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冷科技] 年前關于帕薩特25%偏置碰撞的視頻刷屏了整個網絡,,和你一樣,我也看了當時的碰撞視頻,,可以說再好的銷量也掩蓋不了帕薩特乘員艙變形的事實。網友們紛紛指責帕薩特偷工減料,,而隨后沃爾沃S60的25%偏置碰撞的出色表現更像是是火上澆油,,讓熟悉了40%偏置碰撞的網友們再一次興奮了起來,實際上這類小偏置碰撞(30%以下都屬于小偏置碰撞),,車企們在很早以前就有相關研究,而且不同車企都有自己的共同或者獨特的技術特點,,本期的《冷科技》就跟大家聊聊,,25%偏置碰撞都有哪些不為人熟知的知識點,,以及小偏置碰撞中,車輛會有哪些特別的結構設計,。
一、為何要做小偏置碰撞測試,?
我們目前所有的碰撞測試,,都是從汽車事故中獲取的教訓,,根據美國IIHS的數據,正面碰撞的幾率是很高的,,美國大約在22%,,英國大約有27%,。
而在正面碰撞中,,小角度碰撞大概占比在三分之一還要高,而且最重要的是小偏置碰撞非常容易造成乘員艙的變形,,尤其是腿部和腳部傷害,,因此對車輛進行小偏置測試是刻不容緩的。
二,、同樣是偏置碰撞,,25%偏置碰撞都有哪些秘密?
雖然都是偏置碰撞,,但25%偏置碰撞卻和40%偏置碰撞有很大的不同,。40%偏置碰撞中,碰撞能量主要通過底盤一側的縱梁,,以及前縱梁和副車架(主要是全框式副車架)進行傳遞,,總得來說傳遞能量的路線還是很多的,同時也能有效進行吸能,,目前大部分車企都可以在這個碰撞項目上得到一個好成績,。
說完能量傳遞路線不同,我們在來看看25%偏置碰撞對約束系的布置是否也有影響,。約束系布置一般考慮碰撞瞬間,,安全帶和氣囊之間的匹配,而這個匹配在專業(yè)領域會引入車輛B柱的減速度波形的概念,。這個概念我就不多解釋了,,大家只要知道,從發(fā)生碰撞到靜止,,這個過程越快,,減速度越大,那么在正面碰撞里面,,100%正面碰撞和40%偏置碰撞發(fā)生速度都是相對很快的,,因此減速度也會很大。
上面這張圖可能過于晦澀,,大家只要了解小偏置碰撞在約束系的布置上并不需要額外的改變,,滿足40%偏置碰撞約束系的布置就能滿足小偏置碰撞。
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小偏置碰撞由于碰撞過程中碰撞點在底盤縱梁以外的區(qū)域,,因此作為主要吸能構建的縱梁沒有發(fā)揮作用,而大量的能量是由上縱梁進行吸收和傳導,,因此當前段結構的整體吸能不足時,,就會導致乘員艙承受較大壓力,如果乘員艙材料不好,,就會因為承受的力較大而發(fā)生變形。
三,、從碰撞結束后的車身位置,我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觀摩碰撞的過程中,,我還發(fā)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碰撞停止后車輛一般會有兩個位置,。一個是車頭向前,,而有繼續(xù)向前方滑動的現象,,最終停在了剛性避障的前方;第二類是碰撞后幾乎立刻停止,,并發(fā)生側向位移,,最終碰撞車成90°的角度和剛性避障相對,。
這種現象有無道理可言?或許下面的這個模型能很好的說明,。我們假設一個簡化的運動學分析,當兩臺完全一樣的車子以64km/h做小偏置碰撞,,一臺車在碰撞后繼續(xù)向前滑行,,另一臺碰撞后停止,,此時會在力的作用下發(fā)生橫移,。這兩臺車的碰撞減速度顯然是不同的,,滑行的車輛減速度顯然比碰撞停止的車子要小很多,減速度小,,最終的沖擊載荷就會小,,因此單從減速度和碰撞載荷講,,發(fā)生滑動的車輛對乘員艙內造成的傷害就會小。如果我們再考慮其他方向的運動對能量的消耗,,車輛在碰撞后繼續(xù)前行也會分散額外的動能。
當然,,上面只是一個簡單的分析,,美國國家碰撞分析中心的資料顯示,,他們對碰撞停止位置有過相關研究,并將沃爾沃的碰撞后繼續(xù)前行和發(fā)生碰撞后車頭移動歸因于車身的結構設計的不同,,沃爾沃的車身結構設計是在碰撞時進行潰縮吸能同時“彈開”,而其他的情況更偏向傳統的吸能和能量傳導,。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