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野場地實戰(zhàn)
◆ 坡道測試
前面的項目相當于理論考試,接下來的科目是實際操作,,還是我們的SUV測試場地,,經(jīng)常看我們SUV對比橫評文章的網(wǎng)友們應該都有印象,。首先迎接它們的是幾個難度遞增的大坡,,最前面的28度和35度坡道,對于這三臺車來說難度并不大,,只能算是熱身項目,。這兩個項目的存在意義是,提醒這三個大部分時間在城市里規(guī)規(guī)矩矩的家伙,“別忘了你的身份是臺SUV,,那些轎車只能送客到坡底,。”
熱身完了,,之后的38°和45°坡就要打起精神了,,這兩個坡道對于動力輸出的要求更高。首先是38度坡,,指南者和森林人都過得比較輕松,,壓根不用費心思去調(diào)整模式,油門也不用踩到底,,車輛就一氣呵成地爬上去了,。
然而現(xiàn)實總是骨感的,雖然歐藍德最后還是爬上去了,,但過程要比另外兩車費勁得多,。如果你同樣用“自動”模式去挑戰(zhàn)這個坡,它爬不了多遠就停住了,,怎么踩油門都無動于衷,,這就有點尷尬了。這時候只能乖乖地倒下來,,把四驅模式切換到LOCK模式,,把空調(diào)關掉,悶著剎車提高發(fā)動機轉速起步,,然后才艱難地完成挑戰(zhàn),。
接下來的45°坡基本上就是指南者和森林人的較量了,45°坡是難度最大的坡,,指南者也不敢掉以輕心,,調(diào)到最強的ROCK模式(4WD LOW也開啟)。爬坡過程不論車里車外都感覺不如之前輕松,,但最后還是有驚無險地通過了,。
森林人的挑戰(zhàn)看著更加刺激,和指南者一樣,,駕駛員上車就嚴陣以待,,啟動X-MODE模式。不過它的爬坡過程看起來比指南者要更困難一些,,眼看在前輪即將登頂,,但車身似乎就在那穩(wěn)穩(wěn)地定住了,而此時也沒有辦法獲得再多的動力了,,在外面看著感覺就是差那么一點“力氣”就能上來了,。經(jīng)過幾次嘗試,森林人也艱難地通關了,此時駕駛員可是連空調(diào)都關了,。森林人爬45°坡的情況跟歐藍德爬38°坡有點像,,按這邏輯推算,,這一關歐藍德懸了,。
◆ U型槽
下一個項目是U型槽,主要考驗車輛應對交叉軸的能力,,還有接近角,、離去角等通過性指標,通過時要選好路線,,否則有磕到前后包圍或者底盤的風險,。面對典型的交叉軸情況,三臺車的四驅系統(tǒng)都順利通過考驗,,也體現(xiàn)出功架,。
通過這個項目時,三輛車都是不靠沖的(文章后面有視頻),,而是在形成交叉軸之后繼續(xù)慢慢往上爬,,一來是避免發(fā)生危險,二來是考驗四驅系統(tǒng)分配動力的能力,,只有在四驅系統(tǒng)活兒足夠好的情況下,,車輛才能可控地、緩緩地往上爬,,越慢越難,,看點就在這。憑借接近角,、離去角等車身參數(shù)的優(yōu)勢,,指南者過得最輕松,拔得頭籌,,另外兩臺車也順利通過,。
另外,我們也會在這里檢測車身剛性,,當車身在通過U型槽扭成一團時,,檢驗車門和后備廂門能否順利開閉。這三臺車的表現(xiàn)都不錯,,指南者和歐藍德甚至電動尾門都能非常順暢地開閉,。
◆ 側坡和泥地炮彈坑
下一個項目是側坡,這個項目對于這三臺車來說,,也就是個過場,,難度不大。
泥地炮彈坑這個項目難度不高,但還是要小心通過,。通過時會形成比較輕微的交叉軸,,從外面看姿態(tài)沒有很夸張,但濕滑的泥地會使車輛突然出現(xiàn)側滑會,,嚇你一跳,。讓人最糾結的地方是,不給油走不過,,給多了又怕出現(xiàn)側滑,,和泥巴“搏斗”的感覺很酸爽。最終,,三臺車都順利通過這個項目,。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