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續(xù)航,,唐EV的電池系統更值得我們關注
前面我們提到,,特斯拉用“電池容量”作為產品的后綴名稱,,所以P75D、P85D,、P100D分別代表著特斯拉車型所采用的電池容量大小,,P100D則等于100kWh電池組容量,。目前似乎只有特斯拉一家車企在使用這種名稱制定方法,,這看似是一種比較含蓄的表達,但卻又是一種比較自信的標定方式:其指代了產品可承載的電池組容量,,由此代表了未來可開拓展的續(xù)航空間,。
因為電池組容量也直觀的代表了車輛續(xù)航的硬基礎,即便是目前特斯拉最低配置的P75D版本,,其所搭配的75kWh電池組放到當前的電動車市場中也算是容量比較高的,。在整個2018年新能源市場發(fā)布的量產車型中,目前還未有第二個產品能夠達到P100D(100kWh)的電池容量,。這是一種對自我技術的肯定,,當然也證明著自己擁有業(yè)內最好的續(xù)航基礎。
2018新能源熱門新增車型電池組容量 | |
車型 | 電池容量(單位:kWh) |
捷豹I-PACE(進口) | 81 |
特斯拉Model 3(進口) | 80 |
蔚來ES8 | 70 |
2018款寶馬i3 | 33 |
騰勢500 | 70 |
榮威MARVEL X | 52.5 |
比亞迪秦Pro EV500 | 56.5 |
軒逸·純電 | 38 |
威馬EX5 500 | 52.56 |
更大的電池組容量為一輛新能源汽車提供了先天優(yōu)勢,,因為在設計階段一旦電池封包成型之后,,接下來車型的升級想再繼續(xù)提高電池組容量的可能性并不高。所以在產品研發(fā)初始將電池組容量做的越大,,對于后期產品升級越有利,,只要下一步電池能量密度技術不斷提高,在原有容量的基礎上,,車輛自然就會得到相對應的續(xù)航能力提升,。
唐(參數|詢價)EV基于比亞迪全新的e平臺而打造,并且目前有消息傳出,,唐EV或將搭載一組82.8kWh的電池組,,如果數值準確,其也將是目前市場中電池組容量超過80kWh僅有的幾款產品之一。雖然與特斯拉Model X P100D還有一定差距,,但我們也可以做出進一步的猜測:如果唐EV用82.8kWh的電池組容量實現了和Model X P100D相同甚至更高的續(xù)航能力,,在兩者車型定位不同的情況下,也能夠證明唐EV在平臺以及電池技術方面上有了明顯的提升,,相比續(xù)航數值也更值得我們關注,。
e平臺是比亞迪針對驅動系統電機、電控和變速器高度集成全新設計的電氣化平臺,,首批量產車型包括元EV360,、比亞迪秦Pro以及唐DM。以秦EV為例,,采用新平臺后電池組容量相比上一代平臺多出了9kWh,。而此次唐EV也是比亞迪首次將純電動系統植入到這款“老產品”中。此前,,比亞迪已經在旗下多款系列車型中加入了純電動版本,,唯獨沒有唐,所以或許在e平臺研發(fā)成功之前,,比亞迪并沒有思考好如何為唐去匹配一個合理的電池系統,。
唐定位于中型SUV,它覆蓋到的競爭價位段在今年又有多了幾個競爭對手,,唐遲遲沒有推出純電動版,,或許跟原架構無法合理的承擔大容量電池組有一定關系。而e平臺的出現,,也給唐EV爭取了更多的研發(fā)空間,,82.8kWh的電池組對于唐來講是一個很合理的容量,也為之后的續(xù)航升級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所以我們再對比一下唐EV,、Model X以及今年推出的其它高續(xù)航純電動SUV,基本都擁有70kWh以上的電池容量,。隨著電池能量密度的不斷提升,,這些車型未來在不改變電池組容量大小的前提下,也能夠得到階段性的續(xù)航升級,。
但目前來看在能量密度方面特斯拉還是擁有一定的優(yōu)勢,,并且其下一代產品可能都將使用最新的21700圓柱形電池,密度也將得到大幅優(yōu)化,。而在特斯拉提出了高能量密度21700電池技術后,,三星SDI也在建立全新的電池廠專門生產21700圓柱電池,給采購方捷豹路虎計劃將21700電池安裝于下一代電動車上,,2020年投入市場,。
所以就單純的續(xù)航數值而言,,唐EV在平臺以及電池系統的設計和研發(fā)上更值得我們關注。在2018年年末,,唐EV雖然是后來者,,但也實現了和目前第一梯隊看齊的水平。從目前已經公布的26-36萬的預售價來看,,進入市場后對比該價位區(qū)間其他車型,,將擁有不錯的競爭力。而接下來對于這些車型而言,,未來面對的技術競爭也不再是如何提高電池容量,,而是該比拼電池能量密度的時候了。
● 總結:續(xù)航瓶頸越發(fā)明顯,,車企不能再依賴供應商
唐EV600的亮相,,再次勾起了大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續(xù)航問題的討論,你是否曾經議論過如果有一天當產品達到了500km或者600km續(xù)航時,,就能夠消除掉所謂的“里程焦慮”,?今天這個數字已經實現了,你又會如何重新看待新能源產品呢,?在我看來,,隨著新測試標準體系的出臺,以及續(xù)航能力的不斷飽和,,“續(xù)航”接下來也將不在是競爭的核心,,而技術對與車企的壓迫也將轉向“能量密度”的比拼上,,新能源汽車正在面臨著第二次技術爆發(fā),。
從2018年全年新車型來看,爬上400公里續(xù)航的關口已經不再有技術難度,,也要得益于電池能量密度在今年的進步,。但從爬坡趨勢上看,2019年的續(xù)航成長速度會有所減緩,,也壓迫車企必須要更加重視電池系統的打造,,不能僅依靠電池供應商來解決續(xù)航提升的問題。所以從比亞迪唐EV身上我們能夠看出目前行業(yè)存在的一些問題,,而對于電池自產自供的比亞迪而言,,下一步如何在能量密度上獲得突破,或許將成為其向上再跨一步的關鍵,。(文/圖 汽車之家 姚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