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極的一個星期時間里,,天空總是昏昏沉沉,很少見陽光(總共加起來不到2個小時),,這也被我定義為南極的特征,。聽科考隊員說,長城站這邊的天氣變化很快,,早上或許還是陰天,,中午就開始下雨,接著就是刮風,、晚上下雪也說不定呢,,真是很怪!而晴天的頻率基本是10天出現(xiàn)一次,,很不巧,,我們在這里見到最多的就是陰天、刮風,、小雨和大霧……
正是因為這種天氣,,我們的許多活動都被推遲或取消,!其中有兩次活動稱得上是南極之行的熱點,一個是去看平頂巖,、另一個則是喬治王島最壯觀的冰蓋,!盡管在活動中都是半路碰到了惡劣天氣而被迫“撤退”,但這次經(jīng)歷又讓我加深了對南極神秘程度的向往和認知,。
首先跟大家來說說我們這次拜訪的柯林斯冰帽,,它的面積約為1250平方千米,平均的厚度200米,,最厚的地方可達450米,!在喬治王島上,巨大的冰帽占據(jù)有90%的面積,!因此,,它也稱得上是地標性的自然景觀!在長城站東面的海灘位置一眼就可以看到它,!如果碰到好天氣,,白里透藍的冰帽會與周圍的景象形成極大的反差,氣勢磅礴并且神秘美麗,!
據(jù)了解,,與烏拉圭站聯(lián)手研究柯林斯冰帽的馬丁等4位德國科學家,通過近10年的觀測認為,,柯林斯冰帽的冰在以每年五六十米的速度流入海中,,冰帽高度在以每年2米的速度下降。韓國站的科學家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在1956,、1989、1994,、2001這四個年份構(gòu)成的3個時間段中,,柯林斯冰帽退縮速度越來越快,此側(cè)45年間退縮了1.1千米,,他們預(yù)測,,照這個趨勢發(fā)展,2060年左右柯林斯冰帽可能會消失,。
烏拉圭和韓國的科考站就分布在柯林斯冰帽的兩側(cè),,我們也從烏拉圭站一側(cè)攀登冰帽(它的正面百米間的位置就是汪洋大海)。在冰帽上,,你可以看到很多股融水正向下順流直奔大海,,時間長了,融水會在積雪下形成一道道大大小小的水渠,,有些甚至像是一張網(wǎng),,在雪薄的地方,,一腳可以踩到融水,而在雪深的地方就難以預(yù)測了,,到底水渠能有多深,,雪面下又是什么路況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也許下面是山體,,又或許是巨大的冰縫,因此,,危險性是存在的,!
烏拉圭站站長曾經(jīng)指著地圖上的冰帽邊緣說,20年前這道邊緣直接臨海,,而現(xiàn)在它已退縮了100米,!極地專家劉小漢教授在冰帽上發(fā)現(xiàn)了一些藍色的融水洼,大量的水沿著冰面流入海中,,他說,,這種現(xiàn)象過去很少出現(xiàn),是10余年來,,科學家們在對格陵蘭島冰蓋研究中才慢慢注意到的,,“這是冰帽冰蓋正在不斷消融、退縮的證明,�,!�
對于我來說,這里是完全陌生的,,登冰帽純靠的是勇氣,、細心、體力和服從,,我們一行幾人排成一隊,,相隔幾米距離,沿著前者的足跡向冰帽的頂端進發(fā),!但是由于天氣的原因,,大霧已經(jīng)將前方百米的景象埋沒,我們是看不到柯林斯冰帽清晰的原貌了,,并且隨著天氣的惡化,,我們也隨即撤下來,真的是很遺憾……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