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車系歷史] 石油危機的到來讓美國汽車產(chǎn)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以大排量V8發(fā)動機著稱的美國全尺寸轎車瞬間失寵,,日本車正是借此契機打入美國市場,。開慣了大車的美國人看在自己荷包“漸瘦”的份上,,也開始接受尺寸嬌小且省油的日本車了,,第二次,、第三次石油危機更是讓日系車省油的優(yōu)勢逐漸擴大影響,。通用在1996年量產(chǎn)了EV1電動車,,然而1117輛的銷量對于環(huán)保事業(yè)來說捉襟見肘。對于豐田來說,,似乎電動車的普及還為時尚早,,混合動力才是當下應該推廣的,在這種信念的推動下,,豐田Prius就此誕生,。注:為了便于閱讀,文中僅將國產(chǎn)車型稱為普銳斯,,其余全部使用英文名稱Prius,。
第一代豐田Prius(NHW10/NHW11)
1997年至2003年
1992年1月,豐田發(fā)布了《豐田地球環(huán)境憲章》,,這是豐田汽車公司就參與環(huán)保事業(yè)的基本方針,、行動指南以及參與體制等方面制定的總綱領。目的在于切實解決日益加劇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和能源緊缺的現(xiàn)狀,,說白了就是豐田打算改變?nèi)藗儗鹘y(tǒng)汽油發(fā)動機車型的依賴性了,。
和通用汽車利用純電力作為車輛源動力不同的是,豐田認為純電力驅(qū)動的汽車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無論硬件還是軟件都為時尚早,,在原有汽油發(fā)動機基礎上增加電動機豈不是能更好地改善消費者現(xiàn)有的用車理念?起碼燃油經(jīng)濟性能大幅提升,,在這樣的使命驅(qū)使下,,豐田工程師開始著手研發(fā)看似無法達成的新車型。
1993年9月,,豐田研發(fā)執(zhí)行副總裁Yoshirio Kimbara發(fā)起了G21項目,。1994年,豐田從車身,、底盤,、發(fā)動機和生產(chǎn)技術等多個領域召集了十名30多歲的技術精英,組建了G21項目組,,團隊目標是打造一款既對資源和環(huán)境有利又保留了現(xiàn)代汽車精髓的新車型,。開發(fā)工作由內(nèi)山田竹志(Takehisa Yaegashi)主導,負責制造一輛將電動車與傳統(tǒng)汽車完美融合的車型,。1995年東京車展上,,豐田發(fā)布了名為Prius的混合動力概念車,Prius在拉丁語中意為prior(優(yōu)先的,、超前的),。Prius概念車具備能量回收系統(tǒng)和啟停功能,低滾動阻力輪胎也為良好的燃油經(jīng)濟性作出了貢獻,這款其貌不揚的小車采用當時日系車流行的雙色車身設計,,車身造型憨態(tài)可掬,,明顯一副好好先生的形象。
新車測試工作在1996年底展開,,測試過程中許多技術難題擺在豐田技術團隊面前,,光混合動力技術就嘗試了超過100種方案,工程師最終選擇CVT變速箱作為這款混動車型的傳動系統(tǒng),,汽油發(fā)動機采用一臺代號1AZ-FSE的改進型1.5升四缸發(fā)動機,。然而還有許多技術問題沒有完美地解決,比如為了處理好電池和電動馬達的電壓問題,,Prius的半導體核心變頻裝置參考了新干線列車上使用的重型晶體管設計。最主要的問題則是電池壽命,,工程師們想到將電池組的充放電節(jié)點控制在60%和40%,,以有效將電池壽命延長到7到10年之間。
豐田竭盡全力攻克技術難題,,讓Prius“勉強”達到量產(chǎn)市售的標準后,,1997年12月,代號NHW10的第一代豐田Prius在愛知縣的豐田工廠下線,,豐田的目標是在日本本土每年銷售12000輛Prius,,Prius也是豐田MC平臺下誕生的首款車型。第一代Prius車身尺寸為長4275mm,,寬1695mm,,高1491mm,軸距2550mm,,車重1254kg,,初代Prius僅擁有一款三廂車型,如此結(jié)構(gòu)也是為了將電動機和電池組以更合理的布局安放在車內(nèi),,其余的細節(jié)設計則是為了提升空氣動力學效應,。從這款車的造型設計來看,它對1999年推出的豐田Echo三廂版產(chǎn)生了較深的影響,,也就是曾經(jīng)國產(chǎn)的夏利2000,。
第一代Prius的造型由豐田加州設計中心的設計師設計,其作品擊敗了豐田其他設計工作室提供的稿件,。然而作為全球第一款量產(chǎn)的混動車型,,豐田并沒有給第一代Prius賦予一副極具未來感的外表,在消費者眼中它和普通家用車沒什么兩樣,,發(fā)動機蓋延長至進氣格柵位置,,將進氣格柵左右分離開,這種設計也是為了減小空氣阻力。重量極輕的三輻鍛造鋁合金輪圈上還安裝了能夠降低空氣阻力的樹脂材質(zhì)輪圈裝飾罩,,美觀的同時能夠起到降低油耗的作用,。
第一代Prius唯一能讓消費者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當時豐田“引以為傲”的中置儀表盤設計了,。當然這種設計究竟能不能打動消費者也是見仁見智,,就此后國產(chǎn)的夏利2000、豐田威姿和威馳來看,,國人還是不太能認同豐田的中置儀表盤設計,。第一代Prius采用的電子儀表盤也被剛才提到的這兩款車型所沿用,此外,,這款車還采用了日系三廂家用車中少見的懷擋設計,,為了讓前排空間更加充裕,駐車方式也采用了不太占地的腳剎,。中控臺中央的5.8英寸顯示屏能讓駕駛者很直觀的感受到汽油發(fā)動機,、電池組和電動機的運行狀況,此外消費者還可選裝導航系統(tǒng),。
初代Prius的配置與當時一般的日系家用轎車無異,,手動空調(diào)、電動車窗,、絨布座椅,、定速巡航,前排安全氣囊和側(cè)氣囊,,作為一款以省油低排放為訴求的家用轎車,,這些配置足夠了,前麥弗遜,、后扭力梁非獨立懸架也是當時日系家用車的常見懸架形式,。第一代Prius在日本本土的售價為215萬日元,和同時期代號AE110的Corolla 1.5 SE Saloon售價152.7萬日元相比,,高成本的Prius已經(jīng)賣的相當便宜了,。
第一代Prius搭載代號1NZ-FXE的1.5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氣發(fā)動機和一臺288V永磁交流電動機,其中汽油發(fā)動機最大功率58馬力,,最大扭矩102N·m,,電動機最大功率29kW(約合40馬力),最大扭矩305N·m,,配備ECVT(電控無級變速箱)變速箱,,鎳金屬氫化物(鎳氫)電池組作為電力源,豐田將這套油電混合動力系統(tǒng)稱之為“THS”,,即Toyota Hybrid System,。僅就混動系統(tǒng)和電池的成本來看,,第一代Prius的售價就非常有誠意。
第一代Prius油耗表現(xiàn)出眾,,新車上市前官方公布的油耗為28km/L(約合3.57L/100km),,經(jīng)過不斷的產(chǎn)品改良,最終量產(chǎn)后的商品車實測油耗為31km/L(約合3.22L/100km),,油耗表現(xiàn)完全符合豐田的預期,。盡管Prius如此省油,但當時Prius在日本本土的年銷量不足兩萬輛,,初期車型改款前月銷量更是跌破了一萬輛,。
有趣的是,雖然Prius前期僅在日本本土銷售,,但這款車悄悄地以二手車的身份出口到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第一代Prius前期車型其實尚處于試驗階段,,日本消費者有幸成為“小白鼠”,,在積累了大量經(jīng)驗后,豐田終于在2000年將第一代Prius推廣到北美和歐洲市場,。根據(jù)北美市場的安全標準,豐田Prius的保險杠造型有所改變,,后擾流板的增加也有助于提升車輛行駛時的空氣動力效應,。
有了前期積累的經(jīng)驗,豐田對Prius的動力作出了優(yōu)化,,為了滿足歐美消費者對高速和長途駕駛的需求,,Prius出口車型性能有所提升,原先那臺1.5升(1NZ-FXE)四缸發(fā)動機加入了VVT-i可變正時氣門技術,,最大功率提升至76馬力,,最大扭矩提升至110N·m,273.6V電動機最大功率適當增加到44馬力,,電動機最大扭矩提升到了350N·m,。第一代Prius成功打入美國市場后,Prius也成為繼本田Insight之后,,第二款登陸北美市場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混合動力車型,。
第一代Prius在歐美市場的表現(xiàn)還算不錯,此后在全球20多個多家共售出12.3萬輛,,對于試水的混動車型來說,,這樣的銷售業(yè)績足以讓豐田偷著樂上一陣的。然而據(jù)競爭對手和分析師估算,,第一代Prius的生產(chǎn)成本高達32000美元,,然而16929美元的售價意味著每賣出一輛Prius豐田都是嚴重虧本的。對于第一代Prius的成就來說,套用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那句名言再合適不過了,;Prius的誕生是豐田技術領先的一小步,,但卻是改變?nèi)藗冇密嚴砟詈屯苿悠嚟h(huán)保事業(yè)進步的一大步。大家可以通過下面的短片,,了解下Prius的研發(fā)歷程,。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