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短暫的寒暄后,馬大立指著擺在他四驅店里的Jeep Wiilys和一旁長得像甲殼蟲的車,,用很挑逗的語氣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這兩款車,哪個越野性能更好,、更適合軍用,?”
從外觀來看,這輛“甲殼蟲”的車身比普通版車型更高,,輪胎的扁平比也更大,,我知道這里面一定有蹊蹺,于是趴下身去看車底,,發(fā)動機仍舊就是后置,,重點在前輪,其實這是一輛擁有左右對稱四驅結構的越野車,,由于動力不需要在變速箱,、分動箱以及驅動橋之間傳遞,因此,,它比Jeep Willys的四驅結構傳動效率更高,。
事實上,那并不是一輛甲殼蟲,,它是保時捷在1939年開始研究的試驗品,,當年二戰(zhàn)時,希特勒下令德國汽車廠制造軍用越野車,,而這輛四輪驅動的“甲殼蟲”就是當時的產(chǎn)物,。
馬大立認為,,從制造理念上來看,Jeep Willys就是一輛小型的卡車,,而這輛保時捷試驗車是一輛配備了高科技裝備的越野車,。首先,這輛車的車底平整且重要的機械部件均有金屬護板保護,,而Willys雖然看上去車身很高,,但從中央分動箱的位置來算,實際離地高度并沒有想象中有優(yōu)勢,。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認知的車身加高無非是在減振器上做手腳,而保時捷的方式相信大家一定想不到,。工程師在后車輪輪心位置加裝了一套傳動比為1:1.3的齒輪組,,這樣在保證原有車身結構不變的基礎上,通過半軸與輪轂之間的齒輪來傳遞動力,,換句話說,,這套齒輪的高度就是車身被加高的尺寸。此外,,車輛行駛時,,半軸所受到的沖擊會有所減弱。這也就是后來烏尼莫克和悍馬都在使用的門式車橋,。
在動力方面,,Willys所搭載的是一臺排量為2.2升水冷式發(fā)動機匹配了3擋的變速箱,而保時捷試驗車的動力系統(tǒng)為1.1升風冷式發(fā)動機和4擋變速箱的組合,,這在戰(zhàn)場上是很重要的,,戰(zhàn)爭到最后比的就是誰的物資供給能力強,小排量低油耗的軍車在這個時候就十分關鍵,,不過,,在二戰(zhàn)期間,美軍的物資優(yōu)勢完全可以掩蓋Willys的“瑕疵”(車底缺乏必要的保護進而導致車輛易損,,油耗更高),,這點從Willys車身上的可樂開瓶器就能看得出來(可樂都能運來,更何況是槍炮彈藥),,但這個邏輯還真不能用在整個二戰(zhàn)期間,。
說個題外話,作為德軍的同盟,,意大利軍隊也干過這事,,二戰(zhàn)初期與埃塞俄比亞的一場戰(zhàn)役中,因過于輕敵,,他們并沒有把有限的物資運送能力充分地用在槍炮彈藥的籌備上,,而是攜帶了大量的紅茶和紅酒,,為什么要帶這些呢?因為意大利人愛吃意大利面,,面條配紅茶或紅酒才講究,,沒想到埃塞俄比亞的抵抗很是頑強,雖然最后還是“贏”了,,但過程真是夠丟人的,。
馬大立也坦言,收藏Jeep Willys完全是小時候的情結,,但要論越野性能,,它和同年代背景下誕生的那輛保時捷試驗車真的沒法比。馬大立笑著說:“德國戰(zhàn)敗后,,英國人為了控制德國的軍事裝備就不允許德國人使用這輛甲殼蟲越野車了,,進而給了后面那臺在德國制造的路虎�,!�
以現(xiàn)在的標準來衡量這款路虎越野車的底盤結構,,前后整體式車橋與鋼板彈簧的組合、非對稱結構的四驅系統(tǒng),,這些裝備確實能給越野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但保時捷能用更精簡的結構做到這點,與此同時,,左右對稱的四驅結構在傳動效率方面更高。到了上世紀70年代,,左右對稱的四驅技術才與斯巴魯聯(lián)系在一起,。當然,你也可以把它歸結為研發(fā)理念的不同,。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