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用品/服務] 大家好,我是3.15特別選題的下集,!在這一集內(nèi)容里,,我將帶著大家去尋訪一下大家經(jīng)常會接觸到的一些用品和服務,它們分別是:鍍晶鍍膜,,機油,,車衣太陽膜以及腳墊,這其中不僅涉及從業(yè)人員的分享,還有上游制造商的解惑,,并且還有權威品牌工程師的探討,,如果你對這些領域一直存在誤區(qū)或者困惑的話,,這期干貨一定不要錯過,!
人靠衣裝馬靠鞍,但凡對美有所追求的人,,都會定期去打理自己的儀容儀表和造型,,車也是如此,每個人對于車的定義不同,,需求不同,,用車環(huán)境不同,但對于面子這個事兒,,確實出奇的相同,,然而,在面對到底是應該打蠟還是封釉,,鍍膜還是鍍晶的時候,,幾乎都是全體懵逼中……
鍍晶鍍膜是“騙局”么?
肯定不是,!汽車美容發(fā)展至今,,基本上歷經(jīng)了四次變革,從最初的打蠟,、封釉,,鍍膜,再到當今主流的鍍晶,,無一不是通過更好的方式來保護我們的漆面,,而鍍晶作為當今的最為主流的汽車漆面美容項目,也是受到了很多車主的關注,,提亮,,耐劃痕,耐腐蝕,,不易龜裂是它最大特點,,其實你可以簡單理解為,它就是汽車漆面上的金剛屏,。
其實要理解鍍晶鍍膜是不是真的有用,,還是要從車主對于車輛的理解,使用環(huán)境以及愛護程度來講,,比如說您的愛車是經(jīng)常停地庫,,還是以露頭停泊為主,使用頻率如何,天天開,,還是經(jīng)常性的停駛存放,,這對于理解鍍膜鍍膜更加容易,說白了,,用的勤,,露天停,對于漆面的考驗就越大,,此時鍍晶鍍膜的保護作用自然對這些人群就具備不小的意義了,,如果您是天天在外面跑的營運車輛,或者說是商用范疇的話,,鍍晶鍍膜顯然就是沒意義的,。不過從漆面保護來講,它確實有著顯著的作用,,下面咱們一步一步剖析一下,。
鍍晶鍍膜是啥?有什么區(qū)別,?
咱們先來搞清楚鍍晶和鍍膜究竟是個什么玩意,,它是怎么實現(xiàn)漆面保護的,這對于很多正在關注這個服務的車主來講事關重要,。
鍍晶:從打蠟發(fā)展至今,,鍍晶可說是真正將美容上升到保護層面的一項服務,它的主要原理是通過鍍晶液在漆面形成一層硬度可達6H或更高的硬殼似的晶體,,從而實現(xiàn)對漆面的保護,。耐劃痕(硬物刮擦)、耐腐蝕(鳥糞),、易清洗(灰塵無誤更易沖刷掉),、潑水強(斥水)是它最主要的特點,且可以提升車漆的靚麗程度,。有效期一般在1年-3年左右,。從功能特性上講,它和車衣非常類似,,都是硬質(zhì)保護層,,只不過車衣耐久性更長,可達5-6年,,價格則更貴,。(補漆基本不會有色差,保護性能最好,,對小刮擦小刮擦有保護作用)
鍍膜:相比于鍍晶,,鍍膜屬于上一代產(chǎn)品,,它和鍍晶類似,都是在漆面行程一層保護層,,它的主要材料是有機材料,,不會傷害車漆,但依舊需要拋光,,最終它會以透明膜的形式存在于漆面,,效果要比打蠟和封釉要好很多,具備和鍍晶類似的防護效果,,但因為并不能結晶硬化,,所以在經(jīng)歷一段時間后,,還是會劣化,、分解,被雨水沖刷,,最終慢慢脫落,,一般可以維持時間為3-7個月左右。(保護效果接近鍍晶,,保持時間短,,硬度不如鍍晶是兩者最大差異)
封釉:從名字來講可知其一,就是把一層保護釉封在漆面上,,這是比鍍膜更早一代的美容產(chǎn)品,,釉的主要來源是石油產(chǎn)品,因為其分子結構非常小,,所以很容易填充并滲透到漆面,,簡單來講,封釉就是通過震拋機來將這層油性保護層壓入到漆面上,,形成一種類似網(wǎng)狀的保護層,,它的特性同樣是提高漆面強度,抗紫外線及抵御酸堿的能力,。只不過礙于它的材料特性,,它很容易被自然環(huán)境酸化和氧化,你可以繼續(xù)修復它,,但也僅限于封釉,,不宜改為打蠟或者其它方式進行美容。持續(xù)時間3-6個月,。(類油性保護層,,保護效果接近鍍膜,但維持時間更短)
打蠟:“赴宴之前做一次造型,,就為了當時靚麗動人”這就是對打蠟的最佳形容,,在車身上涂上一層保護蠟,,然后拋光,這算是最早起的美容方式,,因為車蠟較軟,,又是從石油中提取的,所以很容易粘附在漆面上,,從而形成一種可以隔絕空氣的保護膜,,他可以對有害氣體和有害灰塵起到不錯的隔絕效果,但不同地區(qū)環(huán)境,,在蠟上的選擇也是有所區(qū)別的,。
沿海地區(qū)要考慮防鹽霧功能,化工區(qū)域要考慮防酸雨能力,,多雨地區(qū)又要考慮斥水和防雨性能,,至于夏季和冬季,則還要考慮防紫外線以及適應惡劣環(huán)境等因素,。打蠟一定要在陰涼地方進行,,不要在高溫環(huán)境下施工,如果發(fā)現(xiàn)漆面發(fā)污或顏色暗淡時,,就該再次打蠟了,,畢竟礙于蠟的分子結構特性,它并不容易滲入車漆,,保護有限,,基本上只能維持兩周左右,只能算是一種短期應急產(chǎn)品,,如今很多車主都是在赴宴或者特殊場合需求時才會使用這種服務,。(便宜實惠,施工快速,,短時應急是它最大特點)
選擇鍍晶鍍膜產(chǎn)品,,需要注意什么?
1,、盡量選擇口碑較好的專業(yè)店面,,不要選擇路邊設施簡陋的汽修店,對于汽車美容行業(yè)來講,,無塵車間(或者說獨立的密封車間)很重要,,它很大程度的影響美容產(chǎn)品最終在車輛上的體現(xiàn),如果環(huán)境無法保證的話,,很容易出現(xiàn)瑕疵,。除此之外,鍍晶液一定要看清是否原封,,有些不良店家會用開封沒用完的鍍晶液使用,,還有一些是讓你看到未拆封的鍍晶液,,實際使用卻以次充好,這點大家稍微花點心思還是可以察覺到的,。
2,、施工環(huán)境和工序的講究非常重要,雖然都是鍍晶,,但講究的店面一般會對車輛進行多道初步的清洗/研磨工序,,包括:清洗打磨、美容泥,、清潔拋光工序(粗蠟拋光,,去除油脂,細蠟再還原)之后才會進行鍍晶環(huán)節(jié),,并且鍍鉻條,、塑料和橡膠的地方會提前用保護膜保護起來,一般專業(yè)鍍晶施工時間起碼要6-8小時甚至更多一些,。
3,、謹防偷梁換柱:因為鍍晶的作用比較好,,很多不良商家會在介紹的過程中將消費者忽悠成別的服務,,比如用封釉或鍍膜假冒鍍晶。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從施工工序,,所用產(chǎn)品和工序來判斷即可,,鍍晶的施工工序最講究,時間最長,,而鍍膜封釉施工一般2-4小時就可以,,但鍍晶起碼要6-8小時,其次,,找一家口碑良好,,規(guī)模和設施專業(yè)的店面還是很重要的,起碼對于初步判斷來講是這樣的,。
4,、還有就是價位區(qū)間的拿捏,心里要有譜,,打蠟一般100元-300元左右即可,,15分鐘半小時就能完成,而封釉則在700-1000左右(包含漆面預處理的情況下),,不含預處理的話則是300-500元左右,,鍍膜普遍在1500-2000元,鍍晶則是2000-3000元,。大家起碼要對這些服務的平均價格做到心中有數(shù),,別人家隨便說個價格,,自己還覺得占了多大便宜,其實是被坑,。
5,、小細節(jié)分享:剛做完鍍晶,最好在兩周左右不要去環(huán)境臟亂的地區(qū)或者洗車,,主要是一些洗車店的洗劑不太講究,,容易對還沒有完全固化的保護層形成傷害,除此之外,,新噴漆后的車輛如果要進行鍍晶鍍膜,,最好是在2個月后再進行。車輛有良好的停放環(huán)境,,使用頻率低的話,,鍍膜鍍晶皆可,使用頻繁,,風雨無阻的話,,還是鍍晶更合適,最市場終端情況來看基本也是這樣,。
防忽悠:鍍晶鍍膜,,你該選擇誰?
就像機油產(chǎn)品一樣,,有礦物油,、半合成機油、全合成機油,,雖然檔次分明,,但其實每種產(chǎn)品都有自己的市場,預算,、需求,、使用環(huán)境、車輛情況直接決定了選什么,,便宜/5000公里一保,,貴一些,7500公里一保,,最好最貴,,10000公里一保,怎么劃算,,大家心中都有數(shù),。而打蠟、封釉和鍍膜鍍晶也是如此,,從自身情況出發(f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即可,,不用過于糾結和困惑。
在冬季到底要不要換0W機油
一般來講,,機油的選擇更多是從區(qū)域來劃分,,長江以南地區(qū),5W或10W標號的機油都可以,,長江以北的話則以5W/居多,,至于以東三省為主的東北地區(qū),0W在冷啟動順滑和保護性能上更能適應地域的特點,,不過隨著發(fā)動機技術的不斷迭代,,潤滑油的粘度也在一直向更稀的方向走,更稀的機油在燃油經(jīng)濟性以及潤滑效率上會更好,,但具體還是要根據(jù)車型來看,。
從實際情況講,5W機油其實也同樣可以適用于寒冷地區(qū),,只不過在冷啟動的表現(xiàn)上會比0W遲滯一些,,低溫流動性低,甩濺潤滑時的效率就相對要比0W慢,,可能0W曲軸轉兩圈,,機油就能充分甩到缸壁上形成保護膜,而5W則有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兩者都可以在冬季使用,,兩者明顯的區(qū)別只是在潤滑效率和低溫冷啟動保護性上。
要不要按照4S店建議去換
在使用環(huán)境和使用習慣沒有大變化的前提下,,半合成油品肯定要比礦物油的耐久性更長,全合成要比半合成機油耐久性更好,,這從產(chǎn)品角度來講本就無可厚非,,但也并不能說半合成或全合成機油就一定要1萬公里一保,具體還是要根據(jù)自身的駕駛情況來判斷,。
不過根據(jù)編輯自身超過10年的多品牌機油使用來看,,對于大多數(shù)消費者來講,如果采用了全合成機油的話,,1萬公里一�,;締栴}不大,除非使用環(huán)境更惡劣,,或者行駛工況特殊(工地,、礦區(qū)惡劣環(huán)境,重載等),,則需要適當縮短自身保養(yǎng)里程,。這點我們從機油放出來后內(nèi)部的“殘渣程度”和機油的“濃稀程度”也可以大致判斷自身的機油使用情況,,以作為后續(xù)的換油參考。
采用“合成技術”的機油是什么鬼,?
近些年來,,市場中出現(xiàn)了一種名為:“合成技術”的機油產(chǎn)品,尤其是在很多4S店中,,這種合成技術的機油還是非常多見的,,它并非是全合成機油(Fully synthetic oil),也不是低一級的半合成機油(Semi-Synthetic Lubricant),,那么它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其實大可不用困惑。
一般來講,,合成技術機油多是由礦物基礎油和高性能機油混合而成的一種“混種機油”產(chǎn)品,,具體是怎么混合的,各家有所不同,,它的性能和半合成機油接近,,比全合成機油要差,比礦物油要好,,但價格并不貴,。對于消費者來講,這種機油本身沒有問題,,定位也很清晰,。問題是:一些終端店會用合成技術機油忽悠消費者,說成是全合成機油來售賣,,這點大家還是有必要警惕的,,這真不是一碼事!
如何避免買到假機油,?
對于大品牌(街牌)機油來講,,也就是多數(shù)消費者普遍選擇的品牌,比如殼牌,、美孚,、嘉實多等,盡量選擇官方的線下或線上旗艦店肯定是最為靠譜的,,但這也并不能100%保障就沒假,,只能說這樣可以盡量避免買到假貨,反正肯定不要去那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店,,這是肯定沒錯的,。雖然很多大品牌都進行了一些激光鐳射的防偽升級,但依舊不能掉以輕心,選官方渠道還是相對靠譜些,。
而對于一些“小眾機油”來講,,比如拖庫、力魔,、摩特,、HKS、安索,、新日石,、速馬力等等等等,這些品牌的受眾更多是一些愛車人士和玩車人士,,普通消費者涉及較少,。我自己也是小眾機油的使用者,這些品牌相比上面那些大品牌而言,,幾乎都沒有或者少有官方旗艦店,,只有一些總代理或者地區(qū)代理,這可咋整,?
對于這種情況,,其實并不難,選擇一些老牌的機油專營店還是比較靠譜的一個辦法,,除此之外,,對于一些小眾機油來講,他們在線上普遍存在一些年份很長的專營店,,你可以從月銷量,、評價以及一些描述來看出端倪(這需要經(jīng)驗),不過整體來講,,選擇小眾機油,,有口皆碑的陳年老店和一些年份久遠的總代理專營店顯然還是要比那些所謂的官方渠道要靠譜的多的。
編輯說標準:不同車系的機油怎么選,?
在機油的選擇上,,一直有這樣的說法:日系車不挑食,適應性強,,歐系車和德系車則對機油要求更高,而事實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實很多人一直也摸不著頭腦,。
這個問題和很多消費者都有切身的關系,也是一些對于機油比較有研究的車主們一直爭論不已的話題,,對于不同派別的車型來講,,他們究竟應該如何選擇呢?其中涉及的標準,、規(guī)格,,究竟是怎樣一個對應關系,,這段內(nèi)容,咱們可以從標準上討論一下,。
日韓美系的選擇:GF5標準
對于日韓美系車來講,,他們基本都遵循了由美國汽車制造商協(xié)會(AAMA)和日系汽車制造商協(xié)會共同發(fā)起的國際潤滑油認證委員會的GF標準來走,而你們常聽說的SL,、SM和SN則是在符合這個標準之后的機油等級S后面的字母越高,,等級越高,目前主要指的就是SN級,。在更新的GF6還沒有出臺之前,,目前最新的標準是GF5,而市面上的主要日韓美系車則基本都遵循了這個標準,,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車子是日系車的話,在選擇機油的時候認準符合GF5標準是必須的一步,,之后才是粘度的選擇,,也就是咱們說的10W、5W和0W,。
隨著這幾年日系車技術的發(fā)展,,日系車對于高溫剪切性HTHS的要求其實是在降低的,對于日系車來講,,他們更強調(diào)高流動性,、低阻力和更好的導熱性表現(xiàn),也就是暖車時間更短,,散熱更好,,說白了還是走的環(huán)保路線。要不然怎么會誕生諸如0W-16,、0W-7.5這類像水一樣的超低粘度機油呢,,這也是日系車的一個方向,韓系車則是緊跟其后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對于日韓系美系來講,大家選油,,還是要認準標準,,其次選等級,再次看粘度,,基本上以這個思路來選油,,不會出大問題,更不會被那些終端店忽悠。(標準,、等級和粘度一般在手冊上都有標注)
歐系德系的選擇:ACEA\A3B3
每當提到德系車,,很多人就想到5W-40機油,為什么我們用的都是這么稠的,?這和德系的認證體系有很大關系,,他們多遵循的是ACEA歐洲車廠認證和C3認證,你可以理解就是歐版油認證,,他們的特點就是粘度大,,這和德系車的發(fā)動機特性,工作工況以及技術程度有很大關系,,為了達到更好的高溫剪切性,,歐版油的配方里一般都有加入“硼”,這就是為了應對德系車溫度高內(nèi)部壓力大而采取的措施,。
而除了ACEA標準,,對于另一邊的法系車,也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它就是A5B5低粘度環(huán)保標準,,對于高溫剪切性要求比德系低,但又比GF5稍高,,可以說是很接近吧,,最常見的就是0W-30和5W-30規(guī)格。
所以大家也不用太過糾結,,好像總覺得自己的發(fā)動機比日系差似的,,并不是。除此之外,,對于歐系,,尤其是德系來講,還有一些車廠自己的認證標志,,這些大家都可以通過手冊中的建議找到,,和上面一樣,一定要先選好標準,,之后再去看推薦粘度,,這樣選油基本不會錯。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