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 兩年的時間里,已經(jīng)記不清我們這是第幾次見邵景峰了,,在編輯部內(nèi)部,,這個名字也會經(jīng)常被人提及,除了必要的選題制作溝通外,,有關他的討論更多的還是聚焦在他為大眾做本土化設計的經(jīng)歷,,事實上,在2011年加入榮威設計團隊后,,他也會有意無意的強調(diào)下此前的工作履歷,,的確,合資公司的運營方式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批汽車人才,,而邵景峰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想想上汽集團與大眾的30年合作背景,現(xiàn)在也該到收獲的時候了,。趕在榮威品牌全新家族化設計語言發(fā)布之前,,我們與他又有了一次碰面。
在此前的接觸過程中,,邵景峰就曾提到過他們正在進行的秘密計劃,,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無意間說起的只言片語居然承載著的是榮威在未來幾年內(nèi)甚至奠定品牌基調(diào)的一套家族化設計語言,,上汽集團內(nèi)部把這個項目稱之為醒獅計劃,,通過對榮威品牌的完整梳理,奠定品牌設計語言,,從而喚醒這頭沉睡的雄獅,。
一個有著9年歷史的新品牌(9年前,收購羅孚品牌失敗后啟動的B計劃就意味這條品牌建設之路要從零開始),,在傳統(tǒng)觀念上來看,,將設計語言沉淀至品牌還為時尚早。而作為一個品牌層面的設計師,,這樣的工作既緊張又興奮,。
無跡可尋的設計思路在外行看來將為設計師提供更廣闊的發(fā)揮空間,更容易激發(fā)設計靈感,,能夠將個人的情感充分賦予每一道線條,、每一個形面,然而,,這就像一個人站在空曠的夢境之中所感受的到那種無助和迷失,,顯然,這種廣闊的空間帶來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壓抑。讓人感到興奮的是,,能夠親手建立一套完成的品牌設計語言是每一位汽車設計師心中最大的報復,,這樣的契機可遇不可求。
品牌底蘊,、對市場認知以及整個汽車開發(fā)流程的把控讓很多新興廠商都遲遲不敢確立品牌層面的造型語言,,所以,你才會在市場上看到很多被人冠以山寨之名的車型產(chǎn)品,,這種缺少獨立,、清晰的設計方向的行為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對汽車設計的不自信,而為了產(chǎn)品銷量和生存采取的一種急功近利的方式,。
● 全新品牌設計語言從何而來
擺在邵景峰身后的VISION-R概念車起源于2012年,,歷時3年的打磨,他和他的團隊拿出了這樣一輛有著較高完成度的概念車,,通過設計來為榮威品牌強調(diào)著全新的篇章即將拉開帷幕,。那么,新的篇章又是如何“憑空想象”的呢,?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轎跑形態(tài)的Vision-R概念車并不會對應榮威未來的具體車型,,也就是說,,在榮威未來的產(chǎn)品架構中,仍舊聚焦于傳統(tǒng)的轎車和SUV以及相關級別的細分車型,,而未來落地的產(chǎn)品造型將會脫胎于Vision-R概念車所闡述的理念以及核心價值,。在這其中,中央進氣格柵的造型則是家族臉譜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與傳統(tǒng)的車頭形態(tài)完全不同,,Vision-R概念車的中央進氣格柵與車燈之間建立了豐富的聯(lián)系,現(xiàn)在也有一些廠商拿出了類似的設計,,但大多衍生自 “開眼角”的設計手法,,通過打通本因獨立的個體區(qū)域,制造出一定的視覺延展性,。
● 徹底摒棄原先的設計元素了嗎,?
站在遠處看,你會以為Vision-R概念車的格柵與豐田一樣同屬過量設計,,這樣的判斷似乎沒錯但又不準確,,這兩個品牌都希望能夠通過“一反常態(tài)”的設計盡快擺脫人們對品牌既有的認知,不準確的是,,在這樣的過量設計中蘊藏了大量的細節(jié),。
盡管格柵的尺寸更大,幾乎達到一體式格柵的尺寸級別(Vision-R概念車的中央進氣格柵仍舊是上下分體樣式),但倒梯形的斷面結構依稀間能夠找出一絲現(xiàn)售車型的影子,。例如,,榮威360、550乃至950車型都在使用倒梯形的格柵,,從這幾款車的開發(fā)時間推算,,倒梯形的理念在邵景峰未加入榮威設計團隊之前就已經(jīng)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全新的格柵輪廓還是保留了一些原先品牌的設計思路,。
另外有意思的一個推論也想跟大家做個分享,,有關前瞻性設計是我一直在研究的話題,一輛車的開發(fā)周期短則2,、3年,,長則7、8年,,設計師是如何對流行趨勢進行預判的,,或者說究竟是誰在引導流行趨勢的發(fā)展。拿服裝來說,,國際上的一些服裝秀以及大牌設計師的作品被視為流行界的燈塔,,無論是創(chuàng)新還是輪回,“開創(chuàng)者”的行業(yè)影響力是關鍵,。在汽車行業(yè)中同樣如此,,品牌的價值就是引導的力量,換言之,,盡管一個設計不被外界看好,,但品牌的影響力就足以掀起波瀾而引來追隨者,隨即,,便可能形成趨勢,。
這讓有著大眾品牌車型設計工作經(jīng)歷的邵景峰在對設計動向的撲捉上就有了敏感的嗅覺,雖然我沒有跟邵景峰核實過這個事,,但從設計理念的周期來看,,現(xiàn)在已經(jīng)推出市場的大眾CC、Passat車型又或者是為中國市場設計的上海大眾凌渡車型都開始使用了貫穿式前臉設計,,榮威品牌的設計語言在格柵造型的前瞻設計上,,或許是受到了來自大眾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一點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邵景峰在上海大眾期間不乏有前往德國總部的機會,,而在來到榮威設計團隊后的一年(2012年),Vison-R概念車開始立項,,從一套設計方案的時間節(jié)點預估,,在此之前,,大眾的貫穿式前臉造型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大眾集團的造型評審間里或者已經(jīng)初具前瞻性的形態(tài)。這讓榮威設計團隊堅定了現(xiàn)在的格柵設計思路,。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