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期改款的車型而言,,很多時候使用最新家族化設計是不得已而為之,。追上已經使用家族化設計思路的大部隊,完成品牌設計風格的統(tǒng)一是集團高層進行的長遠規(guī)劃之一,。當全新旗艦車型樹立起新設計大旗后,,隨后發(fā)布的新產品需要進行補充,當然這些已經量產的老家伙們也需換上新制服,,減少不同時代,、不同設計思路帶來的差異化。
目前林肯品牌旗下眾多車系采用的分離飛翼式進氣格柵已經應用了多年,,消費者們經過時間的洗禮也在車輛逐漸更新換代過程中接受了這個獨特的造型,,甚至于在某種程度上講,這個設計成為了林肯品牌的一張名片,,但是這個熟悉的設計正在消失,。
當林肯2015年復活Continental車系時,設計師們一并拿出了全新的家族化設計,,整體式的進氣格柵取代了個性化的分離式進氣格柵出現在車展亮相的概念車上,。個性化的造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沉穩(wěn)的整體造型,。
復活后的Continental為林肯樹立起了全新設計語言,隨后推出的全新產品也根據自身產品不同定位加以修飾。作為較早推出的產品,,MKZ同時也換上了新裝,,此前的個性換成了沉穩(wěn),這就像是一個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轉變成西裝革履的職場人,。
每個成功的品牌,,大多有其令人過目難忘的設計。保時捷的“青蛙眼”,、寶馬的“天使眼”,、蘭博基尼的楔形車型、MINI的“鋼盔”等等,。對于一部分奔馳E級的狂熱粉絲而言,,自底盤編號W210開始使用的“4眼”圓燈是他們心中永恒的經典,隨后的接任者W211,、W212對其不斷完善,,不過大多數車迷都想不到這一設計竟會戛然而止。
W211時代,,奔馳E級延續(xù)了前輩車型積淀久矣的優(yōu)雅風格,,不過在消費群體日益年輕化的今天,優(yōu)雅的顯然無法滿足全部消費者的喜好,。因此進入W212時代,,進行中期改款后其也分出了典雅與運動兩種不同的設計風格套件,全新的車頭與車尾設計與沒做過多改動的車身比例融合的恰到好處,。這就像是從前穩(wěn)重,、保守的中年大叔搖身一變成為了穿著修身西裝的紳士,最終良好的市場反饋證明了改款的成功,。
E級上這種保留經典設計元素,,融入全新家族化設計的方法并非不可復制,奔馳又在自家中大型SUV上再次進行了演繹,。從M級到GLE級,,不僅僅是名稱上的修改,更是設計理念上的革新,。更加運動化的外觀滿足了年輕化消費群體的需求,,同時M級車型上經典的C柱設計也得以保留。
上面的這些車企歷史都相對悠久,,改款便是一個推陳出新,,從新梳理品牌、車系,、車型在消費者心中固有印象的好機會,。于那些年輕的品牌而言,,肩上似乎沒有那個被稱為歷史積淀的包袱,改款對于它們而言是幫助新產品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
“技術狂人”埃隆·馬斯克締造的電動汽車帝國特斯拉可以說一定程度扭轉了人們印象中,,續(xù)航里程無法滿足日常使用的想法。雖然MODEL S是一款純電動車型,,不需要布置進氣格柵,,但為了滿足消費者對于汽車的固有印象,所以此前它還是象征性的在車頭做出了“進氣格柵”,。隨著定位更低的MODEL 3的登場,,進氣格柵徹底消失了,一時間消費者開始調侃起它與伏地魔的血緣關系,。
MODEL X縮小“進氣格柵”的目的在于告訴世人對于電動車而言,,進氣格柵的存在并不是必須的,因此在造型上進行了適當的縮小,。入門級的MODEL 3將這一理念貫徹的更加徹底,,設計師干脆剔除了進氣格柵,不過這樣激進的做法收到的反饋并不理想,。因此,,隨后改款的MODEL S選擇了相對保守的MODEL X的造型。
全文總結:
討論設計的美丑似乎是浪費時間,,不過對于車企而言,,設計并不僅是為博眼球的舉動。同人類一樣,,每款車型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當其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會通過中期改款的形式,,增強吸引力,,而這個改款的方式大多是引入最新的家族化設計。
當然,,多年前的設計思路與今天人們的審美并不總是保持一致,,所以在新老融會貫通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沖突感。另一方面,,對于車企而言,,有時明知會產生沖突感仍會將其推向市場,這并非一意孤行的任性,,背后隱藏的是希望消費者適應新設計,,從而強化品牌整體設計語言的考量。對于身為消費者的我們而言,,如果您實在無法接受這類沖突感,,那就再靜下心來等等吧,,那些從零開始設計、研發(fā)的換代車型應該會交上一份令您滿意的答卷,。(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相關鏈接: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