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們還有誰將參加6小時耐力賽?
GIC風云戰(zhàn)6小時耐力賽吸引不少職業(yè)車手來參賽,,像郭海生,、林立峰、何曉樂,、王睿,、江騰一等,當然,他們駕駛的賽車也不同,,根據(jù)參賽車輛發(fā)動機的汽缸容積分為以下組別:
GT3組:FIA GT3規(guī)格,;
S組:3001cc排量以上;
A組:2001cc-3000cc排量,;
B組:1601cc-2000cc排量:
C組:1600cc排量以下,;
媒體組:參賽車型、車重不限,。
由于是第一次參賽,,經過我們慎重考慮,我們主要是以體驗為主,,所以報名參加的是M組——媒體組,。不限制車型,但車手均是由媒體組成,。
同時,我們也看了一些同場競技的賽車,,他們的水平可都不低,,而且賽車的規(guī)格都非常的高,一些退役或現(xiàn)役的專業(yè)賽車不斷在場上飛馳而過,,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當然,我知道各位更關心的是他們——新車評車隊,。
新車評網其實是風云戰(zhàn)耐力賽的�,?土耍@里也是他們的主場,,去年他們還在6小時耐力賽上奪得媒體組分站冠軍,,以及全場第四名的好成績,并一舉摘得全年度總冠軍頭銜,,實力相當不俗,。然是媒體組頂尖團隊,那我們自然會與他們進行下實力比較,。
從賽車上來說,,我們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了。新車評的致炫賽車別看180馬力左右的最大功率沒有我們這輛斯巴魯賽車大,,但是重量僅有850kg左右,,而我們的這輛拉力賽賽車在車檢時給出的重量為1469kg,有著近乎一倍的差距,,(而且這還不算車手,,這說起來有點汗顏�,。。┻@意味著,,我們的賽車在比賽中要承擔極大的負荷,,發(fā)動機、制動系統(tǒng),,以及操控性能,,甚至是車手的容錯率。
人員實力方面,,新車評這幾位編輯參加了全年耐力賽,,算是主場作戰(zhàn),而我們除了王濤跑過之外,,其它三人都是第一次來,。通過兩番對比之后,我們大概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當然,,雖然有差距,但我們本次來的目的是開辟新大陸,,冠軍獎杯我們暫不考慮,,完賽并將我們的親身感受呈現(xiàn)給大家才是首要目的,因為我們的首要職業(yè)還是編輯,。
放下其他賽車不提,,我們在車檢之后,就開始準備第一次正式駕駛這輛賽車去賽道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們這四個人都是第一次開四驅賽車,,注意不是原廠車,。王濤作為此次參賽的總指揮,安排許云鶴第一個進行練習,,他的任務是實驗賽車減振器的調校是否合適,,畢竟這輛賽車要由4個人駕駛,更直白的說,,它要能夠適應我和閆闖的駕駛水平,。
“我艸,這孫子還帶著手剎呢,!”
“許云鶴,!你趕緊松開手剎!,!”王濤通過對講機玩命地喊著,,“這一圈你回維修區(qū),!檢查!”
下車后我們都質問:“拉著手剎開起來沒感覺,?”許云鶴解釋道:“第一次上手斯巴魯賽車的我因為發(fā)動機扭矩足夠,,并沒有感覺到手剎帶給車子的額外剎車力,只有制動時車尾的過分滑動也當做是正常情況了,�,!�
看著賽道上別人的賽車在一圈圈的練習,而我們4個人到現(xiàn)在幾乎還沒有摸過車,,幾經權衡,,我們咬牙跺腳決定自費跑晚上的兩節(jié)付費練習。每節(jié)時長30分鐘,,費用則是讓人心里滴血的3000元/節(jié),,100元1分鐘!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