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ESC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可以主動糾正和降低車輛發(fā)生失控的危險,而采埃孚(以下簡稱“ZF”)基于底盤系統(tǒng)所開發(fā)的iWD(Intelligent Wheel Dynamics)智能驅動技術,,則可以與ESC相結合,,來進一步增強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和操控性能。
ZF的iWD系統(tǒng)包括三項主要技術,,分別為ERC(Electro-mechanical Roll Control)主動式防傾桿系統(tǒng)、Vector Drive輪間扭矩矢量控制系統(tǒng)以及AKC(Active Kinematic Control)主動式后輪轉向系統(tǒng),。雖然它們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有所不同,,但其都是通過電腦分析車輛的狀態(tài),從而主動糾正車輛可能出現(xiàn)的過度的車身姿態(tài)表現(xiàn)或行駛軌跡,。下面我將對這三項技術逐一進行講解,。
● ERC主動式防傾桿系統(tǒng)
防傾桿通常固定在車輛左右懸架的下擺臂或減振器上,其作用是通過自身的扭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車輛在轉彎時由于離心作用所產生的車身側傾,。一輛車所使用的防傾桿的剛性在出廠前就經過了與整車最為均衡的設定與匹配,,而且其自身的扭轉是被動的。
而主動式防傾桿在作用上與普通的防傾桿并無二致,,而之所以稱為主動,,是因為在防傾桿的中部安裝了一套可以反向抵抗防傾桿扭轉的裝置。簡單來說,,其可以根據車輛轉向角傳感器,、位于懸架上的高度傳感器以及橫向加速度傳感器等信號來判斷車輛的側傾幅度和狀態(tài),從而通過防傾桿上的這套裝置來發(fā)出反向扭轉以盡可能提前且主動地減小車身發(fā)生的側傾,。
主動式防傾桿中的反向扭轉機構可以是電動或者純機械式的,,ZF則選用了電動式,雖然其具體構造我們不甚清楚,,但是其內部主要是通過行星齒輪組來實現(xiàn)相應的功能,。目前普通的原廠車輛上很少可以見到這種主動式防傾桿,但是在一些性能車或者寶馬等高端品牌車輛的選裝配置中是可以看到的,。
● Vector Drive輪間扭矩矢量控制系統(tǒng)
ZF的Vector Drive系統(tǒng)安裝在后橋,,并與車輛的差速器集成在一起,其作用就是通過控制和調整后橋兩側車輪的轉速來提高車輛在彎道中的操控性和敏捷性,。
Vector Drive系統(tǒng)的核心是安裝在差速器兩側的行星齒輪機構,,當系統(tǒng)不工作的時候,其與普通的開放式差速器一樣,。當車輛在彎道發(fā)生偏航情況時,,系統(tǒng)會鎖住一側行星齒輪組中的外齒圈,根據行星齒輪組的變速原理,,便可以增加該側車輪的轉速(相當于變速器變換擋位一樣),,以糾正車輛的行駛軌跡,,其實這與通過ESC系統(tǒng)對一側車輪制動所產生的效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通過ESC系統(tǒng)來完成的彎道扭力智能分配』
目前,ZF還沒有公布搭載此項技術的車輛,,不過從成本上考慮,,在實現(xiàn)相同目的的情況下,ESC系統(tǒng)無疑要更具優(yōu)勢,�,!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