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歐洲“本土保護主義”對阿爾法羅密歐-日產聯(lián)盟的失敗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那么同為意大利車企的菲亞特無疑是“自己人”。針對這宗收購案,菲亞特方面制定了周密方案,最終在不損害任何一方利益的前提下將阿爾法羅密歐與藍旗亞兩家車企一同收入囊中,。一直以來互為對手的兩家車企在菲亞特旗下成立Alfa Lancia Industriale S.p.A.(阿爾法藍旗亞工業(yè)公司),開啟了嶄新的發(fā)展階段。
當菲亞特接手阿爾法羅密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事情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糟,。意大利人與日產的合作并非孤注一擲,當看到Arna在市場表現(xiàn)糟糕的時候,,阿爾法羅密歐的高管們立刻啟動預備項目,,幾個月后名為阿爾法羅密歐33的兩廂掀背車上市。這臺車完全由阿爾法羅密歐打造,,因此它的技術,、質量指標比Arna更成熟,價格反而更低,。也正是因此,,阿爾法羅密歐33迅速占領市場,徹底將自家合資產品Arna擠出競爭行列,。
第一代阿爾法羅密歐33同樣誕生于1983年,,它的外觀與Arna頗有幾分相似,平直簡練的前臉中央并不是標志性的倒三角標識,,而是采用了類似五邊形設計,,掀背造型沒有借鑒日系風格,而是出自阿爾法羅密歐設計中心之手,,意大利人在設計上一向得心應手,。次年他們還與賓尼法利納設計公司聯(lián)合推出了搭載四驅系統(tǒng)的旅行版車型。
動力方面,,起初阿爾法羅密歐33擁有兩個版本車型,,分別搭載1.3L與1.5L水平對置四缸發(fā)動機,最大功率可達76馬力與85馬力,,與它們匹配的均為5速手動變速箱,。很快這款車便因其經濟小巧而又動力充沛的水平對置發(fā)動機而變得小有名氣,甚至成為那個時期阿爾法羅密歐品牌銷量主力,。然而與發(fā)動機同樣知名的還有這款車“不靠譜的電子設備”以及“會生銹的車身”,,也正是從那時開始,阿爾法羅密歐給人留下了“質量不佳”的印象,。
不過要是談到設計與創(chuàng)新,,阿爾法羅密歐絕對底氣十足。供應英國市場的阿爾法羅密歐33在造型方面相較本土車型更加圓潤,,這使得它擁有0.36的超低風阻系數(shù),那個年代只有福特Sierra與奧迪100這樣的車型才擁有如此優(yōu)秀的空氣動力學性能,。也正是因此,,阿爾法羅密歐掀起了一股圓潤設計風潮,許多歐洲廠商紛紛效仿。至于全新設計的儀表盤及可調節(jié)方向盤則同樣是意大利人的奇思妙想,。
除了在空氣動力學方面有所建樹,,阿爾法羅密歐還引領了設計領域的另一個風潮。上世紀70年代,,為了在適應美國嚴苛道路安全規(guī)定的同時又不破壞車身設計,,阿爾法羅密歐的設計師們將車輛保險杠整體移至車外,使保險杠在車頭形成前凸造型,,這一設計在1985年上市的阿爾法羅密歐75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后來歐洲各大車企紛紛采用,前凸保險杠逐漸演變?yōu)橹髁髟O計,。
繼續(xù)聊回80年代中后期的阿爾法羅密歐,,菲亞特入主公司后立刻停止了Arna的生產,鼓勵企業(yè)將精力集中在阿爾法羅密歐33身上,。1986年他們對阿爾法羅密歐33進行了第一次重要改進,,新車外觀、內飾變得更加現(xiàn)代,,底盤懸架,、剎車及變速箱同樣經過了升級改造。
動力方面,,阿爾法羅密歐用搭載1.7L發(fā)動機的Quadrifoglio Verde版車型替代了此前1.5L版本,,新車最大功率提升至118馬力,后期公司還面向意大利本土及部分市場推出過1.8L TD柴油版車型,,它搭載一臺1.8L直列三缸渦輪增壓柴油發(fā)動機,,最大功率72馬力,最大扭矩153�,!っ�,。那個時期同時擁有柴油發(fā)動機與四驅系統(tǒng)的版本非常受歡迎。
從1989年開始,,阿爾法羅密歐33又經歷了一次重要改進,,新車引入高效的燃油噴射系統(tǒng),使得這臺1.7L發(fā)動機最高功率提升至137馬力,。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現(xiàn)奠定了90年代阿爾法羅密歐的家族式外觀設計元素,扁平前臉與小號倒三角的設計令人過目難忘,。在那段動蕩的日子里,,名為33的系列車型在阿爾法羅密歐品牌陣營中擁有獨一無二的特殊地位,1983-1995年間,,阿爾法羅密歐共計售出超過100萬臺33車型,,通過菲亞特的介入,阿爾法羅密歐走上了正向發(fā)展的道路。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