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量化車身
捷豹的全鋁單體殼式車身,對于降低車身重量做出貢獻,,也是同級別惟一使用全鋁車身的車型。前懸架采用雙叉臂結構,,底部的連桿還設計了一個護板,,作用應該是用來控制氣流方向。多連桿后懸架的下擺臂是一個整體的H臂結構,,相比普通的E型連桿,,截面造型很獨特,對于提升舒適性和操控性有很大幫助,。值得一提的是,,前后懸架均為鋁制材料。
依然是2.0L渦輪增壓發(fā)動機,,但功率更高,,達到241馬力(177kW),峰值扭矩340�,!っ�,。與同排量的寶馬328Li和雷克薩斯IS 200t相比略低,高于英菲尼迪Q50L,。變速箱與低功率版相同,,來自ZF的8擋自動變速箱負責將動力傳遞到后輪。
● 憋屈與暢快
略有些濕滑的路面,、油耗測試,、不熟悉的交通環(huán)境以及發(fā)動機的爆發(fā)力,這些因素讓我在最初的100多公里表現(xiàn)得小心翼翼,。坐姿比較低,,運動型車的特點,后視鏡尺寸尚可,,所以后方視野也不會太差,,在這方面,不會讓駕駛員感到緊張,,畢竟它還是一款三廂轎車,。前排座椅比較寬,兩側的包裹偏硬,,舒適性對于身材適中的我來說還算不錯,。后排為了提升乘坐空間而讓座墊略微向上仰,根據(jù)我們之前同事的體驗反饋,,1.75米的乘客腿部空間尚可,,頭部空間受C柱角度影響,,并不算充裕,相比加長軸距的對手,,標準版的捷豹XE空間方面并非長項,。
油門踏板很沉重,踩下前1/3動力基本上不會有明顯變化,,這也符合大馬力車型的做法,,太過機敏的油門會挑逗駕駛者的神經(jīng),讓人把持不住,,而一旦全面爆發(fā),,又立刻變?yōu)榘芽夭蛔 ?41馬力的最大功率和340牛·米的扭矩會在油門的后2/3段開始不斷釋放,,表現(xiàn)的很平順,,速度也伴隨著轉速的快速攀升而上升,加速表現(xiàn)就像是一臺大排量自然吸氣發(fā)動機,。變速箱換擋很積極,,所以轉速總是保持在一個較低的位置,而換擋邏輯也是保證舒適性,,并非特別在意更迅速地換擋,,這個邏輯對于家用車來說是很對路的。不過也正是由于這種特性,,所以當你以一個平穩(wěn)的速度巡航突然需要變道超車,,或者在轉彎動作結束,需要加速行駛時,,如果沒有更深的踩下油門踏板,,此時由于低轉速扭矩并不充沛,所以會覺得動力有一些遲滯,,一種縱然有天生神力,,但卻受到封印而無法使用的感覺。
為了提供更好的車輛動態(tài)響應以及駕駛的操控感,,減震器阻尼設定偏向于硬朗,,車身整體性很好。在經(jīng)過路面顛簸或者變線超車時會感覺到車身緊繃底盤硬朗,,不過懸架在阻尼的設定上還是考慮到了舒適性,,大體感覺比寶馬3系要更硬,跟英菲尼迪Q50L有些類似,。
制動的腳感就有些讓人拿不準了,,輕盈且敏感,每一腳踩下去效果都立竿見影,,所以想要舒適駕駛,,右腳就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多踩一分不光會引來其他乘客的不滿,自己也會由于缺乏準備而覺得不那么平順,。
在最初的那100多公里路程,,我最深刻的感覺就是發(fā)動機有勁兒但偶爾會使不出來,剎車腳感又太過神經(jīng)質,,懸架硬朗車身緊湊雖然很好,,但似乎也沒太多用武之地,憋屈也許是最貼切的形容詞吧,。不過欣慰的是在行駛119.2公里,消耗了12.31升燃油之后,,得到了10.3L/100km的油耗成績,,整個路線包括了擁堵路段和高速環(huán)路,儀表顯示的平均速度為27km/h,,這個油耗成績還是讓人滿意的,。
油耗測試結束也就代表不需要再按照常規(guī)駕駛方式來對待這輛車了,把所有人都轟走,,只留我自己一個人,,不再考慮平順性和其他人的舒適性,轉而用更激烈的方式來對待捷豹XE,。
激進的做法沒想到得到了XE的認可,,也沒想到之前所有的不爽快現(xiàn)在都不見了,由于不再刻意對油門踏板的壓力,,配合著車的風格,,用更深的油門來加速,轉速區(qū)間的提高,,也帶來更好的動力響應速度,,也不再有那種動力憋在發(fā)動機里,有勁兒使不出的感受,。即使沒有調節(jié)到運動模式,,依然表現(xiàn)出敏捷且直接,這種暢快感感覺才符合捷豹XE的定位,。
由于不需要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剎車時也大可以肆無忌憚的踩下踏板,由于心理早有準備,,制動的力道反而讓人不覺得突兀,,變得更舒服了。于是乎在還車之前,,我就這么隨著車子本身的性格去加速,、轉彎和剎車,,一開始那些不和諧的矛盾全部煙消云散,找到了應有的駕駛節(jié)奏,,而回到自己步調的捷豹XE也因為得到釋放而變得更加好開,,加速快,反應快,、制動高效,。我這時才突然理解,它就像一匹烈馬,,順著它的性格,,才不會讓你覺得憋屈,當然了,,這一切都需要遵守交通法規(guī),。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