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態(tài)感受
得益于各方面的支持,,電動車在國內得到飛速發(fā)展,,現(xiàn)在的電動車確實已是今非昔比,,駕駛感受也自然是精進不休的,。如果不是受到純電續(xù)航、充電速率,、充電設備普及率以及二手保值率等多方面的問題制約,,而且這些問題一時半會還沒法完全根治,我相信電動車會成為不少人的首選,,須知道行駛平順性,、動力響應速度、動力輸出持續(xù)性等等都是純燃油車難以進一步提升之處,,但這些在電動車身上根本不算是什么問題,。
這一次橫評,我們選擇的6款電動車有三款是SUV,,有三款是轎車,,其中三款SUV的售價在23-24萬元之間,三款轎車的售價在25-28萬元之間,,價格差距都不算大,,與普通消費者的選車需求是比較吻合的。從上面的表格不難看出,,6款車里有4款是前置后驅,、2款是前置前驅,這是否意味著日常駕駛感受會有明顯的差異呢,?從羅列的動力數(shù)據(jù)來看,,它們的驅動電機的最大功率在135-202kW之間,而最大扭矩則在310-410�,!っ字g,,最低與最高之間有著較大的差距,,那平時駕駛能夠感受出來嗎……,?先別著急,請繼續(xù)看下去,,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將會逐一解答,。
■ ID.4 X
作為傳統(tǒng)車企的大眾,對新能源產(chǎn)品有著獨到的見解,,哪些方面應該創(chuàng)新,,哪些方面應該保留傳統(tǒng),它比絕大多數(shù)的車企都要清楚,,這就是ID.4 X的駕駛感受是6款車里最接近于燃油車的主要原因,。不能否認,它的動力水平確實不是最強的,,但起步及中途加速足夠爽快,,更重要的是“跟腳”的動力讓你更容易去掌控提速的量,,而且動力輸出線性自然、穩(wěn)定,,行駛平順性自然也會有相對出色的表現(xiàn),。
ID.4 X的方向盤轉向力度恰到好處且指向清晰準確,車頭的跟進也足夠迅速但并不突兀,,兩者接近一致的步調讓操控更加得心益手,,而轉向系統(tǒng)的順滑度及細膩度則都是讓人值得稱贊之處。
它的底盤扎實,、穩(wěn)定,,整體感及厚重感強,行駛質感自然是很討人喜歡的,。更值得一提的是懸架調校,,舒適性與支撐性是3款SUV里兼顧得最好的,路面的小顛簸過濾得十分徹底,,即便是通過較高的減速帶或較大的坑洼也能將沖擊感很好地柔化掉,,同時車身不會出現(xiàn)讓人不舒服或感到不安的多余晃動。激烈駕駛時,,車身的動態(tài)表現(xiàn)也足夠穩(wěn)定,,車身循跡性有良好的表現(xiàn)�,?梢�,,它的轉向系統(tǒng)及底盤展現(xiàn)了大眾在調校方面的老練。
■ AION V
AION V的駕駛感受是三款SUV里最“規(guī)矩”的一位,,雖沒有鮮明或讓人眼前一亮的特點,,但也很難挑得出毛病。它的動力數(shù)據(jù)并不出彩,,主觀上的加速感受也相對另外兩位遜色一些,,但起步或中途加速的步伐比較輕快,動力對大多數(shù)家庭用戶來說是足夠有余的水平,,只是相對缺少點暢快感而已,。與大眾ID.4 X相比,它的加速踏板前段更輕快,、更靈敏,,在低速行駛時有種躍躍欲試之感,但動力輸出的控制沒有大眾ID.4 X做得那么精準,、自然,,從而導致動力輸出沒有大眾ID.4 X那么順滑、細膩,。
方向盤的轉向手感輕盈,,指向性稍有點模糊,,車頭的響應也比較淡定,在激烈駕駛需來回轉動方向盤時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車頭的反應總是慢了半拍,。轉向系統(tǒng)的轉向順滑度屬于中規(guī)中矩的水平,大幅度轉向時手感稍顯干澀,,細膩度稍有欠缺,。
底盤調校屬于輕快的風格,扎實度OK,,厚重感不算強,,與部分日系車的調校頗為相似。懸架的調校明顯是舒適性的取向,,路面的細小顛簸處理得干脆利落,,較大的顛簸造成的沖擊感同樣能夠有效地柔化掉,但通過后較多的車身晃動難免會對舒適性造成負面的影響,。在三款SUV里,,它是唯一一款前置前驅的車型,但平時正常駕駛確實難以察覺出端倪,,只有在激烈駕駛或高速過彎時可以感覺到它的車身穩(wěn)定性及循跡性會相對遜色,,轉向不足的問題也相對明顯。
■ MARVEL R
MARVEL R的加速踏板給我的感覺是稍顯油膩,,輕踩下去有點軟綿綿的粘腳感,,此時動力系統(tǒng)的響應也不算積極,但別誤以為這就是它的真正實力,,只要稍踩深點加速踏板,,你就能夠體會到其生猛的一面。若論動力水平,,我認為它比大眾ID.4 X還要出色一些,,最主要體現(xiàn)在中后段的加速能力上。
它的轉向系統(tǒng)電子味較重,,方向盤的轉向手感輕盈,,低速掉頭或移車入庫毫不費勁,,轉向準確度,、順滑度及細膩度都是中規(guī)中矩的表現(xiàn),但高速行駛時方向盤的手感明顯不夠扎實,,而且還有點“發(fā)虛”的感覺,。
底盤的大體表現(xiàn)與AION V比較接近,而厚重感則相對強一些,。它的懸架是三款SUV里最“軟”的,,舒適性毋容置疑,,但支撐性稍顯不足,具體表現(xiàn)雖然不至于像坐船那樣,,但在通過較高的減速帶后車身會有明顯的多余晃動,;在高速行駛連續(xù)變線超車時,處于壓縮狀態(tài)的懸架回彈速度不夠快,,車身顯得比較拖沓,;以較高的速度過彎時,車身的側傾也難免會較大,。這樣的設定很適合舒舒服服地長途巡航,。
■ Model 3
雖然特斯拉 Model 3近段時間處于風口浪尖,但不能否認它在動態(tài)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確實是6款車里面最為出色的那位,。它的加速性能毋容置疑,,不僅動力充沛、爆發(fā)力強,,而且動力輸出線性,、持續(xù)感強,提速特別生猛,。更重要的是,,它的動力輸出同樣很“跟腳”,提速的量易于掌控,。顯然,,它同時也是6款車里面最具運動特性的那位。
其實在轉動方向盤時也能感覺到Model 3想營造的是運動感,,方向盤的轉向力度比較沉,,圈數(shù)少且指向直接干脆,尤其是變線時打一點方向就能快速完成,。每一次轉向它的車頭都會積極跟進,,同時車尾也比較活躍,整個轉向動作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帶水,,試問這樣的設定開起來怎能不爽?
它的底盤扎實,,穩(wěn)定,,厚重感強,行駛質感很棒,,而懸架的調校則是在舒適度有一定保障的前提下,,明顯偏向于支撐性,而且懸架的行程十分緊湊,,這樣的懸架設定搭配運動取向的轉向系統(tǒng),,讓它的車身循跡性表現(xiàn)出色,,在城市里游走展現(xiàn)出較高的靈活性,高速行駛時穩(wěn)定性高,,激烈駕駛時能夠得心應手,。我不否認它是一款頗具駕控樂趣的純電動車,但礙于謎一樣的能量回收系統(tǒng),,我無法給它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很高的評價,。老實說,我十分不喜歡松開加速踏板就跟深踩剎車一樣的感覺,,尤其是遇到擁堵的城市路況時,。
■ 比亞迪漢
漢EV目前有前驅的超長續(xù)航版和四驅的高性能版可選,兩者的取向不同,,動態(tài)表現(xiàn)也有明顯的差別,。四驅高性能版的加速性能毋容置疑,之前短暫的試駕已經(jīng)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考慮到更多家庭用戶的用車需求,,這一次橫評我們選擇了超長續(xù)航版。與四驅高性能版相比,,它的動力數(shù)據(jù)雖然被腰斬,,但動力水平對大多數(shù)消費者來說都算得上是充沛有余的,在本次橫評的6款車里能排到前三的位置,。日常駕駛,,起步時稍微深踩一點加速踏板,它的動力輸出甚至能給人一種比較暴躁的感覺,,中段提速時動力輸出線性自然且爆發(fā)力較強,,而后段的提速能力則只是中規(guī)中矩的表現(xiàn)。
轉向系統(tǒng)的調校很符合家用車的調性,,低速行駛轉向力度輕盈,,高速行駛轉向力度足夠扎實沉穩(wěn),在大幅度轉向時手感也比較順滑,、細膩,。不過,方向盤的指向稍顯模糊,,車頭的跟進也略顯遲緩,,應對激烈的變線或過彎時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底盤的行駛質感較好,,而明顯偏向于舒適風格的懸架調校則讓車輛在路面上行駛更加“綿軟”,,濾振性能的表現(xiàn)十分突出,,不管細小顛簸還是較大的坑洼都處理得體,。在行駛舒適性方面,,它是橫評的三款轎車里表現(xiàn)得最好的。然而,,這樣的懸架及轉向調校注定了它的運動特性會有所損失,,在激烈駕駛時可以感覺到它的車身動態(tài)反應會有明顯的遲緩,循跡性也不夠好,,車尾的動作要比車頭慢了半拍,。從整車的動態(tài)表現(xiàn)來看,它很適合在城市里悠閑地游走,,或舒舒服服地長途巡航,。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能量回收系統(tǒng)設定是6款車里最舒服的,,即便在“較大”反饋模式下,,制動力介入線性不突兀,行駛舒適度自然得到保障,。
■ 小鵬P7
這臺看著帥氣且動感十足的小鵬P7開起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運動,,它更講求整體的均衡性。平時駕駛,,從容平穩(wěn)的起步讓它保持著十足的風度,,雖然可以感覺到它的加速踏板有一點油膩感,但動力的響應并不拖沓,。中后段提速時,,它的動力系統(tǒng)才真正放開手腳,爆發(fā)力強,,動力輸出持續(xù)且有勁兒,,非常順滑平穩(wěn)地就把速度提上去了,主觀上的加速感確實是相當不錯的,。
小鵬P7的轉向系統(tǒng)沒有太多個性,,方向盤的轉向力度挺輕的,而且電子味較重,,缺乏點真實感,。方向盤的指向性有些模糊,車頭的跟進也有點緩慢,,不過日常駕駛問題不大,。
它的底盤表現(xiàn)沉穩(wěn),行駛質感有較好的表現(xiàn),。懸架的調校雖然以舒適性為主調,,但并沒有軟塌的感覺,大多數(shù)時候能夠做到兢兢業(yè)業(yè)、穩(wěn)定自若,,而激烈駕駛時懸架的側向支撐及車身循跡性表現(xiàn)則會很直接地告訴你,,它只是一個踏踏實實的穩(wěn)重青年。與最為直接的競爭對手比亞迪漢相比,,它在激烈駕駛時的車身穩(wěn)定性相對好一點,,車身循跡性也更好,而行駛舒適性及質感則相對遜色,。
駕駛輔助
在駕駛輔助方面,,參評車型基本都達到L2級別的水平,ID.4 X的配置會低一點,,主要是缺少了自動泊車和自適應巡航功能,;AION V在高速上的表現(xiàn)比MARVEL R和漢要好一些,但是還不能做到匝道自主駛入和駛出功能,,預計今年內有可能升級這個功能,。小鵬P7和Model 3的表現(xiàn)最出色,基本都能做到在封閉道路,,如高速或者城市環(huán)路上完成自主導航,,匝道駛入和駛出,自動超車等功能,,能很大程度解放駕駛員的雙手,。細比之下,P7的自動泊車功能支持手機控制和識別停車格的劃線,,Model 3無法識別停車格的劃線,,但Model 3支持停車召喚功能,兩車綜合來說是并列第一,。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