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解碼] 4月早些時候,華晨中華旗下的旗艦中型SUV——中華V7外觀首次亮相,,而在北京車展上,,中華V7的內飾部分也終于揭開面紗,完整地出現(xiàn)在所有人面前,。在此期間,,我們呢也有幸得到機會和這款車的設計顧問薩繆爾·舒法(Samuel chuffart)先生溝通了關于設計上的一些信息。
薩繆爾·舒法是中華V7的設計顧問,,同時也是意大利著名設計公司ICONA全球設計總監(jiān),,曾先后在雷諾、日產和捷豹路虎工作過,現(xiàn)款攬勝就是出自他之手,。
中華V7的設計出自華晨汽車造型中心,,薩繆爾是作為設計顧問主導設計工作。華晨造型中心在2002年成立,,主要負責華頌,、中華、金杯三個品牌車型的設計工作,,總部設在上海,。
除了汽車工業(yè)底蘊深厚的歐美,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全球大部分國家在發(fā)展自身汽車工業(yè)的歷史上,,都少不了模仿和學習,這本身并沒什么錯,,只是不能甘于永遠跟隨,,這屆車展上,我們也看到像雷克薩斯等品牌,,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其造型設計毫無疑問在世界范圍內處于第一梯隊。當然,,即便是“學習”,,像國內部分品牌那種直接地“復制”和“粘貼”就有失體面了。
● 中國元素和比例
自造型中心成立的16年間,,華晨中華在學習過程中也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設計思路,,我們比較熟悉的例如家族化的“中”字格柵就是目前中華系列車型主打的設計元素之一。
我們也向薩繆爾提問:為什么薩繆爾一個英國人卻在設計中致力于融入中國的元素,,這些中國元素又來自于哪里,?薩繆爾表示:這是因為華晨設計團隊給了他們了許多文化方面的輸入,通過二次消化,,最終產生出這樣一個共同的作品,。
其實不管設計的主題有多好,是使用“中國元素”還是“文藝復興題材”,,如果整車的比例不夠好看,,那么車身姿態(tài)就會差上一截,所以很多設計師都會把設計的大部分精力放在車身比例上,,在一個優(yōu)秀的車身比例上,,再進行主題方面的創(chuàng)作。
華晨中華V7尾部的設計并不復雜,,線條和層次都很簡單,。尾燈倒是非常有辨識度,,全LED光源的兩條燈帶形成“上挑”的示寬燈。
這些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車企在頭燈和尾燈上大做文章,,比較出名的有寶馬的“天使眼”,、沃爾沃的“雷神之錘”、“維京之斧”,、領克的“能量晶體”等等,,“天使眼”和“雷神之錘”甚至已經成為了各自品牌的代名詞,可以見得:優(yōu)秀的燈組造型設計不僅是一輛車上的畫龍點睛之筆,,也是塑造品牌個性和標識的一個好方法,。
● 圍繞大屏的內飾設計
薩繆爾告訴我們,方向盤的設計靈感來源于戰(zhàn)斗機,,仔細看倒也有那么點意思,,只不過這個戰(zhàn)斗機更像是漫畫里的形象,還有點“萌”,。
屏幕外邊框用一圈金屬材質包覆,,是真的金屬材料而非塑料仿金屬,所以視覺效果和手感都不錯,,也顯得比較高檔,。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現(xiàn)在幾乎所有的車企都要在它們的車里“塞上”一塊大屏幕,其實車企也未必想這么做,,或者說大部分車企也沒想明白為什么它們的汽車需要這樣一塊大屏幕,,但今天全球的汽車產業(yè)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年輕人不再愛車了,或者說他們對汽車理解和以往不太一樣,,隨著網絡文化,、宅文化的迅速普及,公共交通越發(fā)便利,,當然也有輔助駕駛,、自動駕駛技術革新的原因,相比汽車,,人們變得更愛他們的手機,、平板電腦或是智能手表什么的。于是乎,,為了吸引年輕的消費者,車企需要做出改變,,把平板電腦做進汽車里,或許有些無奈,,但畢竟是一個辦法,。
靠背和坐墊上的印花配上小麥色的內飾顏色,如果坐在中華V7里面,還真有點像坐在一片麥地里面,,配合相對有科技感的大屏和全液晶儀表,,很有那么點科技與自然融合的感覺。
● 全文總結
薩繆爾·舒法先生非常健談,,在交流中,,不僅是關于中華V7,他也時常對全球的汽車設計“指點江山”,。十年前很多中國的客戶都會告訴他:我們要做一個車子,,大概像某某某的車型,再加上某某某的元素,,再放上一點中國的東西,,但是現(xiàn)在已經聽不到任何這樣的說法,因為中國的年輕買家已經占據(jù)了主要的市場,,中國的很多品牌也已經經歷過必須要在設計上做出改變的那個時間點,。
而就中華V7來說,在漫長的歲月里,,華晨中華也逐漸形成了了自己的一套設計思路,,比如“中”字格柵,比如采用中國元素,。當然,,我們也看到了中華V7身上有很多時下流行的設計元素,點陣式的格柵,、高車窗線,、圍繞中控大屏設計的內飾等等。對華晨中華來講,,很多人覺得是廉價版的寶馬,,但其實華晨自己并不想做廉價版的寶馬,而是想做一個擁有合作伙伴技術支持的獨特的自主品牌,,這才是華晨想做的,。(文/汽車之家 鄭旭 圖/汽車之家 前方報道團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