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車聯
每個大版塊在橫評之前,似乎都能感覺到大概的對比區(qū)別,,但又期待具體的排名,,特別是一些不是那么肉眼可見效果的項目,被各大汽車廠商玩瘋的智能車聯部分,,亦如此,,我們用汽車之家《智能車聯評價標準》的評分標準,,給大家明晰一下這種不太肉眼可見的體驗,首先我先用一張圖給各位直觀展示一下6款車在車聯部分各自的亮點,,然后分塊細聊,。
注:本次橫評中由于有多款測試車中沒有內置導航地圖數據卡,導航功能無法使用,,所以為了橫評的科學,、嚴謹,有項目缺失導航部分不進行評分對比,,其它項目的單項分數和版塊總分都會清晰展示,。
一、人機交互
感性層面——可謂豪華品牌基本素質
我們的每項測試,,其實都是本著用數據和理性層面去展示產品,,不過對于豪華品牌來說,感性層面的是否可以滿足用戶的期望值,,重要性要比理性更占上風,,換句俗話說“用不用單說,我得有”這句話對于豪華品牌來說是必要條件,,我們都是視覺動物,,所以先從感性下嘴。
CT5和3系是剛上市不久的全新車型,,所以車機的硬,、軟件設計都是“原生版”,而C級,、A4L,、XEL三款車都是進行過中期改款的車型,所以在車機方面都經過了部分升級,,所以各家在內飾和功能操作體驗上的風格也是各有千秋,,Model 3這套系統雖說在2018年我們就做過體驗了,1年多過去了,,仍是話題,,這種超前不止一個年代的理念,可能和傳統產品相比,,再換兩次帶都未必能趕超,,如果打算關注它或嘗試它,繼續(xù)盤它就好了,。
UI設計——這些車里,,捷豹和Model 3會給你不同的體驗
在本次對比的6輛車中,除了Model 3的整體UI設計更偏向于中心導向之外,,剩下的5款車都是偏向于邏輯樹導向的UI設計,,這是什么意思呢,?最簡單說中心導向風格就是沒有一個所謂的主頁界面,常用功能都是直接呈現的,,并且可以直接操作核心功能而互相不會干涉,;而邏輯樹導向就是我們經常接觸的多級菜單,在A菜單下只能控制A菜單下的功能,,且不能同時控制B和C菜單,,而目前主流的設計想解決同時控制的問題,基本都是用多塊屏幕來實現的,。
對于連儀表盤都沒有的Model 3來說,,它給你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不過要說交互體驗是不是最好的我給的評價是否定的,,因為它真正想擁抱的是高度自動駕駛的環(huán)境,,所以對于還要每天操控一切的年代,這種操控體驗的最大價值還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
關于中控屏幕操作——中期改款的選手羨慕全新換代的
從硬件層面說,,德國人是崇尚用物理的組合件來控制一個不能觸摸的屏幕的,很長一段時間里BBA三駕馬車的車機產品形態(tài)都如此(iDrive,、MMI,、Comand),不過現在三家都已經被觸摸屏的市場趨勢所感化,,只不過在現階段國內你能買到的BBA三家的中型車,只有全新換代的3系有可觸控中控屏,,這也成為了與時俱進的加分項,。
而即將進行中期改款的奧迪A4L和剛剛中期改款的C級來說,還是集中旋+按鍵控制非觸摸屏,,對于軟件日漸完善的時代,,在你真正長時間開過用到一些細節(jié)功能的時候,這種組合的體驗就會偶爾讓你感覺到不合拍,。比如用CarPlay連好手機后,,屏幕上有各種大號的彩色按鈕但卻不能用手按時,真的會忍不住吐槽起來,。
XEL這次中期改款對于屏幕控制這部分加分不少,,之前中控屏下面密密麻麻的按鍵現在變成了第三塊小屏幕,并且在操作細節(jié)上做出了一些能重度吸引副駕駛的小花樣,。至于Model 3,,我聽大多開過它的人說過類似的話術:“開始我覺得這內飾能有人習慣么,但用過之后感覺超級棒,!”就像是我們當年還拿著N97和摩托V3比拼哪個打開屏幕方式最帥時,,看到有人拿著iPhone 3G,,你也會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持保留意見”一樣,面對它,,我和你一樣,,無法去評價一款脫離當下習慣的產品未來的口碑。
總之,,C級,、3系、A4L整體中規(guī)中矩,,3系略有新意,;CT5是運動紳士,不在乎浮夸,,捷豹相對來說比較花花公子,,而提到特斯拉總是讓所有編輯都難以開口,不過我身邊的Model 3車主表示,,習慣后,,真的挺好的。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