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麋鹿測試
相比之前測試過的普通版高爾夫8(測試成績72km/h),,GTI車型并不突出,,僅僅拿到了73.8km/h的成績,。其實從駕駛的主觀感受來看,GTI的動態(tài)響應,、準確性都被它所裝配的輪胎拖了后腿,,這一點在車輛進入B區(qū)后尤為明顯。
車輛進入B區(qū)后,,由于快速的重心變化,,車尾在即將出現(xiàn)滑動的時候,電子輔助系統(tǒng)開始介入,,并及時,、有效地控制住車尾,但也正是因此,,車頭開始出現(xiàn)大幅度轉向不足,,此刻我們也只能保持方向角度,等待前輪恢復抓地力才能順利進入C區(qū),,這樣的結果也印證了大部分工程師的邏輯:推頭(轉向不足)比甩尾(轉向過度)更安全,。
● 繞樁測試
相較于上一代國產GTI來說,,八代GTI轉向手感的變化非常明顯,,加上硬朗的懸架調校,在連續(xù)繞樁時確實有了更好的緊繃感,,運動感更濃郁了,。不過,車頭的響應速度并不像性能車那么敏銳,車尾一如既往地安穩(wěn),,油門的響應非常到位,,在該補油的時候能夠迅速頂上,細微的力度差異都能及時給予反饋,,是一臺讓人敢快開的車,。
在62km/h左右繞樁時,,它給我非常穩(wěn)定的感受,,轉向聽話,車身穩(wěn)健從容,,輪胎盡職盡責,。然而,當我試圖將車速提升至64km/h,,前輪立刻突破了抓地極限,,車頭開始不聽話了,動作也狼狽起來,。原廠的鄧祿普輪胎抓地力太一般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臺車的極限,前一秒還讓人信心十足,,稍微提升速度后,,“推頭”立刻出現(xiàn)。整體來說,,八代GTI具備運動型車的素質,,也能給人愉悅的體驗,但它并不是一臺快車,,除了輪胎的問題外,,它的車頭也確實有些重,超過1470kg的車身重量對于這臺小車來說著實不輕,,想想不到1.3噸的思域和1噸出頭的GK5,,雖然直線干不過GTI,但彎中輕盈的身姿也是GTI無法做到的,。不僅如此,,GTI的車尾太“死”了,完全不走尾,,作為一臺前驅車來說,,這并不利于入彎。
● 賽道圈速/極限駕駛體驗
發(fā)動機以及變速箱的整體表現(xiàn)似曾相識,,底盤的調校有一定提升,。首先,,發(fā)動機的出力較為出眾,在全速域下都擁有直接的動力響應,,中后段出色的爆發(fā)能力,,讓車輛在大直線末端的尾速輕松超過150km/h。變速箱的表現(xiàn)也是盡職盡責,,手動模式下依然帶有升擋保護功能,在全力重剎區(qū)域也沒有出現(xiàn)降不下去擋的情況,,而且在整體節(jié)奏以及升降擋速度方面,,提供鏗鏘有力的駕駛體驗。懸架帶有軟硬調節(jié)功能,,在最為運動的設定情況下,,日常駕駛會給人提供較為整體的緊繃狀態(tài),但是在賽道測試里,,在面對極限壓縮時,,支撐性依然顯得力不從心。
轉向手感確實出色,,此前在德國測試7.5代GTI TCR版本時,,就對它的轉向手感有了深刻印象,可以說兩者在轉向手感方面的表現(xiàn),,基本上處于同一水平,,轉向速度以及精準度方面都有了不錯的提升。輪胎抓地能力一般,,這套輪胎可以滿足基礎的運動性能體驗,,但是想要做出好看的圈速,確實要求有些過分了,。
懸架入彎時的貼地感非常好,但是輪胎無法讓車輛保持合理的行車線路,,過多的轉向不足讓車頭無法按照既定線路行走,。所以,基本上車輛在直線加速上累積的優(yōu)勢,,都被偏低的彎速所抵消了,。綜合來看,在整體運動性能方面,,動力總成確實沒有帶來新意,,而懸架系統(tǒng)的調校,讓它在靈活性以及貼地感方面有了不錯的提升,。不過,,想要更加純粹的駕駛體驗,,后續(xù)要針對性升級強化的地方依然不少。
凱擇圈速參考 | ||
車型 | 圈速成績 | 測試氣溫 |
AMG A 35 L | 56.40s | 晴 28℃ |
奧迪S3 | 59.10s | 晴 28℃ |
7.5代GTI | 59.40s | 晴 30℃ |
領克03+ | 1:00:06 | 晴 30℃ |
8代GTI | 1:00:26 | 晴 26℃ |
凱迪拉克CT4 | 1:01:60 | 晴 30℃ |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