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力系統(tǒng)及駕駛感受
動力系統(tǒng)是奧德賽 銳·混動的重點,,它使用的是本田第三代i-MMD系統(tǒng),,與之前的相比,第三代2.0L發(fā)動機的熱效率進一步提升,,最高達到了40.6%,,并且在提升熱效率的同時還減低了整個系統(tǒng)的重量。在傳動系統(tǒng)方面,,與動力系統(tǒng)匹配的是E-CVT變速箱,。
另外,考慮到奧德賽 銳·混動的空間布局,,本田還對IPU和電池位置進行了調整,,最終電池選定的位置是第一排座椅下方,為此還特地設計了地板中間橫梁,,使得車內空間跟汽油版能夠保持一致,,但有得必有失,電池正好占據了汽油版車型備胎的位置,,這也意味著奧德賽·銳混動版沒有備胎,。
它主要有EV、混合動力,、發(fā)動機三種行駛模式,。其中,在起步及行駛過程中巡航時,,它會自動進入到EV模式,,此時只使用電動機來驅動車輛行駛;在需要強力加速時,,它會自動進入混合動力模式,,此時發(fā)動機驅動發(fā)電機發(fā)電,電動機驅動車輛行駛,;高速巡航狀態(tài)下,,它會自動進入發(fā)動機模式,,此時離合器結合,發(fā)動機輸出動力驅動車輛行駛,。當然,,這套系統(tǒng)的智能化程度是相當高的,它會根據你當時的駕駛情況,、路況(上下坡,、平路)以及電池電量作出判斷,為你自動切入到合適的行駛模式,,上述的三種行駛模式只是廠商的概述而已,。
本田i-MMD混合動力系統(tǒng)的實力毋容置疑,,它自誕生至今在全世界范圍內已經獲得過很多的贊譽,,還曾經獲得“2017沃德十佳”,當時評委們認為在所有提名的混合動力系統(tǒng)中,,本田的i-MMD是將動力性能與燃油經濟性做得最為平衡的一個,,它并沒有因為遷就燃油經濟性,而過多損失掉駕駛員對動力性能的需求,。另外評委們認為,,它的整體運轉平順性能夠讓人完全感受不到混合動力系統(tǒng)的存在,只有當你看到5L左右的百公里油耗時才不得不相信這的的確確是一套混合動力系統(tǒng),。
從之前的實測成績來看,,它的動力水平已經可以滿足到絕大部分潛在用戶的需求,畢竟像奧德賽 銳·混動這種類型的MPV,,加速性能并不是主要的訴求,,省油、低排放,、駕乘感受舒適平順才是主調,,我相信喜歡拼加速的人也不會去購買一臺MPV。此外,,它的動力也明顯比汽油版要出色一些,。
得益于電動機的加入,平時駕駛你可以感受到它的低扭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xiàn),,拖著龐大身軀的它即便是應對走走停停的擁堵路況,,跟車也能做到輕松自如。它的動力儲備比較充足,,中后段的提速能力表現(xiàn)良好,當你深踩下加速踏板之后,,可以感受到它的動力響應迅速,、動力輸出直接,、線性且較為持續(xù),絲毫不拖沓,。若拿汽油版作為對比,,不管是低速區(qū)間,還是中高速區(qū)間,,它的動力水平都明顯更勝一籌,,而且動力輸出更順暢、更直接,。
其實,,這套混合動力系統(tǒng)最讓人稱贊的地方是整體平順性,它的加速踏板,、發(fā)動機,、電動機、E-CVT變速箱等主要零部件的配合簡直就是天衣無縫,,什么時候只使用電動機驅動,,什么時候發(fā)動機會介入,什么時候只使用發(fā)動機驅動……如果不看儀表盤,,不仔細聽聽發(fā)動機艙傳來的聲音,,還真的是難以判斷出來。老實說,,對于它的行駛平順性,,我認為絕對是要給N個好評的。
方向盤的轉向力度偏沉,,就我而言是比較合適的,,這樣駕駛會踏實點,但對女性車主確實不算友善,。這套轉向系統(tǒng)采用了家用MPV車型的典型調校方式,,指向準確但轉向速度不夠快、動作也不夠干脆利落,,反正一切都以舒適,、輕松為主調。它的底盤在扎實度,、整體感,、厚重感方面均比汽油版車型出色。懸架調校走的是舒適為主調的路線,,減振器阻尼的初段較軟,,能夠有效地吸收路面上細小的顛簸,為乘客的舒適性提供保障,;中后段更著重于支撐性,,因此在遇到較大的顛簸時,,坐在座艙內仍然可以感受到輕微的沖擊感。對于減振器這樣的調校方式,,需求不同看法也不相同,,有人會認為比較顛簸,但我是樂意接受的,,因為減振器調校得太“軟”,,那車子開起來的感覺就跟開船一樣了,搖搖晃晃的車身會讓我缺乏踏實安心的感覺,。
對于開習慣了混合動力車的我而言,,奧德賽 銳·混動在噪音控制方面雖然同樣比汽油版出色,但卻沒有給我?guī)硖篌@喜,,目前發(fā)現(xiàn)了兩個需要優(yōu)化的地方,,一是以100km/h以上的速度巡航行駛時,外后視鏡與前車窗之間的狹縫產生了較大的風噪,,C柱之后有輕微的類似于渦流的聲音,;二是深踩加速踏板時,發(fā)動機的噪音較大,,而且徑直傳入到座艙內,,感受不是很好。而讓我頗為驚喜的是,,它的輪胎在路噪抑制方面有較好的表現(xiàn),,即便通過較為粗糙的瀝清路面也不會很吵。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