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精彩汽車生活] 幾天前我們開啟了對中國品牌十年發(fā)展的全面回顧,,作為整個系列文章的第二次更新,本篇文章我們將著重和您聊聊2007-08年中國品牌所經(jīng)歷的發(fā)展變遷。如果說05-06年中國品牌的關鍵詞是“起步”,那么07-08年就是“嘗試”。上南合作,、海外建廠、企業(yè)轉型...一樁樁大事反映了國內車企敢于嘗試的勇氣與渴望改變現(xiàn)狀的急切,。時過境遷,,讓我們收拾心情,平心靜氣回首那些年發(fā)生在中國品牌身上的點點滴滴,。
◆2007-08年中國品牌:關鍵詞“嘗試”
經(jīng)歷了2005-06年的井噴式發(fā)展,,國內汽車市場增長速度從2007年開始放緩,并且在2008年迅速下降,,那種感覺就像是大運動量榨干了身體里大部分能量,,人們驚恐的發(fā)現(xiàn):國內汽車市場被暫時性“掏空了”。
產能與市場之間的矛盾在中國品牌身上變得尤為突出,,隨著國內汽車市場不斷成熟,,以往中國品牌賴以生存的低價策略已經(jīng)很難打動消費者,,合資、進口企業(yè)更是強烈沖擊著中國品牌的灘頭陣地,。提升綜合實力是目標,,卻在短時間內很難達到,對改變現(xiàn)狀的強烈渴望促使許多中國品牌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嘗試”,,正是這些嘗試與改變組成了豐富多彩,,而又動蕩不安的07、08年,。
●有喜有憂有收獲 中國品牌的新嘗試
吉利的新車標
首先開始嘗試的是吉利汽車,,吉利從品牌誕生伊始一直堅持使用寓意“六六大順”的組合式車標,期間雖然經(jīng)過修飾改變,,卻始終保持著相對統(tǒng)一的風格,。幾年過去了,這塊標識隨著60萬臺吉利汽車深入到普通消費者中間,,幾乎成了低端家用轎車代名詞,。為了改變低端、廉價的品牌形象,,吉利打算在修煉內功的同時也搞點“表面功夫”。
從2007年1月9日開始,,吉利汽車便面向全球展開了為期近一年的新標識征集活動,,最終吉利共收到有效設計稿件12205份,確定了以金屬質感橢圓造型為主要設計元素的全新標識,。橢圓形圓環(huán)與上方圖案組合在一起,,形象的組成一只鳳凰,東方神鳥的出現(xiàn)象征著崛起與希望,。除此之外,,該標識同樣形似吉利汽車英文首字母“G”,與吉利高層特別喜歡的數(shù)字“6”也有幾分相近,,眾多因素組合在一起,,促成吉利最終選擇這個圖案作為全新品牌標識。
吉利新標識將應用在新的系列車型身上,,原來車型則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標識,,最終這款新車標成為吉利旗下品牌全球鷹的品牌標識。換標看似簡單,,背后卻隱藏著吉利戰(zhàn)略調整,、試圖擺脫低端形象的轉型策略。一時間“吉利換標”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更引起了一番猛烈的分析與爭論,。不少人認為吉利換標作秀成分大于實際意義,,也無法徹底改變其低端、廉價的品牌形象,。
另一部分人則對吉利此次換標行動相當看好,,時任中國機械工業(yè)聯(lián)合會執(zhí)行副會長張小虞就做出過這樣的評價:吉利換標是參與世界競爭的通行證。其實無論作秀與否,,換標本身都昭示著吉利對改變現(xiàn)狀,、提升品牌形象的渴望,換標只是手段,,不斷嘗試尋求突破才是吉利和眾多中國品牌真正想要的,。
中國品牌掀海外建廠熱潮
吉利在2007年伊始發(fā)起的換標行動似乎打開了中國品牌進行“嘗試”的思路。國內市場遇冷后,,不少中國品牌選擇內銷轉出口,,迅速擴大出口規(guī)模,南美,、中歐,、非洲則成為中國品牌汽車產品最受歡迎的地區(qū)。然而很多國家出于保護本地車企等原因,,對進口車征收高昂關稅,,甚至提出各種理由控制進口數(shù)量,這極大拖慢了中國品牌拓展海外市場的腳步,。
在出口不暢的大背景下,,中國品牌們再度開始了嘗試,它們加快了在海外建廠的腳步,,以合資形式直接在當?shù)厣a銷售汽車,,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出口不暢的問題。這次首先行動起來的是奇瑞汽車,,當人們還沉浸在2007年春節(jié)喜慶氣氛中的時候,,奇瑞已經(jīng)將目光瞄準了阿根廷一家名叫SOCMA(索克馬)的集團公司,這個春天,,奇瑞要在南美搞出點名堂,。
2007年3月22日,奇瑞汽車有限公司與阿根廷SOCMA(索克馬)集團簽訂協(xié)議,,聯(lián)合組建名為“Chery Socma S.A.”的合資公司,。公司以烏拉圭OFEROL工廠為生產基地,從當年5月開始組裝奇瑞瑞虎,,而這也是中國汽車品牌首次在南美洲建立生產基地,。
此后幾個月里,中國品牌掀起了一陣海外建廠熱潮,同期華晨汽車與韓國PMC集團就海獅KD(散件組裝)組裝項目簽約,,擬在朝鮮建立繼埃及,、越南之后的第三大海外生產基地。當年晚些時候,,一汽集團同樣確定了進軍俄羅斯市場的戰(zhàn)略方針,,計劃以SKD(半散件組裝)形式在俄羅斯進行生產,產品以商用車及經(jīng)濟型轎車為主,,同年上汽和通用汽車也曾曝出將共同在印度尼西亞建廠的消息,。雖然這些計劃并非全都一帆風順,卻依然無法澆滅中國品牌在海外建廠的熱情,。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