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先解釋一下車身前后配重、角重量的意義,,這些數據到底有什么用,?車輛運動時,載荷會圍繞滾動中心移動,,移動方向與車輛動態(tài)行進趨勢相反,。合理的車身配重可以平衡車輛動態(tài)時的輪胎載荷,一定程度上保證輪胎抓地力,。這就是寶馬3系(參數|詢價),、凱迪拉克CT5等車型追求50:50前后配重的原因。另外要提一句,,按照官方說法,,新3系的重心比老3系低了10mm,,輪距也有所增加,都是對操控有幫助的改動,。
至于角重量平衡,,它主要影響車輛左轉和右轉時的動態(tài)一致性。如果角重量不平衡,,那車輛左轉和右轉的特性可能會有差異,。當然,這些理論只是懸架幾何的一角,,一臺車操控好壞與前后配重并無絕對關系,,比如保時捷911的配重就是4:6左右。歸納起來就是兩句話:合理的配重對操控有增益,,但不代表配重合理就一定操控好,。
再來看看測量數據,兩臺測試車都是半箱油狀態(tài),。由于新3系尺寸更大,、配置更高,它比老3系重了36kg左右,。前后配重上,,空載時老3系是51.6%:48.4%,新3系則是51.9%:48.1%,,兩者相差無幾,,角重量平衡則是新3系更好。
剛才測量的是空載狀態(tài),,但汽車畢竟是用來開的,,如果坐上駕駛員又會如何呢?直接說結果,,無論是老3系還是新3系,,前后配重和角重量幾乎沒有變化,原因很簡單,,因為3系一直使用短前懸的設計,,這使得駕駛艙幾乎位于中線上,前排乘員對于前后配重的影響非常小,,寶馬在設計之初便已充分考慮了這一情況,。
車身配重實測數據 | ||
新3系 | 老3系 | |
整備質量(空載) | 1608kg | 1572kg |
整備質量(有駕駛員) | 1711kg | 1672kg |
前后配重(空載) | 51.9%:48.1% | 51.6%:48.4% |
前后配重(有駕駛員) | 51.9%:48.1% | 51.5%:48.5% |
角重量(空載) | 50.8% | 51.3% |
角重量(有駕駛員) | 50.7% | 51.1% |
新3系的轉向比比老3系要小一些,,導致車頭響應更快。由于懸架較軟,,重量轉移會更多,,外側車輪會承擔更多載荷,。懸架壓縮到極限后會出現彈跳,輪胎負載產生變化,,抓地力浮動,,從而使車尾多了一些滑動。
老3系車頭響應稍微慢了一些,,轉向確實不夠直接,,指向性的問題在繞樁時被放大。不過,,車身的跟隨性非常好,,車頭和車尾有著較高的一致性,并沒有出現脫節(jié)的感受,。相較于新3系,,老3系的車尾并不活躍。另外,,當速度逐漸提升后,,老3系會有一些轉向不足。
彎道測試環(huán)節(jié),,我們請到汽車之家知名車手王濤,,他將分別駕駛兩臺車以相同的速度、相同的走線通過同一彎道,。通過王濤豐富的駕駛經驗,,來給出結論。
主觀感受上,,老3系的車尾很“死”,,再加上更沉的轉向手感,它給人很強的駕駛信心,,甚至也有著更強的運動感,。但運動感和駕駛信心都是駕駛員的主觀感受,這并不能代表一臺車的真實水平,。新3系之所以讓人覺得操控變差,,是因為懸架太軟,支撐性稍欠,,導致側傾較大,主觀上會讓人沒有信心,。再加上后橋防傾桿的缺失,,車尾的響應變慢了,也難怪讓人覺得操控性下降,。
所以,,新3系的操控真的變差了嗎?結論或許沒那么簡單粗暴,。王濤認為新3系懸架雖軟,,但極限并不低。同時,,彎道中外側后輪有更多載荷,,從而改變懸架幾何,讓車輛動態(tài)呈現出一定的轉向過度,,這對于彎中和出彎來說都更加有利,,也讓新3系在高速彎或連續(xù)高速彎時更有優(yōu)勢。反觀老3系,,它的入彎姿態(tài)很好,,但出彎時有明顯推頭,高速彎時沒有新3系快,,但擅長低速彎,。
在麋鹿測試環(huán)節(jié),我們請到汽車之家知名車手林琦進行測試,。他將分別駕駛兩臺車從65km/h的速度級開始嘗試,,每個速度級以5km/h遞增,以此類推,。
寶馬新3系在麋鹿測試中的表現不太讓人滿意,,雖然從轉動方向盤那一刻起,車頭便有了靈敏的轉向動作,,但在從A區(qū)到B區(qū)的中間階段,,由于缺失了后橋防傾桿,在大幅度重心轉移時,,車尾的響應速度略顯遲緩,,導致在重心轉移至左測時,左后輪的負擔瞬間變得很大,,出現左后輪抓地不足的現象,。
而此時,車輛已經完全進入B區(qū),,穩(wěn)定輔助系統(tǒng)也開始介入,,但穩(wěn)定系統(tǒng)的糾正是讓車輛減輕車尾滑動,所以只針對左側兩個車輪制動,,雖有效抑制了車尾滑動,,但從實際來看,這樣的制動動作卻牢牢的揪住了新3系的左側車輪,,導致車輛在B區(qū)至C區(qū)的過程中出現較大幅度轉向不足,,并不能很輕松的進入C區(qū),,最終麋鹿測試的通過速度級僅為75km/h,實際車速為77km/h,。
寶馬老3系在麋鹿測試中的表現比寶馬新3系略好,在從A區(qū)至B區(qū)時,,初始的車身動態(tài)比較相近,,但由于懸架調校與后防傾桿的裝配,讓老3系的車尾動態(tài)相對更靈活一些,,在大幅度重心轉移時,,后輪的反應比新3系快。雖然電子輔助系統(tǒng)的標定與新3系基本相同,,但由于后輪的響應提前了,,所以給車輛在B區(qū)至C區(qū)所預留的空間更大,讓老3系在此處的表現相對輕松一些,,最終麋鹿測試的通過速度級為80km/h,,實際車速為81km/h。
單純從對比結果來看,,新3系取得了大部分項目的勝利,,作為換代車型,它是非常成功的,。從產品的角度出發(fā),,G時代和F時代的3系,像極了當年E90過渡到F3x的時代,。繼任者起初先被質疑,,但同時又面對著無數好奇。質疑者嘴上說不要,,身體卻非常誠實,。我相信買325Li的人絕大多數是家用代步,以這個需求來看,,此次測試的新3系是當之無愧的優(yōu)等生,。
前不久我試駕了全新3系的330i車型,它的動態(tài)特性與長軸版有天地之別,。不難看出,,寶馬針對G時代的3系做了差異化的定位,長軸版偏向舒適,,標軸版仍主攻運動,,這是極其聰明的做法。與其在長軸車型上為了所謂的“運動”唇槍舌戰(zhàn),不如踏踏實實去買個330i,,更何況這代330i只要37.99萬元。要知道,,F時代的328i/330i可都是40萬開外了,。
寶馬3系的主要競爭對手有三位,第一是奧迪A4L,,這家伙最近剛剛完成中期改款,,外觀和內飾都有提升,產品力真的不差,,再結合大幅優(yōu)惠,,會是寶馬3系的有力對手。第二位則是凱迪拉克品牌,,CT5的運動性和性價比會對325Li構成威脅,,而剛剛上市的CT4可以正面剛325i和320i,價格也更有優(yōu)勢,。凱迪拉克的雙車戰(zhàn)略很有攪局的意味,,勢必會從“BBA”手里搶到一批年輕用戶,它是寶馬最大的潛在“威脅”,。最難搞的是第三位——奔馳C級,,其用戶忠誠度非常高,三叉星徽自帶引力,,換了1.5T之后照樣訂單不斷,,想要撬動奔馳用戶比較有難度。
按照以往慣例,,寶馬會通過年度改款和中期改款來一步步提升3系的競爭力,,誰知道它會不會再出個M終極運動暗黑套裝?不出意外的話,,寶馬3系的銷量會維持在一個平穩(wěn)狀態(tài),,優(yōu)惠力度的小幅波動甚至都不會對銷量產生太大影響。如今,,全新3系上市時所面臨的質疑幾乎“煙消云散”,,出色的銷量數據驗證了寶馬產品策略的成功。誠然,,“BBA”的品牌加成真的超乎想象,,隔壁家1.3T、1.5T照樣賣的風生水起,,寶馬3系有什么理由賣不好呢,?我個人推測,這一代寶馬3系將會成為歷代車型中銷量最高的產品。(文 汽車之家 鄭雷 林琦 圖/攝 鄭雷 視頻 王旻昊 協(xié)助:林琦 王濤 王曉辰 梁奇 曹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