、雪佛蘭科沃茲、福特福睿斯等,,與小型轎車交叉競爭,。大眾捷達由車型發(fā)展為獨立品牌,未來捷達VA3在市場競爭格局中將處于什么位置,、給其他車型帶來怎樣的影響,,值得期待。
中端緊湊型轎車與高端緊湊型轎車競爭圈是緊湊型車的核心,,幾乎云集了各大品牌在這一細分市場最走量的明星車型,。豪華緊湊型轎車在BBA的三款入門車型都實現(xiàn)國產化之后逐漸形成,如今已經成為豪華品牌市場下探的橋頭堡,。
中國品牌曾經一度憑借全新的產品(如吉利帝豪GL、榮威i6等)接近最為核心的中端緊湊型轎車競爭圈,,如今又退守回到經濟緊湊型轎車競爭圈,。近年來,中國品牌普遍將產品的重心放到了快速增長的SUV市場,,幾乎放棄了對轎車市場的深耕細作,,也少有產品迭代更新。中國品牌在轎車市場明星產品的缺失,,使得在乘用車市場不景氣的時期,、在用戶回歸理性消費、追求性價比的情況下,,迅速失去了在轎車市場的競爭地位,、銷量大幅下滑。中國品牌想要進一步拓展市場,、提升品牌的綜合競爭力,,轎車不能成為短板,,需要同SUV一樣受到重視。
■ 中型轎車:定海神針
如果說緊湊型轎車是汽車品牌得以在車市立足的銷量基石,,那么中型轎車就是品牌的定海神針了,。擁有緊湊型轎車或許能有不錯的銷量、在市場景氣的時候大賺一筆,,但要在中型轎車市場有話語權,,才能錨定品牌的市場定位、走向通往頭部品牌之路,。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中型轎車市場的核心是主流外國品牌和豪華品牌。曾經一度進入中型轎車市場的中國品牌全軍潰退:吉利博瑞被排除在中型轎車競爭圈之外,,其后繼車型博瑞GE也只能和價位較低的主流外國品牌緊湊型轎車競爭,,長安睿騁CC(銳程CC)更是淪落到經濟緊湊型轎車競爭圈,而其他的中國品牌中型轎車產品甚至不會出現(xiàn)在競爭格局的核心區(qū)域,。
主流外國品牌是中型轎車市場的核心,,很多品牌在該市場都采取雙車策略甚至三車策略。帕薩特,、邁騰,、君越、亞洲龍等價格相對較高的車型構成了高端中型轎車競爭圈,,而其他車型構成了中端中型轎車,。此前,現(xiàn)代名圖,、起亞K4,、雪佛蘭邁銳寶等尺寸較小的中型轎車構成的普通中型轎車競爭圈已經消失,這些車型已經完全淹沒在緊湊型轎車的紅海之中,。
在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和用戶購車訴求下,,低端市場永遠面臨著被用戶逐漸淘汰的風險,。曾經緊湊型轎車是作為家用車的典型代表,,未來家用車的主力將會是空間表現(xiàn)和性能,、價格更為均衡的中型轎車。在微型轎車市場消失,、小型轎車市場萎縮,、緊湊型轎車觸及市場邊緣的當前,,中國品牌有必要逐步通過有產品競爭力的中型轎車來塑造自身的品牌力,在未來的核心市場空間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中國品牌需要有所覺悟:未來面臨的競爭壓力絕不止來自于主流外國品牌,,不斷下探的豪華品牌都可能成為中國品牌成長之路上的障礙,。
■ 中大型轎車:百舸爭流
如果說中型轎車是主流外國品牌的戰(zhàn)場核心,那么中大型轎車市場就是豪華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了,。奧迪A6L,、寶馬5系、奔馳E級的鼎立之勢雖然無可撼動,但并不代表他們就可以通吃一切,,這一市場仍然有很多機會留給其他豪華品牌,。凱迪拉克CT6及時調整市場定位,,占據(jù)了一定的市場空間,沃爾沃S90通過國產加長,,也有不錯的表現(xiàn),。雷克薩斯ES雖然定位為中大型轎車,但在競爭格局中卻更接近中型轎車,,這是用戶用腳投票的結果,。事實上雷克薩斯的多款車型都定位在兩個級別的中間地帶,UX,、NX,、RX都存在這樣的情況。不過這樣的錯位競爭也為其在市場中找到了獨特的定位,、獲取了不錯的市場表現(xiàn),。
■ 大型轎車:窺璽問鼎
在豪華品牌為主的高級別市場,奔馳,、寶馬,、奧迪通常會組成“BBA”鐵三角,成為各級別市場的核心標桿,。在大型轎車市場也不例外,,奔馳S級、寶馬7系,、奧迪A8的市場地位無可撼動,,以其為核心構成了豪華大型轎車競爭圈。其他豪華品牌的車型,,如保時捷Panamera,、捷豹XJ、瑪莎拉蒂總裁等,,都只能偏居一隅,,且造型也主要為運動風格,避開BBA的鋒芒,、另辟蹊徑,,構成了豪華大型運動轎車競爭圈。
『寶馬8系四門轎跑車』
近年來寶馬奔馳開始在各細分市場拓展運動車型,,大型轎車也不例外,。奔馳的AMG GT雖然定位為跑車,但由于拓展了四門車型,,與保時捷Panamera存在很強的競爭關系,,成為彼此最大的對手,。因此,AMG GT進入到豪華大型運動轎車競爭圈,。而寶馬在9月份上市的8系四門轎跑Gran Coupe也將會出現(xiàn)在這一位置,。
在大型轎車市場,還有一款車不得不提:雷克薩斯LS,。雷克薩斯LS曾經一度是這個細分市場第四暢銷的車型,但是從2010年之后,,銷量開始持續(xù)下滑,,最后幾乎退出了中國市場。2018年1月,,第五代雷克薩斯LS登陸中國市場之后,,一改上代車型的頹勢,在競爭圈中的位置也逐漸從外圍進入核心,。
不過,,雷克薩斯LS缺席的幾年,剛好錯過了中國市場豪華大型轎車最輝煌的幾年,。當LS以全新的姿態(tài)登場的時候,,中國汽車市場正處于震蕩回調的時期,而面臨的對手也已經不僅僅是此前鼎立許久的BBA,,還多了個極具競爭力的保時捷Panamera,。在雷克薩斯LS缺席的若干年,也正是保時捷Panamera風生水起的幾年,,這恐怕不僅僅是巧合,。正所謂“桃園三結義,孤獨一枝”,,而四弟的位置,,錦馬超槍挑了勇趙云。雷克薩斯想要奪回大型轎車市場第四把交椅,,仍然需要持續(xù)努力,。
當然,大型轎車市場還有賓利,、勞斯萊斯等多款車型,,但這些品牌的車型已經是奢侈品范疇了,不能單純作為汽車產品來討論,,我們暫且按下不提,。
■ 小型SUV:潛流暗涌
小型SUV是近年來中國乘用車的增量市場。尤其是中國品牌,,一度憑借小型SUV賺的盆滿缽盈,。早期的小型SUV主要源自于日本,,比如很早就已進口形式進入中國市場的鈴木吉姆尼,以及在天津生產的大發(fā)特銳,。這一時期的中國品牌開始仿制日本車型開發(fā)小型SUV,,如奇瑞瑞虎、眾泰2008等,,尺寸略小,,但價格足夠親民,因此也有不錯的市場表現(xiàn),。
2012年,,別克昂科拉上市,小型SUV市場自此真正開啟,。各大品牌開始積極投入產品,,尤其是中國品牌,單一品牌甚至會在小型SUV市場投放2至3款車型,,促進了小型SUV市場的不斷細分,。小型SUV市場的銷量增長率一度超越SUV市場整體,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細分市場,,一時無兩,。然而在2016年,各大品牌幾乎完成了在小型SUV市場的產品布局之后,,趨于飽和的市場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增長勢頭,,尤其是遭遇了2017年之后的市場疲軟后,小型SUV更顯得蕭條,。
從市場競爭格局看,,曾經在中國品牌小型SUV與主流外國品牌小型SUV之間存在交叉競爭,如今二者的差距越來越大,,以主流外國品牌為主的普通小型SUV,、中端小型SUV已經不帶中國品牌的小型SUV玩兒了。
中國品牌所在的經濟小型SUV與入門小型SUV競爭圈也遠沒有兩年前那么熱鬧:車型越來越少,,銷量表現(xiàn)也與此前不可同日而語,。
外國品牌小型SUV的日子也并不好過:曾經叱咤風云的別克昂科拉、福特翼搏,、雪佛蘭創(chuàng)酷,,已經被拋出競爭圈的核心之外;法系的雪鐵龍C3-XR和標致2008也不見了蹤影,;中期崛起的本田XR-V,、繽智兩兄弟與后來居上的雙胞胎豐田C-HR、奕澤IZOA也面臨著新對手的挑戰(zhàn),;大眾在推行SUV計劃之后迅速鋪開了產品線,,不僅是T-Cross途鎧,,尺寸較小的T-ROC探歌也對小型SUV市場帶來了壓力。未來,,隨著緊湊型SUV產品線的拓展與市場的進一步細分,,小型SUV的加長趨勢以及與緊湊型SUV的市場邊界模糊將不可避免。
小型SUV市場雖然規(guī)模有限,,但對豪華品牌而言則是市場下探的前沿,,甚至可能是一個藍海市場。當前,,奧迪Q2L幾乎是小型SUV市場唯一的一款豪華品牌車型,,沒有直接的競爭對手,與其對比最多的車型是自家的奧迪Q3和奧迪A3,。若干年前以英菲尼迪名義引進的ESQ,市場表現(xiàn)就如同其原型車日產JUKE名字的諧音一樣,,幾乎沒有存在感,。而另外一款尺寸較小的SUV——MINI COUNTRYMAN,由于獨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定位,,在用戶眼中首先是一輛MINI,,其次才是一輛SUV,因此也并不是奧迪Q2L的真正對手,。
不過奧迪Q2L很快就不會寂寞了,,“沃爾沃XC20”和“捷豹C-PACE”呼之欲出,寶馬,、雷克薩斯均有打造小型SUV的計劃,,據(jù)說奔馳也會聯(lián)合smart開發(fā)一款雙品牌的小型SUV車型,而此前路虎披露的產品規(guī)劃中也包含一款被稱為“極光Baby版”的小型SUV,。另外,,日產JUKE最近換代了,英菲尼迪或許也會將其作為新一代的ESQ同步引進,。隨著各大豪華品牌的產品上市,,也許就在2020年,豪華小型SUV將形成獨立的競爭圈,,不僅會給主流外國品牌的小型SUV帶來壓力,,也會影響到緊湊型轎車、緊湊型SUV市場,。
■ 緊湊型SUV:縱橫捭闔
緊湊型轎車是轎車市場中最大的細分市場,,同樣,緊湊型SUV也是最大的SUV細分市場,。緊湊型SUV產品跨度極大,,從5萬出頭的入門車型,,到接近60萬的高性能運動車型,因此也進一步細分為多個競爭圈,,且與小型SUV,、中型SUV、緊湊型轎車,、中型轎車等其他細分市場有著千絲萬縷的交叉競爭關系,。
中國品牌緊湊型SUV的核心是經濟緊湊型SUV,國產神車哈弗H6就定位于這一競爭圈,,在經歷了競爭對手的輪番挑戰(zhàn)之后,,哈弗H6仍然處于這一競爭圈的核心。不過哈弗H6的絕對優(yōu)勢已經不復存在,,隨時面臨著下一個競爭對手的挑戰(zhàn),。而此前長城汽車想要打造的高端品牌WEY,也沒能扛起“輕奢”這桿大旗,,不僅WEY VV5回歸中國品牌所在的經濟緊湊型SUV,,連VV7也落到這一競爭圈�,?梢�,,產品如何定位,用戶用腳投票說了算,。進入某一細分市場或者競爭圈,,需要有與之匹配的產品力支撐,自身傳播的產品定位要用市場表現(xiàn)和用戶的認可來落地,。像WEY VV7這樣傳播定位和真實的市場定位出現(xiàn)偏差的情況并不少見,,甚至也有產品通過錯位競爭來獲取獨特的產品競爭力。
入門緊湊型SUV市場由中國品牌緊湊型SUV中價位較低,、尺寸更加緊湊型的車型構成,,如哈弗H4、長安CS55等,,也包括一些有待換代的老舊緊湊型SUV車型,,如傳祺GS4、長安CS75等,。這一競爭圈與經濟小型SUV之間存在交叉競爭,,也是中國品牌緊湊型SUV的“養(yǎng)老院”,長安CS75和傳祺GS4換代后有望重回經濟緊湊型SUV競爭圈的核心,。
另外還有一部分更為低端的車型與價格同樣低廉的部分中型SUV構成了客貨兩用SUV競爭圈,,這一競爭圈中的車型主要被用戶買來作為微客的替代車型,兼顧貨運,。
外國品牌緊湊型SUV車型主要分布在兩個競爭圈:普通緊湊型SUV和高端緊湊型SUV,。前者主要為尺寸較小的緊湊型SUV,,如大眾T-ROC探歌、日產逍客,、三菱奕歌等,,以及價位較低的車型,如現(xiàn)代ix35,、起亞智跑,、福特領界等。普通緊湊型SUV對小型SUV的影響較大,,與中端小型SUV交叉競爭,,使得競爭力較弱的小型SUV迅速失去市場。
后者都是緊湊型SUV市場中競爭力最為強悍的標桿車型,,大眾途觀/探岳,、豐田RAV4榮放、本田CR-V,、日產奇駿,,都是耳熟能詳?shù)拿帧_@一競爭圈的車型主要與尺寸較小的中型SUV交叉競爭,。別克昂科威,、斯柯達柯迪亞克,,以及上市不久的大眾探岳等,,這些緊湊的中型SUV的競爭對手以緊湊型SUV為主,雪佛蘭探界者的定位更是已經等同于一輛緊湊型SUV了,。
豪華品牌在緊湊型SUV市場的核心仍然是BBA,。此前構成“鐵三角”的奔馳GLA、寶馬X1,、奧迪Q3事實上是風格各不相同的產品,,寶馬X1和奧迪Q3是相對較為正統(tǒng)的SUV車型,而奔馳GLA是更具Coupe SUV風格的車型,,這一點可以從GLA的異母兄弟英菲尼迪QX30的定位看出,。
『奧迪Q3 Sportback』
隨著BBA產品線的豐富,不同風格的車型開始各歸其位了:寶馬X2的上市,,與奔馳GLA,、英菲尼迪QX30構成了全新的豪華緊湊型運動SUV競爭圈,緊隨其后的捷豹E-PACE,、雷克薩斯UX強化了這一競爭圈的存在感,,即將上市的奧迪Q3 Sportback則會讓這一市場變得更具影響力;另一方面,,奔馳將通過GLB補強這一市場分裂后GLA留下的位置,,與寶馬X1,、奧迪Q3繼續(xù)呈現(xiàn)新的鼎立之勢。未來,,BBA將會在這一細分市場構建兩個不同風格的“鐵三角”,。
另外,部分緊湊型SUV也開始提供7座版本,。在此前的市場研究中,,我們了解到一些非剛需的用戶購買7座車的心理是“備而不用”:平時折疊第三排,當作5座車正常使用,,第三排的2個座位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應急,。因此第三排的空間表現(xiàn)如何、乘坐體驗如何,,相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所以我們觀察到一些提供7座版本的緊湊型SUV車型也有著不錯的市場表現(xiàn),。隨著尺寸不斷增長,,緊湊型SUV的尺寸下越來越容易實現(xiàn)7座布局,這一趨勢恐怕會被強化,。尤其是7座版本奔馳GLB的出現(xiàn),,將會帶來很強的示范效應。
■ 中型SUV:短兵相接
在5座/7座問題上,,中型SUV與緊湊型SUV剛好相反,。此前主流的中型SUV基本上以7座為主(如豐田漢蘭達、福特銳界等),,隨著市場熱度的提高,,新進入的中型SUV主要提供5座車型,如本田UR-V,、冠道等,。用戶對空間的訴求,一方面是可以承載更多的人,,另外一方面則是提高每一位乘客的空間體驗,。因此未來中型SUV將會出現(xiàn)兩條產品線:7/6座的大空間中型SUV,直面MPV和中大型SUV的競爭,;造型更為動感的5座中型SUV,,與不斷加長的緊湊型SUV競爭。
中型SUV也是未來市場發(fā)展的核心,,而且中國品牌在這一細分市場成長速度很快,。在經歷了市場競爭的洗禮之后,曾經前赴后繼的中國品牌只剩下幾款具有足夠產品競爭力的中型SUV,構成了獨立的經濟中型SUV競爭圈:傳祺GS8,、長安CS95,、榮威RX8,以及大通D90(如今稱為MAXUS D90),。尺寸略小的傳祺GS7與哈弗H7已經逐漸貼近經濟緊湊型SUV競爭圈,。而其他價格定位更低的中型SUV車型則與一部分尺寸較大的低端緊湊型SUV主要被用戶買來用于兼顧貨運,因此共同構建了客貨兩用SUV競爭圈,。
■ 中大型SUV:風起云涌
隨著全新奔馳GLE的上市,,中大型SUV市場的主要車型全部完成了換代,奧迪Q7,、寶馬X5,、奔馳GLE、保時捷Cayenne,、路虎發(fā)現(xiàn),,開啟了豪華中大型SUV新一輪的競爭。
另外一方面,,豪華中大型運動SUV競爭圈里的各位選手也摩拳擦掌,。正如同Panamera在大型轎車中的特立獨行一樣,保時捷Cayenne的誕生也為當年尚未火爆的SUV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不過真正奠定這一細分市場風格基調的卻是后來居上的寶馬X6,。此后奔馳GLE Coupe、奧迪Q8相繼上市,,這個市場開始熱鬧起來,。隨著保時捷Cayenne Coupe版本的到來,這一競爭圈的競爭火藥味更加濃烈,。
新一輪的競爭不僅來自于豪華品牌中大型SUV,,主流外國品牌的中大型SUV之戰(zhàn)也即將打響,。2017年上市的大眾途昂,,雖然定位于中大型SUV,但憑借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定位,,給豐田漢蘭達,、福特銳界等中型SUV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甚至影響到了奧迪Q5,、寶馬X3等豪華品牌中型SUV,,因此其在市場競爭格局中處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與來自各個方向的對手交叉競爭,、短兵相接,。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家庭會有多人出行的需求,而一二線城市的限購,,又使得這些家庭通常只能購買一輛汽車,,因此買一輛可以滿足多種出行需求的大車將是剛需。除了MPV外,,7座SUV,。定位獨特的大眾途昂可謂給市場做出了絕佳的示范,因此未來將會有更多相似定位的車型進入中國市場,,甚至實現(xiàn)國產,。全新福特探險者將會在年內國產,國產的別克昂科雷(昂科旗),、本田Pilot呼之欲出,,甚至連日產Pathfinder也有進入中國市場的傳言。大七座空間,、有競爭力的價格,,未來,這一細分市場將會有一場激烈的爭斗,。
■ 大型SUV:巔峰之戰(zhàn)
豪華品牌汽車用戶同樣有7座車的需求,,但因為非常注重駕乘體驗,因此在豪華中型SUV,、豪華中大型SUV競爭圈,,仍然以5座車型為主,豪華品牌的7座SUV競爭,,在大型SUV這一級別市場展開,。
此前的大型SUV,主要以美式風格的全尺寸SUV為主:凱迪拉克凱雷德,、林肯領航員,,以及日系的雷克薩斯LX和英菲尼迪QX80,歐洲大型SUV僅有奔馳GLS一款車型明確定位為大型SUV,,路虎的攬勝加長版也可以躋身大型SUV之列,。隨著寶馬X7的上市,這一市場新的競爭拉開序幕,。在未來,,奧迪Q9以及沃爾沃計劃中的大型SUV也會加入,將會把這個細分市場的競爭推向高潮,,可謂巔峰之戰(zhàn),。
■ MPV:老樹新芽
MPV的發(fā)展在中國市場一直為業(yè)界所期待。從市場銷量表現(xiàn)來看,,MPV市場雖沒有什么起色,,但也一直在穩(wěn)步的成長。而MPV市場的結構,也越來越復雜,、細分,。
中國的MPV市場,本質上是由兩個不同用途的核心源頭發(fā)展而來的:一個源頭是以GL8為代表的商務MPV,,主要用來載人,、代表了乘用的核心訴求。這也是MPV市場整體的核心競爭圈,。部分中國品牌MPV也曾經進入商務MPV競爭圈,,最具代表性的是在這一細分市場耕耘多年的風行菱智和江淮瑞風。早些年菱智和瑞風還是被很多企業(yè)用于商務接待的,,不過雖然東風柳汽和江淮汽車此后不斷推陳出新,,但用戶卻越來越將這類車型用于拉貨,以替代無法進入市區(qū)的卡車,,最終形成了以貨運為主的競爭圈,。此前我們將這一競爭圈稱為“貨運MPV”或“低端MPV”,事實上CDV(Car Derived Van)的概念更能表達這一競爭圈的特征,,我們姑且稱之為“經濟CDV”,。
MPV的另外一個源頭是微客,也就是所謂的“面包車”,,主要用來運貨,、代表了商用的核心訴求。隨著市場的發(fā)展,,微客廠商也逐步實現(xiàn)產品升級,、進軍乘用車領域,因此涌現(xiàn)出了五菱宏光,、長安歐諾等一大批基于微客平臺的MPV化的車型,,以及進一步升級的寶駿730等車型。雖然這些車型已經非常的乘用化了,,但其主要用戶仍然用來兼顧拉貨,,因此形成了“客貨兩用MPV”競爭圈。借著“汽車下鄉(xiāng)”的東風,,客貨兩用MPV一度成為增長最快,、規(guī)模龐大的細分市場,。
在高端的商務MPV市場和低端的客貨兩用MPV市場之間,,多為緊湊型尺寸的MPV形成了家用MPV競爭圈,如大眾途安,、別克GL6,、比亞迪宋MAX等。雖然這一市場曾經涌現(xiàn)出很多經典車型,但市場表現(xiàn)一直不佳,。
另外,,更為高端的產品又分別構成了高端CDV和豪華MPV競爭圈。前者此前我們稱之為“多功能MPV”,,多為尺寸較大,、空間充裕的大VAN,主要用于各種專用車改裝,。豪華MPV則是以豐田埃爾法為代表的車型,,相較于商務MPV更加豪華,也更加昂貴,。而家用MPV也和尺寸相當?shù)穆眯熊囉兄Ыz萬縷的聯(lián)系,。
乘用MPV的逆勢上揚,除了商務MPV的穩(wěn)定增長外,,家用MPV的崛起功不可沒,。從2018年底開始,一系列具有產品里的家用MPV開始涌現(xiàn)出來,,并且不再是外國品牌的獨舞,,中國品牌也開始加入進來:別克GL6、比亞迪宋MAX,、傳祺GM6,、吉利嘉際、MAXUS G50……這些全新車型的成功,,不僅豐富了MPV市場,,也將MPV的中低兩端細分市場連接起來,最終使得MPV市場在整個乘用車市場中形成了自己的勢力范圍,,成為繼轎車,、SUV之后的第三大板塊,乘用車市場“九宮格”的整體格局呼之欲出,。
燃油汽車市場的市場競爭格局迎來了新的態(tài)勢,,新能源市場也有所變化。我們下期繼續(xù)聊聊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格局,,以及未來的市場機遇,。(文/汽車之家大數(shù)據(jù)分析師 劉雪杉)
附:《2018年乘用車市場競爭格局洞察報告》請點擊下載,2019上半年完整版報告下期發(fā)布,,敬請期待,。
[汽車之家 新聞] 新能源汽車是最近幾年的市場熱點和增長點。但隨著補貼的退坡,,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興趣也有所回落,。在失去了政府補貼的加持后,,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大不如前,一些外國品牌開始下場廝殺:合資品牌陸續(xù)投放了多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試水,,豪華品牌也陸續(xù)有全新的純電動車型上市,。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發(fā)生變化。
字太多懶得看,?5句話帶您快速瀏覽全文:
1.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后,,產品逐漸高端化;
2. 合資品牌下場撕殺,,給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帶來壓力,;
3. 轎車是銷量的基石,汽車品牌用要轎車和SUV兩條腿走路,;
4. SUV市場進一步細分,,轎跑風格成為各級別SUV的流行趨勢;
5. 家用MPV是新的增長點,,福祉車或許可以將社會老齡化變成機遇,。
■ 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格局
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增長,但車型數(shù)量仍然相對較少,、在整個乘用車市場中的銷量占比很低,,這也導致了新能源汽車的用戶對比行為占比不高。體現(xiàn)在乘用車市場的整體競爭格局圖上,,新能源汽車會被淹沒在燃油車之中,、或被邊緣化,較難判斷其市場競爭態(tài)勢,。因此,,有必要將新能源汽車獨立出來,,單獨進行競爭分析,、制作競爭格局圖,。
■ 入門純電汽車:涅槃重生
入門純電汽車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fā)端,,主要由中國品牌的小型、微型電動汽車構成,,在以前多是以“油改電”的方式基于傳統(tǒng)燃油車平臺開發(fā)的車型,,比如曾經熱銷的北汽新能源EV系列,、江淮iEV等,。不過油改電的產品僅是市場變革初期的過渡性產品,,隨著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品牌不斷增多,競爭不斷升級,,油改電的車型銷量急速下滑,。基于燃油車平臺的車型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了,,于是各大品牌紛紛基于新的電動平臺開發(fā)產品,。隨著不斷的推陳出新,,“油改電”的車型幾乎都被全新平臺車型替代,,如今的入門純電汽車競爭圈已經是新生代的天下,。
『寶駿E200』
入門純電汽車的定位更加清晰,更專注于用戶在城市內通勤的出行需求,。隨著市場的推陳出新,、產品的升級迭代,未來入門純電汽車競爭圈中,,失去競爭力的油改電老舊車型將全部會被基于電動車架構打造的新車型替代,。
■ 中端純電汽車:鏖戰(zhàn)正酣
『Aion S(埃安S)』
純電平臺車型替代油改電車型這一趨勢,已經從入門純電市場延續(xù)到當前主流的中端純電市場,。除了“造車新勢力”從零開始打造純電平臺的車型外,,榮威、傳祺,、吉利,、別克等傳統(tǒng)車企也推出自己的全新純電平臺產品,MARVEL X,、Aion S,、幾何A、VELITE 6(微藍)等車型的上市,,為這一市場帶來了新的競爭,,不但快速吸引了用戶,而且在競爭格局定位中比油改電車型更能夠貼近高端,、豪華市場,。
中端純電汽車競爭圈,未來的競爭將會更為激烈,,是新能源汽車的主戰(zhàn)場之一,。不僅傳統(tǒng)車企會捍衛(wèi)自己在這里的市場地位,造車新勢力也選擇在這里搶灘登陸,,外國品牌也加快了新能源汽車推進的步伐,。豐田、大眾都規(guī)劃了極具野心的電動汽車產品線,,全面覆蓋這一市場,。
■ 中端插混汽車:瀚海鯨波
由于各城市對新能源汽車的定義不同,導致了用戶在購車時對純電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區(qū)別對待,,體現(xiàn)在競爭格局圖中就是二者定位的明顯區(qū)格差異,。
『途觀L新能源』
與電動汽車相比,插混汽車與燃油車共享平臺的現(xiàn)象則更加普遍,。與往年不同的是,,如今有更多的主流外國品牌進入這一市場,,為中國品牌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大眾,、豐田的加入,,讓這一細分市場的形勢更加復雜:豐田的卡羅拉雙擎E+和雷凌雙擎E+進入了市場腹地,幾乎成為了新的競爭核心,;大眾的帕薩特PHEV和途觀L PHEV雖然暫時在外圍,,但關注用戶眾多,有望成為新的市場標桿,,甚至在中國品牌插混汽車和豪華品牌插混汽車之間構建一個新的競爭圈也未可知,。從當前主流外國品牌披露的新能源產品開發(fā)計劃看,電動汽車是未來的主流,,但最近若干年內,,插電混動也不會被放棄,一定會作為其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先頭部隊,,通過與燃油車共享平臺攤薄開發(fā)成本,、建立起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品牌關聯(lián)與話語權。
■ 豪華純電汽車:山雨欲來
『理想ONE』
豪華電動汽車代表了對電動汽車有較高品質要求的用戶及嘗鮮者的訴求,,其發(fā)端是特斯拉Model S,。隨著Model X、Model 3的上市,,特斯拉幾乎以一己之力構建了這一競爭圈,。之后捷豹I-PACE曇花一現(xiàn),新興勢力的蔚來ES8和ES6也進入這一競爭圈,。理想ONE雖然是增程式汽車,,但由于短期內沒有直接對位的競品,也被用戶更多的拿來與豪華電動汽車比較,,因此也出現(xiàn)在這一競爭圈,。
『奔馳EQC』
對于電動汽車而言,以當前的成本結構想要打造具有一定品質的車型,,售價一定在30萬元以上,。在燃油汽車市場,這個價位已經是豪華品牌的核心勢力范圍了,。因此,,之前非豪華品牌如果沒有補貼的加持是無法以這樣的價格被用戶所接受的。隨著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升,,以及補貼的退坡,,豪華品牌在這一市場的競爭力反而越來越強。未來將會有更多的豪華品牌進入這一市場,,奧迪e-tron,、奔馳EQC,、特斯拉Model Y以及傳說中的寶馬i5(iNEXT)的上市,豪華純電汽車市場將進一步發(fā)展壯大,,競爭也更加激烈,。
■ 豪華插混汽車:閑云野鶴
『Panamera新能源』
豪華品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存在事實上并不是為了進入新能源市場,更多的是為了應對雙積分制度和CAFC法則,,其定位更像是燃油汽車平臺產品的一個插電混動版本,,因此與主流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關聯(lián)很弱,�,?芍^“醉翁之意不在酒”。隨著豪華品牌開始進入電動汽車市場,、不斷有真正競爭力的車型的上市,,甚至獨立子品牌,其燃油車型同平臺的插電式混動車型的重要性將越來越弱,,這一市場甚至可能會消失,。
■ 挑戰(zhàn)中的機遇
中國乘用車市場近年的不景氣,是多重因素的疊加導致的:從宏觀視角看,,中國的經濟正在面臨轉型,,經濟增長的動力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從行業(yè)看,,中國的汽車產業(yè)也進入到了新的發(fā)展階段,,從高速增長期轉入普及期。另外,,中國當前還面臨著貿易爭端等外部因素帶來的影響,。
雖然中國乘用車市場近期的總體銷量下滑,但長期看,,中國用戶的購車需求遠沒有得到充分滿足,,仍然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并且在市場的結構性調整中也蘊含著機遇,。亂世出英雄,,這甚至可能是一些品牌重塑定位的絕佳機會。
■ 轎車市場
各級別市場對汽車銷量增長的貢獻度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在不同品牌類別中還存在進一步的區(qū)隔:
對于豪華品牌而言,,中型/中大型轎車、中型/中大型SUV對銷量的增長都有很高的貢獻率,,雖然2018年因為汽車進口關稅的調整及多個品牌國產使得豪華品牌開始普遍降低售價,,進而促使豪華品牌轎車的銷量暴增,但整體而言,,豪華品牌仍然是“兩條腿走路”,。
主流外國品牌同樣不偏科,,緊湊型轎車、緊湊型SUV對銷量增長的貢獻率都很高,,2014年之后小型轎車也為銷量提供了不錯的貢獻率,。
中國品牌則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早期的銷量增長主要靠緊湊型轎車的拉動,2011年因為新能源汽車的火爆,,微型/小型轎車帶來了超高的貢獻率,。但在2014年,中國品牌蜂擁奔向SUV市場,,貢獻率最大的細分市場也直接從緊湊型轎車切換到緊湊型SUV,。雖然在車市高速發(fā)展的時期SUV能帶來更好的市場表現(xiàn),但市場不景氣的時期,,隨著用戶消費的理性回歸,,轎車的短板讓中國品牌失去了御寒的手段。
完善的產品譜系對汽車品牌的發(fā)展大有裨益,,轎車市場,,對汽車品牌而言仍然是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的細分市場。尤其是緊湊型轎車和中型轎車,,是一個品牌銷量的基石,,必須占據(jù)一席之地、深耕細作,。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中國品牌普遍未能奮力開拓甚至放棄的轎車市場也蘊含著巨大的機遇,需要重新補強轎車產品,。
■ 運動SUV
『奧迪SQ8』
從競爭格局圖中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的級別市場都會衍生出一部分運動車型:從轎車平臺衍生出轎跑車型的情況由來已久,SUV市場也呈現(xiàn)出這一趨勢,。從寶馬X6開始,,基于SUV平臺衍生出轎跑SUV車型,寶馬X4,、X2,,奔馳GLE Coupe、GLC Coupe,,奧迪也推出了Q8,、Q6、Q3 Sportback……這一趨勢愈演愈烈,,擴展到幾乎所有的豪華品牌SUV的細分市場,,并且形成獨立的競爭圈。繼豪華中大型運動SUV、豪華中型運動SUV之后,,隨著寶馬X2的上市,,豪華緊湊型運動SUV競爭圈也日漸清晰起來。
『馬自達CX-4』
轎跑SUV的風潮也影響到非豪華的主流外國品牌SUV市場和中國品牌SUV市場,。馬自達CX-4的橫空出世為主流外國品牌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作為緊湊型SUV,受限于車身尺寸,,是不可能像寶馬X6這種中大型SUV一樣實現(xiàn)舒展,、大溜背的真正Coupe造型的,但馬自達CX-4另辟蹊徑,,將緊湊型SUV的底盤和兩廂掀背車的車身結合,,這樣既保留了“鋼炮”的運動風格,也避免了過于低矮傾斜的C柱影響后排空間,。福特為了填補市場的空白,,也推出了�,?怂笰ctive,。無論是SUV的Coupe版也好、轎車的Cross版也罷,,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品牌以各種形式參與到這一新藍海市場的競爭中來,。
相對而言,中國品牌的動作更快,,吉利星越,、長安CS85 COUPE、哈弗F7x等車型在前一陣子密集上市,,已經形成了新競爭圈的雛形,,隨著未來更多類似車型的出現(xiàn),中國品牌的運動SUV有望成為獨立的競爭圈,。
■ 家用MPV
從基于競爭圈的進一步細分可以看出,,MPV主要分為乘用MPV和商用MPV兩大類:前者包括家用MPV、商務MPV,、豪華MPV,,后者則包括客貨兩用MPV、經濟CDV和高端CDV,。如果從這個維度再來剖析中國MPV市場的銷量結構和發(fā)展趨勢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商用MPV由于具有一定的生產資料性質,,其銷量受到經濟和政策的影響較大,,其銷量表現(xiàn)與“汽車下鄉(xiāng)”、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優(yōu)惠政策的實施高度一致。相對而言,,乘用MPV則幾乎不受政策影響,,事實上一直處于增長的狀態(tài)。即使在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首次出現(xiàn)下滑的2018年,,乘用MPV銷量依然逆勢上漲,,而在市場銷量進一步跌落的2019年上半年,乘用MPV的銷量也僅僅是同比微降而已,。
此前家用MPV競爭圈一直不溫不火,,雖然有大眾途安/途安L的堅守,也曾經涌現(xiàn)出福特S-MAX,、雪鐵龍畢加索,、馬自達5、豐田逸致等經典車型,,但始終沒能形成足夠的影響力,、培養(yǎng)出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市場需求。2017年別克GL6的上市,,重啟了家用MPV市場,,于是一直堅持在市場前沿的大眾途安不再孤單。中國品牌也乘勢而起,,比亞迪宋MAX,、傳祺GM6、吉利嘉際,,共同開啟了中國品牌MPV家用化的時代,。
與政策催生的商用MPV爆發(fā)式增長不同,家用MPV的重新崛起是用戶需求回歸的體現(xiàn),。同樣價位的6/7座車型,,MPV要比SUV的空間表現(xiàn)更好,也更為經濟,、實用,、舒適。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6/7座車型將會更加流行,,而用戶的不斷成熟使得很多人對SUV的執(zhí)念在一定程度上轉向了MPV。未來,,家用MPV將會是一個不錯的潛力市場,。
■ 福祉車
中國當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全世界最具發(fā)展?jié)摿突盍Φ钠囀袌�,。然而在中國,,還有一個人口數(shù)量龐大的群體沒有被汽車行業(yè)關注到—殘障人士,。據(jù)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統(tǒng)計,截至2010年末,,中國有8502萬殘障人士,,其中肢體殘疾2742萬人。這些人在出行,、乘坐交通工具等方面,,很難享受到普通人的快捷、方便,,尤其是乘坐私家車輛,,會遇到相當多的障礙。相較而言,,日本在這方面做的就非常好,,幾乎所有的汽車品牌都提供“福祉車”,為殘障人士或者腿腳不便的老人提供便利,。
另外,,中國數(shù)量龐大的殘障人士中,有能力駕駛機動車的人也很多,。2009年12月7日,,公安部發(fā)布第111號令《公安部關于修改<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的決定》,旨在進一步方便殘障人士駕駛汽車出行,,完善機動車駕駛證管理制度,。并且在2012年9月12日發(fā)布第123號令,開始陸續(xù)實施《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規(guī)定》中放寬了對聽力障礙,、上肢障礙,、下肢障礙等要求,并且在準駕車型及代號,、考試內容及合格標準,、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分值等附件中增加了“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相關的內容。這一《規(guī)定》的修改與發(fā)布,,為有能力駕駛機動車的殘障人士的便捷出行提供了更有利的法律支持,。
『奧德賽2019款 2.0L 銳·至臻福祉版』
但是,在中國市場專門為殘疾人設計的車型卻很少,。當前殘障人士駕駛的車輛,,主要是由第三方機構進行改裝的車輛,雖然通過變更登記手續(xù)后可以上路,,但畢竟是加裝附屬設備改裝而成,,車輛本身并沒有從設計上為殘障人士充分考慮。日本在相關產品的設計上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如豐田的普銳斯,,提供支持殘障人士自行駕駛的版本,,就從多方面提供了非常貼心的設計:在啟動、低速行駛時方向盤轉向力降低35%-50%,;后備廂門加裝了掛繩,,便于殘障人士坐在輪椅上就可以關閉;在副駕駛座椅靠近駕駛席的一側設置了拉繩,,可以放倒副駕駛座椅便于殘障人士取用后排物品或者放在后面的輪椅,;提供駕駛席座椅遙控裝置,在車外坐在輪椅上就可以操作,;甚至提供了一個可以遙控操作收納輪椅的車頂收納箱,。
福祉車不僅可以為殘障人士提供便捷的服務,也同樣適用于腿腳不便的老年人,,而且也可以降低照顧他們的工作人員,、家人的勞動強度,大幅提升相關人員的生活質量,。而具備駕駛能力的殘障人士,,也渴望能夠通過駕駛汽車擴大自己的活動范圍、享受更美好的生活,。在汽車市場高速發(fā)展的時候,,這類人群的需求可能沒能受到足夠的關注,但在市場逐漸成熟,、增速放緩的時期,,福祉車將是巨大的潛力市場。
■ 結語:從量變到質變的中國乘用車市場
中國乘用車市場在經過了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在2018年首次遭遇了銷量下滑,,2019年也大抵會延續(xù)這一下滑趨勢。不過以當前中國經濟和中國汽車市場所處的歷史階段來看,,中國車市遠沒有走到終點,,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另外一方面,,中國汽車市場此前的高速發(fā)展掩蓋了很多問題,,當高潮退去,才陸陸續(xù)續(xù)浮出水面,。因此這一階段車市的震蕩回調,,給了汽車品牌思考的空間和改進的機會,為迎接汽車發(fā)展的全新時代做好準備,。
中國用戶在品牌態(tài)度上,,一向呈現(xiàn)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矛盾表現(xiàn):一方面迷信權威且具有從眾心理,,容易被汽車品牌悠久的歷史所感染,鐘情于高市場占有率的“神車”,;另外一方面也不信邪,、勇于嘗鮮,積極擁抱新品牌,、新技術帶來的新產品,。在此前我們進行的《新勢力用戶洞察》項目中,用戶對造車新勢力的接受度與對傳統(tǒng)車企的偏好程度相當,�,?梢姡斍盎蛟S是頭部品牌收割市場,、提升統(tǒng)治力的時機,,可以淘汰一些能力較差的品牌,另外也是一些造車新勢力品牌難得的機遇,。
中國乘用車市場是賣方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經過這一階段的震蕩回調之后,將逐漸過渡到充分競爭的時期,。用戶經過多年的體驗,、學習之后,對于汽車產品的要求將逐漸從性價比向品質轉變,,這也使得中國汽車市場的價值觀將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實現(xiàn)從量到質的轉變,。在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下,汽車企業(yè)需要想盡一切辦法活下來,,而在未來則需要更努力的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車企所提供的一切產品、服務,,都將是構成品牌形象的基礎,。
在經過近幾年的洗禮之后,未來將會有哪些品牌活下來,,未來的車市將會呈現(xiàn)出怎樣的格局態(tài)勢,中國汽車市場將走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文/汽車之家大數(shù)據(jù)分析師 劉雪杉)
附:《2019上半年乘用車市場競爭格局洞察報告》,請點擊下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