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fā)自由艦,與韓國大宇合作
發(fā)動機研發(fā)同期,吉利在2002年底開展了代號為CK-1的新車項目,,該項目產品正是他們向市場推出的又一款車型——自由艦,。項目由吉利聯(lián)合韓國大宇共同研發(fā),CK-1的項目代號很好理解,,“C”代表中國,,“K”代表韓國,這是雙方第一次合作,,也是吉利第一次與國外公司進行合作,,當時,這款車又有“中韓一號”的稱呼,。
◆ 韓國人牽頭
在李書福看來,,他希望通過CK-1項目的執(zhí)行讓吉利的研發(fā)團隊掌握國際通行的汽車開發(fā)流程和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正向研發(fā),�,;诖舜闻c大宇的合作,也讓吉利團隊結識了沈奉燮,,這個韓國人在2004年成了帶領吉利走向正軌的關鍵人物,。
在加入吉利前,沈奉燮是韓國大宇的副總裁,,同時兼任大宇汽車研究院院長職務,,曾主持過大宇Nubira(國內凱越的原型車,也可以說是別克的換標車),、MATIZ(國內雪佛蘭樂馳)車型的開發(fā)工作,。在技術領域,沈奉燮是專家,。而他之所以選擇離開大宇,,盡管當事人并沒有明確說明,但通過還原歷史背景我們也能推斷一二,,在此之前,,通用汽車收購大宇,隨即對大宇的兩個汽車研究院做了整合,,其中難免會導致人事變動,,這也給了吉利吸納人才的機會。
來到吉利后,,沈奉燮擔任了公司副總裁和汽車研究院院長的職務,,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讓設計、開發(fā)人員放下手中的鉛筆,、圖板,,學會使用計算機模擬技術以及各個開發(fā)環(huán)節(jié)并行的開發(fā)模式,,通過不斷的灌輸,在開發(fā)團隊中建立一套相對完整的技術體系,。正如李書福所設想的那樣,,吉利的造車理念開始與國際接軌。除了整車開發(fā),,自動變速箱技術環(huán)節(jié),,這個韓國人同樣很有建樹,隨即便有了這樣的搭配,,徐濱寬負責自動變速箱的開發(fā),,對造車理解更為全面的沈奉燮則負責自動變速箱與整車的調配。
給吉利帶來的另一筆財富是思考問題方式的變化,。的確,,整體研發(fā)模式的建立需要每一個人的思維模式也能保持同步提升,在具體的工作中,,沈奉燮非常樂于聽到提問的聲音,,但通常情況下,他不會直接把答案告訴提問者,,而是把問題的解決方式提供給他,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沈奉燮非�,?粗氐�,。
◆ 生產工藝提高,建立新工廠
技術力量變得更為強大的吉利迅速建立起了現(xiàn)代化的生產線,,用于投產自由艦的寧波二期開始投入建設,,同時,還對現(xiàn)有的四大工藝車間進行改造,,其中,,沖壓車間取消了所有的人工鈑金工位,從根本上解決了車身表面平整度的問題,。
老周作為早期鈑金工也見證了CK-1項目的伊始和進展,,在見到韓國人把模具拉到工廠后,不僅是老周,,整個工廠的人都被那些大家伙震驚了,,那陣勢直接顛覆了以往大家對沖壓設備的認知。為了CK-1項目,,僅僅在沖壓模具環(huán)節(jié),,吉利就投入了1.2億元,這對于那個階段的吉利而言算得上是一筆巨資了,。其實,,以現(xiàn)在的標準衡量,,這個投資規(guī)模處于一般水平,要知道吉利在帝豪項目上,,模具投入就在1.8億元左右了,,而近期投產的博瑞車型的模具投入更是高達2.5億元。
初具規(guī)模的沖壓工序為吉利建立起了標準的生產流程,,多步驟沖壓線讓剪切,、沖孔、拉延的工序有了一定的連續(xù)性,,雖然每個沖壓機之間還需要人工搬運板件,,但相比此前單一沖壓機的操作而言,效率有了本質的提升,。與此同時,,板件的成型工藝具備了一定的精度,這便給產品質量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從而使得整體視覺效果摒棄了此前給人們留下的那種廉價感,。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